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歲一夜成名,是“天選王熙鳳”,28歲卻從13樓一躍而下 -
如果她不退出,王熙鳳這個角色或許輪不到鄧婕。
1
王扶林說她:“美麗,但是個草包?!?/p>
87版《紅樓夢》自播出至如今,在中國影視圈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更是被觀眾奉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后世無論如何翻拍,都無法超越。
而電視劇從選角開始就備受關(guān)注,屬于“未播先火”。
電視劇讓許多人“一炮而紅”,擺脫了籍籍無名,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在當時,可謂是到了“一角難求”的地步。
可偏偏有這么一位女子特立獨行。
她是電視劇領(lǐng)導(dǎo)最看好的“王熙鳳”扮演者。
卻“一意孤行”,因為一個男人放棄了大好未來。
甚至為此,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她究竟是誰?她的身上又發(fā)生了怎樣令人惋惜的故事?
鄧婕說:
“當時樂韻是領(lǐng)導(dǎo)最看重的王熙鳳,條件好,長得漂亮,尤其是眼睛,和王熙鳳很像?!?/p>
鄧婕當時可謂是“天崩開局”,無論是領(lǐng)導(dǎo)還是導(dǎo)演,都覺得樂韻是最佳人選。
但就是“勝算最大”的樂韻,卻主動放棄進入《紅樓夢》劇組。
而這個決定,也為她后來的悲哀,埋下了伏筆。
王扶林自是不愿意輕易放棄這么一位好演員。
可樂韻的一句話,卻讓王扶林徹底對她失望。
以至于多年后,他會對樂韻做出那般犀利的評價。
“我要跟我男朋友去香港了?!?/p>
在樂韻眼中,愛情比事業(yè)重要。
出演《紅樓夢》或許會讓她的演藝事業(yè)走上巔峰。
但卻肯定會讓她和男友分居兩地。
難怪王扶林會在多年后說她:“沒有文化?!?/p>
《紅樓夢》儼然成為了中國電視劇史的絕妙篇章。
或許其他三部各有千秋,但獨獨只有《紅樓夢》,被稱為中國影視劇的“里程碑”。
每一次品讀觀看,都有新體驗。
“陳曉旭之后再無林黛玉”。
而鄧婕飾演的王熙鳳,出場那一幕更被奉為“教科書式演繹”。
但辭演的樂韻呢?
跟隨男友遠赴香港。
卻成為了插足他人婚姻的小三。
美好愛情到頭來是一場騙局,本該風(fēng)光無限的演藝事業(yè)一毀殆盡。
只有28歲的她,也從13樓一躍而下。
樂韻的一生,用“癡”和“愚”可以概括。
癡迷情愛和母親的認可。
愚鈍只顧當下和不會高瞻遠矚。
但造成她這樣悲慘結(jié)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
在競選王熙鳳前,樂韻就已經(jīng)憑借電視劇《相逢在大篷車上》一炮而紅。
長相姣好的她在當年,是觀眾心中“最靚麗”“最甜美”的女明星。
也是最早一批入選《紅樓夢》選角的演員。
那時候的樂韻,只有17歲。
然而過早成名的背后,是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不得不的無奈。
樂韻的藝術(shù)天賦繼承自她的母親。
而她的父親,在她記事前就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
只留下母親獨自一人把樂韻和弟弟帶大。
作為單親媽媽,母親將人生翻盤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盼著樂韻能夠給她釣一個“金龜婿”回來。
“重男輕女”的母親把上學(xué)的機會留給了弟弟。
而樂韻,只能靠著一副好容顏走進了上海越劇團唱戲。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
樂韻童年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要母親喜歡她,讓母親因為她而開心。
無論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只要做到就可以。
正是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造成了她人生悲劇的“底色”。
小學(xué)畢業(yè)后,母親便開始培養(yǎng)女兒,讓她學(xué)禮儀,學(xué)舞蹈。
那是樂韻從小到大,鮮少獲得母親關(guān)注的時光。
她對自己說,做得更好些,媽媽才會喜歡她。
可樂韻不知道,這些愛,都是母親齷齪心思的“遮羞布”。
為了不讓母親失望,樂韻做什么都十分刻苦。
在戲劇團脫穎而出的她也有幸被導(dǎo)演相中。
1983年,樂韻得到了出演電影《大橋下面》的機會。
這次亮相成為了她進入娛樂圈的“敲門磚”。
不得不說,樂韻確實是“老天爺賞飯吃”。
僅在第二年,她當女主角的電視劇《大篷車上》播出,名氣一躍千里。
緊接著,故事片《通緝令》播出,這是樂韻第一次飾演反派角色。
但由于她的長相過于甜美,反倒造成了強烈的反差感,讓觀眾對她的喜愛更上一層樓。
隨著樂韻的出名和片約不斷,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也好上了許多。
在國外上學(xué)的弟弟,也有了更多的生活費。
向來對她嚴厲的母親也對樂韻施以笑容。
“聽媽媽的話”,成為樂韻的第一要緊事。
當時《紅樓夢》面試入選的時候,樂韻十分開心。
更是因為,她是導(dǎo)演和領(lǐng)導(dǎo)心中的“天選王熙鳳”。
這就意味著,她的演藝生涯會向前跨一大步。
可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母親之后,卻說什么都不同意女兒出演。
王熙鳳在紅樓中算得上“反面人物”,并且結(jié)局并不好。
樂母害怕女兒因為這個角色,讓自己苦心為樂韻經(jīng)營的“淑女人設(shè)”崩塌。
因此,她強烈要求樂韻換角。
樂韻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母親開心。
她只能找上了導(dǎo)演王扶林,放棄王熙鳳一角。
王扶林惜才,便有意向讓她出演戲份還算重要的“尤三姐”。
但萬萬沒想到,這次不爭氣的,是樂韻自己。
而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她也早已成為了“大灰狼”的“獵物”。
3
當時香港邵氏電影逐漸走向落寞。
而作為早期的武打明星羅烈,便想著到內(nèi)地尋找就業(yè)機會。
正是這一去,讓他遇到了剛滿18的樂韻。
情竇初開的女孩以為遇到了人生真愛。
殊不知,這場感情從開始就是場“陰謀”。
羅烈在香港是有名的花花公子。
且不說一些緋聞,他這一生光婚姻就經(jīng)歷了四次,有三個兒子。
如此一個男子,又怎么會對樂韻“情有獨鐘”?
樂韻美麗,動人。
可偏偏又因為她的美麗,讓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久經(jīng)情場的羅烈用甜言蜜語靠近樂韻。
在他見到樂韻第一眼,就按捺不住地“春心蕩漾”。
而樂韻以為的浪漫相遇,也不過是羅烈的處心積慮和心懷不軌。
樂韻是一個缺愛的女孩。
在長時間被母親忽略和沒有父親的環(huán)境下成長。
這份不安全感和對感情的極度渴望,成為了羅烈下手的最好契機。
他只要略施小計,樂韻就手到擒來。
不過是最平常的夸贊和幫助,就讓樂韻感覺到了“被重視”。
短短幾日,樂韻就將自己的故事毫無保留講給了羅烈聽。
這更讓羅烈有了“對癥下藥”的機會。
他的名氣和成就,成為了拿下樂韻和她母親的“武器”。
他承諾,到了香港,一定會讓樂韻過上好日子。
情竇初開的少女入了圈套。
她放棄了能夠在內(nèi)地大紅大紫的機會,毅然決然和所謂的“男友”去到香港。
然而,這才是她噩夢的開始。
羅烈將她安排到了一個郊區(qū)的別墅,因為她“見不得光”。
由于樂韻并不會講粵語,因此到了香港的她只能演一些不足輕重的小配角。
而對于她和羅烈的戀情,羅烈也是以“害怕影響兩人事業(yè)”為由,沒有選擇公開。
一年又一年,羅烈總是忙碌,讓她一個人住在別墅里。
后來樂韻向羅烈提出了結(jié)婚的意思。
但已經(jīng)有家室妻兒的羅烈怎么可能會同意呢?
他繼續(xù)以各種理由推脫,為了穩(wěn)住樂韻,便借著自己邵氏明星的身份將樂韻介紹到了嘉禾。
與此同時,樂韻還將自己的母親接到了香港。
樂韻想讓母親見證自己的成功,想要獲得母親的肯定。
她還幻想著,自己和羅烈結(jié)婚的那一天。
然而,羅烈的“秘密”還是被妻子發(fā)現(xiàn)了。
樂韻和羅烈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她不愿相信自己成為了“插足者”,不愿相信深愛的男人是如此不堪。
樂韻不甘心地上門討要說法。
但尷尬的身份并不能給她帶來“公道”。
羅烈借機徹底和樂韻切斷了聯(lián)系,并不再提供生活費。
她帶著母親搬到了一間廉價的出租房里。
事業(yè)無望,聲譽被毀。
而她最信賴的母親,成為了壓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為了生計,樂韻出演了王晶的幾部風(fēng)月影片。
可入不敷出的生活,也讓母親的挖苦和諷刺聲愈演愈烈。
“沒用”“廢物”。
“還不如死了算了?!?/p>
已經(jīng)不堪重負的樂韻被這句話刺激的無比窒息。
她從13樓一躍而下,沒有一絲猶豫。
可目睹女兒死亡的樂母,反倒有種“如釋重擔(dān)”的感覺。
樂母拒絕認領(lǐng)女兒,獨自一人回到了內(nèi)地。
而樂韻好友林建明為她辦理了身后事,經(jīng)紀公司嘉禾也支付了殯儀費用。
在葬禮現(xiàn)場,樂韻的母親也沒有出席。
如此結(jié)局,實在令人唏噓感慨。
可樂韻如此凄慘,羅烈卻過得自在。
不僅轉(zhuǎn)到內(nèi)地經(jīng)商,還開辦了演藝學(xué)院,擁有了第四次婚姻。
直到2002年11月,羅烈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4歲。
結(jié)語
樂韻本該擁有一個璀璨的未來。
命運知道她過得不幸福,因此給了她逆風(fēng)翻盤的機會。
但樂韻卻將自己“畫地為牢”,她太缺愛,太渴望愛。
造成她悲劇的不僅僅是愛情,更是少時母親那份“畸形”的“偏見”。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