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春晚首位女主持,主持3屆春晚遭排擠,64歲未婚 -
當聊到知名的女主持人時,我們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xiàn)出很多熟悉的面孔,但要是提及中國首位女主持人,她的名字或許會讓大多數(shù)人感到陌生。她就是闞麗君。
1959年,闞麗君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她的父親闞子揚是一位老紅軍和中國第一代飛行員,在退役后,他擔任了哈爾濱標牌廠的廠長,為祖國的發(fā)展建設做出了貢獻。
而她的母親則在稅務局工作。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闞麗君自小就性格開朗活潑,即使在幼兒園上臺表演,也不會怯場,非常自信。
多才多藝的闞麗君從小就成為同學中的焦點,而且在初中時身高就達到了一米七,這讓她得到了體育老師的關注。
然而,闞麗君一心想要當文藝兵,沒有從事體育相關工作的想法。然而,她的父親闞子揚卻不想讓女兒吃苦,所以她最終未能加入部隊。
盡管未能投身軍旅,闞麗君的文藝夢想并未消逝。1974年,哈爾濱曲藝團招生,從百名報名者中,只有她一人脫穎而出。
相比其他大型曲藝團,哈爾濱曲藝團的條件并不優(yōu)越,但她并未氣餒,一邊努力提高曲藝技能,一邊尋找更大的發(fā)展機會。
1977年,當她被派往北京學習時,在路途中被一位正在尋找報幕員的文工團領導看中,她在一場晚會上完美地完成了報幕員的角色。
第一次接觸到報幕員這個角色,為闞麗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她對此非常感興趣,于是向曲藝團領導申請,調(diào)往其他地方擔任報幕員。
1980年,已經(jīng)在歌舞團擔任報幕員的她,主持了第一場文藝晚會,這也讓她成功轉(zhuǎn)型為中國第一位主持人。相比以往只需要念出節(jié)目名字和表演人員的報幕工作,主持人的工作需要串聯(lián)整場節(jié)目并活躍氣氛,這對個人能力和素質(zhì)是一次大考驗。
自幼心態(tài)極其穩(wěn)定的闞麗君以一襲白色長裙,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成功調(diào)動起整場氣氛,完成了出色的主持人首秀。這次主持也讓闞麗君成為了眾多主持人學習的模板,一板一眼的報幕員則成為了過去。
然而,她的出色也讓她遭受團里老人的排擠,甚至有些人想要將她送回哈爾濱曲藝團,還不給她主持大型活動的機會。
面對冷遇,闞麗君并未氣餒,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自己的主持技能中。1988年,闞麗君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引起了央視的注意,連續(xù)三年主持春晚。
在歌舞團內(nèi),原本排擠她的聲音也在她的出色表現(xiàn)下變得蒼白無力。此后,她擔任中國歌舞團團長助理,全心全意為歌舞團的發(fā)展努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闞麗君渴望嘗試新事物,于是離開了歌舞團,擔任了制作人等職務。然而,盡管事業(yè)蒸蒸日上,她的感情生活卻并不順利。
在事業(yè)上追求卓越的闞麗君,對待另一半同樣嚴格要求。曾經(jīng)有一次相親,她對對方十分滿意,然而在聊天過程中,對方突然挖了一下鼻子,這一小小的行為卻讓闞麗君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
在尋找伴侶的過程中,她始終沒有找到理想的人選,朋友們勸她放寬要求,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共度一生的人不能將就。
雖然目前她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但她并不擔心,反而輕松地說有合適的就結(jié)婚,沒有合適的就享受單身生活。
事業(yè)成就了闞麗君的自信,讓她可以隨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始終堅持自我,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讓生活充滿了色彩和多樣性。
盡管已經(jīng)64歲,但她對生活的熱愛卻如同少年般熾熱?,F(xiàn)在,她是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會長,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公益慈善事業(yè)中,多次登上“中國慈善榜”。在疫情期間,她更是用溫暖的歌聲為抗疫加油打氣。
如今,關于闞麗君感情生活的討論仍在持續(xù),人生多彩,幸福的詮釋也不盡相同。擁有充實的精神世界,追求值得奮斗的事業(yè),對闞麗君而言,這既是幸福,也是人生修行的至高境界。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