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中年人福氣的來源,獨處 -
插圖:電影《傲慢與偏見》劇照
你發(fā)現(xiàn)了嗎?很多人到了中年,就不想再交朋友了,甚至不想再參加飯局,不想?yún)⒓泳蹠幌胍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杉幢闶沁@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有時候也很難實現(xiàn),因為我們需要顧及的人情世故,太多了。
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總要和一些親戚朋友有所往來,串門走親戚也似乎成了家常便飯。誰家結(jié)婚了,誰家生孩子了,免不了要去道喜,這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隨份子錢。
隨份子,隨的是一份心意,隨的是一份禮尚往來。可是總有人想從中賺點小便宜,當你辦事的時候,甚至連一半的份子錢都收不回來。
而且這種事不好當面揭穿,只能心里有數(shù),默默認栽,在往后交往的時候多留個心眼,盡可能地離他遠一點。
所以你看,有些人情世故,其實是沒有必要去維護的。
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不想?yún)⒓语埦?、聚會,也不想挨家挨戶地串門走親戚了?原因就在這,你永遠不知道你付出的真心,能不能得到同等的回饋,與其費心維系這些表面的關系,不如獨自相處,落得個輕松自在。
簡·奧斯汀的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是一本舉世聞名的世界名著,很多人在看這部小說的時候,都會把主要的心思放在男女之間的婚戀問題上,因為這部小說主要講的,就是女孩子們的婚姻之事。
但實際上,這部小說在第一卷的前兩個章節(jié),就已經(jīng)提出了中年人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這一點從貝內(nèi)特先生和貝內(nèi)特太太兩個人身上就能看出來。
貝內(nèi)特家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待嫁的女兒,而且他們家相對貧窮,女兒們名下沒有任何財產(chǎn),所以其母親貝內(nèi)特太太時常擔心女兒們嫁不出去。
雖然其父親貝內(nèi)特先生有房產(chǎn),每年有幾千英鎊的收入,但他走后留給女兒們的幾乎沒有。按照當時的英國法律,女兒們是沒有資格繼承家產(chǎn)的,所以貝內(nèi)特先生名下的所有資產(chǎn),都要由遠房的侄子來繼承。
如此一來,貝內(nèi)特太太則操碎了心。她已人到中年,不得不時常幫女兒們留意著,遇到條件較好的單身男子,恨不得直接把女兒送出去。
貝內(nèi)特先生的性格安靜又沉穩(wěn),不喜歡所有的人情世故,更不想去維系那些無足輕重的人際關系,所以他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待在自己的書房里,對什么事都不上心。
因為他懶散的態(tài)度,貝內(nèi)特太太常常覺得他身為父親完全不負責任,所以夫妻倆時常發(fā)生爭吵,但正是貝內(nèi)特先生的這種態(tài)度,讓他活得比誰都輕松。
當他們附近搬來一位有錢的單身男子時,貝內(nèi)特太太第一時間讓丈夫前去拜訪,并把自己的女兒們介紹給他,但貝內(nèi)特先生不屑一顧,完全不想動彈。
于是夫妻倆又一次發(fā)生了爭吵,貝內(nèi)特先生受不了耳邊的聒噪,只能被迫答應。
女兒們對于母親的堅持很不解,覺得她過于操心了,她滿腦子都想著女兒們的婚事,神經(jīng)特別緊繃,幾乎沒有為自己活過。
而這時候,貝內(nèi)特太太卻說道:“我可以告訴你們,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誰也沒有興致天天去結(jié)交朋友,但是為了你們,我們是什么事情都樂意去做?!?/p>
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貝內(nèi)特太太之所以癡迷于維系各種人際關系,并不是她自己愿意的,而是為了自己的女兒。
她覺得只要自己拓展足夠多的人脈,認識足夠多的人,女兒們嫁出去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否則一直在家坐以待斃,何時才能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
自己的女兒自己不操心,誰來操心?貝內(nèi)特太太看著很煩,也不過是愛女心切罷了。
人到中年,很多人對交朋友沒有欲望了
如果不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貝內(nèi)特太太也不會被迫去交友的,很多人到了中年只想安安靜靜地獨處,踏踏實實地過自己的日子,那些所謂的飯局也好,聚會也罷,都是無關緊要的。
試想一下,你在飯局上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心話嗎?那些言不由衷地奉承,那些刻意地取悅和討好,哪一次是發(fā)自內(nèi)心,真心實意的?
再試想一下,你是真的想?yún)⒓痈鞣N聚會嗎?逢年過節(jié)必參加的同學聚會,公司里舉辦的同事聚會,這些人際關系有多少是真實的,又有多少是刻意偽裝的。
我把你當朋友,你把我當人脈。這已經(jīng)是一條屢見不鮮的真理了,很多人對某個人真心以待,最后才發(fā)現(xiàn),他不過是把自己當人脈而已。一旦沒有利用價值了,也就立即變臉了。
這樣的情況,很難讓我們再鼓起信心去結(jié)交新的朋友,去認識新的人,所以那些聚會也好,飯局也罷,能不參加就不要參加了。
維系一段不純粹的人際關系,只會成為負累。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獨處
獨處,是難得的清歡,因為這個時候的你往往離靈魂更近,你可以盡情地跟內(nèi)在的自己對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往后的日子該怎么活。
人到中年,應該已然認清誰是你最重要的人,誰是值得你去付出的人,以及哪些事是值得你去維系的事。只有弄清楚這些,才能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
獨處不等于孤獨,獨處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時候靈魂和精神是有所寄托的,所以你不會覺得孤獨、空虛和寂寞。
而孤獨則剛好相反,孤獨是內(nèi)心沒有依托,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撐,所以你會覺得難以忍耐,可這種情況即便你身處人群中,依然會覺得孤獨,因為沒有人懂你,你亦不懂你自己。
而獨處,則是你找回自己最好的途徑,遠離嘈雜的人群,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去陪一陪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但凡需要你費力去討好的關系,都是不值得維系的,人到中年,怎么輕松就怎么活著吧,當你學會放下和舍棄,往后的路便會走得越來越輕松,越來越順遂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