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口碑雙第一,這次趙麗穎還缺什么? -
國產(chǎn)劇好像要支棱起來了。
熱度第一,豆瓣8.4,而且終于不甜寵、不古偶,是國產(chǎn)劇里很久沒見到的——大時代。
在劇荒的今天,Sir沒有理由不瞄兩眼。
你是不是等了很久。
《風吹半夏》
名字,很青春文學。
但題材還是硬的——改革開放、商戰(zhàn)、女性,這仨元素單拎出來,哪一個在當下的國劇市場不是有效詞?
主演陣容,趙麗穎 搭檔李光潔 ,歐豪 。配角,老戲骨壓陣,王勁松 、劉威 、柯藍 。
改編自阿耐的小說《不得往生》。
配置絕對不低。
但《風吹半夏》究竟如何?
如果以兩個參照物來比較的話,那就是——《歡樂頌》以上,《大江大河》未滿。
△ 阿耐作品改編的影視劇
01
一眼能夠看出《風吹半夏》的質(zhì)感,不同于一般國產(chǎn)劇。
它擺出了時代劇該有的架勢。
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流行詞:倒爺。
當時,正從計劃經(jīng)濟逐步向市場經(jīng)濟進行轉(zhuǎn)型,很多商品是價格雙軌制,只要你有門路,就能通過倒賣貨物來賺差價。
她和好友
鋼廠有不要的廢料,可以拉去賣錢。
一斤是多少呢?6毛。
這一轉(zhuǎn)手,就賺了3158.2塊,而1996年當時一個普通職工月收入也就是500多塊。
來錢多容易。
嘗到了甜頭的許半夏,決心把生意做得更大。
一場行業(yè)大會上,她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第一步。
這場會,展示了改開背景下鋼鐵行業(yè)的全新生態(tài)圖:
首先上臺致辭的,是省重工業(yè)發(fā)展委員會副會長
以
歷史的齒輪,這時正轉(zhuǎn)到了民企這邊。
民企的帶頭大哥伍建設,得到了一個門路:北邊,也就是蘇聯(lián),有大量的廢鋼,如果能想辦法進口,轉(zhuǎn)手一賣,能賺上百萬。
問題是誰能拿到這批鋼材,又怎么打通層層關(guān)系?
許半夏琢磨起了這門生意。
就像《風吹半夏》原本的劇名——野蠻生長。
這是一個沒有現(xiàn)成經(jīng)驗的年代,全靠膽大的人橫沖直撞,就看誰能撞開那扇門。
為了吃下這批鋼,許半夏必須建起相應面積的堆場來存放這批鋼。但是她看好的灘涂,屬于一個漁村。
偏偏漁村的老板也不是吃素的,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租金一路從20萬漲到了50萬,甚至70萬。
這讓許半夏非常焦慮。
沒有堆場就借不來錢,沒有錢這筆生意就黃了,自己押進去的身價也幾乎全部敗光。
此時,快為這事兒跑斷腿的陳宇宙和童驍騎想到了一個主意:
要是被污染了
他就租不出去了
此話一出,連兩個人都嚇青了臉。
可半夜,幾輛大卡車裝滿了廢機油,趁著夜色沖進了灘涂……
最終,許半夏順利拿下了這塊地,然而村民賴以生存的養(yǎng)殖業(yè)卻因此被葬送,整個水域也遭受了無比嚴重的污染。
現(xiàn)在,你更直觀理解何為野蠻了嗎。
當然女主還是要符合正確價值導向的,她趕走了謀劃這起事件的童驍騎,用更多的錢來補償村民。
一方面,《風吹半夏》的確觸及到了幾分時代的脈搏。
另一方面,它又必須在幾種矛盾的力量中尋找平衡:
“帶血的第一桶金”,和積極健康的女企業(yè)家;主角的求新求變,和變革中因為“分家不均”被拋棄和遺忘的工人;勵志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和不足為外人道的內(nèi)幕關(guān)系……
這些棘手的矛盾,在當下影視劇環(huán)境中幾乎是不可解的。
而這,客觀上也決定了《風吹半夏》天花板。
02
年代感。
《風吹半夏》里里外外確實花了心思。
外。
劇情設置在東南地區(qū)的海濱城市,比內(nèi)地更快接收到了外面的氣息。
趙麗穎的造型,烏發(fā)紅唇大波浪大耳飾,不就是典型的港風?
桑塔納、大哥大、東風汽車,童驍騎和野貓在音像店里看到的發(fā)哥港片 。
這些頗具記憶感的老物件,都出現(xiàn)過。
里。
1996年,法治建設仍然是社會重難點,在市場的野蠻生長中,民商、刑事、行政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逐步補位。
童驍騎早在1991年因為替許半夏出氣,毆打其丈夫致殘被判進監(jiān)獄。出獄后,他本人,和身邊的兄弟,做事依然帶著一種無視法律的匪氣。
但遺憾的是。
你剛被年代感帶入氛圍,迎面撞見的還是熟悉的一套。
比如,凡女性劇就擺脫不了的原生家庭,凸顯女主的美強慘。
《都挺好》里蘇明玉的“惡毒親媽”;《歡樂頌》吸血樊勝美的父母和兄嫂;《安家》中房似錦也同樣。
許半夏出生時親生母親去世,父親嫌她便取名“半夏”。半夏是一味中藥名,熟半夏治病,生半夏有毒。
母親去世后,其父再婚,取來的后媽也不是善茬。
一見面,就是找她要錢給妹妹買鋼琴。
而在許半夏的從商路上,編劇又為她安排了一個被捉奸在床的丈夫,上演一出“手撕小三”的戲碼。
在商戰(zhàn)的設定下。
編劇為女主設置的障礙,卻仍然大量依賴原生家庭、婚姻狗血。
哪怕不是許半夏自己——童驍騎泡上會長的女兒,會長找上門來許半夏只有瑟瑟發(fā)抖的份。
旁人給許半夏惹的麻煩,都那么有青春叛逆文學的調(diào)調(diào)。
這樣的情節(jié),偷換掉的是許半夏在商戰(zhàn)中,在時代洪流中,真正面對的困境是什么。
也就無法看清,她的成功是從什么當中生長出來。
03
說回年代感。
它并不是簡單地提醒,故事究竟發(fā)生在哪一年。
也不僅是老物件、歷史事件的符號,就像《風吹半夏》頻繁用流行歌曲,撥動觀眾的記憶。
而是讓觀眾能夠抽離當下,進入人物所處的時代處境:
那個氛圍是什么。
主角在承受什么。
他又為何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以《大江大河》為對比。
何為《大江大河》的年代感?就是一開場,讓你感受到宋運輝的無奈,甚至氣得拳頭硬起來。
在政策的東風下,宋運輝從山背大隊的喂豬人變成大學生。
姐姐告訴宋運輝,他考了縣里第一名,可以上大學了。
這里有一個細節(jié):姐弟在回家的路上,激動地念起當時的最高指示。
各級領導干部要支持青年人報考大學
在政治審查中要重在本人表現(xiàn)
為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選拔人才
這是關(guān)系到我國千秋萬代的大事
“這是《人民日報》上的消息?!?/p>
接著,是政審。
姐姐向當時的革委會送去政審材料,卻被駁回。然而駁回了材料的這個人,是當時已經(jīng)撥亂反正后,“靠邊站的三種人”。
但他們就在身邊,且手里仍有一定權(quán)力,不能不讓人忌憚。
最后,姐姐把政審材料交給了李主任。李主任雖然收下了材料,但宋運輝一開始并沒有通過政審。
他來到革委會,與李主任爭辯。
李主任:讓什么人上大學
許哪些人上大學
這上面有政策
領導有安排 組織能負責
這是你能過問的事情嗎?
看到了么。
于宋運輝,是國家經(jīng)歷十年浩劫后重回正軌,社會秩序逐漸厘清,自己也隨之迎來人生的起色。
是政策落實,社會重啟中,有著反反復復、瞻前顧后和循規(guī)蹈矩的反彈慣性。
也是無論如何搖擺動蕩,最終都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大步流星,青云直上。
最高層政策層面的“大氣候”、執(zhí)行過程中的“局部氣候”,最終成就了宋運輝個人奮斗史的“小氣候”。
年代劇成功的精髓即在于此。
時代不僅是立在主角身后的背景板。
更是擋在他面前的一堵墻。
主角絕不是片葉不沾身地擦肩而過,而是緊緊撕扯,甚至頭破血流地交鋒。
《風吹半夏》能讓人看到年代。
但許半夏遭遇的種種,又無法和我們經(jīng)歷過的年代真正聯(lián)系起來。
比如第一桶金。
工廠里的廢鐵,難道真的會沒人要嗎,必須等到女主來發(fā)現(xiàn)商機?
就憑女主沒有任何關(guān)系,只和同學父親打一聲招呼就能搞出來?
要知道,那是一個連廢啤酒瓶蓋都不會被遺漏的年代。
拿到第一桶金后,她迅速開了公司。
但開公司,對當時的普通人來說是那么陌生遙遠的事。許半夏如何從500塊錢,就直接跳到了這一步。
沒有交代,好像是一蹴而就。
每人再從中拿出五百塊錢
作為咱們開公司的本金
毫不夸張地說,這是全劇的一處“戲眼”,是劇開始的起點。
立住了,劇集的年代感便可和觀眾的代入感疊合沉浸;立不住,“入戲”感率先就消失了一半。
相似的一處情節(jié)還有,許半夏和伍建設一行人去北邊買鋼,到達之后才發(fā)現(xiàn)被騙了。
此時,其他人悻悻而歸,只有許半夏決定留下來尋找商機。
確實,她的商機來了。
但是這樣來的——她抓住了騙他們的騙子,騙子得知許半夏做鋼鐵生意,便主動介紹了自己的舅舅給許半夏,盤活了許半夏的死局……
這到底是成人的發(fā)家史,還是劇本殺過家家呢。
外企經(jīng)理冒著巨大風險,私自將千萬巨款打給一個初出茅廬,沒有什么商業(yè)經(jīng)驗的許半夏。
關(guān)鍵是許半夏壓根就沒跟他透露過實情:
你怎么一句實話都不跟我說啊
如果這都不算愛,那還能用什么來解釋。
其實每次危機關(guān)頭,觀眾最想看的是她如何在正面較量中,展露商業(yè)智慧和經(jīng)商手腕,起死回生。
可惜,編劇依然以“天降大餅”來化解危機,主角大開“金手指”,危險消失。
如果你期待的是另一部《大江大河》,《風吹半夏》不夠大氣。
但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感到滿足。
因為哪怕不能十分貼合時代,我們也終于等到一部能和時代打上交道的劇。
沒有經(jīng)歷過90年代的年輕觀眾,沉浸在了氛圍中。
真正還有印象的觀眾,也沒較真地和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比較。
臺上人仍在演著當年事。
當年人卻一言不發(fā),只是默默走著路。
那些往事,終究是難以回首,欲說還休。
只顧讓那故事,繼續(xù)熱鬧地演吧。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