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之火》如何以詩意的角度聚焦女性困境? -
譚飛:我們歡迎《追風者》《微暗之火》的導(dǎo)演姚曉峰和總制片人張書維。我們說到精品劇的這么一個話題,《追風者》的市場反應(yīng)對兩位接下來的項目創(chuàng)作是否有些啟發(fā)?(創(chuàng)作談|對話《追風者》導(dǎo)演姚曉峰、總制片人張書維:爆款是如何煉成的?)因為時下影視行業(yè)都在說打造精品,那么兩位對此有什么樣的理解?書維怎么看精品劇這個話題的?
張書維:精品肯定是我們現(xiàn)在想走的一條道路,我相信所有影視公司現(xiàn)在的目標都是想去拍精品劇。但是精品劇怎么拍?第一個,你要有好的劇本、好的文本,其實現(xiàn)在我們所有的項目基本上文本都是我們帶著編劇一起來打造的,要擁有更優(yōu)質(zhì)的文本來完成精品劇的劇本。
譚飛: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張書維:第二個就是制作階段,其實在《追風者》的時候大家也說我們有很多主創(chuàng)都是非常有電影質(zhì)感的主創(chuàng)。我覺得現(xiàn)在國內(nèi)的電影和劇集在演員上沒有特別大的一個壁壘,他們都是互相通著的。第三個就是我們怎么讓導(dǎo)演說的這個優(yōu)質(zhì)短劇集模式可以推行下去,其實現(xiàn)在目前在發(fā)行階段我會有一些困惑,因為國內(nèi)的電視劇,我們從發(fā)行角度講,它是以單集來做發(fā)行的,那就意味著你的集數(shù)越多,你這個戲的銷售越高。
譚飛:就是你的利益率越高,性價比越高。
姚曉峰:如果做得太短你的成本cover不了。
張書維:但是做精品劇又面臨著一個問題,其實拍攝精品劇的速度會比拍40集電視劇要稍微慢一些,因為你要保證它的一個良好的質(zhì)量,你的每一個畫面都要講究。其實你的周期沒有短,要用演員的周期也沒有短。因為主創(chuàng)們在攝制組都是按周期來算,所以其實你的成本下降不了多少,但是你的集數(shù)有一個12集和40集的區(qū)別,那是差出了一個巨大的銷售空間。那我們怎么可以在短劇的市場里面,找到一個合適的模式,我覺得是很值得探討的。
譚飛:主要還是拍完得掙錢,或者說它至少得不能賠本。
姚曉峰:維持這個運營。
譚飛:怎么找到一個平衡點。
姚曉峰:我再多說一句,在短視頻侵占市場的今天,長視頻怎么活下去其實也是大家在討論的。長視頻必須只有靠精品,才能跟短視頻產(chǎn)生差異。如果長視頻不做精品的話,跟短視頻有什么差異呢?
張書維:因為現(xiàn)在其實短劇的話不是說賺不賺錢,是怎么讓這個成本被cover掉,我們怎么能夠保證成本不虧空就不錯了。
譚飛:所以我們應(yīng)該多支持一下精品劇。那我們再說到剛剛上線的《微暗之火》,是跟《追風者》完全不同的類型,兩位對這部戲有什么樣的市場預(yù)判呢?
張書維:我一直認為《追風者》跟《微暗之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類型,《追風者》是一個非常適合全民向的一個劇,《微暗之火》在我看來,我覺得它有很多導(dǎo)演個人表達。
譚飛:它是很作者氣質(zhì)。
姚曉峰:比較偏一點風格化。我覺得就做好口碑吧,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喜歡,我認為這部作品很好看,因為制作就很好,也是很有誠意的一個東西,喜歡影視的人應(yīng)該會喜歡,但是能不能把其他的觀眾都能夠帶進來?我不知道,反正就是做了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很好了。
譚飛:因為導(dǎo)演是電影學(xué)院攝影系科班出身,其實電影學(xué)院的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拍一部作者氣質(zhì)濃郁的作品,我看了幾集就覺得導(dǎo)演的作者氣質(zhì)其實挺濃郁的。我們說到這個題材,是由殺夫案引起的懸疑+愛情的電視劇,其實進一步向觀眾展現(xiàn)的是女性生存境遇的探討。我想問,導(dǎo)演您也算是一個孔武的、富有男子漢形象氣質(zhì)的導(dǎo)演,為什么會想到去拍這么一部電視???在人物刻畫上有哪些自己的個性化的考量或者作者氣質(zhì)的考量?
姚曉峰:因為我本身其實還是一個內(nèi)心很浪漫的人。這個戲本身我看中它、想做它,也是因為我看到了里面的一個對詩的向往。我們在這個時代下太多人已經(jīng)忘記了詩歌的存在了,詩歌有它的美,到底它能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覺得我是想重新再拎起來,它能不能來影響到一個人,能不能改變一個人?其實我們這戲里的小男孩就是因為對詩歌的重新的認知以后才領(lǐng)略到人性的美,才脫離了一個凡夫俗子。我們這里頭講的感情也是完全脫離的,其實好像大家就說這戲宣傳性,但我這其實只是起于性,因為每個少年,每個青春的少年男女他都會有青春的、性的萌動,他有沖動。
譚飛:青春期。
姚曉峰:但是到后來會發(fā)現(xiàn)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和愛,它不能僅僅是性,它必須是在精神層面上的,所謂的柏拉圖式的戀愛。
譚飛:發(fā)乎情止于禮。
姚曉峰:對,《微暗之火》講的是這個,我就是在這上面做一個探討,然后借了一個懸疑劇案件作為一個殼。另外還有一個對于新的當下的新的女性的發(fā)聲,我覺得新女性她們應(yīng)該是怎么樣做一個獨立的人格,建立一個獨立人格,她們有多難,讓大家都能看到,沖出一個牢籠有多難,可能這是后來的一個社會意義。但我本身來說可能還是我最著迷的是那個。所以剛才我說的一個,關(guān)于真善美怎么去影響了一個人?
譚飛:當然我們知道《追風者》到后面其實在愛奇藝拉新很多是女性觀眾,這個可能也是原來大家沒想到的,那這次《微暗之火》的拉新會不會反而有些直男特別愛看的?書維有沒有什么一個預(yù)判?
張書維:因為我們片子也給很多身邊的朋友看過,包括圈里的很多朋友,我發(fā)現(xiàn)其實男生和女生看這個片子的感受會不太一樣,包括對當中的人,每個人物的動機和理解也會不一樣,我覺得肯定希望一部戲是男觀眾和女觀眾都愛看,如果他們都愿意來的話,那是最好的。
姚曉峰:其實我們每一個少年,我講的這個過程是每個少年心里都會藏著這么一段愛。這段愛可能沒有成功,或者也從來別人都不知道的,也許對方都不知道的,我覺得100%能勾起男性的這種觸動。
譚飛:原來瓊瑤小說最有名的一些詞就是“少女情懷總是詩”,其實少男情懷也是詩。至于這個戲的未來觀眾畫像,確實兩位可能也說我們也沒辦法判斷,有可能是女觀眾更多,有可能是男觀眾更多。
張書維:還是會女性觀眾會比較多,因為其實導(dǎo)演是從一個少年的視角來切入了,就是導(dǎo)演說的少年時候,可能每個男孩心里都有一個夢,但是這個夢只是這個故事的開始,這個故事的后面要比這個夢我覺得要深邃很多。
譚飛:要豐滿很多。
張書維:他是從開始這么一個夢,對一個美麗少女的迷戀,到他愿意去接觸詩歌了解她的精神,到我決定用我的一生去救贖她,這個過程其實還是很偉大的。
譚飛:相當于這個別名叫“追夢者”,是一個男孩對自己夢境的追尋。
張書維:彼此救贖,這個女生也是在無數(shù)次地救贖著男生,它是個雙向救贖。
譚飛:雙向奔赴。
姚曉峰:雙向奔赴。男孩救了這個女人,女人打開了自己長期封閉的這么一個情感的閘門。女性救了這個男孩讓他脫離。
張書維:這是兩個很清澈的靈魂,遇到了對方。
譚飛:對,清澈而孤獨的靈魂,尋找到了溫暖跟皈依,然后雙向奔赴。
姚曉峰:我前兩集就是講了一個,第一集是一個充滿非議的一個女人,第二集是充滿非議的一個男孩,他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都是孤獨的,然后他們碰見了。
譚飛:孤獨靈魂的靠攏,必然會產(chǎn)生火星撞地球的效果對吧?
姚曉峰:對,為什么會孤獨,孤獨都會被人誤解和誤判的。為什么這個人都會被人誤解和誤判,然后這兩個人撞到一起以后,發(fā)現(xiàn)原來,原來真實的你是這個樣子,然后被吸引。
譚飛:那么也想請兩位判斷一下,因為兩位經(jīng)過《追風者》這么漫長的這個過程,很復(fù)雜的過程,對市場狀況太了解了,你覺得這個《微暗之火》中有什么話題是特別容易引起熱議的?
張書維:我覺得這個戲首先第一個是觀眾應(yīng)該能看到這部戲的誠意,它是一部在制作上、畫面上、非??季康囊粋€項目,它也是導(dǎo)演非常非?;ㄐ乃嫉囊粋€項目,現(xiàn)在其實這兩天為什么我們今天在這兒做采訪。
譚飛:對,一直在剪片子。
張書維:因為導(dǎo)演他還在剪。
譚飛:聽說最后力保了我的鏡頭,感謝,其實可以剪掉,我只是這個戲的“微暗之火”而已。
張書維:我昨天玩手機還看到了譚老師的殺青照片。所以這是第一個,我覺得能夠打動觀眾,觀眾我覺得會愿意為了一個很良好的制作去看一看這個項目。
譚飛:制作的精良。
張書維:制作非常精良。第二個我覺得它也是個很充滿詩意的故事,就像導(dǎo)演說的,我們用詩歌打開一個人,這個事情在我的生活里從來沒有過。
譚飛:也是很新的視角。
張書維:很新的視角,甚至我原來都沒有意識到,詩歌原來可以對一個人有改變。
譚飛:因為在我跟姚導(dǎo)的成長過程中,那時候詩人是很受歡迎的,在一個學(xué)校里,更容易找到女朋友的一般都是詩人,包括會寫詩的那部分人。
姚曉峰:像海子當時就真的是打動了很多人,包括那時候搖滾它都是詩。
譚飛:對,搖滾也是詩。
姚曉峰:我覺得這個戲能打動觀眾的應(yīng)該是他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電視劇,它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電視劇不太一樣,我希望觀眾能看到我的誠意,我是想有所突破的,突破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是在撞擊這個邊界的。
譚飛:包括像童瑤跟張新成的表演,因為我也看了幾集,我感覺很恰如其分。
姚曉峰:非常恰如其分,我覺得收放自如,每個演員他們該有的都有,但是也絕對不過,很真實、很真誠,所有的演員都是這樣,大家會一致認為,所有的演員都是好演員。
張書維:導(dǎo)演想要一群“長”在那個地方的演員。而我在看片的時候會感受到,其實他們真的就像那里的人,拍攝的時候其實就有這個感覺。
譚飛:包括它的色調(diào)也是一個江西小鎮(zhèn)。
姚曉峰:婺源。
譚飛:特別的有質(zhì)感。
姚曉峰:詩情畫意。
張書維:因為很多懸疑劇會用比較暗的(色調(diào))
譚飛:對,但它這里面陽光也很明媚。
張書維:所以我看的時候心情特別好,我覺得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陽光的故事,雖然是一個懸疑的包裹下的這么一個類型,但是它非常的陽光和溫暖。
姚曉峰:它有殘忍,但是更多的是向往美好。
張書維:導(dǎo)演的色調(diào)是用了他們內(nèi)心色調(diào),而不是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
譚飛:就是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投射的一個色調(diào)。那么你們覺得《微暗之火》算是啟蒙影業(yè)的一個大膽嘗試嗎?因為現(xiàn)在那么有作者氣質(zhì)的作品其實在電視劇中也不多。
姚曉峰:不多,很少。
譚飛:那在啟蒙影業(yè)的片單上來說,是你們的一個大膽嘗試嗎?
姚曉峰:未來可能會做更多的這樣的嘗試。
譚飛:也可以說是在拍電視劇這兒過了拍電影的癮了。
姚曉峰:《微暗之火》反正是剛剛你看剪了這么多遍,做了兩年的后期,其實我剛剛找到一些竅門,就是做懸疑劇的竅門,我說我以后肯定還要再做類似這樣的。我想告訴大家,作為一個我這樣的導(dǎo)演,是有點野心的。我們未來會越來越關(guān)注一些大部頭的,有承載這種大歷史的作品。
譚飛:所以想問問咱們這么年輕美麗的總制片人,這么大的壓力扛在你身上,你內(nèi)心對導(dǎo)演的這種藝術(shù)選擇怎么看呢?
張書維:首先我覺得很開心,我們都是一群非常熱愛項目本身的人,熱愛這個東西,想把這個東西做好,我覺得導(dǎo)演也分很多種,在行業(yè)里有不同風格的和做一個項目,可能有不同初衷的情況,但是正好導(dǎo)演這幾年我還說他好像到了一個創(chuàng)作的非常飽滿的、熱情的時期,他就想做他想做的作品,但是他又是一個極其有主流價值觀的一個導(dǎo)演。
姚曉峰:我這是市場經(jīng)驗。
譚飛:而且我上次在另一個戲探班導(dǎo)演,好像你還挺疲累的,但這次就很興奮,就是那種創(chuàng)作完成后馬上迎接市場檢閱后自己那種興奮感或者交流感。
姚曉峰:對,做片子最大的開心就是這個,當大家認可你的時候很開心。
譚飛:其實播之前是“產(chǎn)前抑郁”,但播之后就特別開心,而且這種互動,有些點被人捕捉到你就特別的爽。
姚曉峰:特別爽。
張書維:但其實他在剪完《追風者》最后一集的那天他特別喪,他整個人都很難過。
姚曉峰:做完之后。
譚飛:就覺得好像交出去了這事兒。
張書維:對,他有種就陪這個故事走完了,然后很失落,但是這兩天為什么又開心了呢?是因為又開始剪《微暗之火》,他就又投入到了下一段感情里。
姚曉峰:我記得《追風者》大家歡呼熱度破萬時我沒有那么開心。
譚飛:你是深深的失落,突然結(jié)束了這事。
姚曉峰:我以前拍戲就是這樣,在現(xiàn)場也是這樣,每次一個戲殺青的時候,我是最有孤獨感的人,因為一切他們都散場,就留下我一個人,就留下我一個人還在堅守著這個東西,然后這個事也是做完了,我就轉(zhuǎn)身我離開了,這個作品跟我已經(jīng)沒關(guān)系了。
譚飛:導(dǎo)演確實內(nèi)心好詩意,就讓我想到煙花易冷四個字,熱鬧是別人的,孤獨是我的。
姚曉峰:但是也有開心的時候,就當時你說的共同呼吸的時候,它能感受到有些東西說,我覺得很開心。當然面對負面評價也很多,但我從小是被罵大的,然后后來拍戲反正也有很多人罵,也有說好的,但是都接受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坦然了,我就不管了,我就做我自己的吧。
譚飛:你們倆預(yù)測《微暗之火》出來后,會不會像《追風者》一樣,再引發(fā)一場全民討論?因為這個類型也比較新,也是懸疑外殼下的一個比較另類的故事。
張書維:我覺得不好做預(yù)判,因為其實它的類型上還是比較特別一點的,它不像《追風者》。
譚飛:對,就是更廣譜一些。
姚曉峰:受眾更廣譜,因為它偏文藝氣質(zhì)吧,節(jié)奏上可能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微暗之火》沒有像《追風者》這么酣暢淋漓,那個戲是需要慢慢品的,你要沉下來去看。
譚飛:而且可能有時候會有倒敘插敘,剪的方式上會比較非常態(tài)一點。
姚曉峰:你要慢慢看你才能去一層一層地去剝繭抽絲。
譚飛:就得有耐心,或者對審美還是要有一些想法的觀點。那么你們倆能不能概括一下啟蒙影業(yè)項目創(chuàng)作生產(chǎn)的模式?給大家講講我們啟蒙影業(yè)到底會弄什么樣的戲?
張書維:就用真心真情做真摯的故事,我覺得可能是我們最想做的,沒有類型,不分類型。
姚曉峰:只想表達。
譚飛:表達得越真,越是我們要的。
姚曉峰:然后類型可能會涉及多方面的,多種類型,但是表達是一樣的。
譚飛:好,謝謝兩位。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