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朱軍:歷經4年洗凈冤屈后,如今60歲的他過得怎樣了? -
2018年,一篇題為《我也曾被朱軍性侵害》的長文,將彼時家喻戶曉的央視主持人朱軍推向了輿論的深淵。
發(fā)帖人是一位網名為“弦子”(真名周曉璇)的年輕女性,聲稱自己在2014年央視實習期間,曾遭受朱軍長達四十分鐘的騷擾。
此篇長文發(fā)布后,曾經的“央視一哥”朱軍,在頃刻間就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性侵犯嫌疑人”。
好在經過長達4年的圍獵后,震驚全國的“央視主持丑聞”案,終于在2022年落下帷幕,朱軍也得以洗凈冤屈。
那么,朱軍在這些年里究竟經歷了什么?事情真相又是什么呢?
一場網絡審判的狂歡
這一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剛踏入央視實習的周曉璇獲得了采訪央視前輩的機會,對象正是當時如日中天的主持人朱軍。
這本應是一次難忘的職業(yè)經歷,卻意外地成為了一場持續(xù)四年之久的噩夢的開端。
根據周曉璇的自述,在《藝術人生》節(jié)目錄制結束后,她被帶到了朱軍的化妝間。
起初還有另一位實習生陪同,但很快這位同學就因為其他事情離開了,留下周曉璇獨自一人面對朱軍。
她聲稱朱軍借著看手相的機會,開始對她進行身體接觸,并承諾可以幫她留在央視工作。
周曉璇表示自己當時感到恐懼,但因為害怕失去實習機會,不敢有過多的反抗,在她描述中,這長達40多分鐘的時間里,她都處于被朱軍猥褻的狀態(tài)。
為了佐證自己的說法,周曉璇還提到期間曾有工作人員和觀眾進出化妝間,但她因為不想當眾出丑而選擇忍耐,直到嘉賓閻維文出現才得以脫身。
事后她將自己的遭遇告知了親友并報了警,但一直沒有得到重視,最終她選擇在四年后也就是2018年,通過網絡平臺公開指控朱軍。
然而,仔細審視周曉璇的描述,會發(fā)現其中存在不少疑點。
首先在央視這樣一個人員流動頻繁、安保措施嚴密的場所,在化妝間里長達40多分鐘卻無人察覺,這在邏輯上似乎難以成立。
其次周曉璇聲稱的關鍵證人閻維文,卻在事后公開聲明自己當時并不在場,這無疑對周曉璇的說辭造成了重大打擊。
2018年,周曉璇一篇題為《我也曾被朱軍性侵害》的文章在微博上迅速傳播,瞬間點燃了輿論的火藥桶。
彼時,正值全球女權運動風起云涌之際,社會對性侵犯行為的容忍度降至冰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曉璇的爆料無疑引發(fā)了公眾的強烈共鳴,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持她,要求朱軍公開道歉并接受法律制裁。
最關鍵的是,朱軍最初的沉默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輿論的壓力。
而朱軍之所以會選擇沉默,是由于央視主持的身份,他的任何回應都可能被過度解讀,從而引發(fā)更大的爭議,并且他相信“清者自清”,法律最終會還他一個公道。
然而,網絡輿論的洪流并沒有給他留下太多喘息的空間,鋪天蓋地的謾罵、指責,甚至人身攻擊,讓朱軍的名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迫于輿論的壓力,央視最終對朱軍做出了停職處理,從2018年到2022年,這場官司持續(xù)了整整四年。
在這四年里朱軍從萬眾矚目的“央視一哥”,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性侵嫌疑人”,他的事業(yè)停滯,生活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清白,積極配合司法調查,并最終等來了法律的公正判決。
2021年,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周曉璇的訴訟請求,理由是證據不足。
法院認為周曉璇提供的證據,包括一段5分鐘的監(jiān)控錄像,并不能證明她所描述的40多分鐘猥褻行為的發(fā)生。
此外,在公共化妝間發(fā)生如此長時間的猥褻行為,也與常理不符。
不過面對敗訴周曉璇并沒有放棄,她選擇了繼續(xù)上訴,并試圖通過操控輿論來向朱軍施壓。
然而,2022年的二審判決維持了一審的判決結果,再次確認了周曉璇的指控缺乏事實依據,至此朱軍終于洗清了身上的不白之冤。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驚人,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破壞力,在朱軍案中網絡輿論的沖擊力尤為明顯。
周曉璇的爆料一經發(fā)出,便迅速在網絡上發(fā)酵,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漩渦,將朱軍卷入其中。
在事件初期,由于缺乏足夠的證據和信息,公眾的情緒很容易被引導。
“性騷擾”這個標簽本身就帶有極強的負面色彩,再加上周曉璇作為“弱勢群體”的身份,更容易引發(fā)公眾的同情和支持。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軍幾乎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機會,就被貼上了“性侵犯”的標簽,成為了眾矢之的。
網絡暴力如同脫韁的野馬,肆意踐踏著朱軍的名譽和尊嚴,各種謾罵、詛咒、人身攻擊充斥著網絡空間,甚至波及到了他的家人。
好在隨著案件的審理和更多信息的披露,公眾的觀點開始逐漸發(fā)生轉變,法院的判決結果,以及警方調查的細節(jié),都表明周曉璇的指控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
盡管最終贏得了官司,洗清了自身的冤屈,但對朱軍個人造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四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
他錯過了事業(yè)的黃金時期,錯過了陪伴家人的時光,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2022年12月底,重返央視后的朱軍并沒有回到曾經的輝煌,他更多地出現在幕后,從事一些幕后制作工作。
這或許是朱軍個人的選擇,也或許是環(huán)境使然,但無論如何他都在努力適應新的生活,試圖重新出發(fā)。
2024年10月26日,許久沒有露面的朱軍出現在甘肅臨夏州的文旅活動中。
在炳靈寺石窟游覽時,已經60歲的朱軍十分熱情的向大家講解了石窟的相關知識,并誠摯邀請全國人民來臨夏看“?!薄①p丹霞地貌。
之后身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的他,還專門上臺為大家?guī)砹烁枨莩拖嗦暠硌?,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致認可。
在此次文旅活動期間,朱軍熱情的與當地民眾互動,品嘗特色美食,體驗當地文化,展現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11月6日,中國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專場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隆重舉行。
這場萬眾矚目的音樂會由朱軍主持,以《黃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拉開序幕,整場音樂會涵蓋了國內外各種經典曲目,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視聽盛宴。
專場音樂會由著名主持人朱軍主持
由此也能看出,朱軍并沒有被過去的陰影所擊垮,而是選擇了重新擁抱生活。
不過他經歷的這起案件對社會公眾也是一個警醒,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也更容易被虛假信息和惡意炒作所誤導。
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學會辨別信息的真?zhèn)?,避免盲目跟風和傳播謠言。
在面對類似事件時,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不輕易下結論,不隨意進行道德審判。我們應該尊重法律的程序正義,相信法律的公正判決。
“朱軍案”就像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網絡輿論的復雜性,也照出了司法程序的重要性,更照出了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渴望。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這起事件的最終結果不僅僅是朱軍個人的勝利,也是法律的勝利,更是社會正義的勝利。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