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他是誰》豆瓣評分高開低走,現(xiàn)已跌至7.9分,為什么呢? -
在《狂飆》的熱度下,張譯 的新劇《他是誰》同樣上央八的平臺,又是以全國知名案件“白銀案”和“南大碎尸案”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自帶話題和熱度。
由張譯主演的懸疑犯罪劇《他是誰》目前已播出至第19集,豆瓣評分高開低走,開分8.2分,現(xiàn)已跌至7.9分,口碑略有下降。
可是十幾集看下來,完全找不到導演和編劇的節(jié)奏,到底在干嘛?!雖然主線任務是破連環(huán)案,又在衛(wèi)國平的感情戲上著墨頗多,連帶著聶家兄妹的一系列情節(jié),要素過多。
相比出場人物非常多,但有明顯記憶點,同時又都在為主線劇情服務的《狂飆》來說,《他是誰》的劇情,真的凌亂。
演員都是好演員,同樣是有十年跨度的警察,觀眾是能看到“
同樣為一件事執(zhí)著,安欣是隱忍和小心謹慎,衛(wèi)國平非常直接和迫切。搭戲的老演員素質(zhì)過硬,俞灝明也真的好會演壞人。
《他是誰》里,甚至出現(xiàn)了國產(chǎn)劇幾年未見的,專業(yè)素質(zhì)過硬的真職場女性“顧開巖”??伤€是難逃喜歡男主這種俗套的設定。
在每個演員的個人舞臺上,他們都出色的完成的任務,可走劇情放一起,除了人人都知道得破案的任務,其他劇情真的是各舞各的。
“白銀案”和“南大碎尸案”本身不用多加工,真實的素材就懸疑感十足,90年代技術有限,警察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鍥而不舍地追尋真相,直到有新的證據(jù),同時在追查的過程中破了其他的女性受害案件,幫助女性受害人重建心理,普及相關知識,改變社會傳統(tǒng)認知,提高群眾警惕心,預防犯罪,這才是有意義的劇情??!
導演編劇,你讓目睹兄弟慘死的衛(wèi)國平和受害人聶小雨談戀愛!他們明明可以走另外一條更合理的劇情線:衛(wèi)走白道,聶小雨收集衛(wèi)接觸不到的信息,互相幫助,警察伸張正義,受害人大仇得報,比莫名其妙的感情戲正常多了。
一盤菜,原材料都是好材料,菜譜也出名,結(jié)果整了個四不像出來,是誰的原因?!
我只想對編劇說,啥都想要啥都想寫只會害了你。殺人碎尸,橫跨好幾年的懸案、黑社會、人物的成長、對立人物的愛情、還有一些其他的支線比如強奸迷奸縱火啊等等,僅僅二十四集就想把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都立起來可能嗎?
各種線索繁雜,安排的節(jié)奏也不對,后期主線都不知道奔哪去了。感情戲?qū)懙挠稚灿至钊瞬贿m。女主生活的環(huán)境還是挺復雜的吧,不可能還是傻白甜白紙一張。
她不明白她,她哥以及男主之間的關系嗎?我不明白為什么她給男主告白的時候能說出寧愿不救她這句話,這是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
她的命沾著陳山河的血。腦子里除了粉紅泡泡還有啥?還有她對男主對他身上警服的在意也不明白,這么多年白瞎了。
其他像空手接白刃這種情節(jié)就不多說了,只能說6。不是說懸疑劇不能有愛情,但不能好好寫嗎?非得寫成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有人說這是八九十年代,破案不比現(xiàn)代的刑偵手段,會有很多案子出現(xiàn)以及會有很多案子得不到解決,這個我是認可的。
我也去了解了一下白銀案,當時也是技術水平有限,即使有jy這類赤裸裸的直接證據(jù),但依舊讓罪犯逃了這么多年。
但我想說的并不是這個問題,可以安排很多案子并案開展,但問題是他的敘述有問題,通俗點就是很水。
電視劇和紀錄片還是有區(qū)別的,敘事節(jié)奏情節(jié)安排本來就是編劇需要注意的,不然不如直接拍紀錄片。
不過,瑕不掩瑜,這部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