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電影的秘密,華麗與空洞,大片之死的共性 -
大片該當如何定義?
只要觀察投資規(guī)模、演員陣容和類型、制作這幾個要素,就大致可以得出結(jié)論。
但大片并不一定是票房的保證。
而一般來講,大片有這樣的特性,也即如果口碑不差,票房就會可觀。
當然,這個邏輯不能反推,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認為,如果票房不差,那么電影口碑和品質(zhì)一定就會不錯。
在電影史上,爛片高票房的例子,出現(xiàn)過不止一次。
然當一部大片,既沒有高票房,又沒有好口碑,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將之稱作,大片之死。
那么,它們有哪些共性?
先來看看,香港影史上有哪些大片。
雙周一成不用講,昔年成龍崛起之后,絕大多數(shù)電影都是全球取景,周潤發(fā)和吳宇森搭檔,費槍火無數(shù),周星馳早期雖以小成本劇情片居多,但獨立執(zhí)導之后,在零零年代的《少林足球》、《功夫》和《長江七號》,都堪稱超級大制作。
再看看其他演員。
以投資額度而論,可以按年代分列。
九十年代有《喋血街頭》、《辣手神探》、《戰(zhàn)神傳說》、《新上海灘》、《黑金》、《風云雄霸天下》、《決戰(zhàn)紫禁之巔》、《公元2000》和《雷霆戰(zhàn)警》、《東京攻略》。
零零年代,則有《蜀山傳》、《無間道》、《投名狀》、《霍元甲》、《赤壁》、《風云2》、《十月圍城》、《未來警察》、《神探狄仁杰》、《全城戒備》。
一零年代迄今,有《關云長》、《寒戰(zhàn)》和《富春山居圖》、《道士下山》、《寒戰(zhàn)2》、《拆彈專家》、《追龍》、《無雙》、《掃毒2:天地對決》及《拆彈專家2》、《怒火·重案》、《風再起時》、《掃毒3:人在天涯》。
或有遺漏,但無需一一列舉。
但并不是所有投資額度足夠的電影,都能符合“大片之死”的定義,真正能談及這個概念的電影,恰恰應該具備“大爆”基礎。
那么,哪些作品可以入列?
個人以為,《蜀山傳》、《風云2》、《道士下山》和《風再起時》、《掃毒3:人在天涯》這五部電影,皆可入列。
2001年,徐克拍了《蜀山傳》。
啟用了鄭伊健、古天樂和張柏芝等演員,投資一億上下,是繼《風云雄霸天下》、《中華英雄》之后,與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幾乎同期的一部特效大片。
但票房和口碑,皆一敗涂地。
徐克過度注重計算機特效的嘗試和磨合。
然臺詞與劇情都過度“極簡”化,進而縱有“雖有百年之交,但也要各奔前程”、“浩然天地,正氣長存”等點睛式臺詞,但并無大用。
整部電影,除了明星的堆砌,也就只剩下了打打殺殺和華麗特效的炫技。
轉(zhuǎn)而并沒有建立起來,以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為根基的,極盡瑰麗與雄奇的東方式仙神體系,也沒有留存下來什么核心記憶點。
短板當然在于劇情。
2009年,寰宇買下版權,開拍《風云2》。
承《風云雄霸天下》之勢,郭富城和鄭伊健再度攜手,整個華語地區(qū),都呈現(xiàn)出一種“皇者降臨”之勢。
電影公司啟用拍驚悚片起家的彭氏兄弟擔綱導演重任,召集郭富城、鄭伊健、何家勁、謝霆鋒、任達華、阿sa、唐嫣等演員,同樣投資破億,主打玄幻視覺。
然除了特效,全面敗北。
前作中有什么?
步驚云、聶風、雄霸、孔慈、楚楚、文丑丑、泥菩薩、劍圣,藍發(fā)、皮摟、麒麟臂、搶親,三分歸元氣、天霜拳、排云掌和風神腿,天下會、無雙城、凌云石窟、火麒麟、后陵及千年冰魄,無論人物、造型還是武功,皆各有亮點。
續(xù)作將這些東西,全部拋棄。
步驚云與聶風,似乎全然忘記了過去的武功,只記得一刀、一劍。
這部電影,從劇情、造型到動作設計,全面崩塌,可惜了正在盛年的演員,以及絕好的題材,與不可復現(xiàn)的前作優(yōu)勢。
如今回味,或僅余步驚云被迫與師弟聶風對決時,那個悲不可抑的眼神。
這也是“一切為特效服務”的典型案例。
2015年,陳凱歌拍了一部《道士下山》。
這部電影,或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主角選擇不當。
王寶強人氣很高,演技也不差,但并不適合這個角色。
他自帶喜感,但很難演出那種不動聲色的荒誕幽默感,或者說,他拿過往那種鬧騰喜劇的風格,來駕馭貫穿整部電影的何安下這個小道士角色,出現(xiàn)了不適應和偏差。
且整個表演看來,人物缺少一種成長和變化。
二則是欲顯高深,適得其反。
尤其是關于“猿擊術”的論述,聽起來高深莫測,什么“雷鳴閃電”、“青草拔節(jié)”,但始終讓人感覺言不及義。
電影畢竟不是小說,將語言影像化,以視聽和敘事藝術,去闖入觀眾心海,才是正確做法。
此外分段式敘事,也令電影有點各自為戰(zhàn)的不協(xié)調(diào)感覺。
但這部電影的基本面其實并不差。
可稱一句功敗垂成。
2023年,滯壓五年的電影《風再起時》上映。
電影上映之前,翁子光接受訪談,言之鑿鑿,要拍一部不被投資方控制的史詩大片。
翁子光的編劇能力毋庸置疑,這也是他引以為傲的部分。
但經(jīng)過刪減選擇之后,電影從一開始以磊樂為核心的梟雄傳記,變成了人生贏家南江的秀場,進而令很多故事,都變得無趣了起來。
比如磊樂的求婚,先是秀他在警察學校里跟洋人學來的踢踏舞,后來更是和蔡真一起跳過四季。
郭富城當然是舞王。
但在這部電影里,這些舞蹈拍得既不好看,也不浪漫,更對劇情絲毫無補。
此外將磊樂一統(tǒng)黑白兩道的豪情與霸氣,大筆一揮,變成了其妻蔡真和手下南江的私下行事,好好一個大男主,變成了吃軟飯的小白臉。
更可笑的是那場打麻將的戲。
似乎是要體現(xiàn)大佬氣場,但說真的,除了雞場小肚,啥也不剩。
而另有一些場景,又拍得跟黑道巨擘沒什么兩樣,比如那句“我要百分百的破案率”,又比如圍堵嚴洪的一場戲,那個持槍投影的身姿,確實梟雄氣十足。
然而,這些東西,恰恰與前述的設計出現(xiàn)了沖突。
也似乎可以看出來,導演在整個電影的編劇、攝制和剪輯過程中的搖擺不定和錯誤選擇。
故而,大男主的故事支離破碎、互相矛盾,第二男主的故事倒是足夠完整也有亮點,可惜根本撐不起,那個只手遮天的大時代。
誰之過?
至于《掃毒3:人在天涯》。
這根本就是一種投資、陣容和故事的浪費。
這幾年,邱禮濤一路追求斥巨資搭建實景,然后一爆了之的路線,似乎是一條明路,也在此前的《掃毒2:天地對決》和《拆彈專家2》中得到了驗證。
一路炸、炸、炸,確實炸出了一片天地。
所以這一次,寰宇甚至將編劇權力一并交給了他,恰如昔年信任彭氏兄弟一樣。
可惜,又是一次錯付。
故事和人物,都需要有邏輯的支撐,臥底的處境、毒梟的心態(tài)與行事、警察該怎么恪守職責,這些東西,都一定有一個“基本律”在界定其邊界。
而人性,永遠是這類電影的底牌。
昔年那部《掃毒》,其實遠沒有到零瑕疵的程度,但口碑的得來,就與電影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情義兩難這個主題有關,我們看得見劇中人物的糾結(jié)、困境與難以釋懷,進而就被觸動,甚至因之,就原諒了劇情上的微瑕。
但這部《掃毒3:人在天涯》,可謂四大皆空。
炸得越狠,電影就越是空落。
華麗與空洞。
這是它們的不二特性。
所謂華麗,是指諸如《蜀山傳》和《風云2》的特效,《道士下山》的畫面質(zhì)感,《風再起時》的時代考究,以及《掃毒3:人在天涯》的激烈槍火與飛機、大炮。
空洞則來自劇情與敘事能力的弱化,甚至是缺乏。
這其實就是電影的秘密。
一個好的故事,與故事匹配的質(zhì)感與視聽,敘事和表演的加成,就將能成就一部好電影。
當然,世事總是知易行難。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