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什么后臺,竟然讓趙露思背鍋? -
要說國產(chǎn)行業(yè)劇是真厲害,拍一行,毀一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想罵編劇。
拍律師,《精英律師》連法律都敢瞎編,憑空杜撰出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
拍程序員,《程序員那么可愛》“公司不招女程序員”公然職場性別歧視不說,女主為了當程序員,竟然想到女扮男裝,而且還瞞過HR順利入職了;
女主“女扮男裝”
拍電競選手,《你微笑時很美》男二為了討好女主,竟然宣揚要打假賽,直接戳爛電競?cè)Φ拙€......
而由趙露思、羅一舟、吳剛主演的新劇《后浪》,則將魔爪伸向了中醫(yī)。
《后浪》講述的是一個中醫(yī)傳承班的故事。
沒看之前真沒想到劇情如此炸裂。
解蜂毒直接用男人尿敷、治癱瘓開出童子尿泡瓦片的藥方當患者精神安慰劑......諸如此類的神奇療法看得人一愣一愣,更離譜的還有中醫(yī)血脈傳承論、好媳婦培養(yǎng)論......
虛假的文化傳承,真實的封建糟粕,可以說《后浪》的最大貢獻,就是為國產(chǎn)行業(yè)劇,點亮了又一盞冥燈。
離譜的中醫(yī)傳承
本劇最大的槽點之一,就是編劇對于中醫(yī)傳承的解讀。
靠誰傳承?靠后浪。
后浪哪里來?去找老中醫(yī)傳人,去街上撿。
所以劇中致力于創(chuàng)辦中醫(yī)傳承班的任教授,先是找到了女主,孫頭頭,一個流里流氣的外賣員。
為什么找她呢?
因為她熱愛中醫(yī)?有學科背景?有學醫(yī)天賦?
都不是。
只因她是姜氏針法的后人。
雖然她沒有任何醫(yī)學基礎,連姜氏針法是什么都不知道,對中醫(yī)也不感興趣。
但是任教授似乎堅信,中醫(yī)可以靠血脈傳承。
孫頭頭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由于編劇對孤兒的理解是“沒爹媽教養(yǎng)”=“沒教養(yǎng)”,導致女主不像18歲就從福利院出來闖社會的人,倒像個從來沒進過人類社會的野人。
送外賣遲到,客戶要退單,她直接把外賣潑人臉上。
一群人清明節(jié)祭祖,她在旁邊激情開麥,說他們聚眾迷信。
偷拿舍友的扎針模型,她義正言辭,“我允許你隨便拿我的東西,所以你也應該允許我隨便拿你的東西”。
一女孩宮外孕,卻被男主錯誤扎針,導致一側(cè)輸卵管被切除,其他人愁云慘淡,她輕松打趣,“那不還剩一個嗎,這有什么”。
盡管看上去如此沒有教養(yǎng),且缺乏基本的同理心,但任教授始終堅信孫頭頭是有天賦的。
孫頭頭喜歡抓娃娃,有勝負欲,任教授覺得學中醫(yī)也需要勝負欲,于是判斷出“她有天賦”。
孫頭頭能嘗出來點的外賣分別是誰家的,任教授覺得她嗅覺和味覺靈敏,于是又判斷出“她有天賦”。
為了讓孫頭頭加入,任教授不僅花10萬塊把她從局子里撈出來,還給她開一個月4800的工資。
似乎傳承班有了尊貴的血統(tǒng),就不怕傳承不起來了。
于是下一步任教授就讓孫頭頭在大街上支了個攤,報名即可入學。
女主擺攤招生
其實哪怕大街拉人,看起來都比女主的血脈傳承要合理,能主動報名起碼說明還有點學習興趣。
然而讓女主這種興趣、能力哪頭都不占的人設,僅憑血脈就成為傳承人,這讓那些花六百多分考上中醫(yī)大學中醫(yī)專業(yè),規(guī)規(guī)矩矩考研考證實習規(guī)培,前前后后耗費好幾年光陰的中醫(yī)學子,情何以堪?
此外,本劇對于傳承方式的理解顯然也有很大問題。
任教授的兒子任天真,考試卡殼,在老師的“友情提示”下才通過答辯。
明明是走后門,但在任天真的爺爺眼里,這顯然也屬于一種“互助”的中醫(yī)傳承。
至于到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離譜的設定,在編劇六六的采訪中,她姐找到了一些答案。
原來,女主孫頭頭對應的其實是六六本人,《后浪》寫的就是六六學習中醫(yī)的故事。
為了寫這個劇本,六六從2016年9月開始攻讀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為劉力紅,對應的就是劇中的任教授。
制片人采訪 @耀客文化
劇中的這個中醫(yī)傳承班,在現(xiàn)實中也有對應,即“三和書院”,它從屬于劉力紅創(chuàng)辦的同有三和中醫(yī)藥發(fā)展基金會,的確是個公益性質(zhì)的項目,致力于所謂“醫(yī)道”的傳承和發(fā)揚,基金會旗下有醫(yī)館,六六則是同有三和上海醫(yī)館的老板。
圖源:同有三和網(wǎng)站
在六六的文章 ,我們大致可以理清楚她跟劉力紅教授的淵源。
圖源:同有三和教育文化
一個非科班出身,備考一年,跨專業(yè)考上中醫(yī)專業(yè)研究生,可能是害怕別人質(zhì)疑這種天賦異稟,所以就想到了加一個血脈覺醒?
現(xiàn)實中,三和書院確實和劇中的傳承班一樣,對外免費招收學生,但申請條件嚴苛,入學需經(jīng)過報名審核、三輪筆試、一次面試,像孫頭頭這樣的,大概率連第一關都過不了。
@三和書院
愛男與厭女
中醫(yī)傳承班可能是夾帶私貨,但《后浪》中“愛男與厭女”的邏輯,確實是另一種封建又古老的傳承。
先說說“愛男”。
任教授一家有兩個重要的男性角色——任教授和兒子任天真,兩個人性格出奇的一致,對內(nèi)極度自私自利,對外又以圣父的形象示人。
任教授,在外,是懸壺濟世、遠近聞名的名醫(yī);
在家,則是軟飯硬吃的贅婿典范。
想救女主,但是沒錢,丈母娘出了10萬塊;
辦班沒錢,別人送上門的獎學金、合作基金,他清高拒絕,回家找老婆要;
老婆開玩笑讓他出去賺錢,他堅持不賺錢有理。
這樣一個離了老婆不能活的人,卻對老婆極其不尊重,經(jīng)典口頭禪是:“我就是愛師傅,不然我也不會娶你”。
為了辦傳承班,他提前一年交了辭職申請,竟然一年后才通知老婆,因為需要她幫忙搬書。
有其父必有其子,兒子任天真,集媽寶和圣父于一體。
你說他做事沒擔當吧,他把被自己錯誤扎針的姑娘帶回自己家照顧,家里人反對,他甚至說他可以租套房子,帶她出去住。
你說他做事有擔當吧,他因為討厭女主,就把她灌醉扔在湖邊的長椅上,導致女主掉進湖里,差點淹死。
當然,我們不是說角色不能有缺點,但顯然創(chuàng)作者的傾向性存在很大問題。
看看家庭中其他角色對父子倆的評價就清楚了。
任教授辭職不告訴老婆,老婆抱怨他從不為家庭考慮,結(jié)果老婆親爸發(fā)言,“你不需要丈夫,你有娘家?!?/p>
任教授結(jié)婚二十幾年沒學會噓寒問暖,在女主逼迫下給老婆說了幾句貼心話,丈母娘替他說話,“男人都是晚熟”。
任教授破天荒干一次家務活,丈母娘看見馬上阻止,然后指使自己女兒去干家務。老丈人更是義正辭嚴地為他開脫,“這歷史上驚人的成就都是不干活的人創(chuàng)造的?!?/p>
全家人對任教授的無理由尊崇和愛護,想必女德實驗班大概也就這種程度了。以至于連他老婆都吐槽,“爸我一直懷疑,你這不是找了個女婿,你這是找了個兒媳婦”。
對待兒子也是如此,任天真錯誤扎針,導致女孩差點死掉,他媽維護他,“兒子才26歲”。
任天真害女主差點淹死,他媽私底下教訓他,“離她遠點。”
對男性角色的極度維護,必然伴隨著對女性形象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刻板印象。
所以一個醫(yī)科大學教授,會認為培養(yǎng)女性的價值,是為社會培養(yǎng)好媳婦。
所以一個醫(yī)科大學畢業(yè)生,會把婦科疾病與女性品行綁定,會評價宮外孕女孩,“她看起來挺老實”。
所以一個出身醫(yī)學世家的婦科女醫(yī)生,會用看“兒媳婦”的眼光審視女患者,她想把兒子領回家的病人趕走,原因是不想讓這樣的女孩當“我孫子的媽”。
六六怎么了
曾幾何時,六六編劇的作品還以“能把握時代脈搏”而著稱,《雙面膠》對婆媳關系的犀利透視、《蝸居》對房奴尷尬境地的精彩寫照、《心術(shù)》對醫(yī)患關系的深刻揭露......
可以說每一部都敏銳地捕捉到了時代情緒。
但近幾年讓大眾耳熟能詳?shù)?,卻只剩下了《吳亦凡睡粉是粉絲福利》、《女的也是賤》。
圖源:新浪微博
六六怎么變得如此過時了?
也許有種可能是,六六壓根就沒變過。
她的觀念其實一直都很傳統(tǒng),尤其是性別觀念。
十三年前,六六曾寫過一篇文章,論女生的歸宿,基本概括了她對人生、對婚姻、對兩性的態(tài)度。
她認為女子要傳統(tǒng),女主內(nèi),男主外是理想的家庭模式,即便是女主外,也不能忘記主內(nèi)的責任——服侍好丈夫,處理好家事。
對她而言,婚姻是人生必要的修行,婚姻中的煩惱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樂。
六六談女生的歸宿
話是這么說,她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在她自己的婚姻中,丈夫多次出軌,她也還是選擇維護對方。
2012年的重磅娛樂頭條,其中之一就是“六六宣戰(zhàn)小三”,她在微博霸氣放話第三者,——“我不允許你傷害他”。
在作品中,她也旗幟分明地批判小三,比如《蝸居》中的海藻。
有意思的是,當時大眾對海藻的反應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在她看來,人們對于海藻的同情完全是一種誤讀,她不理解為什么會有人喜歡這個角色。
圖源:錢江晚報
宋太才是她心目中的最佳。
宋太的婚姻觀就是六六的婚姻觀:
“換了你,你也不離,因為你不舍得把自己蚌殼里忍半生疼痛磨出來的珍珠掛在別人脖子上炫耀。”
然而在微博宣戰(zhàn)小三兩個月后,六六就公布離婚了。
不過離了婚,她的觀念也并沒有太大變化。
反倒是婚姻破裂的經(jīng)歷,更讓她想通了人為什么要結(jié)婚,因為婚姻可以“鍛煉自己”“讓自己升華”。
如今十多年過去,時代變了,思潮變了,但六六的婚姻觀、性別觀顯然還是一如既往。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后浪》里,還能看到這樣的臺詞——
曾經(jīng)有記者問六六“把握時代脈搏”的訣竅,她說是因為自己老上網(wǎng),愛看天涯八卦,《雙面膠》就是從婆媳論壇里蹲點寫出來的,《心術(shù)》寫作期間也在不停地與網(wǎng)友互動討論。
這或許才是這些作品動人的根本原因。
因為劇作里不僅有她自己,還有別人。
而《后浪》最大的失敗就在于,故事里只剩下了她自己。
—— 一個“初心不變”,但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全面過時的老封建。
更可怕的,這不止是六六的問題,也是大部分國產(chǎn)電視劇共同的問題。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