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硬核紀錄片,男女開放式關系山林隱居,孩子靠自己接生 -
年度最硬核紀錄片出現(xiàn)了——峰哥亡命天涯導演的《隱居》。
該片講述了一對思想前衛(wèi)的青年男女在云南大山里的隱居生活,看后讓人震驚久久無法釋懷。
(伏拉峰導演本人對該片的介紹)
影片時長為1小時07分,手機拍,手機剪,但內容相當飽滿,是一部史詩級巨作。
探討了困擾當代青年三個宏大命題:
·文藝青年對理想主義田園牧歌生活的探索
·當代開放式關系在有娃情況下實踐的可能性
·獨立女性對男性作為“生產及生育工具”的思考
炸裂點鋪滿,發(fā)人深省,引人深思。
先簡單介紹下男女主角的基本情況:
男主:
94年,成都戶口,沒文化沒錢
沒咋談過戀愛,受性壓抑困擾,渴望鏈接
女主:
88年,上海戶口,有學歷有幾萬存款
荷蘭留學,上海白領,女性主義
吃過玩過見過,酒吧夜店???/p>
被都市虛無主義所困,熱衷探索多元關系
二人這八桿子打不著的社會身份、生活閱歷,因為對自然和土地的向往,相聚在一起,并育有一女。
沒領證,以男女朋友互稱,實行開放式關系,吃飯洗衣服各做各的,花銷AA制,孩子沒上戶口沒打疫苗。
在大山里,身體力行踐行了當代青年最潮流的關系模式:搭子。
01
全片以峰哥第一視角記錄呈現(xiàn)。
影片剛開始,一輛拉土的拖拉機駛過,拍攝手法頗有致敬盧米埃爾兄弟《火車進站》的意味。
在沙塵的余韻下,紅色小車出現(xiàn)在鏡頭中,這便是男主角的座駕。
通過影子可以判斷導演峰哥最近減脂效果顯著
男主角要帶峰哥去往居住的山里,路途中,是一片歲月靜好的原生態(tài)鄉(xiāng)村景象,黃發(fā)垂髫,車拉沙包。
倆人住在沒啥人的山上,用一年4000元租了15畝的板栗園。
聊到去山上隱居的契機,男主化身成陶淵明,說:想看靠自己雙手能不能自給自足,能不能感受到真實的自然。
當他把這種理想的隱士生活透露給老家朋友時,無人理解,人家都覺得他不務正業(yè),男主孤獨且emo。
緣分天空,美麗的夢,就在此時,男主遇到了女主,倆人沒見過面,還只是網(wǎng)友。
那會兒女主從上海離職,跑到金沙江峽谷里跟著牧民生活。
那地方周圍幾公里沒啥人,她自己扎帳篷住戶外,村子里200多個單身漢,挺多都像看獵物一樣盯著她。
女主有點害怕對男主發(fā)起邀約。
男主突然精神了,一個人住深山老林感受自然多孤單多無聊啊,自己還沒咋談過戀愛,這女孩挺不錯的學歷還高,雖然年齡大了6歲,但要啥自行車啊。
倆人一拍即合,奔現(xiàn)了,生娃了,不領證,不被世俗關系所束縛,玩得就是徹底自由。
到了山上,峰哥開啟了劉姥姥進大觀園之路,走南闖北亡命天涯的峰哥也被這隱居環(huán)境震驚。
一家人喝的水,最近下雨變渾了,但沒必要買純凈水。附近還有一池塘,一次打兩壺。
明亮敞開式廚房,自己生活撿柴,撿一次柴能用一星期。
男主睡外面,孩子和媽媽睡里面,床頂上有一小處空間放雜物,男主說這叫復式。
前段時間倆人因為“開放式關系”的問題產生了矛盾,男主嘴上答應開放式,但是內心還很難做到,當女主說不想和他在一起了時,他還是接受不了。
吵架分居后,男主睡在了他們的“第二建筑”。
雖然吵架了有點抑郁,但提起這第二建筑的生活,男主瞬間變得興奮,聲音都高了八度。
這里最好的就是自由,上廁所隨便找個地方就上了。
天氣涼爽的時候伴著星星和月光,隨便裸體溜達。
孩子也生在這個第二建筑的床上,沒有醫(yī)生,自己接生,臍帶也沒剪,是等四天后自己斷裂的,傳說中的“隱二代”。
站在第二建筑前放眼望去,有大山谷、梨樹、石榴樹和一個雞舍,導演峰哥作為國家二級登山運動員,在觀察雞舍時差點摔了個大馬趴。
山里的板栗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賣了一千多元。雖然賺得不多,但都很節(jié)儉,只要不出鎮(zhèn)子,男主每月開銷在200到500之間,男女主經(jīng)濟獨立各花各的,女主還要負責孩子的花銷。
飲食上,倆人主要吃素,養(yǎng)的雞平時也不會吃,只是招待一起蓋房子的工人時會宰一只。給孩子不會喝純凈水,會喝村子里水龍頭接出來的泉水,他們不會把錢浪費在買純凈水上的。
在這種低欲望的隱居生活里,男女主似乎都很自洽,誰都沒想著逃跑,再次擁抱都市。
最先逃跑的倒是那只他們養(yǎng)的狗。狗因為受不了沒有葷腥的日子,經(jīng)常半夜去偷鄰居家的雞或者蛋。不知道是哪一天,狗徹底不見了,去鎮(zhèn)上流浪,去過它想要的生活了。
02
狗是跑了但人不行,人得茍著。
那本片最具有懸念,也最應該跑出大山的女主,在紀錄片的前半拉都沒有登場。
如果說隱居山林的生活有徹頭徹尾的對立面,那絕對是在超一線城市里當職場精英or都市麗人。
而這,就是咱們女主人公之前的生活。
脫離社會前,她是歐有洲留學經(jīng)歷的海歸,是世界五百強企業(yè)的員工,在經(jīng)濟上升期時,她跳槽即漲薪。
上班卷生卷死,下班豐富多彩,就是在這樣的生活里,咱的女主迎頭撞上了虛無主義。
她對著自我,發(fā)出了一系列震耳欲聾的問題。
“收入高有啥用???上班有啥意義?。孔约涸趺闯斯ぷ魃抖疾粫??真要沒了工作自己還能有啥一技之長換口飯吃?”
“啥是情感上的深刻鏈接?。俊?/p>
當時咱的女主沒有一拍腦門就歸隱山林了,她先是在崇明找了地種。
先取了一個都市和田園的中間點,然后才開始城市向山林慢慢遷徙。
在這個遷徙的過程中她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伙伴。
她和男主雖然不是一類人,但他倆剛好具備一個基礎共識是,“向往自由,喜歡真實”。
在女主的描述中,他倆的關系里愛情是后置的,利益是捆綁的。
對方想和她鏈接,她想找個叢林生活的合作伙伴,那就資源置換一下。
整個采訪過程中,咱的女主沒給男方“名分”。
她眼中兩性關系的樣子,是需要有獨立性和開放性的。
獨立性是倆人在一塊,最好像是兩個鄰居,保持經(jīng)濟獨立、空間獨立以及家務獨立。
開放性則是,兩人是自由的,但不同于廣義上開放式關系中他倆都可以去擁有其他伴侶。
她鼓勵男主多出去看看。
這種獨立性和開放性的保持,在某種程度上會保護一個女性不容易被“家庭”關系所束縛,或者被犧牲。
她的媽媽就是一個很經(jīng)典的例子,為了家庭傾盡在自己所有。
想必到這里甭管是你我還是峰哥都很好奇,那你這又不喜歡傳統(tǒng)親密關系,又不喜歡這種家庭氛圍,那你怎么生孩子啦?這不是不自洽嗎?
峰哥沿著這個話頭,對女主拋出了一系列靈魂拷問:
你倆誰想生的啊?你沒打算讓男主當丈夫但有了孩子,那你介意孩子有他的基因嗎?那你愿意為他生孩子,算是認可他這基因嗎?
女主非常干脆的反駁了峰哥那句為別人生孩子的話。
“女人為男人生孩子這話本來就錯了”。
女性只要把自己框在了為男人生孩子這個框架里,就會容易感受到無助,委屈和被虧欠。
那女主眼里,孩子并不會成為她的累贅。
現(xiàn)在生了那就她來帶,雖然頭一兩年挺難但她愿意付出時間精力去帶。
但在男主視角里,這個孩子是幫助他束縛女主的關鍵因素。
很顯然,在這片山林里,這對男女所困擾的事情并不相通。
男主困惑愛情,女主困惑生存,有時還對社會運行進行深度思考。
脫離了現(xiàn)代化的生活,洗衣、洗澡做飯都是難題,但她也認識到技術的進步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女性。
當然了這生存問題里還夾雜了一些自己合作伙伴不咋給力的吐槽。
just like茶米油鹽醬醋茶,哥們思想覺悟不高,衛(wèi)生收拾的也不咋地,還總得我擦屁股。
沒事兩人總吵架,那可能有人就問了,那這矛盾沖突這么大,咋還呆一塊了呢?
說到底還是倆字——生存。
在原始環(huán)境里,男性是更容易生存的,兩性是互補的,單靠我是不行的。
放都市環(huán)境里另說,都市里女性不那么需要男性的一個原因,因為女性很多的生存資源是可以靠自己爭取的。
難歸難,該呆還是要呆。
女主對城市的態(tài)度就是經(jīng)歷了、看淡了。
要是可以手機也能不要了。
相比較花花世界,她現(xiàn)在更愛眼前的一草一木,一鍋一碗。她愿意花個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功夫和土地建立連接。
至于孩子咋辦呢,那就是順其自然。
她的理想化生活是“田園主義者”共創(chuàng)學堂,共建社區(qū),一家一個成年人來教孩子知識。
沒有也能活,孩子的主線任務是親近大自然,次要任務是上課,主打一個快樂成長。
比起女主的這份篤定,男主很顯然是沒想好,也沒準備好。
他想出去上班,總覺得自己過兩年其實會離開這,手機是他窺探外面世界的唯一機會。
這期視頻發(fā)出來后,峰哥起名為《男女開放式關系山林隱居,孩子靠自己接生,月消費400元》,很快登上B站熱榜。
看到視頻的男主,立馬在自己的賬號發(fā)了兩條回應視頻,大意就是我沒這么慘,我也有退路,我過得和你們看的不一樣,峰哥是聰明人,問得都是引導性問題。
后來,峰哥默默把視頻名稱改成《男女生活在山林,種菜帶娃,享受低欲望生活》。
至此,全片終。
總之這片簡直神了,年度巨作了,啥流行元素都包括了,純純當代青年荷馬史詩。
逃離北上廣、反內卷躺平、底層男性和高知女性主義生活實踐、沖破婚姻制度的生育,開放式關系,互相利用的搭子,應有僅有。
全片都是信息量,三句話一轉折,五個鏡頭一炸裂,把青年生活矛盾都囊括了。
最后還來了個歐亨利式結尾。
峰哥問孩子生病咋辦?。總z個清醒的實踐派青年回答了:找中醫(yī),因為便宜。
一句話升華到不知道這片是正劇還是黑色幽默。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