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王炸,狂飆演技!他拿下收視冠軍,不只靠尺度 -
今天這篇文章,是被大家“狂催”出來的。
早在大半年前,就有觀眾開始期待。
播出后,后臺滿滿都是催更:
別催了別催了,十點君正一路狂飆而來,向你們安利它——
真的,今年的開年大戲,一雙眼睛都不夠用了。
每一個會員,都有了它的用武之地。
而《狂飆》在央視一播出,收視率直線起飛。
播出后收視一度破2,穩(wěn)居央視黃金檔的收視冠軍。
主創(chuàng)陣容,看了就讓人精神一振。
導演徐紀周,作品一個比一個硬:
接下來,請出最重要的兩位主角。
千萬別眨眼。
因為,這兩位,將徹底刷新你對“掃黑”國劇的印象。
第一集,熟悉的氣息,已經(jīng)撲面而來。
迄今是誰對《人民的名義》還念念不忘?誰的DNA又動了?
掃黑除惡取得了顯著成果,下一階段,對政法隊伍進行整頓,又是一副重擔。
這項任務,交到了掃黑經(jīng)驗豐富的
接下一沓材料,徐忠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他們的第一站,是京海。
京海是什么地方?
模范城市,市民滿意度全省第一。
在掃黑除惡期間,也是第一個取得重大戰(zhàn)果的地方。
等等,不對吧?
一邊是盤踞十年之久的黑惡勢力,一朝被雷厲風行的掃除。
一邊是十年來民眾生活都十分安穩(wěn),和黑惡勢力相安無事,不用舉報?
答案當然是:有鬼。
小鬼心虛,在徐忠抵達的第一天,先自己嚇到心臟病發(fā),直接去世。
這一下,直接斬斷了專案組繼續(xù)探查的線索。
而大鬼還藏在幕后,尾藏得深,蹤跡一絲不落。手伸得長,耳聽八方。
他曾經(jīng)是刑警部門的一線干警,如今卻在邊緣的宣傳科當科長。
是什么,在二十年間,讓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變得滿頭白發(fā)、唯唯諾諾?
又是什么,能夠在一次次的掃黑風暴中,安穩(wěn)存活?
再看看開頭京海市市長趙立冬、人大常委會主任
似乎,暗示了什么。
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
《狂飆》描繪的,不僅僅是干脆利落的斬草除根。
更是要掘地三尺,大膽敢問:
到底是一片怎樣的土壤,讓暗處千瘡百孔,暗藏毒蛇?
又是怎樣的恐懼,能讓捕蛇人也“一朝被蛇咬,千年怕井繩”?
一切,都藏在安欣的記憶里。
出賣皮肉的女性,被拋尸在排水溝里。
黑幫大佬的兒子,在魚塘里浮浮沉沉。
曾經(jīng)身處奢靡銷金窟,轉(zhuǎn)頭就為埋藏在墓碑里的錢,耗盡了生命。
而這深埋了多年的故事里,有另一個主角。
正是徐忠來之前,上級領導提示的突破口:
上一次在國產(chǎn)劇里看到有血有肉的反派,是什么時候來著?
十點君的記憶,還是近些年靠鬼畜和表情包翻紅的劉華強。
廠礦子弟出身,有個準大學生的弟弟。
因為不公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又恰好遇到黑幫龍頭被警方拿下。
20年前《征服》里的劉華強,是弱肉強食世界里天生的兇殘猛獸。
而在《狂飆》世界里,20年前的高啟強,還只是一條砧板上的魚。
任人宰割。
當年剛?cè)刖牭陌残?,第一次見到高啟強時,他正被人踹翻在地,拳打腳踢。
高啟強父母早亡,靠賣魚供弟弟妹妹上大學。
管菜市場的唐家兄弟找茬欺負,他花了大價錢送電視討好,卻被問候了父母,連電視也被砸壞了。
高啟強怒上心頭,只可惜,對面的人實在太多了。
大年三十,面對著還惦念著回去給弟弟妹妹做飯的高啟強,安欣心軟了。
看到刻意擺到面前的熟悉飯盒,知道弟弟妹妹就在隔壁看春晚。
我相信,這一個對視和笑容,兩人都是真心誠意。
然而,這一抹善意帶來的暖,就像寒冬里的火柴,稍縱即逝。
身處社會底層,互相碾壓的力氣太大,他不得不抓住每一個能活命的機會。
劇集的重心,也是刻畫他如何一步步偏離了普通人的生活,走上歧途。
高啟強有天生的聰明。
安欣指給他幾本書報,無非是《孫子兵法》《參考消息》。
高啟強火速無師自通,和有龐大靠山的黑社會老大
他也有往上爬的野心。
當?shù)艿芴岢龌貋砼c他做小靈通的生意時,他意識到這確實是財路后,果斷同意。
當資金周轉(zhuǎn)遇到問題時,他只是稍加猶豫,就同意幫唐家兄弟去“收拾”欠債的。
最重要的是,當遇到道德和危機時。
每一次,高啟強最終都選擇了用最“能活下來”的方式,解決問題。
最關鍵的分水嶺,正是三人去“教訓”徐江的兒子徐雷時,徐雷意外觸電身亡。
人死了,唐家兄弟不敢拿錢。
高啟強卻淡然問道:
那個晚上,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人生重要路口,走向了黑暗的那一條路。
金錢能夠遮蔽住他的雙眼,卻擋不住他難言的眼淚。
自此,一回生,兩回熟,想回頭的時候,身后已經(jīng)再沒有了路。
如果說高啟強是自己選擇了黑暗的路。
那么安欣的人生無異于是撞上了鬼打墻。
自打第一集開始,正是安欣的“背景”,給了高啟強一點點保護。
安欣早亡的父母都是警察。
市局副局長是親叔叔,正局長比叔叔還親。
但親情的保護,沒法成為防彈衣,擋不了刀槍。
他出生入死,幾次掙扎在生死邊緣。
行動還是一次次失敗,關鍵信息多次泄露。
此時,父輩的“庇佑”就是他的痛苦源泉,讓他張不開嘴,更不能真正做些什么。
人生毀滅的源頭,是理想的崩塌。
可以預見,正是這種絕望的“鬼打墻”,最終讓敢于豁出性命的英雄,最后也放棄了希望。
片方用數(shù)張海報,不同角度,呈現(xiàn)出了兩個人在二十年間不同的狀態(tài)。
2000年,2006年,2021年。
看這張大全景,安欣從站著,到跌坐,到佝僂。
高啟強卻是從形單影只,到狂熱,再到陰沉無聲。
一個走向癲狂,一個走向沉寂。
誰能贏?或許從兩個人的眼睛里,你能看出點什么。
一個始終清明,另一個,卻已經(jīng)看不見光亮。
作為在央視播放的“掃黑”劇,《狂飆》的張力,是靠每個角色拉起來的。
從主角到路人,從細枝末節(jié)的線索,到雷霆萬鈞的實干。
安欣和高啟強是主角,亦是在復雜社會中時隨事易,被時光磋磨的人之一。
明明白白的“我是這里的話事人”模樣。
但再仔細一看,二十年后的身影,已是掛著吊瓶,茍延殘喘。
再品品孟德海這句話:
“我誤以為,只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狂飆》讓觀眾感受到演技和尺度“狂飆”的同時。
更重要的,也更大膽的,是追溯暗的來源,也明明白白地寫清了暗的反噬。
而近幾年里,這樣清晰的國產(chǎn)劇,和復雜的反派,著實不多見。
無論是好人和壞人,都逐漸喪失了人味兒。
一天天,向著一巴掌被拍扁的“紙片人”形象靠攏。
于是,當我們看到《狂飆》時,才會忽然心驚:
原來,好人和壞人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近到只有一線之遙。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也只有真正有了“人味兒”的劇,才會讓我們在為生活掙扎的片刻中,停下來稍加思考。
你是不是也在狂飆著生活?
是不是也做出了下意識的選擇,向著黑暗,又近了一步?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