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周處除三害》,收下這11個「解密詞」 -
點映評分8.4、上映4天票房破1.5億(平臺預測總票房將近5億)的《周處除三害》毫無疑問是后春節(jié)檔的頭號黑馬。
這部以中國古代典故生發(fā)而來的大尺度犯罪動作片,講述了一個叫陳桂林的通緝犯在自首前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只在通緝榜上排第三,他決心效仿周處除掉這兩害,讓自己的名字被世人記?。ㄕ撆盼毁惖闹匾裕?。
電影中,陳桂林化身“殺神”除掉了作惡無數(shù)的兩害,最終雖肉身毀滅,但也獲得了寬慰和救贖。
有意思的是,電影之外,《周處除三害》上映后獲得了大批觀眾的認可,同樣以黑馬姿態(tài)一路上揚——
上周五首日票房排行榜列第三,次日升到第二,第三日強勢升至榜一,完成了與電影主人公的“呼應”。
3月5日票房數(shù)據(jù)@燈塔專業(yè)版
那么,這部觀感刺激、也埋藏很多深意細節(jié)的華語犯罪片有哪些內(nèi)容被觀眾樂道和討論,或者有哪些“門道”可以幫助更好理解這部現(xiàn)象級話題作,今天就用11個關鍵詞來探討下~
歷史典故新編
片名“周處除三害”化用了歷史典故,出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講述少年周處兇悍好斗,百姓將他與蛟龍猛虎視為三害,周處斬殺了兩害后心生悔意改過自新,由此三害盡除。
片中阮經(jīng)天 飾演的陳桂林就是當代周處,好勇斗狠的他為了名聲而擊殺黑幫大佬,但也在連環(huán)殺戮中漸漸醒悟,達成目標后他徹底“清洗”了自己,從此社會上少了三個通緝犯。
電影與歷史典故都具有行俠仗義、勸人向善的教化意義,但電影改編版絕不僅限于此,下文會繼續(xù)補充。
陳桂林的真實原型
除了新編歷史典故,據(jù)網(wǎng)友挖掘,主人公陳桂林有真實人物原型參照,他就是中國臺灣黑道殺手劉煥榮。
劉煥榮底層出身,后加入幫派,因出手狠辣而逐步上位,曾接連刺殺黑幫大佬而登上通緝榜。這是一個難用單純的善惡去評判的人,他殺伐,也行善,并且專殺那些作惡多端的大佬。
陳桂林的角色設定或許有參照劉煥榮的經(jīng)歷,再加一部分臺灣社會犯罪檔案資料的補充。
善惡三部曲之二
《周處除三害》是中國香港導演黃精甫繼《惡戰(zhàn)》后時隔十年的長片作品,也是他導演之路上的一次厚積薄發(fā)。
他早在2004年憑借《江湖》一鳴驚人,但此后一度創(chuàng)作低迷,直到2010年的《復仇者之死》才再次回到觀眾和評論視野。
《復仇者之死》是一部尺度極大的犯罪片,展現(xiàn)了一個底層人與惡警的廝殺,片中涉及了善惡的模糊界限、人性的多面和宗教元素,獲得了多個海內(nèi)外影展認可。
也是這部片的成功,讓黃精甫萌發(fā)出制作“善惡三部曲”的計劃,延續(xù)同樣的風格和主題,《周處除三害》正是這一系列的第二作,看過《復仇者之死》的朋友,應該能明顯地感受到二者的相似。
類型大混搭
觀看《周處》的體驗,是宣泄的、刺激的,也是怪誕的、跳躍的。
雖然看似是簡單的犯罪故事,但類型元素和風格在不斷轉(zhuǎn)換,信息量很大。
的確,《周處除三害》的一大特征就是混搭。
類型上看,它的前段是黑幫片、警匪片,有不少標志性的幫派場景和追逐打斗,節(jié)奏很快;擊殺香港仔之后,又帶有公路片的感覺,隨著進入澎湖靈修院,節(jié)奏突然放緩,層層真相揭開后又變成反邪教+復仇電影。
總之,看《周處》就如看了兩部電影,前后反差大、拼合多,這是導演黃精甫的一貫風格。如果類比的話,就像杜琪峯的《大只佬》,或者陳國富的《雙瞳》。
鴿蛇豬、貪嗔癡
《周處除三害》中有很多屢次強調(diào)的意象,比如關公,還比如鴿、蛇、豬。
鴿和蛇都是以紋身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兩大通緝犯林祿和與香港仔身上,豬是以粉色小豬手表的形式與陳桂林勾連。
佛教里,鴿蛇豬三種動物形象其實代表的是“三毒”——貪、嗔、癡,也分別對應了林祿和的貪得無厭、香港仔的易怒暴虐,陳桂林的無知無明愚昧。
三者又互為因果循環(huán),因此早在預告片里就出現(xiàn)過一幅畫,畫的是一只豬咬住了一條蛇,一條蛇又咬住了一只鴿(但形狀更像一只雞),環(huán)環(huán)相扣。
另外,程小美的后肩上有紋身字樣“сэтгэл”,據(jù)說為蒙語,意為愛/靈魂,這個意象有何解讀空間,大家可以提供思路。
反邪教名場景
前面說到《周處》的后段突變成反邪教電影,不論節(jié)奏還是畫面都變得“沉靜”,在一片潔白和翠綠的靜謐環(huán)境中,慢慢揭開靈修院背后的骯臟勾當,并醞釀陳桂林的一場絕地反殺。
最高潮戲中,陳桂林在槍殺偽裝成尊者的頭號通緝犯林祿和后,沒想到仍有執(zhí)迷不悟的教徒在唱歌,他終于意識到僅除掉一個頭目是不夠的,于是有了子彈上膛爆頭全場的名場景。
這是華語圈的反邪教電影中少有人敢拍的橋段。
很像《仲夏夜驚魂》鮮亮背后的罪惡扭曲,又帶有日本怪咖導演三池崇史(如《惡之教典》)或園子溫(如《愛的曝光》)的邪典風,色彩的鮮明對比、富有宗教感的構圖讓人過目難忘。
阮經(jīng)天14年蛻變
看《周處除三害》里的阮經(jīng)天,很容易人想起他14年前的同類型黑幫片《艋舺》。
那部電影里,他出演一個名叫和尚的街頭混混,同樣的板寸頭造型,但絕不一樣的心靜與狀態(tài)。
陳桂林的故事像更殘酷版的《艋舺》,邁過40歲的阮經(jīng)天也貢獻了歲月洗煉后的成熟演技,他把角色的天真、脆弱與冷酷演繹地十分到位。
命運輪回與終結(jié)
片中的女性角色程小美,有著一定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她接受著繼父香港仔的“照顧”,也遭受他的侵害。
當陳桂林將她解救出來時曾問“你還有親人么”,小美說香港仔就是他唯一的親人,她的母親替香港仔入獄十五年,正是因為香港仔當年將母親從另外一個男人手里解救了出來。
聽到這番話后,陳桂林將除手表之外的所有東西都留給小美,還她自由。因為陳桂林忽然意識到,這個女孩或?qū)⑾萑胗忠淮蔚妮喕刂?,他不想小美將自己視為另一個香港仔,于是果斷斬斷關系。
但影片結(jié)尾,小美的到來還是讓即將面臨死刑的陳桂林心生寬慰與動容,他把奶奶的遺物小豬手表也給了她,她也還之以補好的西裝,兩個受苦難的人都算得到了好的“歸宿”。
貴卿的私欲與善果
還是在影片結(jié)尾,生前照顧奶奶的張貴卿來探視陳桂林,并透露了當初欺騙他說罹患肺癌的動機。
貴卿最初其實是出于救贖自己的私心,因為她過去幾十年里一直做違背良心和職業(yè)道德事,本想勸陳桂林向善為兒子積德,沒想到帶來了更多的殺戮,雖然最終結(jié)果是好的,社會上少了三個罪犯。
這也是影片探討的善惡難明,貴卿的私欲卻結(jié)出了善果,她也成了“周處”。
陳灰陳桂林一體兩面
再來說片中的警察陳灰。這是一個信念堅定、誓要捉拿陳桂林歸案的執(zhí)拗警察,為此他瞎了一只眼睛。
陳灰代表著善與正義,同樣執(zhí)著單純的陳桂林對他是抱有敬意的,因此最后自首時指名要他來。
另外,陳桂林是從澎湖坐船來的,渡海而歸代表著他終于渡了自己,一切釋然,當然要見一見雖然對立但欽佩的人。
這個意義上看,作為黑道的陳桂林和作為警察的陳灰,同姓的兩人,像是一個人的一體兩面。
導演的“自我致敬”
最后,再說一下黃精甫導演在片中的兩個自我致敬細節(jié),正好關聯(lián)了前文提到的他導演職業(yè)生涯中最重要的兩部作品。
其一是他的成名作《江湖》。
《周處》開篇時的幫派大佬葬禮,死者名叫洪爺,再細看花圈的話,會發(fā)現(xiàn)上面寫著“洪仁就先生千古”。這個名字,正是《江湖》里劉德華飾演的大佬“就哥”洪仁就。?
其二是《復仇者之死》。
《周處》壓軸的靈修院段落,很像是該片結(jié)尾的放大版。
《周處除三害》VS《復仇者之死》????
《復仇者之死》結(jié)尾,犯下命案的警察組長也是在一座小島上化身為靈修康復院長,在一片白得晃眼的禮堂中迎來男主角的復仇。
惡警被擊斃,可男主角竟被康復院里的一群小孩子圍攻,最終死在了孩子的槍口下,留下令人震驚的結(jié)局。
由此對比《周處》,會發(fā)現(xiàn)構成了一個反向設計,面對一眾走火入魔的邪教徒,陳桂林既手下留情也毫不留情,最終站到了最后。
以上就是11個幫助理解《周處除三害》的關鍵詞,也是11個“解密語”。
電影是視聽的藝術,也是綜合的藝術,每一個畫面都是經(jīng)過思考與選擇的,因此片中還埋藏著十分多的可解讀細節(jié),評論區(qū)一起分享你的見解。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