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尺度最大的節(jié)目,消失30年了 -
每年春節(jié),都有一個吐槽不完的話題。
語言類節(jié)目,越來越不好笑了。
今年的春晚,更是如此。
就連沈騰馬麗的組合,也完全讓人笑不出來。
回想整個春晚,最好笑的??赡苓€是尼格買提的穿幫。
這個曾經被全國觀眾共同期待的歡樂盛事,如今卻淪為當電子榨菜都嫌難吃的背景音。
正因如此,每年這個時候,人們總會格外懷念過去的春晚節(jié)目。
不僅??闯P拢€有一些尺度格外大膽。
放到現如今,可能都無法走上舞臺與觀眾見面。
趁著春節(jié)期間,魚叔就跟大家再回顧回顧,那些被反復提及的「神仙節(jié)目」。
要說春晚尺度第一人,相信不少人會想到陳佩斯。
在小品《胡椒面》中直接脫光上衣,大秀肌肉。
在《姐夫與小舅子》中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公然「開車」:
怎么著怎么著,你和我姐有事實了?
這種臺詞放到現在,簡直不要太「清湯寡水」了。
可要知道,那是1992年的春晚。
《胡椒面》還要更往前一些,是1989年。
在這樣的前提下,說一句「大尺度」也不為過了。
但是,魚叔想說的大膽,可不是這些。
你根本無法想象,30、40年前的節(jié)目究竟有多「囂張」。
1994年,黃宏與侯耀文的一出《打撲克》,諷刺力度至今難以超越。
兩人為了消磨時光,在火車上用名片當撲克打。
頭銜大的管頭銜小的,將「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社會現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后來兩人玩得不亦樂乎,開始不按套路出牌。
你出「制藥廠廠長」,我就打「假藥廠廠長」。
別管你真藥多有效,最后賺錢的總是我假藥。
這個假的能管真的嗎
你打「著名演員」?
我出「小報記者」。
畢竟,演員再著名,也怕八卦記者胡說八道。
還有更絕的。
侯耀文打出一個「通俗歌星」,黃宏立馬拿出「稅務局局長」。
哪怕你出場費幾十萬:
掙得再多也得照章納稅。
這句話,放到現在來聽,更是諷刺效果十足。
再往前。
這種笑里藏刀的作品,在80年代的春晚中可謂是數不勝數。
1988年,牛群與李立山就貢獻了名場面。
相聲《巧立名目》用一句繪聲繪色的「領導,冒號」諷刺了國企干部濫用職權,公款吃喝的現象。
同年,姜昆與唐杰忠的相聲《電梯奇遇》同樣精彩。
披上荒誕喜劇的外衣,諷刺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盛行的現象。
同樣是這二人,在1989年的相聲《捕風捉影》中,又諷刺了一把社會上以訛傳訛、人言可畏的現象。
這樣的節(jié)目還有很多,諷刺內容從社會亂象到官場腐敗,個個都大膽開麥、劍指要害。
上面提到的這些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演員,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
實際上,魚叔有一個偏愛的冷門小品。
這個作品,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諷刺小品的先河。
那就是1986年,由李婉芬和周國治表演的《送禮》。
這二位老師,是知名的話劇演員、表演藝術家。
此次聯手,在這一年的春晚舞臺上也獻出了一場精彩表演。
尤其是李婉芬老師,一人分飾四角。
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令人過目難忘。
節(jié)目中,周國治演繹了一名行賄的商人。
1985年,國家剛剛放開個體戶和私營企業(yè)的相關政策。
不少商人都想找關系、走門路,快點掙上第一桶金。
于是,周國治就準備了一份厚禮去趙、錢、孫、李四位局長家,打點關系。
結果沒想到,禮卻一點都沒送出去。
第一站,是趙局長家。
迎接的是其丈母娘,一位精明勢利的女性。
裙帶關系也是關系,禮物轉手就給了丈母娘。
然而,收下禮后,丈母娘卻說趙局長出國了,三年后才能回來。
商人聽后,秉持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理念,立馬拿禮物走人。
第二站,在錢局長家遇到的是保姆。
這位老實的勞動女性,前幾天因為輕信另一位賄賂者「我是局長外甥」的謊言,收了三條花黃魚,而被錢局長好一通批評。
所以,這禮又送失敗。
第三站,在孫局長的家遇到了局長夫人。
沒想到,送禮的話還沒說出,就得知孫局長正因為收了禮在單位寫檢查。
不過,以上三位還不是重點。
第四位李局長,才是整個節(jié)目最大的反轉。
周國治看著眼前這位圍著圍裙、態(tài)度親善的女性,將其當作是又一位保姆。
于是開始裝腔作勢。
不曾想,她正是李局長本人。
結果周國治送禮不成,自己變成了反行賄受賄展覽上的典型。
短短四個小節(jié),兩個人的表演,就將當時社會的行賄受賄不良風氣展現得一清二楚。
不僅如此,這個作品在一些意識認知上的超前,更令我拍手叫絕。
那就是將李局長設置為女性。
想一想,如今的春晚小品還用「女神和女漢子」來造梗的時候。
38年前第一個有女性參演的小品,女性就身居局長之位。
這不僅對官場腐敗進行了諷刺,也打破了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實際上,這種關注點超前的語言類節(jié)目,在曾經的春晚上還有許多。
像是諷刺明星人設與過度包裝的《父親》《如此包裝》。
小品《父親》劇照
像是關注老年人情感生活的《相親》。
還有用身份諷刺的手法去提倡男女平等的《產房門口》。
這些觀點,放在當下也毫不過時。
人人都說過去的春晚小品,比現在好看。
原因其實很簡單。
過去的作品,從創(chuàng)作出發(fā)的視角就與當下不同。
比如1983年,第一次春晚的形式十分特殊。
那就是設置了觀眾點播環(huán)節(jié)。
整個晚會期間,觀眾可以打電話給電視臺報自己想要看的節(jié)目。
哪個節(jié)目點播的人多了,導演就把節(jié)目給安排上。
于是,就發(fā)生了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導演黃一鶴頂住上面的壓力,讓李谷一在全國直播中演唱了一首「禁歌」,《鄉(xiāng)戀》。
如果說,這一年是因為年代局限性,在資金與人力都不充足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地大膽創(chuàng)新。
那么后面幾年,創(chuàng)作者則是實打實從觀眾的需求出發(fā),真心實意創(chuàng)作大家想要看的內容。
1988年,陳佩斯帶來一部戲曲小品《狗娃與黑妞》,內容講的是反抗包辦婚姻。
可就是如此普通的作品,卻在過審的時候遭到了否定。
很多人認為,當時已經是自由戀愛的時代了,包辦婚姻已經是舊時代的事情。
但陳佩斯卻與領導爭論說:
包辦婚姻并沒有過時,過時的是你。你是自由戀愛,就覺得所有人是自由戀愛。但廣大的人民群眾,還沒有擺脫包辦婚姻的陰影。你已經脫離了人民。
與此同時,他還拿出了自己在河南農村實地調查有關包辦婚姻現狀的筆記。
用真實的事實數據說服了領導,才讓這個節(jié)目成功在春晚亮相。
除此之外,比起現在以說教為目的的節(jié)目,曾經的作品是扎實做內容。
不煽情、不故意上價值,好看可樂才是根本目的。
就像經典中的經典《昨天今天明天》。
趙本山與宋丹丹的無數金句,到現在還是常常被人提起。
最讓魚叔印象深刻的,是小品的結尾。
主持人讓黑土白云最后再說一句話。
放到現在,就算不是喊口號,也是說些「吃餃子嘍」這樣的臺詞。
看著充滿感情,實則假大空。
但黑白二人卻說了啥?
我十分想見趙忠祥!
來前的火車票誰給報了。
從始至終,這個節(jié)目就是想著如何用最質樸的表演給觀眾帶來最大的歡笑。
其次,曾經的演員都是術業(yè)有專攻,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的表現。
哪怕遇到突發(fā)情況,也能用專業(yè)素養(yǎng)隨機應變,創(chuàng)造出想不到的結果。
比如,《小崔說事》,趙本山上場時忘記拿包。
于是他在宋丹丹和主持人寒暄時,一手拿盒飯,不慌不忙回去拿。
根本看不出破綻。
又比如《主角與配角》中經典的配槍帶子斷裂事件。
朱時茂在不影響表演的前提下,不露痕跡地給帶子打結。
因為變短的帶子,在兩人轉換角色陳佩斯把配槍背在身上的時候,短一截的帶子皺皺巴巴箍在胸前。
不倫不類的樣子不像穿幫,卻宛如神來之筆。
如今的春晚語言類節(jié)目,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內容上鮮少從觀眾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作,表演上也再難出現當年那些大神級的段落。
這樣的節(jié)目,觀眾怎么會愛看呢?
也不怪現在的觀眾,對春晚越來越無感。
正如《主角與配角》中有句經典臺詞:
你管得了我,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