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這世界,永無歧視 -
翻翻當下及既往的中國電影,很難找到一部像《肋骨》這樣的影片,對跨性別群體做了如此真實而深刻的揭示。
《肋骨》的開頭展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
主人公李寰宇動作輕柔地穿鞋、描眉畫眼、涂抹口紅,男人的外形,女性化的精致裝扮,恍惚之間雌雄莫辨。之后他/她轉身出門,背后的廁所簾子上,卻清楚地標名了“男廁”“女廁”的字樣。
在這里,個體極其曖昧的性別身份,對應的是非男即女嚴格的性別二元對立。一場尖銳的矛盾,由此拉開。
沖突、和解與反抗
李寰宇內(nèi)心的矛盾掙扎及外在的經(jīng)歷,和父親李建國之間的沖突,是貫穿故事發(fā)展的一條縱線。
電影里最動人的一幕,是李建國拿出了孩子的那條紅色連衣裙,小心翼翼地晾起來。此時夕陽晚照,絲絲縷縷打在這位滿臉皺紋的老人身上。理解和愛,使他渾身充滿光輝。
但故事是以寰宇和父親的斗爭開始的。沖突常始于最親近的人。
寰宇母親早逝,從小跟父親長大。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兒子卻要求做變性手術。
“三代單傳,怎么能做斷子絕孫的事情”,父親像瘋了一樣,去兒子的住處,翻箱倒柜地徹查。兒子的異裝癖、控制激素的藥物、電腦里各種變性的資料……種種蛛絲馬跡,讓他感到震驚、恥辱和憤怒。
從傳統(tǒng)社會的觀念來說,父親的態(tài)度無可厚非。
千百年來延續(xù)的儒家道德信條,“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豈敢輕易毀傷”,深埋在人們傳統(tǒng)而保守的骨血里。
況且,電影中還有宗教的禁忌。
寰宇從小受洗,父親也是基督徒。而《圣經(jīng)》里說,男女有別,僭越就是犯了淫邪之罪,為神所憎惡,“神所憎惡的,就要下地獄”。
為此,父親不惜找妓女讓兒子“真正嘗嘗女人的滋味”、私自跑去驅趕兒子身邊“不潔的人”,請教會的朋友到家里來給兒子禱告“驅魔”……
但正如很多現(xiàn)實事件所昭示的,利用外界干預強制性地扭轉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往往事與愿違,反而加重他們的壓力和抑郁指數(shù)。
寰宇和父親鬧得頭破血流。
但也正是在彼此的沖撞中,目睹傳統(tǒng)的人倫觀念、保守頑固的社會、信仰的壁壘……種種的打壓,父親漸漸站到兒子一邊,由對抗者變?yōu)橥苏摺?/p>
在這過程中,他們的進攻妥協(xié)、彼此之間的拉扯非常動人。
比如當寰宇看到父親終于要在變性手術單上簽字時,上前按住了父親顫巍巍的手。
而父親先前對寰宇懇求:“你想穿那條紅裙子,那咱在屋里穿?!弊詈髤s陪伴寰宇,穿著紅裙走在了大街上,以男兒身,女兒心,對抗世俗、迎接審判。
這是一對很典型的中國式父子/女。在一個講述跨性別群體的邊緣化的題材里,埋藏著一條普世化的情感主線,因此電影沒有隔閡。
手術的意義何在
唯有愛能渡人。
對于寰宇來說,血濃于水的親情和愛,成了嚴酷的堅冰之中,開出的脆弱而美麗的花朵。
但對于他的朋友劉蔓來說,就沒那么幸運。
她的家人并沒有像寰宇父親一樣,試圖去靠近她、治愈她,而是始終將她拒之門外。
相比寰宇,劉蔓是更激進的對抗者。同樣是男兒身、女兒心的她,忍受著“比死還難受”的痛苦,去泰國做了變性手術。
其實她有很多的理由妥協(xié)將就,比如她所愛的同性戀男友,喜歡的是男兒身的她。變性后她首先遭到的是男友的唾棄。
男友只是粗暴地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他實際上并不關心,劉蔓的內(nèi)心到底要的是什么。
然后因為變性手術,原本好好的工作也丟了。劉蔓堅持和公司法庭相見。官司是打贏了,但對方的言語暴力和人身攻擊,仍然居高臨下地將她高昂的頭,瞬時踩到腳底。
她去公安局修改身份證,面臨異樣的眼光;盡管工作能力強,但招聘單位因為性別問題拒用她;生理上改變了,進女廁還是被罵變態(tài)……
“即便你做了變性手術,也不能生孩子,成為不了一個真正的女人。” 有人這樣說。
就連世俗意義上轉性成功的理發(fā)店老板娘,也認為:“做完手術后找個人嫁了,領養(yǎng)個孩子?!?/p>
對男女性別認識的刻板固化,禁錮著所有人。
劉蔓以激進的方式對抗世俗,“找個男人證明自己是女人,我憑什么?”
即使和寰宇這樣的朋友在一起,除了享受玩笑打鬧片刻歡愉,也時常有分歧,時常被誤解。
她仿佛是異見分子中的異見分子,孤獨者中的孤獨者。
寰宇父親摔碎了她的術后康復用具,摔碎的也是她僅存的一點點尊嚴。家門口一群小孩圍著她、羞辱她是“人妖”,她的臉上呈現(xiàn)出無可奈何、嗔怪的笑容。這時候的她,大概心如死灰了吧。
她在那個逼仄的地下室里美美地終結了自己。她的強悍,也正是她的脆弱。
除了物傷其類,劉蔓的死,拋給寰宇等人更多的是困惑——既然如此,變性手術到底有什么意義?到底該何以自處?
孱弱的性少數(shù)
除了對個體生命的縱向展現(xiàn),這部電影亦是一幅跨性別群體的廣闊群像。
他們囿于被指派性別與心理性別之間的矛盾,有的男生女相,有的女生男相,有的情形則更趨復雜。
電影外化了他們內(nèi)心的矛盾,展現(xiàn)他們艱難的自我認同、壓力之下的困惑與迷茫。
另一方面,展現(xiàn)他們與家人之間的矛盾。與生命中最親近的人的各種齟齬對抗,是很多人都必須面對的切膚之痛。
外在社會空間上,《肋骨》展現(xiàn)了跨性別者在醫(yī)療上受限,在公共空間上受限,愛情、友情受到挫折,工作面臨歧視……他們頑抗著,掙扎著,也妥協(xié)著。
創(chuàng)作者試圖在電影有限的筆觸里,對抗性別二元,呈現(xiàn)一個豐富多元的性別光譜。
導演張唯向來取材大膽、創(chuàng)作嚴謹、觸角鋒利。
在他既往的作品序列中,《打工老板》聚焦全球金融風暴下的中國民營企業(yè),用非常凌厲的影像,呈現(xiàn)了老板為了一線生機,一步步在刀尖上行走求生存的故事。
電影《喜禾》中,導演把目光投向自閉癥家庭這個特殊的群體,正如他所強調(diào)的,一個城市對邊緣弱勢群體的態(tài)度,昭顯著它的文明程度。
《照相師》里,借著深圳一家三代人的經(jīng)歷,勾勒出了這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發(fā)展變遷。電影開篇即展現(xiàn)了在影視作品中極少見的“大逃港”鏡頭。
《空·巢》中,講述獨居老人趙一梅凄涼的生活場景,而她曾經(jīng)也是這個城市里轟轟烈烈的一代“拓荒?!薄?/p>
這部《肋骨》,藝術手法前衛(wèi),反思、批判的力度也同樣犀利。
鏡頭是冷靜克制的寫實。全片使用黑白色調(diào),只有那條連衣裙是紅色。還有街道上的紅燈也兀自鮮明,呈現(xiàn)為一抹觸目的禁忌之色。
很多細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寰宇父親咨詢醫(yī)生時,有意無意地問:“這種病會不會是遺傳呢?”醫(yī)生問他的性取向,他搪塞,“我孩子都這么大了。”
真是狠辣的一筆。不難猜測,他年輕時也曾遭遇性別認同的困惑,不過比起寰宇清醒的自我覺知,他早早地向社會妥協(xié)了。在更傳統(tǒng)封閉的社會里,性知識的匱乏,性道德的嚴格管控,嚴重制約了個體自我覺醒。
另外還有寰宇的啞巴朋友,拿著《圣經(jīng)》對寰宇進行勸說,和寰宇鬧翻。他的妻子指責他:“為什么你可以裝上電子耳蝸,而寰宇不可以手術?”同樣是需要幫助的社會邊緣人群,受到的對待是不同的,只因根深蒂固的偏見。
凡此種種,《肋骨》是一次電影化的社會學探究實踐。
影片曾獲釜山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在另外許多國際電影節(jié)上也收獲眾多好評。但是由于題材上大膽的表現(xiàn),至今未能在觀眾面前呈現(xiàn)。
可正如跨性別群體是一種客觀存在,電影也不應成為一種禁忌,應該被更多的人所看到。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性別模式呈現(xiàn)愈發(fā)多元化的傾向,而大體上,他們面對的社會話語依然是非男即女的二元形態(tài),因此很容易陷入心理困境。
《肋骨》大膽而深入地直面這個議題,有獨特的意義。
正如電影中說的“做男人做女人,各有各的難處,關鍵是要做自己”。愈益?zhèn)€性化的需求呼之欲出——請穿越性別,看到“我”。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