為了過審刪減結局,這內地神作還是贏麻了 -
眾所周知,1994年是影史最輝煌的一年。
《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等經典都誕生于這一年。
但,除了眾所周知的神作之外,1994年也有被遺忘的佳作。
比如魚叔最近挖到的一部內地電影。
當年它曾包攬金雞、百花、華表等大獎,男主捧回四座影帝獎杯。
豆瓣高達8.3分。
題材尖銳,拍攝極為大膽。
當年送審時,導演擔心引發(fā)不必要的麻煩,主動刪減了結局。
即便如此,評論區(qū)依然好評如潮。
「尺度大,氛圍感強,表演樸實,給人以震撼」
「牛X國產片!」
「被低估的現(xiàn)實主義佳作」
片中所觸及的社會現(xiàn)實,時隔30年再看也不覺得過時。
只可惜,看過的人不多,豆瓣僅3000多人標記。
本期奇案專欄,就來聊聊它——
《被告山杠爺》
電影的開場,就是一樁「奇案」。
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個女人半夜跑到別人家門前吊死了。
她為何以這種方式自殺?
據傳,住在這家的老人山杠爺(李仁堂 飾),逼死了她。
山杠爺一把年紀,看著老實本分,慈眉善目。
但他惹上的事還真不少。
不止這一自殺事件。
同一時期,上頭收到一封舉報信,舉報他違法。
當地立馬派人前去調查。
他們走訪一番發(fā)現(xiàn),事情比想象中嚴重。
山杠爺做了些什么?
他偷拆私人信件,把別人的隱私公之于眾。
當眾打人,囂張無比。
更嚴重的是,他擅自囚禁村民,不允許他們吃飯。
看不慣誰,一聲令下就招呼一伙人圍攻、霸凌。
還綁人游街……
完完全全就是個村霸。
這么一看,違法的事,板上釘釘。
但沒想到,不僅山杠爺喊冤。
所有村民都坐不住了。
他們都說山杠爺是大好人,拍著胸脯保證他不會違法。
一個老婦人抱著一筐雞蛋哀求檢察官放過山杠爺。
甚至那些曾被他囚禁、毆打的人。
居然也都紛紛表示諒解。
一個勁替他求情。
還說,「山杠爺就算打我們,也是為我們好?!?/p>
原來,山杠爺是村里的一把手,大事小事都由他管。
他立下村規(guī),嚴格執(zhí)行,早在村民中樹起了威信。
他又打又罰,并非無緣無故。
他把村里男人囚禁三天三夜,不給一口飯。
是因為那人成天喝酒,濫賭,動輒打老婆、打小孩,屢教不改。
他懲罰自殺的女人,因為她虐待老人。
整天打罵婆婆,將老人的后背打出淤青。
山杠爺不以懲罰為目的,只為了讓他們改邪歸正。
用他的話說,是糾正歪風邪氣。
從來對事不對人。
后來,村子確實在他的整治下一片祥和,犯罪率低。
警察都樂得清閑。
除了整頓風氣,他還是個實干家。
帶頭積極鋪路、修水庫、建學校。
一心為村民謀福利,自己沒撈過半點油水。
得益于他,村子每年都被評為先進村。
當初被他罰過的人,一開始還記恨他。
后來漸漸也都轉變想法,對他心服口服。
所以這次,老人被扣上違法犯罪的帽子,村民們都傷心不已。
「杠爺是好人,怎么興抓好人呢?
你們把杠爺抓走,我們村靠哪一個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
30年前偏僻小山村的故事,看似離我們的生活相當遙遠。
但卻給人莫名的熟悉感。
山杠爺這一角色,很像生活中常見的家長、老師。
常常獨斷專制,讓人畏懼。
但又善良、正派、無私,真心實意為兒女、學生考慮。
影片難得拍出了對中國封建家長制的反思。
塑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父權大家長形象,又大膽提出質疑。
關鍵情節(jié)的設定,公然挑釁儒家倫理秩序。
片中,村民都對山杠爺心服口服,那又是誰向上舉報的呢?
居然是他年幼的孫子。
孫子的學校新開設了法律常識課,他上完課后,隱約意識到爺爺做了違法的事。
他曾告訴爺爺:
「爺爺,按老師教的課,你就犯法律了。
你把人捆起來游村,她又自殺了,就是犯法律了。
你打人關人,這些都是犯法律了?!?/p>
但爺爺卻說不以為然,反而嘲笑老師迂腐。
「你們老師到過我們村嗎,不曉得這里的事就亂教。
國有國法,村有村規(guī)。如果把一個村看成是一個國家,那村規(guī)就是國法啊?!?/p>
孫子覺得茫然,便向《法制報》寫了封信詢問,想知道到底誰對誰錯。
結果沒料,這求知欲居然害得爺爺被抓。
不過,影片意不在反抗封建父權,而在于還原現(xiàn)實的復雜性。
此片創(chuàng)作者曾深入農村,實地調研數月,從現(xiàn)實人物身上取材。
對角色的塑造也夾雜著批判又同情的復雜情感。
結尾,法律層面,這件事完滿解決,山杠爺被依法處置。
但情理層面,又讓人于心不忍,留有更多思考的余地。
比如,我們都知道,尤其在偏遠地區(qū),酗酒、家暴的男人,很難單靠法律解決。
山杠爺和檢察官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這些事你遇上會咋辦?
——盡量做思想工作,批評、教育,或者……
——賣勸世文?你們不了解農村,沒兩個讀書人,賣勸世文有啥用?懶驢不打不拉磨,犟牛不打不踩溝。整治那些蠻橫無理的刁漢潑婦,你就得用對付懶驢犟牛的法子,要不你沒法鎮(zhèn)住妖風邪氣辦正經事,更別想攏住人心奔富裕,這叫一蠻三分理,村里只服這個。
——國法只有一部,它給每個公民提供保護,不會因為偏僻落后就網開一面。
——話是這么說啊,可一地一俗不能照搬硬套吧?我到縣城里開了一次會,隨便吐口痰就罰我兩元錢,不給錢就走不通路,你說這搬到村里行得通不?只怕要笑死幾個人嘞!
這部電影讓魚叔想到了張藝謀導演的《第二十條》。
但,不同于《第二十條》充滿希望的結尾。
此片中剛正不阿的檢察官反而處于弱勢,給杠爺定罪后,也百感交集,陷入自我懷疑。
現(xiàn)實中,類似法理與情理,法治與人治的矛盾一直存在。
就像常年備受爭議的體罰問題,也和影片中一樣,面臨人權保護和管教無力的兩難。
最近教育部發(fā)文,嚴禁教師漠視學生欺凌行為,也嚴禁教師實施體罰。
就有很多人表示,教育霸凌的孩子,可能體罰更有效果。
以及前段時間引發(fā)全網熱議的未成年刑責問題。
不難理解司法對未成年人長遠的考慮和保護。
但很多人也都表示,確實存在很多朽木難雕的未成年人,寬容的態(tài)度和溫和的教育,只會造成貽害。
對未成年犯罪者嚴懲重罰的呼聲一直存在。
種種現(xiàn)實問題給人的困惑,和電影給人的感覺一樣。
理想狀態(tài)是,法理和情理能相互包容,進步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能彼此理解。
可以想象,隨著社會發(fā)展,法律的完善,社會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就像電影最后,杠爺告訴孫子:
「等娃娃們書念成了、長大了,明事理的人多了,刁漢潑婦就少了,干部就不用學我一蠻三分理了?!?/p>
但社會的行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劉瑜所說的——
「人類往往要經歷無數撕裂才會學會寬容,要被激情的烈焰燙傷后才意識到激情的危險?!?/p>
「在一個價值迅速變遷的時代,世界最終可能會變得更好,但是在此之前,它常常會變得更糟?!?/p>
對此,電影很難,也無需給出確定的回答。
能拍出種種切膚的撕裂和灼傷,就已經很難得了。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