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比皇帝還可怕的鄭大夫人,她的恩威并施,才是“賢”妻的典范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人物解讀第一百一十八期:原著一直圍繞著古人的婚嫁和人情世故,開展故事。為保夫家前程喪命的大鄒氏,似乎是“賢妻”的典范??墒牵斔c真正的賢妻相比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大鄒氏從一開始就錯了。
01
原著中,英國公嫡女張桂芬嫁給國舅爺沈從興做了填房后。
張桂芬的小姑子小沈氏一直對張桂芬不滿,她還曾對明蘭吐槽張桂芬:
“不是我小心眼,見不得她好。而是她也太高傲了!我知道,她是瞧不起我們沈家!她英國公張家是名門勛貴,是開國柱石,她給我哥哥做了填房,是天大的委屈!”
可是,張桂芬被小鄒氏推倒,早產驚動了帝后后,小沈氏怕了。
明蘭安慰小沈氏時,還寬慰她道:“你也是惦記著前頭那位嫂嫂,才會這般厚待鄒家,怨不得你。”
這時,小沈氏哭著說出了實情:“我不是因前頭嫂嫂才厭惡如今嫂嫂的!我故意待鄒姨娘好,是因為在我們來京城之前,張家已和鄭家在議親了,因先皇過世才耽擱。相公原本要娶那張氏的!”
每每讀到這里時,小仙兒都覺得, 大鄒氏只是對做姑姐的八王妃上心,對于小姑子小沈氏,她似乎并沒有那么關心。
近日,小仙兒翻看原著中幾個典型“賢妻”時,才突然驚醒。
真正的賢妻當如鄭大夫人,不僅用自己的美好品德讓眾人信服,還懂得恩威并施。
為夫家的前程做出最佳的規(guī)劃。
02
出身就是王者的鄭大夫人,她家風極正。
鄭大夫人也是小沈氏的嫂子。不過,她是小沈氏的婆家的嫂子。
原著中,鄭大夫人出身于高德厚望的宿族世家,素有美名,先祖中有人配享太廟,忠烈祠里供著她家的祖叔伯父,全國的貞潔牌坊叫她家占了一成。
相比之下,小沈氏的娘家嫂子大鄒氏,被鄭大夫人甩了幾條街。
鄒家是普通書香門第,大鄒氏的祖父是縣令,幾年前過世了,大鄒氏的父親是舉人,性子弱,沒主張,大鄒氏的母親又去得早。
最后,大鄒氏的兄嫂想拿她攀高親,是她自己硬嫁到沈家來的。
小沈氏也曾說鄭大夫人娘家的家教:“輕生死,重禮法,她真性情確如此,賠上性命也有數(shù)?!?/p>
而鄒家人呢,先是瞧不上沈家,想拿大鄒氏攀高。待沈家姐弟一個成了皇后,一個成了威北侯后,又怕失去這潑天的富貴,急吼吼的把小女兒嫁入沈家為妾。
光是三觀正的家風,鄭大夫人就甩大鄒氏幾條街。
03
同樣在婆家經營,一個做到內外心服口服,一個卻用性命博得美名。
其實,每次讀原著時,都覺得大鄒氏這個人,被過于美化了。
其一:兩位賢妻,對待夫婿的兄弟姐妹,是有區(qū)別的。
鄭大夫人進了鄭家的門后,孝敬公婆,撫養(yǎng)幼弟。
小沈氏的夫婿小鄭將軍,把鄭大夫人這位大嫂,當母親般敬重。
大鄒氏進了沈家門后,只一味的關照還是八王妃姑姐。為了給姑姐寬心,她時常去八王府,與姑姐聊天。
而夫婿的妹妹小沈氏,對大鄒氏并不親近,而是八王妃一手帶大的。
其二:兩位賢妻,一位是內外皆有助力,一位卻是孤軍奮戰(zhàn)。
鄭大夫人的婆婆鄭老夫人身子孱弱,所以,鄭大夫人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闔家和美。
小沈氏剛嫁入鄭家時,經常纏著夫婿小鄭將軍帶她出去游玩。鄭大夫人就說了她幾句“謹守婦德,不要影響夫婿辦公”,就惹怒了小沈氏。
隨后,小沈氏跑進皇宮,跟皇后姐姐告狀了。目的是盼望由皇家出面,殺殺長嫂的威風,她好過得舒坦些。
只可惜,小沈氏前腳剛告狀完畢,后腳鄭大夫人就自請下堂,還言道‘妾身卑微,不足為沈氏長嫂’。
這可把年邁的鄭老夫人嚇得散了一半魂魄,當即挺著病弱不堪的身子,披掛上全副誥命穿戴,去宮里請罪討?zhàn)垺?/p>
而輿論一邊倒向鄭大夫人,就連朝中的言官御史都寫好了彈劾的折子。
最后,小沈氏被兩宮太后,皇后娘娘和哥哥訓斥完畢,發(fā)送回夫家,只看到公婆臉色不悅,連帶夫婿小鄭將軍都不愛搭理她,只向兄嫂告罪。
再來看看大鄒氏。
她確實做到了八王府和自己家一把抓,有時間還幫扶相鄰,憫恤窮苦,得了不少美名。
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大鄒氏也是如此。
小仙兒曾對大鄒氏出過一篇單獨的講解。其中,特意提過,原著中,小鄒氏害張桂芬早產后,不是明蘭為皇后出謀劃策。
真正為皇后出謀劃策的,是她身邊的謀士。聞到皇帝要申斥沈家的消息后,立刻讓皇后放下身段,去鳳冠,脫鳳袍,素服跪在乾清宮門口請罪,只說‘管束娘家無力,都是臣妾罪過’。
可見,皇后娘娘不缺謀士。落魄的八王府,連蜀王家的太醫(yī)都瞧上。卻也有謀士為不受寵的八王爺?shù)巧匣饰?,做謀劃。
只是,大鄒氏活著的時候,并不給皇后身邊謀士機會。
皇后生大皇子時,找不到奶母,她放下親兒,進八王府哺育侄子。八王妃和孩子們莫名其妙的生病,大鄒氏不顧自己即將臨盆,又入府親自照料。
在古代,王府內,是有下人的。她完全可以使喚八王妃的心腹??纱筻u氏凡是親力親為。
最后,一命嗚呼。
顧廷燁曾對明蘭說過:“皇后娘娘還是八王妃的時候,對這位鄒氏夫人是言聽計從?!?/p>
這段話,在小仙兒看來,就是一個笑話。
能在王府工作的人,都是人精,他們瞧出來大鄒氏凡事大包大攬,她又是八王妃的弟妹。
所以,這些謀士寧愿選擇平庸,也不想搶了大鄒氏的風頭。
而大鄒氏愛出風頭這件事,她小女兒的奶嬤嬤就曾說過:
“你娘命苦,生來是操勞的命,一輩沒享過幾日福。做閨女時,老爺性弱,沒主張,賢惠的老夫人又去得早,兄嫂想拿她攀高親,虧她硬是嫁了過來。
跟了你爹后,又里里外外的操持,家里王府哪出不尋她?!我那老姐姐也勸過你娘保重身子??赡隳锸畮啄陙碓鐟T了事事親為,要強出頭,這秉性怎么改得了!”
有句俗話說得好“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度自絕人,神仙難救無命客,閻王專收遺恨人”。
大鄒氏不僅孤軍奮戰(zhàn),難得有人對她說了肺腑之言,可她卻當耳旁風。
如此一比較,大鄒氏的“賢妻”,只是一味爭強好勝出風頭。而鄭大夫人是該出手才出手,還是打蛇七寸,一擊斃命。
04
真賢妻,是恩威并施的“彪悍”,而不是留下“爛攤子”給夫家的短命女人。
小沈氏進宮告狀,被鄭大夫人反將一軍,讓小沈氏領略到了鄭大夫人的“威”。
不過,鄭大夫人沒有為難小沈氏,還提點她應酬禮節(jié),不叫言行舉止出錯,免得外頭鬧笑話。
在外頭更是護著小沈氏,還擺出了一副“我家的弟媳婦,我們自家會管教,輪不到外人說三道四”的架勢。
曾經有人笑話小沈氏禮數(shù)不周,上不得臺面,她當眾便放下臉,甩袖而去。
時間長了,連皇后都心生敬佩,對著小沈氏耳提面命,讓她要惜福,讓她要規(guī)規(guī)矩矩,聽她嫂子鄭大夫人的話。
大鄒氏能成為姑姐身邊第一人,又能在仕途上,給予夫婿指點,無非是吃透了沈從興的性格。
大鄒氏心里明白,倘若自己過世,娘家定然會纏上沈從興。可那時候,她的身子已經掏空,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沈從興。
于是,大鄒氏過世后,鄒家為了保住富貴,把小鄒氏塞過來做妾。
就連顧廷燁都勸說沈從興:“愛之適以害之,沈兄若真是為鄒家好,就不該再放縱下去。如今是保住了性命,可總有你護不住他們的時候?!?/p>
如果,大鄒氏把對八王妃的上心,分一點回去震懾娘家,估計,鄒家人會老實一些。
或者,大鄒氏拿出一點照顧姑姐和侄子們的時間,留一封短信,教沈從興如何待她娘家人。
那么,大鄒氏兒子不會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大女兒不會為了攀高,嫁錯了人。
05
最近網(wǎng)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在年初的時候,策劃了一年要存多少錢,要有多少事情要做。
可是,到了年尾,只能說“有命,活著就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要做什么,前提都是“有命”。
鄭大夫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彪悍的。因為,她的事情,能夠讓后宅和朝堂上引起聯(lián)動。
而鄭大夫人也是真的“賢”,管家理事,生兒育女。哪怕對于想給自己下馬威的弟媳婦小沈氏,她也是真的疼愛。
小沈氏孕期受到驚嚇,生了女兒后,可能再不能生,鄭大夫人不知說了多少安慰的話。
她還對著盛明蘭說:“這孩子打小父母緣淺,如今只盼著上天保佑,叫她兒女福澤厚些?!?/p>
再來看看大鄒氏。
她一心護著的皇后,卻責罰了小鄒氏;她的孩子婚姻受到了鄒家拖累……
大鄒氏是護住了夫家前程,卻也留給了他們一堆爛攤子,不僅沈家后宅不寧,朝堂上都是彈劾沈國舅和投訴鄒家的奏折。
顧偃開曾教育顧廷燁“身正形直,不能拒天地間之鬼魅侵襲”,這一點,鄭大夫人做到了。
所以,她不可撼動。
而“妻賢,夫禍少”這句話,更適合鄭大夫人!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