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的婚姻工打得登峰造極 -
方媛的“綜藝首秀”來了,看視頻截圖很有點像趙麗穎。沖著顏值去,結(jié)果被硬秀的恩愛尬到。
五分鐘的演講,方媛幾乎一句都離不開郭富城。
開口第一句話,她就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綜藝,但我一點也不慌,因為聽這首歌,感覺我先生就在我身邊。(這句開場白怪怪的,總覺得“先生”兩個字替換成“爸爸”更合適)
提到朋友推薦她送孩子去跳舞,她說“她們的爸爸可是亞洲舞王呢,我上哪找比亞洲舞王更厲害的老師?”
甚至要吃女兒的醋: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果然沒錯呀,只要爸爸一回來,女兒們就撲向他。連我都吃醋了,心想,哼,又陪你的小情人?!?/p>
嬌嗔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今晚開放麥》屬于脫口秀類節(jié)目,比較類似之前的《吐槽大會》,主要是回應網(wǎng)友對自己的非議,自嘲當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方媛連自嘲都像是在秀恩愛。譬如吐槽網(wǎng)友關(guān)注她和郭富城的關(guān)系,說“每次出門都不知道應該怎么走,離近了怕別人說她‘太卑微’;離遠了怕別人說他們‘形同陌路’”。然后畫風一轉(zhuǎn),開始唱情歌?
澄清郭富城“摳門”,舉的例子是郭富城怕她思念父母,把岳父岳母接到了香港照顧。然后來一句感嘆:“多好的女婿!”重點還是“恩愛”兩個字。
熱衷于樹“獨立女性”人設(shè)的當下,方媛算是少有的,要把“嬌妻”貫徹到底的女人。當然她也趕了把潮流,說自己“18歲就經(jīng)濟獨立了”,但從評論來看,少有人買單。
畢竟她這些年都做了啥,大家有目共睹。
節(jié)目里她的頭銜是“模特,網(wǎng)絡(luò)博主”,第一個事業(yè)顯然沒什么水花,因為首先身高就不夠。她自己在節(jié)目里的回應是“不靠身高,靠顏值”。
“網(wǎng)絡(luò)博主”的話,發(fā)的內(nèi)容倒是夠多了,但翻翻她的微博,發(fā)的內(nèi)容除了郭富城還是郭富城。
郭富城過各種節(jié)日、生日她都盡心盡力操辦,每次都是“一家人齊齊整整”;郭富城有工作,她積極宣傳打call;郭富城開演唱會,她帶著兩個女兒給先生捧場。
至于她自己的工作呢?除了這個“綜藝首秀”之外,暫時還沒有看到太多。她似乎也很滿意自己作為“天王嫂”的身份,任何場合下都表現(xiàn)出對郭富城的絕對的愛與崇拜,節(jié)目里說郭富城“太帥了”,“發(fā)量足讓我很氣”,結(jié)婚五年,依舊保持著小粉絲一般的狀態(tài)。
很難評。
你說她是只知依附的“人形掛件”呢,明顯她又已經(jīng)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桎梏,一步登天跨越了階層,過上了絕大多數(shù)普通女孩都無法企及的人生,關(guān)鍵是在這個過程里,她保持著絕對的冷靜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流露過一絲多余的情緒;你說她是“獨立女性”呢,她又明顯只會繞著老公轉(zhuǎn)圈圈。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她現(xiàn)在如果離開郭富城,可能除了兩個女兒之外,一無所有。
網(wǎng)友對她的評價,也同樣復雜而矛盾。一部分人嘲笑她毫無自我意識,再高嫁也掩飾不了自身的蒼白;另一部分人對她則是羨慕,認為她年紀輕輕,就有了優(yōu)渥的生活,以及原來不可能有的知名度,還有幸福的家庭——或者說幸福不幸福并不重要,至少老公肯配合她表演,況且老公確實還挺帥的?比起那些辛苦賺錢做家務,還要受老公氣的女人,不知道要強多少。
方媛真的算是這個時代里,一個很特殊的符號了。其他人“高嫁”,多少都帶著點不甘心,一定要跟另一半并駕齊驅(qū)才行。比如angelababy和田樸珺,折射了男人的光芒之后,恨不得自己成為唯一的光源。但方媛不是,她似乎下決心要把這份“婚姻工”打到極致,而且沉浸其中,甘之如飴。
她這樣的人的存在,時刻顛覆著廣大女性對“獨立”的信念。當一個女人,自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到衣食無憂,而另外一些女人,因為擅長提供情緒價值,就輕輕松松擁有了一切,所以獨立的意義何在?
我其實覺得“獨立”的意義,不能僅以金錢論。
姚晨 之前演過一個電影《送我上青云》,女主
大學畢業(yè)后做了記者,是為了“走得遠才能看清世界”,患癌之后,一直積極地尋找各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沒有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包括父母。
和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媽梁美枝,一個從結(jié)婚開始就被圈養(yǎng)在家的老“傻白甜”。一生從來沒有獨自出過門,老公出了軌,她只能死死跟著女兒,不然就不知道自己還要干什么。
老公出軌,她才想到要“尋找自我”,但“尋找自我”的方式,就是“我也再找一個”,仍然是把人生意義放在別人身上。
要是以外在條件衡量,媽媽的人生要比女兒的人生更“成功”。嫁得好,生活優(yōu)渥,每天溜溜彎跳跳廣場舞,又體面又輕松。甚至跟女兒出去一趟,就又“釣”到了富豪李老。
但如果選擇成為她們其中的一個人的話,我還是會選擇做女兒。
媽媽的人生是被推著走的,別人推她到哪里,她就走到哪里。她必須要圍著一個人轉(zhuǎn),如果沒有這個人,她似乎就瞬間失去了人生意義。已經(jīng)50歲,她的生命課題依舊是“被愛”,不停地涂口紅,對絕經(jīng)恐慌不已。
快到到生命末尾,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她的家庭,教育,都完全宣告失敗。她終于意識到她“白活了”,50年的人生,約等于一場笑話。
和李老的戀情最后也無疾而終,畢竟李老已經(jīng)是患了絕癥,風燭殘年的老人了。之后母親的人生要如何過,電影里沒有講,但應該不會是一個愉快的晚年。
媽媽像是在貨架上被挑選的商品,想要過得好只能靠運氣。女兒則從小就學會了不把自己的人生附著在任何一個人或關(guān)系上。
女兒的人生可能很更艱難,但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她可以嘗試各種方法,自己拖離困境。但如果是母親的人生出現(xiàn)了問題,她可能只能依賴身邊人的態(tài)度,自己完全無法控制。
要說“獨立”有什么意義,那可能就是擁有掌控感和選擇權(quán)。你可以放棄讓你不舒服的人或一段人生,你知道自己的人生底線在哪里,而不至于失去尊嚴或有太大落差。
打婚姻工的人相當于買彩票。就像我們經(jīng)??吹秸l誰誰中了一個億,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極少數(shù),更沒幾個人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買彩票上。
比如方媛。她和郭富城現(xiàn)在一切都好的時候,看上去也風風光光。但設(shè)想有一天,她和郭富城之間有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的時候,她是否敢掀桌?至少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郭富城,方媛自己等于零,不要說專業(yè)能力,連話題度都欠奉。這同樣也是巨大收益后的巨大風險。
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方媛本就有打“婚姻工”的“天賦”。經(jīng)歷過婚姻的人都知道,婚姻里太多“不一致”了。小到生活習慣,大到成長背景和三觀,想想你和老公日常有多少分歧,要吵多少次架就知道了,要你事事遷就他,不出一年就會結(jié)節(jié)囊腫。打婚姻工可能比打別的什么工更考驗一個人的忍耐力,大多數(shù)人配合演出一兩天可以,時間長了就絕對不行。方媛能堅持五年,還甘之如飴,或許這就是一條適合她的路。
甚至現(xiàn)在也不用太給她下定論說她“不獨立”,一切還要交給時間。如果她能充分掌控自己的生活,我覺得這種選擇也沒錯。
重要的不是什么標簽,而是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舍棄什么。做了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之后,就不要再得隴望蜀。說白了,人生并沒有任何一條路好走,就別再難上加難,非得要貼什么標簽了。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