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距離全面撲街還有多遠? -
從《消失的她》,到《封神》《孤注一擲》等影片接連上映,國產(chǎn)片在國內(nèi)票房連破記錄,逐漸恢復朝氣,市場一片大好。
與此同時,韓國電影院時隔三年也終于迎來了韓國本土大片的百花齊放,韓國知名導演、知名演員新作接連定檔,涉及各種韓國電影代表性的題材類型,不禁讓人感嘆韓國電影終于回來了。
然而,韓國電影真的恢復昔日輝煌了嗎?
過去三年,為了保證票房收益,很多韓國影片選擇推遲上映或不上映,觀影人次達到500萬的影片屈指可數(shù),多數(shù)影片甚至無法達到損益平衡點,更別提有幾部千萬電影了。
從2020年到現(xiàn)在,韓國千萬電影僅有《犯罪都市2》、《犯罪都市3》兩部 (《阿凡達:水之道》是唯一一部破千萬的引進片) 。
《犯罪都市3》
2022年暑期,“千萬導演”崔東勛與實力人氣演員柳俊烈、金泰梨等攜手推出的科幻大片《外星+人》,《鳴梁》續(xù)集、“李舜臣三部曲”《閑山:龍的出現(xiàn)》,宋康昊 、全度妍 、李秉憲 聯(lián)袂出演的《非常宣言》,李政宰導演首作《狩獵》先后上映,其中《閑山》獲得746萬觀影人次,位居2022年韓國票房榜第四,《狩獵》也收獲了435萬觀影人次的票房成績,堪堪收回成本。
除此之外,備受期待的科幻片《外星+人》以及影后影帝齊聚的《非常宣言》票房都不甚理想。
2023年暑期,被韓國媒體稱為“BIG 4”的《走私》、《月球》、《非官方行動》、《混凝土烏托邦》接連定檔上映,電影質(zhì)量與票房成績又如何呢?
《走私》
7月26日,《老手》《摩加迪沙》導演柳昇完與老牌發(fā)行公司NEW攜新作《走私》回歸銀幕。
向來擅長拍攝“男人戲”的韓國頂級商業(yè)導演柳昇完這次以“海女”為主角,攜手韓國知名演員金憓秀、廉晶雅,以及趙寅成、樸政民作配,在1970年代后期的韓國海邊上演了一部反轉(zhuǎn)不斷、精彩絕倫的犯罪大戲。由于主角是“海女”,因此影片中水下的動作追逐戲倍受矚目。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或許對此類場景并不感到新鮮,不過目前該片上映將近一個月,已獲得472萬觀影人次并收回成本,成為目前八月份最賣座的電影,這在當下“艱難”的韓國電影市場實屬不易。
《走私》
與此同時,8月2日上映的CJ科幻大片《月球》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從未有過票房敗績的“雙千萬導演”金容華在《與神同行:因與緣》后時隔5年,攜手薛景求、都暻秀、金喜愛等韓國實力演員回歸大銀幕,帶來一部在韓國備受關(guān)注的類型——科幻大片《月球》。
因為是金容華的科幻片,這部電影受到了行業(yè)內(nèi)外的廣泛關(guān)注,大家都在期待韓國至今未能有所突破的科幻片能夠被金容華“拯救”。
然而,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已20天,票房卻依舊不到50萬觀影人次。這與該影片600萬的損益平衡點相去甚遠,更與連CJ旗下影院CGV職員統(tǒng)一著裝《月球》主題T恤工作造勢等影片鋪天蓋地的宣傳效果不成正比。哪里出了問題呢?
作為一手創(chuàng)立韓國TOP視效公司的金容華的作品,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自然是可以媲美好萊塢商業(yè)大片的水準,不少觀眾看完電影后都紛紛聯(lián)想到了《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際穿越》等經(jīng)典好萊塢宇宙大片。
《月球》
然而,雖然視覺效果不遜色與好萊塢,但也確實沒有超越前作、令人眼前一新的鏡頭設計。因此在視效方面,該影片既無失誤,亦無創(chuàng)新。
真正的問題,是出在影片敘事上。
這部影片講述了地球上的人攜手救援留在宇宙中的韓國年輕航天員的故事,其中穿插了東亞式的父子羈絆、傳承,以及韓美聯(lián)手救援等與韓國當下社會相關(guān)、值得細細琢磨的元素。
這樣的敘事乍一看十分保守老套,但并不算致命。該影片飽受后爭議和批判的致命之處,是在這樣千篇一律的敘事中所表達出的“?? (Gukbong) ”,即,過度的民族主義或過度的愛國主義。
《月球》
影片設置在2029年的韓國,彼時韓國已有實力發(fā)射載人火箭探測月球,卻因為太陽黑子遭遇事故,僅留下一名年輕的宇航員在宇宙中。這名宇航員即使孤身一人也堅持完成探月任務,在月球上留下了屬于韓國宇航員的足跡,卻在月球遭遇流星雨,無法返回地球。
而在NASA工作的韓裔女性指揮官不顧上級反對,感化一起執(zhí)行任務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宇航員,最終將這名年輕的韓國宇航員帶回地球,而這名女性指揮官也成為了NASA第一位韓裔局長。
考慮到當下韓國的“宇宙實力”,這樣略顯急切的設定顯然無法讓大多數(shù)人信服并產(chǎn)生認同,甚至略顯矯情?;蛟S也正是因為如此,敘事部分也只有參考好萊塢影片,而沒有獨具韓國特色的新意設定。
不僅如此,這部電影模糊的主人公設置也讓觀眾很難入戲,不知道要與哪個人物共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與《與神同行》異曲同工的韓式煽情在這部電影中便顯得尤為突兀,十分刻意。
《月球》
與《月球》同日上映的,還有Showbox出品,河正宇、朱智勛主演,《王國》系列劇導演金成勛執(zhí)導的動作片《非官方行動》。
雖然這部影片的情況相比《月球》稍微好一些,暫時獲得了100萬觀影人次,但目前來看要想達到500萬人次的損益點基本不可能。
其實,這部電影算是一部正常發(fā)揮的韓式動作片,情節(jié)緊湊的同時笑料不斷,再加上中東的異國情調(diào),以及曾在《與神同行》兩部影片中默契合作、取得觀眾認可的頂級演員河正宇、朱智勛的再次攜手,可以說是一部標準公式下生產(chǎn)出的典型韓式商業(yè)片,如果在疫情前票房到500萬人次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近幾年去中東或非洲地區(qū)解救人質(zhì)的電影太過頻繁出現(xiàn),像2021年柳昇完執(zhí)導、金允石趙寅成主演的《摩加迪沙》,以及2023年年初上映的林順禮執(zhí)導、黃晸玟玄彬聯(lián)袂出演的《交涉》均為同類型大片,且主演陣容也毫不遜色。
即使今年暑期檔并沒有同類型影片競爭,但珠玉在前,《非官方行動》的優(yōu)勢便沒有那么明顯了。
《非官方行動》
8月9日上映的《混凝土烏托邦》則是由樂天出品,80后青年導演嚴泰華執(zhí)導,李秉憲、樸敘俊、樸寶英主演的災難片。
這部電影根據(jù)網(wǎng)絡人氣漫畫改編,電影文本已有保證,講述了因地震首爾所有建筑坍塌,唯獨留下一棟完好公寓的情況下,生存者們之間為了活下去而算計爭斗的寓言故事,并同時試圖探討、表現(xiàn)極端情況下的人性,算是典型的末日主題。
目前該影片上映十余天已收獲261萬的觀影人次,距離其損益平衡點410萬并不遠,收回成本應該沒有問題,至于能否在票房上更上一層樓,那還需要一些運氣反轉(zhuǎn),畢竟后續(xù)不同類型的新片還在繼續(xù)上映,且諾蘭大作《奧本海默》也已于8月15日登陸韓國院線。
《混凝土烏托邦》
除此之外,8月份還有鄭雨盛導演首作動作片《保護者》,以及《少年菀得》《優(yōu)雅的謊言》導演李翰執(zhí)導、柳海真、金喜善主演的愛情喜劇《甜蜜蜜7510》相繼上映,極大程度地豐富了韓國觀眾的觀影需求。
然而,疫情之后觀眾觀影習慣的改變,導致影院總觀影人次減少,對上映影片是極大的挑戰(zhàn)。而疫情對韓國電影行業(yè)的影響,遠遠沒有結(jié)束,甚至可以說才剛剛開始。
《甜蜜蜜7510》
以上影片基本都是在疫情前開始籌備,疫情初期進行拍攝的影片。
根據(jù)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官網(wǎng)數(shù)據(jù),《走私》和《月球》2021年6月開拍,《非官方行動》在2019年就已開始籌備,中間還因疫情停拍,最終與2022年完成制作,《混凝土烏托邦》于2020年開始籌備,2021年4月開機拍攝,《保護者》則于20年就已經(jīng)完成拍攝。
《保護者》
疫情的影響導致韓國影院不景氣,為增加收益,韓國影院在過去三年中多次上調(diào)電影票價格,據(jù)筆者個人體驗,韓國普通2D電影的票價已從2019年的10000韓元左右上漲至當下的15000韓元,而觀眾不僅因為觀影習慣的變化,還因為高昂的電影票價減少了在電影院觀影的體驗。
觀眾的減少,再加上電影制作成本甚至不減反增,更是讓許多電影發(fā)行方不得不推遲自家電影的發(fā)行計劃。
雖然目前韓國已經(jīng)恢復到了疫情前的生活狀態(tài),但電影市場卻遠遠還沒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因此,即使有“BIG 4”接連上演,有各種類型題材的電影在院線上映,觀眾的觀影熱情卻遠遠不能支撐這些電影收回成本,而韓國電影市場的變化也給了韓國電影人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不論是從電影本身的技術(shù)等方面,還是從政策等間接層面,如何改變才能讓韓國觀眾重新回歸影院,讓電影市場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呢?
韓國三大院線
疫情的連鎖效應還遠遠不止于此。
由于觀眾不去電影院觀影,大多數(shù)電影制作發(fā)行公司無法收回投資成本,在韓國投資電影的公司紛紛轉(zhuǎn)投OTT內(nèi)容,電影人紛紛開始拍攝OTT電影與電視劇,韓國院線電影的制作受到了巨大挑戰(zhàn)。
接下來幾年,當由于疫情積壓的韓國電影紛紛上映后,當下院線電影制作數(shù)量減少的后續(xù)影響也將逐漸顯現(xiàn),到時候韓國的影院又將如何應對,也是韓國電影行業(yè)及電影政策制定等相關(guān)人士面臨的問題。
很多人說“韓國電影已死”,其實韓國電影不會死,真正面臨危機的是韓國的院線,是韓國依賴于影院收入的市場結(jié)構(gòu)。
在觀影習慣發(fā)生巨大改變的當下,電影院如何生存下去將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