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獸》上映,首部AI電影,特效還不錯,逼平了好萊塢大片 -
3月18日,電影《惡獸》在多家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這部電影,暫時還沒見啥宣傳,就主創(chuàng)們自己發(fā)了一點物料和說明。從這些物料和說明來看,《惡獸》可以歸為是首部AI全程參與創(chuàng)作的電影。早前,已經有微短劇作品,利用AI全程參與創(chuàng)作。切記,所謂的全程參與,不是說全部參與,而是部分參與。AI目前還沒有辦法直接從文本到視頻生成。
關于這一點,我在解讀“首部AI制作的微短劇”《興安嶺詭事》已經提到過。有些說利用AI,幾千元就能搞出一部微短劇或者電影的說法,純粹是外行話。這次的《惡獸》,主創(chuàng)們發(fā)布的物料說明,便非常誠懇,AI都是輔助工作。大家不妨直接看:
《惡獸》以“遠古巨獸武羅侵襲人類城市”為主線,其制作過程本身即是一場技術試驗,以ChatGPT生成故事雛形,編劇團隊結合ai迭代出“獸性與人性對抗”的核心沖突;用Midjourney輸出人物及巨獸形象、概念場景、美術風格,奠定視覺基調;用Metahuman打造高精度數(shù)字角色,配合Rokoko動作捕捉系統(tǒng)實時驅動角色的動作,使用Animator精細的捕捉
虛幻5的全新制作流程實現(xiàn)了爆燃戰(zhàn)斗及精細場景的實時渲染,就連本片的音效及背景音樂也都是由AI工具Suno調教而成,可以說,這是一部完全沒有動畫師參與、沒有繪制故事版的動畫電影,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技術變革,技術不再是工具,而是共創(chuàng)者。
這些說明,非電影行業(yè)的朋友們可能會看了頭疼。簡單講吧,就是從劇本創(chuàng)作,到畫面,再到音樂等等,都是AI技術在輔助創(chuàng)作。比如說,AI創(chuàng)作劇本這事兒,就不是人工智能獨立完成的,而是人類編劇利用這個人工智能,在其基礎上,完善出來的。其它內容,也是同樣的路數(shù)。
那么,我們離開這些專業(yè)詞匯,直接聊《惡獸》的質量。畫面特效質量方面,我個人的觀感是,它已經并不輸給很多好萊塢的特效電影了。當然,硬讓《惡獸》和卡梅隆的那些動輒多少個億成本的電影比,肯定不行。好萊塢以前很多特效電影,也是用的這個類似的技術,只是他們藏著掖著,一直沒說罷了?,F(xiàn)在,這些技術,在咱們中國,也是家常便飯了。
隨著《惡獸》的出現(xiàn),這類技術會被廣泛應用,以后,大量的特效爆米花電影確實都不值錢了。咱們覺得很多好萊塢電影當中的那些炫酷的特效,原來大量軟件利用起來之后,咱們的網(wǎng)絡電影也可以輕松運用了。接下來,會出現(xiàn)非常多的《惡獸》這一類的電影。影迷們可能也就是圖個新鮮。
這類電影的問題,還有不少。比如說,畫面上,雖然努力向真人方向發(fā)展,但依舊無法完善面部表情,細節(jié)處理上,還是欠火候的。這事兒,好萊塢的電影和日本的電影,也都同樣面對。真能實現(xiàn)以假亂真,還得發(fā)展很多年才行。
《惡獸》這類電影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劇本上。AI輔助創(chuàng)作劇本,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人工智能工具,只能在人類現(xiàn)有的成果上搞復制粘貼,它無法創(chuàng)作出新穎的故事出來。像《惡獸》這種,故事模板還是人類和小怪獸之間的大戰(zhàn),輔助線上,還是人類自身的情感,男女朋友之間的情感,母子之前的情感等等。這類模板,好萊塢已經用爛了。而且,好萊塢的這類爛俗故事,已經沒啥市場了。
AI這東西,離真正會創(chuàng)作劇本,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當然,如果我們可以滿足于爛俗故事,套路內容,那AI搞出來的劇本,現(xiàn)在能用了。它只能在人類現(xiàn)有成果基礎上搞一下拼湊。而人類最偉大的編劇們,和文學家們,真正偉大的地方在于,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那些人類沒有的作品。尤其是在人類情感內容方面,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家和編劇,是AI暫時學不來的。AI還是缺乏悲憫感。
讓機器有悲憫感,是不太可能的。讓機器假裝有悲憫感,它當然可以裝一裝樣子,但離真正的悲憫,還是有差距。所以,AI輔助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還是差在劇本上了。這個,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悲憫感,是建立在獨立人格基礎上的。除非,機器有獨立人格了。(文/馬慶云)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