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大龍回應(yīng)“不修邊幅、吐字不清”,一個糙哥的蒼涼,令人動容 -
最近收官的刑偵劇《我是刑警》,大家都看了吧!
這絕對是2024年最“硬”的一部國產(chǎn)劇了,一開播就收視爆表,觀眾對其更是不吝贊美。
截止到收官,它更是突破桃廠年度熱度峰值,成為首部站內(nèi)熱度破萬的硬核刑偵大劇。
此外,它還刷新了CCTV-8黃金時段收視峰值的歷史最高記錄,劇集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2.8112%。
當然,這部劇能爆,是有原因的。
“紀實性”超強,這是它區(qū)別當下主流刑偵劇的一個重要特質(zhì)。
從案發(fā)現(xiàn)場到案件分析,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高智商、過于理論性的推理,整起案件的追查都是依靠大量的警力摸排查與一板一眼的偵查,尤其是彈孔比對的場景,凸顯出真實、粗糲且有年代真實質(zhì)感。
就像在劇方安排的一起聊陪看活動中,富大龍 說的那樣,這部劇就是為了致敬那些無名英雄們。
不僅如此,在這場直播陪看中,我們也了解到了關(guān)于這部劇、關(guān)于富大龍與角色背后更多的故事!
在《我是刑警》中,如果說劇情前半段,大家最期待的是于和偉 ,那么后半段,最期待的便是富大龍。
劇里,他出場比較晚,飾演的是一個西北基層刑偵大隊副隊長
他一出場,其實就有“驚”到了我。
衣服幾乎是從頭到腳的樸素,破損、沾著灰,操著濃重的地域口音,黝黑的膚色、胡子拉碴、高高的發(fā)際線,皺紋肉眼可見,僅僅一個鏡頭,就給人一種飽經(jīng)風霜的感覺。
富大龍所飾演的陶維志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糙”。
甚至“糙”得有點“不禮貌”。
劇中有兩場陶維志吃飯的戲,一場是與同事吃飯,他被同事喊著坐在一起吃飯時,幾乎全程狼吞虎咽,沒有任何與別人對視;
另一場戲則是他被領(lǐng)導(dǎo)喊著吃飯,脫下外衣后,直接抱著碗,自顧自地扒拉起來。
直播陪看時,富大龍用了一句話形容陶維志,“他,很像牛,很像一頭老黃牛,甚至是蝸牛,他用看似很笨的方法,一步步去查案。”
用“老黃?!边@個詞概括劇中陶維志的人設(shè),其實是比較貼切的!
因為,“老黃?!庇袃蓚€特質(zhì),一個是勤勞肯干,另一個便是“犟”。
劇中有一件小事可以體現(xiàn)這兩點。
他與楊隊一起來山村找線索,村里的人都表示不知道,可他還是不死心,仍舊在村子中找各種人去詢問,但直到他問完所有人,得到的結(jié)果還是如此。
為何這樣演?
主要基于兩個理由。
第一是,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富大龍分享他曾經(jīng)遇到過的一個基層刑警,一個看上去土里土氣的“農(nóng)民”形象,但卻榮立過二等功,這讓他很震撼。
第二是,他并不想塑造一個光鮮亮麗的完美刑警,而是更貼合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有缺陷,但更多的是有責任感!
這便有了陶維志,而恰恰是這樣的表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只顧干實事的基層刑警形象。
他的“糙”,是全心全意查案的一個表現(xiàn)。
劇中陶維志坐在山坡上的那場戲,他喘著氣四處張望,想到有關(guān)案情的線索,就立馬拿筆記下,餓了就吃壓縮餅干。渾然忘記了身上的衣服早已沾滿污漬,頭發(fā)的灰也全然不顧。
劇中還有一個場景,我覺得富大龍老師飾演得基層刑警特別精準。
前者臉色明顯是曬黑后的蒼老感,襯衫領(lǐng)口已經(jīng)彎曲;而一邊的秦川則是夾克白襯衫,臉色也白一點。兩者所處的工作環(huán)境一目了然,也讓陶維志的形象更加立體。
直播陪看中,富大龍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問我什么是表演,我不懂,我是一個‘一腳門外,一腳門內(nèi)’的演員,我覺得我離一流的演員,我還差很多,藝無止境!”
對于觀眾對他喜歡與否的態(tài)度,他都能接受;但卻對一些人“拉高踩低”的做法表示不能認同,甚至他還反感用“炸裂”形容他的演技。
他表示,自己與于和偉老師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
后者作為業(yè)界頂級男演員,富大龍對于和偉老師更多的是敬佩,尤其是在拍攝《我是刑警》這部戲時,于和偉老師是從零下氣溫拍到了零上的氣溫,輾轉(zhuǎn)多個城市,并且全程保持高水準輸出。
這讓他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另一場五位主演直播陪看里,富大龍和于和偉在“刑警形象認知”的這個問題上,也有相互探討印證,能看出彼此的惺惺相惜。
當然,如此謙虛的富大龍,演技并非像他說的那樣“不要因為我演得不好,而錯過這部劇”。
在劇中,陶維志的三場哭戲,讓我們看到了他演技上的細膩與質(zhì)感。
第一場是陶維志寄希望于技術(shù)組,但技術(shù)組卻建議他換個查案方向,很明顯,他不能,也不愿放棄,在與技術(shù)組解釋的時候,他近乎到哽咽;
第二場則是在按照技術(shù)組的建議,陶維志堅持多年又找了很多地方,以為這次能抓到兇手,但他帶來的線索,仍舊沒讓技術(shù)組比對成功。他在走廊中,低垂著頭,失落又自責地哭出了聲。
第三場則是真正抓到了兇手后,當被同事告知消息時,他的眼神有一瞬間的震驚,然后情緒上涌,低頭嗚咽,連同事拍他肩膀的手,都被他拍開。
三場戲雖都是哭戲,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情緒傳遞,很讓人動容。
正是這種出色的表演,才有觀眾在看劇時,不斷發(fā)出的感嘆,“富大龍演的太好了!”
當然,這樣生動的底層刑警形象,并不是富大龍憑空想象的。
在直播陪看中,他就坦言在生活中確實見到過不少刑警,甚至在拍戲的時候,還與其生活過一段時間。
而在生活中,這些底層的無名英雄們就是如此。
或許對比他現(xiàn)在的樣子,在一般人看來,那些無名英雄們或許并不好看,但對于富大龍來說,他們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不僅如此,他還詳細解讀了陶維志這個角色的內(nèi)在。
在富大龍看來,陶維志并不算是一個“健康”的人。
因為長期處于一種高壓的工作環(huán)境中,甚至經(jīng)常要面對一些血案,精神高度緊張,這也導(dǎo)致了陶維志有三個變化。
其一,是外在的身體變化,比如高壓下的過勞肥,有點“油膩”,甚至是不修邊幅、喝酒等等。
其二,便是沉浸在查案中的“社交障礙”,比如劇中他與曹俊開的冷笑話、與秦川握手時表現(xiàn)出來的局促與尷尬等等。
其三,便是語言,比如聲音嘶啞、擰巴,甚至會出現(xiàn)吞字,吐字不清的情況。
而這些變化,也是富大龍老師在不斷接觸身邊的刑警朋友以及深入了解,作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在直播中,富大龍也就這些觀眾起先不是很理解的地方給出了明確的回復(fù)。
印象中這應(yīng)該是富大龍第一次直播,在直播陪看時,他也說自己是不太上網(wǎng)的,幾乎沒有什么社交媒體。關(guān)于網(wǎng)上對他在這部劇中的爭議,都是朋友轉(zhuǎn)發(fā)給他看的。
面對“批評”,富大龍很坦然。
他說,演員都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他表示,從藝四十年,他一直都在學習。
甚至在面對網(wǎng)友們的“高捧”時,他曾這樣說,“我這個好里面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不是我的,實際上可能是對手,或者是導(dǎo)演和編劇。”
而支撐他一直前行的,除了熱愛,還有不斷的學習。
所以這一次他走到角色前,和大家邊看邊聊《我是刑警》,也是很坦誠的說:“我對這個(直播)不熟悉,但我在適應(yīng)。”
與網(wǎng)友們的一個多小時的相處,他也是全程耐心回答大家的每一個問題。
比如:聲音的問題,他說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與導(dǎo)演也都是合作關(guān)系,自己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只要自己堅持,導(dǎo)演也是給予支持的。
還有關(guān)于演技的問題,他認為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他一直都是在學習。
以及關(guān)于他自己理解的藝術(shù)與人生的關(guān)系等等。
坦白說,他的直播中,有很多的亮點,比如角色塑造,對身份的辯證認知,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p>
回頭看,無論是在《我是刑警》劇中,還是直播中,富大龍給大家的感覺,就是“真誠”,還“真誠”得特別可愛。
他說,他想呈現(xiàn)出一個真實的底層刑警形象,于是將自己對刑警的看法與理解,結(jié)合著自己的生活,將塑造人物的整個心路歷程給吐露出來。
他一直是在堅持藝術(shù)創(chuàng)造,或許這過程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他依然這么做,也通過自己獨特的表達,完成了對人物的塑造。
就像劇中的陶維志,在追兇的這條路上,一直默默地、努力點,用自己的“笨”方式,為受害者伸張正義,也是這樣才讓人肅然起敬。
有人疑問,斷網(wǎng)的中年男演員,在直播中,或者說在當下的內(nèi)娛現(xiàn)狀下,能夠突圍嗎?
能!
只要能敢于正視自己,并且永遠熱愛下去。
富大龍就是如此!
他沒有回避自己的“不足”,從始至終,他都是為了演好戲,無論是在拍戲中,還是對網(wǎng)友們提出的建議,他都能在接受之余,回饋到自己的演藝事業(yè)中。
最后,番叔還想cue一下富大龍老師的可愛之處,就是他每回答完一個問題,都會禮貌地跟觀眾說一聲“謝謝”。
還有在結(jié)尾處與觀眾的互動,也很有可愛感,能感覺到,富大龍老師雖然不是很懂,但他真的在用誠意與觀眾互動。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