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在它們面前,2024春晚就是個“弟弟”! -
意料之中,今年的春晚收獲了滿滿失望難看的評價。
當然,僅僅針對語言類節(jié)目。
畢竟,該類型一直是春晚靈魂精髓。
毫不夸張來講,語言類節(jié)目就像是代表著整個春晚的質(zhì)量。
然而,這次4個小品中,沒有一個是能拿得出手的,就連沈騰馬麗也救不了。
其中,有兩個親子類綜藝。
一個《開不了口》炒的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里的冷飯,很明顯的父愛主題,但卻因為生硬照搬,沒有讓觀眾絲毫感受到它的笑點和淚點。
而且原版為數(shù)不多最好笑的橋段,都被春晚砍了,這讓本來就尷尬的一個小品,變得更加不好笑了。
另一個親子主題《那能一樣嗎》,是所有小品里最具有爭議的存在。
具體講述的是女兒聯(lián)合父親控訴母親雙標的故事。
因為女兒和老公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在娘家過年了,所以女兒今年就想和老公回婆家過年。
然而,今年母親仍舊不想讓她走,于是母女倆大吵起來,這才有了后面父女倆聯(lián)合控訴母親雙標的走向。
到結(jié)局,這對母女吵著吵著,母親為家人懟親戚,三人從不理解到互相理解,瞬間就和好了。
這個小品的爭議點就在于,女兒被刻畫成將母愛理解為強勢的不懂事樣子。
故事也不夠真實,現(xiàn)實生活中哪有女的吵架非要到婆家過年?自己有家還有親生父母這不香嗎?
就算丈母娘再強勢,還不讓女婿女兒回家的幾率也更低了。
而且這個套路觀眾早已審美疲勞。
這倆親子小品有關(guān)媽媽的就是媽媽各種雙標,脾氣不好,大女子主義。
反觀到了爸爸,就是耙耳朵,聽媳婦的話。
父愛不輕易說出口,母愛以爭吵釋出。
結(jié)果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媽媽在春節(jié)廚房忙里忙外,當好不容易忙里偷閑看會春晚放松下,卻又被審判著,擱誰看了不鬧心呢?
除了性別上的刻板印象,有的小品還帶有地域刻板印象。
《咱家來客了》講述的就是南北差異主題的小品。
說實話,這個主題的初衷完全ok,但一路看下來,它的劇情實在是毫無笑點。
除了一大堆南方小土豆 ,淺色羽絨服,耳朵帽子,夾子音等刻板印象拉滿了,還實在不理解為什么南方人看到東北菜分量那么大,會感到如此驚訝。
畢竟,以如今的網(wǎng)絡(luò)發(fā)達程度,就算不親自到現(xiàn)場看,也已經(jīng)讓我們見識到南北差異,所以這有什么好笑的呢?
主創(chuàng)的實力跟不上的想法,白白瞎了當下最火的熱點。
如果說《咱家來客了》是可惜,那么沈馬和艾倫組合的《寒舍不寒》就純純屬于無聊了。
這應該是沈騰馬麗合作以來最差的一個作品。
本來三個小品播完后,所有人翹首以待沈馬這部壓軸大戲。
然而,看完后才發(fā)現(xiàn)它也只是矮子里拔高個。
先說作品的優(yōu)點,它以愛情為主題,講述的是沈騰扮演的離異中年男,在前小舅子的助攻下,對學生時喜歡的女孩馬麗進行了告白大作戰(zhàn)。
表白方式豪氣十足,就算不喜歡,沈騰也會瘋狂在馬麗直播間買東西。
全程看下來,《寒舍不寒》沒有帶任何價值感來教育觀眾。
相比于前三個小品,它被外界關(guān)注程度更高了。
就算“沈馬”表現(xiàn)平平,他們也是自帶笑點。
光沈叔叔站在那不表演,就已經(jīng)足夠把效果拉滿了。
可是平淡的臺詞,以及很多次失誤的表現(xiàn),反倒折損了原本有的效果。
后來才了解到,這個小品是臨時籌備的,所以才會有一種敷衍了事的感覺。
甚至有網(wǎng)友辣評:“沈騰馬麗這個作品都不如尼格買提在春晚失誤來的好笑。
雖然這4個小品各有各的爛,但今年春晚導演很聰明的是,在知道語言類類型走下坡路后,便減少了它在春晚出現(xiàn)的數(shù)量。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小品少了一個。
導演主要突出舞美和音樂上的經(jīng)驗,使觀眾沉浸在其中。
有幾個短片也非常有趣和意義,節(jié)目蹭熱點不讓人反感,像是八段錦和東北旅游主打傳統(tǒng)和文化宣傳,強調(diào)民族自信。
就算語言類節(jié)目眾口難調(diào),上面也沒有選擇捂住觀眾的嘴,反倒是實時關(guān)注網(wǎng)絡(luò)評論,并在臺上給出反饋。
當別的春晚還在耍爛梗和跳科目三被觀眾吐槽時,今年春晚導演汲取教訓,嚴防死守這些糟粕上臺。
你可以因為今年春晚語言類節(jié)目,沒有達到自己預期,大罵它又差又爛,但2024年春晚絕對不是最差的一屆。
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看到往年幾屆春晚表現(xiàn),今年在它們面前就是個“弟弟”。
最近的去年春晚是一個,5個小品里都是以吵架為基調(diào),其中三個講夫妻矛盾,題材單一的可怕,內(nèi)容雷同的尷尬。
尤其是《初見照相館》這個小品,它幾乎承包了去年春晚所有的差評,以至于到現(xiàn)在都沒有任何一個小品能超越它的爛。
節(jié)目一開始就進入到吵架模式,聲音之大且刺耳,完全沒有任何可以笑的點,你只能看著他們吵吵,可以說無聊的極致。
小品的大致內(nèi)容講的是一對老夫老妻吵架,在照相館遇到一對準備結(jié)婚領(lǐng)證的戀人,最后在兩位新人幫助下,這對老夫老妻成功和解。
故事還是貼切民眾的,只是過程演繹的實在太糟糕。
原本是個催婚小品,看了后直接讓觀眾恐婚了。
不知道臺下的笑聲是否合成的,不然真沒法說服自己,他們能笑得出來。
直播的鏡頭不能p,究竟好不好看瞧一瞧臺下觀眾反應就知道了。
有人摸額頭,有人打瞌睡,小朋友估計心里在想:“看這個還不如回家寫作業(yè)呢?!?/p>
尤其是那位摸額頭的大哥,臉上寫滿了生無可戀,為那年春晚貢獻了無數(shù)表情包,生動詮釋了臺下比臺上好笑。
果不其然,這個小品表演完后,迎面而來的是如潮惡評:“2023年春晚好消息是沒有包餃子,壞消息是《初見照相館》?!?/p>
足以可見,它放在整個小品界里到底有多爛了。
不僅是小品區(qū)全部遭殃,相聲區(qū)也未能幸免于難。
但萬萬沒想到,對象居然是岳云鵬和孫越這對黃金搭檔。
他們的相聲《我的變變變》,作為那年春晚首個語言類節(jié)目,不能說不好笑吧,簡直是毫無笑點可言。
他們給觀眾的感覺是全程不在狀態(tài),要么用的是“凍成孫子”這樣的老梗,要么就是觀眾早已膩了的諧音梗當做笑料。
而且一個相聲作品,中間還穿插了一個變燒雞的魔術(shù),真不知道它的用意。
說實話,變出燒雞那一刻,觀眾內(nèi)心毫無波瀾,真正發(fā)人大笑是臺下的張若昀。
為了證明燒雞不是道具,岳云鵬將燒雞送到張若昀面前,而張若昀絲毫不顧偶像包袱,拔了一根雞腿就大口吃了起來。
張若昀的救場,成為了相聲里最高的一個笑點。
可就在大家以為節(jié)目進入正軌,接下來岳云鵬會抖個大包袱,結(jié)果卻什么都沒有。
隨著孫越提醒岳云鵬超時了,兩人這才匆匆下了臺。
雖然臺下的撒貝寧極力配合他們表演,但看起來就像是花錢請來的托。
不過,這次相聲翻車,也不全怪孫越和岳云鵬身上。
這年春晚規(guī)定相聲時長,在五六分鐘左右,連墊話都不夠,而且礙于春晚的審核機制,俗的不讓講,就算是倆人師父郭德綱來了,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
作為這次相聲里的隱藏嘉賓,張若昀為觀眾帶來了一波笑點。
然而,等輪到他的主場,卻讓觀眾尷尬到happy不起來。
他和大張偉合唱了一首極其歡樂氛圍的歌,雖然對比小品,這合唱已經(jīng)極其年味十足了。
眾口難調(diào)的是,更多的觀眾認為它像兒歌,而且張若昀似乎在對口型,不真實。
觀眾吐槽這些明星還是安安分分在自己行業(yè)混就行了,到最后跟風“兼職”證明不了自己全能外,反倒拉低了自身檔次。
還有黃渤 表演的《小哥》,居然是和他2014年春晚《我的要求不算高》幾乎一模一樣。
你說就連黃渤這樣的影帝級演員,都無法避免炒冷飯,敷衍觀眾,這屆春晚不看也罷。
再來是2016年的猴年春晚,全程毫無亮點,盡顯教育意義,弄得很像七一晚會,加長篇的《新聞聯(lián)播》,而不是大年三十讓全國14億國人雅俗共賞的文化盛宴,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屆春晚沒有請觀眾心中的大神六小齡童老師。
要知道2016年可是猴年啊,竟然沒有孫悟空!
早在表演節(jié)目確定前,觀眾就催促導演一定要讓六小齡童老師上臺,表演什么不重要,只要他人來就對得起猴年的味。
六小齡童老師也是積極彩排,打算以最好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
然而,就在大家翹首以盼之際,最后等來的卻是節(jié)目被斃掉的壞消息。
這一消息對無數(shù)觀眾而言,是何等的憤怒?
以至于國人紛紛來到導演評論區(qū),對他進行了五花八門的控訴。
由于鬧得太大,導演不堪承受輿論壓力,最后不得不關(guān)掉了評論區(qū)。
沒有孫悟空就不猴年了,有的觀眾選擇不看,有的僥幸以為這屆春晚,就算沒有孫悟空,多多少少也會有關(guān)于猴的元素吧。
但是,它并沒有。
就連春晚一向擅長的舞美類型,也策劃的一塌糊涂。
片頭用空鏡堆砌,宣傳片鏡頭來湊。
除此之外,還看不到猴年春晚的價值取向,導演的構(gòu)思,甚至正片里面不少鏡頭,還是最早先爆出宣傳片中的內(nèi)容。
掃描二維碼,看網(wǎng)友剪輯的5分鐘猴年春晚。
從主持人的話語合集,你就能發(fā)現(xiàn)官方話語所占的比例超過歷屆。
更無語的是,春晚結(jié)束后以官方為主的媒體,恬不知恥地,睜著眼說瞎話地,連夸三天猴年春晚有多好看。
那個斃掉六小齡童節(jié)目,讓觀眾對猴年春晚留下遺憾的導演,更是厚顏無恥地為自己策劃的春晚打了滿分。
試問,這年春晚它的誠意究竟在哪兒?
如果不是真的經(jīng)歷了這些,觀眾還以為自己看的是假春晚。
如果說上面是想法跟不上硬件,該罵!
那么1985年的春晚,就純純屬于硬件跟不上想法了。
正是因為沒有自知之明,成為了史詩級災難春晚。
那屆春晚究竟有多災難呢?
明明是牛年,它的開場放眼望去全是猴。
如果不是清楚記得這就是牛年,觀眾還以為自己穿越了。
原來節(jié)目組也沒想這樣,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原定表演的牛牛果真犟的如它,死活拉不上去,迫不得已,只能安排好聽話的猴上了。
話雖如此,猴子上場后也不順利。
其中一位扮演猴子演員,撞在了柱子上,可把屏幕內(nèi)外的觀眾嚇了一大跳。
一位表演雜技的大哥,本來是飛兩米的高空,結(jié)果被拉到了12米高空。
大哥下來后雙腿直哆嗦,差點嚇趴下。
由于前兩屆春晚舉辦成功,這一屆春晚導演對超越信心十足,他更是申請到了北京工人體育當春晚舞臺。
場內(nèi)足足可以容納2萬多的觀眾,看起來牌面極了。
然而,夢想很美好,現(xiàn)實卻是殘酷的。
導演可能壓根沒想到露天場地沒有暖氣這一bug,這就導致演員和觀眾們,在室外寒冬中瑟瑟發(fā)抖。
第1次被迫面對如此宏大舞臺的春晚,表演團隊也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燈光聲音還是設(shè)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接連掉鏈子。
由于照明技術(shù)的局限,現(xiàn)場呈現(xiàn)出一片灰蒙蒙的景象。
不過,要說最慘的還得是陳佩斯,穿著背心的他,被朱時茂端著冰水,從頭上一盤不剩的澆了下去。
他當即被凍的瑟瑟發(fā)抖,可偏偏又得必須表演出很熱的感覺。
雖然之后決定用無實物表演,但原先灑在身體上的水已經(jīng)在寒風中結(jié)冰,陳佩斯直接被凍的說不出話來。
見此現(xiàn)狀,朱時茂立馬甩了個包袱,將陳佩斯送到了臺下的救護車上。
還有通信技術(shù)的問題,那個年代落后,當時甚至連一臺對講機都沒有,對話只能通過有線耳機溝通。
可是由于信號質(zhì)量極差,斷斷續(xù)續(xù),連導演指令也無法及時傳達,這又導致現(xiàn)場一片混亂,有時候甚至能聽到現(xiàn)場工作人員雜亂說話聲。
整體而言,與前兩屆相比,這屆的春晚實在是故障頻發(fā),就算觀眾將它當做節(jié)目效果,圖一樂和,但一次兩次三次下來,只會認為被敷衍和不尊重。
最委屈的可能就是現(xiàn)場的觀眾了,看了一場鬧劇不說,還凍得瑟瑟發(fā)抖。好不容易有個抽獎活動,安慰自己能抽中獎,但最后獎品摩托車卻不翼而飛。
可想而知,那年春晚之后收到了大量投訴信,新聞聯(lián)播還曾公開為觀眾道歉,總導演更是直言失敗到想自殺。
如今,30多年過去了,再來看這一屆號稱史詩級災難的春晚,對并不是那么追求完美的觀眾而言,剛好是內(nèi)心理想的搞笑真實的盛宴。
你覺得呢?今年和1985年春晚對比,哪個更喜歡?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