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高價請的女演員,飛機(jī)接送僅表演180秒,卻被記了36年 -
有人問楊潔導(dǎo)演的86版《西游記》為何長盛不衰?
網(wǎng)友說:86版西游記無論單拿出來哪一集,都媲美如今的電影劇情。
楊老師琢磨每一個鏡頭的拍攝地,單是一集就跑遍全國八個地區(qū)。
甚至為了能讓劇中“女妖怪”“女仙子”給人眼前一亮。
她可是跑遍了全國,把所有的選美冠軍都給硬拉回來。
俏皮靈動的“玉兔精”,風(fēng)華絕代的“女兒國國王”,妖媚至極的“白面狐貍”……
而這其中就有一位演員,楊潔為其開出了全劇最高片酬才邀請過來。
然而這位女演員由于時間緊迫,為了拍戲?qū)3绦枰獎〗M飛機(jī)接送。
但在最后的劇情中,她卻僅僅出演了180秒,而且全程臺詞全部被刪。
可正是這短短的180秒,卻讓觀眾直呼:她才是這段劇情的靈魂!
那么,這位讓觀眾記了36年演員到底是誰?
她到底有何風(fēng)采,值得楊潔導(dǎo)演這樣大動干戈!
千辛萬苦得“溫嬌”
楊潔導(dǎo)演為了選角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光是一個唐僧就換了3回。
哪怕出場僅一會兒的邊緣角色,她也盡全力去還原特色。
正是有楊潔導(dǎo)演的這份堅持,我們才能看到這樣一部經(jīng)久不衰的作品。
而其中美得姹紫嫣紅、各有不同的女角色們,她更是全國各地去尋找人選。
甚至發(fā)動劇組人員,只要見到漂亮姑娘,就帶過來瞧瞧。
于是全國美人云聚一處,只為拍好一部《西游記》。
然而在挑選唐僧母親殷溫嬌的人選時,楊潔還是犯了難。
聽聽原著中是如何刻畫的:“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細(xì)腰。”
光是這個“面如滿月”和“綠柳細(xì)腰”就讓人頭大。
面部豐腴飽滿的美人好找,纖纖細(xì)腰的美女更是一大把。
可若將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該如何是好?
楊潔那叫一個愁啊,天天去看電視里各色美人的表演。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
韻味十足的唱腔,顧盼生輝的神情,一瞬間吸引了楊潔的目光。
此時正在黃梅戲里婉轉(zhuǎn)咿呀的女孩,面如滿月生光輝,身段卻似扶風(fēng)弱柳。
“找到了!找到了!”楊潔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不就是現(xiàn)實中的“殷溫嬌”嗎!
于是楊潔一個電話打到電視臺,通過層層問詢,終于得到了這個女孩的信息。
原來這個女孩名叫馬蘭,是一名黃梅戲演員。
本就有著深厚的表演功底,外貌身姿也十分合適,楊潔立馬敲定:“就是她了!”
然而楊潔定了,馬蘭卻進(jìn)退兩難。
作為敬業(yè)的戲曲演員,她總不能置自己的演出于不顧,拋下觀眾去拍戲吧。
另一方面,她聽聞《西游記》拍攝組的事跡,也想為其出一份力。
但是拍攝時間與演出時間嚴(yán)重沖,而且兩地相距甚遠(yuǎn),這可如何是好?
不是沒有人勸過楊潔再找其他演員,但全部被她駁回。
因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楊潔隱隱感到,若錯失馬蘭,估計再難找到這樣合適的。
楊潔在了解了馬蘭的演出時間后,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天的空檔。
于是她專程親自代馬蘭向戲團(tuán)請假,“搶走”馬蘭一天。
戲團(tuán)師傅們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就這一天,來回一趟都不夠。
然而他們還是低估了楊潔導(dǎo)演的決心。
在劇組經(jīng)費緊張的情況下,她拿出高額的資金只為解決馬蘭的路途問題。
派人到合肥劇場接下剛拍完戲的馬蘭,并立馬送到北京機(jī)場。
等馬蘭從北京飛到昆明后,依舊有人專程帶馬蘭驅(qū)車趕到在喜洲的劇組。
而行程匆匆的馬蘭甚至顧不上吃飯和卸妝,就輾轉(zhuǎn)幾個地方,換了幾個交通工具。
一切,都只為“殷溫嬌”。
楊潔花了這么大代價得到的“殷溫嬌”,呈現(xiàn)的效果達(dá)到她要的標(biāo)準(zhǔn)了嗎?
我們從《西游記》的劇情中,就可以得到答案。
馬蘭完美演繹
初次上場的“殷溫嬌”是丞相府的千金嬌女,拋繡球擇新婿。
在高臺之上,她一身紅衣,頭戴華貴冠飾,拈著一柄團(tuán)扇。
面貌典雅,又帶有一絲小女兒的嬌憨。
幾個眉眼流轉(zhuǎn)的動作后含笑低下頭去,盡顯看到中意郎君時的羞怯。
拋繡球時笑意漾上雙頰,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期許。
在隨丈夫赴任的船只上,搖動的珠簾之后是夫妻二人的把盞言歡。
此時的“殷溫嬌”已換上夫人的裝扮,舉手投足間皆是對夫君的愛慕。
她言笑盈盈地望向夫君,纖纖柔荑虛托酒杯,將溫柔婦人形象演繹得正當(dāng)好處。
面對歹徒時她一臉決絕,眼神既驚懼又憤怒,卻強(qiáng)作鎮(zhèn)定。
河邊送走江流兒時,馬蘭又將“殷溫嬌”刻骨銘心的悲痛演得入木三分。
對孩子未來的擔(dān)憂,巨大的棄子之痛猶如尖刀剜心。
顫顫伸出的雙手,破碎的淚光,憂愁的黛眉,令人為她的遭遇痛心不已。
而一別經(jīng)年后,母子終于相認(rèn)。
“殷溫嬌”于淚水中緩緩展開的眉,展現(xiàn)出她漸漸溫暖的心。
仿佛于黑暗之中終于重見天日,一時間悲痛大過喜悅,終是相擁而泣。
楊潔導(dǎo)演說:“就是想借殷溫嬌的形象,展現(xiàn)唐代美人的風(fēng)采?!?/p>
一切辛苦終于沒有白費,馬蘭做到了,而此時她年僅20歲。
“殷溫嬌”出現(xiàn)的鏡頭只有短短三分鐘,這三分鐘卻囊括了她的一生。
在這三分鐘內(nèi),她要挑戰(zhàn)四段不同境遇和情緒的演繹。
為了精簡劇情,楊潔導(dǎo)演甚至把臺詞全部刪掉。
而馬蘭,只憑借肢體語言和動人的神情,就完美刻畫了“殷溫嬌”。
這一個“殷溫嬌”,讓《西游記》的老粉絲們,記了整整36年。
然而,“殷溫嬌”可不是馬蘭的巔峰,她有著更高的成就。
黃梅戲成就之巔
馬蘭出生在黃梅戲世家,自小就開始接觸黃梅戲。
她十分不吝嗇在唱戲上下功夫,常常一練起來就忘記了時間。
正是有了一身扎實的“童子功”,她順利進(jìn)入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僅19歲,就隨著戲團(tuán)前往香港表演著名黃梅戲目《女駙馬》。
她在臺上顧盼生姿,男裝扮相也極為俊朗,絲毫不會令人出戲。
一時間,馬蘭僅憑一場演出,便名動全香港。
馬蘭演繹過很多膾炙人口的黃梅戲曲,她唱做念舞、風(fēng)姿卓絕,捧獎無數(shù)。
她的《龍女情》,在全國巡演60多場,只因觀眾愛看,呼聲太高。
而改編自《龍女情》的戲曲電影《龍女》更是請到了她來主演。
馬蘭扮演的千金少女“云花”靈動秀巧,一舉一動又盡顯貴女氣度。
如同《西游記》的“殷溫嬌”般,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馬蘭的人生中,只出演過為數(shù)不多的幾部電視劇。
但只要她來演繹,那必定是十分貼合角色,為人所津津樂道。
而在黃梅戲領(lǐng)域,她儼然已成了大家。
馬蘭登上過5次春晚的舞臺,向大家傳遞黃梅戲的精彩。
在國內(nèi),她是唯一在舞臺劇和電視劇表演兩個領(lǐng)域,都拿到全國最高獎項的人。
在國外,她的足跡遍布美歐亞三洲,演出的國家數(shù)不勝數(shù)。
將中國的黃梅戲文化帶到國際的舞臺,而她也榮獲亞洲最佳藝術(shù)家終身成就獎。
與君攜手共白頭
事業(yè)早已登峰造極的馬蘭,婚姻也羨煞旁人。
她的丈夫是當(dāng)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所著的《文化苦旅》轟動一時。
馬蘭是余秋雨的忠實讀者,在機(jī)緣巧合下得以邀請他來看自己的表演。
余秋雨也被這個女孩深深吸引。
自此二人交換了地址,常常互傳信件。
他們給對方寫的信也累積了厚厚一摞子。
名為思念的情緒便在等待來信的日子里慢慢滋長。
然而二人畢竟相差16歲,巨大的年齡差距仿佛無法逾越的鴻溝。
眾人的言論如同大山一般,將兩人壓得喘不過來氣。
不過好在他們足夠堅定,足夠情投意合。
終于,余秋雨向馬蘭表露心跡,而馬蘭也愿意不顧世俗的目光奔他而去。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作家,一個是底蘊豐厚的黃梅戲演員。
婚后的日子格外的美滿和甜蜜,他們二人相互支持彼此的事業(yè)。
馬蘭在危急時刻予以余秋雨資金上的支持,余秋雨為馬蘭創(chuàng)造戲曲劇本。
可真真是佳偶天成的一對璧人。
結(jié)語
如今的馬蘭已漸漸年邁,淡出了黃梅戲的舞臺。
她與丈夫相濡以沫,安享晚年時光。
相信他們的日子依然有滋有味,他們的愛情依然如初。
也相信在她的引導(dǎo)和栽培下,會有更多的年輕力量涌入。
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添一份力量,創(chuàng)造新的生機(jī)。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