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升9.0!開局頂級變態(tài),一回歸就爆了 -
以正義的名義,行復仇之實。
這類爽劇,從古裝武俠到超級英雄,永遠有觀眾熱愛。
只要劇本寫得好,收視總能飚到爆。
最近,又一部復仇爽劇回歸。
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男神露肉、節(jié)奏迅猛。
絲毫沒有辜負19禁的分級。
收視率也一樣喜人:起步收視12%,實時收視一度達到29%。
播出4集之后,豆瓣評分突破9分,是2023年評分最高的韓劇。
到底有多爽?
今天來聊聊它——
劇集開篇自帶預警:
本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描述案件如有不舒服的場景,敬請見諒。
確實很“巧合”。
兩年前的第一集,開場拉入“素媛案”元兇趙斗順。
在劇中,他化名為趙斗哲。
數(shù)年的牢獄生涯,根本沒有令他痛改前非,反而變本加厲,只想要報復。
像這樣的人,要怎么才能改變?
神秘出租車拐入岔路,更換車牌,改頭換面。
被狠揍一頓,昏迷在后座上的趙斗哲還不知道。
他將會被送入不見天日的牢獄,迎接真正的懲罰。
出手的人,正是“模范出租車”小隊。
他們是韓國版的義警,幫助已經(jīng)走上絕路的人,懲治逃脫法網(wǎng)的社會敗類。
第二季開場,正是“N號房”的主犯。
還是“純屬巧合”,和原型一樣的頸托,一樣的毫無愧悔。
犯人們已經(jīng)買通律師,安排緩刑,馬上就能出獄。
甚至在監(jiān)獄中,也在招募“訂閱者”,安排接下來兩年的訂閱內容。
哪怕有受害者已經(jīng)因為巨大的輿論壓力,選擇自殺。
他們也能輕而易舉地說出:“大眾已經(jīng)忘記我們了”。
這一切,都被早已經(jīng)潛伏進監(jiān)獄的男主角道奇(李帝勛 飾),聽得一清二楚。
他假意叮囑主犯一行人系好安全帶,制造他們逃走的假象。
將他們騙上出租車,用飲料放翻,只為將他們徹底送入陷阱。
當主犯一行人醒來之時,新聞正在提前預告他們的未來。
逃獄,毆打獄警,搶走配槍,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還沒等他們來得及報警自首,特警已經(jīng)破門而入。
這回,不僅出獄無望,連監(jiān)獄里的“訂閱者”也不會放過他們。
無論他們再怎么辯解,一切都已經(jīng)塵埃落定。
而遠處,高樓上的“模范出租車”的隊員們,正在眺望戰(zhàn)果。
小隊成員,男主火力輸出,一左一右負責內勤資金,其余兩位輔助,兼職搞笑。
上一季他們本來決定收手不干,重新計劃以后的人生。
只可惜,犯罪不會停止,復仇只能繼續(xù)。
這一季,播出后分數(shù)破9,收視繼續(xù)飛漲,必須歸功于一個人:
第一季前十集的編劇,吳相浩。
《模范出租車》第一季,前十集爆火,后十集爛尾,也引發(fā)了爭議。
導演的說法是:原本約定好了,編劇“到站下車”。
然而編劇本人的說法是,劇本基調是“犯罪娛樂爽劇”。
但導演堅持爽要點到為止,在后期插入了男女主的感情線。
兩人產(chǎn)生了分歧,新編劇接手后十集。
誰是誰非,目前已成無頭公案。
不過看演員表,主演和編劇吳相浩全員回歸。
倒是導演改換了另一部高分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的導演。
順便說,編劇一回歸就掐死了上季的感情線,女檢察官直接被打發(fā)去進修,“再也不見”。
也算是一點搞笑的“復仇”。
上季表面“純屬巧合”,實際處處嘲諷的罪案劇風格,悉數(shù)回歸。
《模范出租車》最拿手的,正是改編大案,要案。
取材自實際發(fā)生的案件,自帶真實生猛感。
第一季中的魚醬工廠事件,取材自新安郡鹽田奴隸案。
明明是合法合規(guī)的工作崗位,被騙來這里打工的弱勢群體,卻淪為奴隸。
遭遇毒打、關冷庫、性侵,連警察都成為幫兇。
IT公司社長霸凌掌摑事件,在劇中一樣有原型。
當事人2015年離職,逃到小島上生活,2018年曝光了才敢出來作證。
而在新一季中,編劇再次“舊案重提”。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集的前兩個案件,似曾相識。
上一季“模范出租車”小隊發(fā)現(xiàn),IT公司的機密部門,實際工作是拍攝上傳色情影像。
最終,他們選擇炸毀中心機房,讓一切一了百了。
因為影像一旦擴散開來,受害者只有日日活在陰影中。
而這一季,編劇從另一重角度,略點筆墨。
受害者抑郁自殺,兇手險些逍遙法外。
就此,兩重虛構和現(xiàn)實形成呼應。
另外,跨國電信詐騙的案子,也被編劇再次升級。
跨國詐騙,不只會人財兩空,更可能殞命他鄉(xiāng)。
劇中受害者李東宰,正是被騙到越南的苦命勞工之一。
他和父親生活本就不易,父親開著炸雞店勉強支撐,房租時常要拖欠。
為了掙錢,他瞞著父親,找到了國外的“高薪工作”。
沒想到卻陷入了賭博業(yè)的黑工廠,在暴力之下設計賭博軟件。
老父親發(fā)現(xiàn)真相后,向警方求助。
卻得知兒子告訴大使館,他是因為家暴才出走的。
這一手段,直接掐斷了父親找回兒子的希望。
在現(xiàn)實中,該案件改編自“芭達雅殺人案”。
和去年引發(fā)熱議的東南亞勞工事件如出一轍。
芭達雅殺人案中的原型,長期被毆打,最后身死異國他鄉(xiāng)。
再看第三集中,針對老年人的詐騙。
那些有親朋照顧,家庭和睦的老年人,騙子下手時有所忌憚。
最容易成為“獵物”的,正是那些被孤獨侵蝕的老人。
容易放下心防,被騙子的小招數(shù)打動。
當騙子暴露出真面目時,他們不想麻煩子女,獨自走向了死亡。
歸根結底,法律能做的上限,也只是保證兇手得到了懲罰。
兇手獲罪,但受害者仍在流血,受到無形的傷害。
現(xiàn)實中,往往是無形的傷疤還沒愈合,犯罪者就開始大放厥詞:
“大眾已經(jīng)忘記我們了”。
復仇爽劇,這幾年幾乎成了韓劇的爆款密碼。
在“能不能讓觀眾爽,虐誰能爽,怎么寫才爽”的方面,花樣翻新。
但《模范出租車》能再次打造爆款,靠的正是“深挖痛點+簡單粗暴”的模式。
在真實案件改編方向上,狠挖主題深度。
從第一季至今,受害者大多是走投無路的底層民眾。
沒有一味地用案件做噱頭,進一步消費受害者。
而是剖開背后的原因,將平庸的惡鋪開來,更令人驚心。
在懲治罪惡的手段上,把簡單粗暴發(fā)揮到極致。
打戲干脆利落,出手一波全帶走。
哪怕是懲治詐騙犯,也會給出爽利的結局。
顯然,編劇壓根不關心“犯罪背后必有原因”“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那一套。
當同樣是小人物的犯罪者,出于貪婪和欲望,把罪惡之手伸向脆弱的普通人時。
編劇爽到粗暴的處理,更能引發(fā)大眾的共鳴。
《模范出租車》至今,尚未像其他爆款韓劇那樣,直接切入大熱的“財閥”“階級”話題。
目前只淺淺埋了伏筆,暗示有人已經(jīng)盯上了主角團。
劇中的受害者無非是普通人,想賺些錢維持生計,想獲得俗世中的溫暖。
是回到家里,卻看見母親已經(jīng)躺在了地上,堪稱飛來橫禍。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這樣的惡,追溯源頭,也不過是個小人物,普通人。
《模范出租車》之所以能獲得這么高的熱度。
或許是因為,它本來就比“斗財閥”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其實復仇爽劇拍了太多,連觀眾偶爾也感到微妙的疲憊。
但一個又一個收視的神話,只會讓我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
原來這些拍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被急迫地需要著。
更令人微妙的是,不知不覺,影視竟然成了唯一方式,去抒發(fā)這種“需要”。
需要知曉,需要警覺。
需要不被忘記。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