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千萬冷靜 -
“吳京去世了”,多么令人震驚的消息。
吳京回應說:健在!
然而,制造這個“信息”的自媒體博主,已經賺足流量。
荒唐如斯,但每天都在反復上演。
《新聞女王》截圖
那個自媒體博主被封號了,“過把癮就死”。
他好像付出了代價。
但對于圍觀者而言,他是否被封號,毫無意義,我們本來就不知他何方神圣。有意義的是一個過程:天哪,吳京去世了;噢,原來是假的。
現在,大多數人們每天都被這樣的過程所入侵,所折騰,所消耗,所從精神上毒殺,而不自知。
那些依靠不用負責任的流量獲得經濟利益的人,會把這個過程帶來的數字波動視為一種經濟機會。
而且,很多人,確實就這樣賺得盆滿缽滿。
而我們這些圍觀者,根本不會將這個過程視為一種成本?!疤炷摹俚摹?,不過就是一個過程,好像沒有什么損失。
所以,就這樣吧,禽畜無害。
果真如此嗎?
《新聞編輯室》截圖
我現在就挑明這篇文章的核心邏輯:這樣的過程不斷重復,會使得我們不再需要真實;麻木了,不管真不真實,并不影響我們的生存與發(fā)展,不是嗎?
嗨,扯什么邏輯,誰還在乎邏輯呢。
沒有邏輯,沒有真實。
不需要邏輯,不需要真實。
然后,一樣活得好好的。
我好像沒什么要說的了,但又忍不住。
是的,這個世界就是這么詭異。
很多很多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一堆虛偽的垃圾信息建構起來的,但大家都過得好好的。
垃圾信息構筑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 《監(jiān)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劇照
我甚至——開始理解文學了。
坦白說,我從來都不耐煩現代文學。
講一個虛假的故事還這么磨磨唧唧,描述一個不存在的人物還那么正兒八經。
關鍵問題是,多數的文學作品都寡淡如水,沒什么知識和思想的密度。
我的朋友給我寄過幾部他出版的小說,我一頁也沒翻過。
但我從古典文學里知道,文學至少有意境。
意境,就是意象組合形成的情境,也就是一種成系統的美。
美一定是享受,但不等于快樂。
美是一種持久的情緒,可以快樂,也可以悲傷。
可以舉杯開懷,也可以慷慨悲歌。
可以掀案怒目,可以借酒澆愁。
可以思接千古事,可以一吻身邊人。
而今天充斥寰宇的虛偽信息,令人只想去解個手。
不貶低文學,但就算被槍指著,我也要貶低、持續(xù)不懈地貶低那些低水平的所謂“文學”。
即便是一些小有名氣的作家,有的水平也很低。
原諒這么直接:蹩腳的“詩人”就更別提了,有時生理不適。
這是我生命歷程當中一個長期的斗爭。
但今天我不再就此掙扎。
因為你發(fā)現,以前你所斗爭的都已經這么不堪了,但遠遠不是底線。
《新聞編輯室》截圖
我們以前說文人無底線,所以“文人”在1990年代成為了罵人的話。
但是文人至少有門檻。
你至少要把話說通順,要把詞語寫準確,要區(qū)別于一般人吧?
現在那些以生產文字為生存之本的博主、大V、網紅中,有太多人確實區(qū)別于一般人了。
一般人有常識。
一般人有智力。
一般人有操守。
甚至,一般人有人性。
這樣的時候,是怎么到來的呢?
互聯網普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普及。
5G,對吧,高清視頻一點擊就開始播放。
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一部電影60M左右,下載還需要一整個晚上。
這事實上就造成,什么垃圾都可以0成本分享。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那么多垃圾。
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讓信息傳播更加迅速的同時,也降低了門檻 / 《監(jiān)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截圖
那么,我們就應該反對互聯網,反對越來越快的無線傳輸,甚至反對人工智能,對不對?
搞錯對象了。
我一再地重申,我們應當擁抱技術進步,它讓我們得到解放,它讓人們自我成就,它讓人類馳騁想象,可以橫無際涯。
技術無辜,技術應該戴上大紅花,推動技術進步的人們值得我們睡著的時候都為他們鼓掌。
是人的問題。
或者說,是人的階段性問題。
做一個進步主義者吧,不要馬車大罵汽車,不要把人應當自我解決的問題推給技術。
是技術讓你讀到這篇文章。
從事媒體行業(yè)18年了,也算資深吧。
或問:怎么看待深度報道現狀?
我認認真真在A4紙上打上4個大字——“半死不活”,并且當眾舉起來,左右展示。
何謂深度?
就是對真相滿腔熱血地深入追尋,以及輔以知識、智力和思想,層層剝繭。
《新聞編輯室》截圖
這就是今天的深度報道。
原因就在于,所有的眼球和錢包都去為“去世——假的”這個過程付費了,沒有人在意真實,更何況深度。
但是深度的真實死了嗎?
兩周前給一個新聞學院的同學們講課,我給出了回答。
“怎么可能死呢?總有人需要它。中國很大,有很少一部分人需要它,絕對數就足夠大,就值得你們?yōu)橹畩^斗?!?/p>
傳媒江湖色變,多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南風窗還在。
因為縱使人間若是,它依然冷靜。依舊相信理性、良知與責任是超越時間的值得全心守護的稀缺價值,依舊相信,冷靜的力量,一樣可以讓人熱血沸騰。
《新聞記者》截圖
我辯解一句。
前方所云,“就算被槍指著也要貶低低水平的文學”,蓋因我自幼家貧,“無以致書以觀”,啟蒙讀物只能是一本本的古龍小說。
而古龍先生,一直被認為是非嚴肅文學,被貶低,被輕視。
我想,如此精彩,卻被文學排斥,我倒想看看文學是個什么玩意。
因此十分反動。
我想引用古龍先生一句真言結束全文:一個人心中真正的幸福,通常是他還沒有得到的,或是他久已失去的。
這便是我的邏輯了。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