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被封殺,她還有臉復出?” -
聽說了嗎?女詐騙犯Anna Delvey(安娜·德爾維)最近又整出了幺蛾子。
2017年,因重大盜竊罪等8項罪名,被判4~12年監(jiān)禁的她,本該在監(jiān)獄里懺悔唱一曲《鐵窗淚》,近日卻被發(fā)現在某個設計師品牌的秀場上露面。
圖源:網絡
她妝發(fā)全副武裝,精致時髦。神情在一如既往的氣定神閑中,還略帶一絲驕矜,絲毫沒有背負案底的“階下囚”應有的頹唐落寞。
原來,她已在一年前被保釋出獄,雖然還得佩戴著電子腳銬被24小時監(jiān)控,且不能離開紐約的某狹小公寓。
但心思活絡又自帶流量的她,早早與著名公關公司達成合作,一拍即合策劃了時裝辦秀的整活大招——
既然她被監(jiān)控無法出門,那就讓別人到她的公寓來!
圖源:網絡
到女詐騙犯家里看時裝秀?
聽起來很離譜,但這一場前所未有的時尚走秀,確實浩浩蕩蕩地舉辦了。
早該被封殺的女網紅,
居然又出來作妖?
因為安娜·德爾維本人的傳奇詐騙史,時尚界各大名流不僅沒有退避三舍,反倒激發(fā)了好奇心想一睹為快,趨之若鶩的人流擠滿在安娜·德爾維公寓的天臺。
動靜之大對鄰居造成騷擾,甚至一度出動了警察。從曝光度和噱頭上,這場走秀大獲成功。
論轟動性和反差度,Anna Delvey(安娜·德爾維)的詐騙歷程的確稱得上戲劇化。
圖源:網絡,安娜被逮捕的新聞報道
父親是卡車司機,母親是家庭主婦,這個家境普通的俄羅斯女孩25歲時候考上了中央圣馬丁藝術學院,卻中途退學,跑去時尚雜志實習。
被美國紐約繁華的迷了眼,又習慣了時尚界的奢靡放浪生活的她,再也無法甘于清貧,回去只做個工薪族。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于是選擇劍走偏鋒,走上詐騙之路。
她虛構身份,謊稱自己是德國豪門巨富之女,另有一筆6000萬美元的信托基金即將到期,所以理直氣壯花別人錢等一系列騷操作,在美國名流圈大殺四方。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她從不怯場的底氣,絕不內耗的強悍心理素質,靠著一點心理學知識和巧舌如簧的口才,生生把捏造出來的名媛人設演繹得爐火純青。以橫空出世之勢,橫掃美國紐約上流社會。
這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那些向來自詡見多識廣、看人下菜的名媛圈、金融界、律師商業(yè)大拿等“人精”不僅沒識破她的詭計,反而錯以為抱到金主大腿。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人人爭相為她互相背書擔保,更高端的大門為她敞開;替她籌辦頂級藝術會所而前后奔忙,幫她從銀行撬動出2200w美元的巨額貸款……
就只差一步,試圖空手套白狼的安娜·德爾維就把這筆錢落袋為安,直接跨越階層了。
然而,紙包不住火。
長期拖欠的五星級酒店賬單,比她刻意結交的人脈先一步露餡。最后,一個又一個的謊言陸續(xù)坍塌,她強行捏造的人設灰飛煙滅,因詐騙被起訴判刑。
圖源:安娜庭審穿搭
但像安娜·德爾維這樣強烈渴望名利的抓馬人格,并沒有因新聞曝光就從此一蹶不振。在她強悍如流氓的思維邏輯里:黑紅也是紅,制造出丑聞也勝于默默無聞。
即便在她鋃鐺入獄,被押解著出庭接受庭審的時候,她也依然要掙足鎂光燈:
變著花樣精心搭配時裝,沒有懺悔只有一如既往的倨傲驕矜,引起媒體記者好奇拍攝,登上各大新聞頭條,真實身份曝光后她的一舉一動仍然牽動全網矚目。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這種獨一份的經歷過于離奇,沒能從銀行空手套白狼的安娜·德爾維,卻得到了影視劇制作公司的青睞,網飛以高昂版權費買下她的個人經歷,拍成美劇Inventing Anna《虛構安娜》。
在美劇的大肆宣傳下,安娜·德爾維實現了她的部分理想:功成名就……的反義詞:臭名昭著。
縱使人在獄中,她也從未停止折騰。
獄中授權給藝術經紀,將自己的畫帶出來展覽出售;
圖源:安娜接受采訪表示不后悔
保釋出來之后迅速找到合伙人成立自己的公關公司,以真實身份繼續(xù)闖蕩美國娛樂圈。如果說時尚需要一點離經叛道,安娜·德爾維自認沒有誰能比自己這種“亡命之徒”更適合混時尚圈了。
是的,就有那么自信。
只要臉皮夠厚,別人就道德綁架不了她。
俄羅斯一偏僻鄉(xiāng)野的小女孩,“混”成了轟動美國的“著名詐騙犯”,確實全靠她這種無懼世俗評價,對成功有近乎偏執(zhí)的妄念……
天才和瘋子,本就只有一線之差。
圖源:網絡,被保釋出獄的安娜
萬試萬靈的炫富立人設,
戳中誰的痛點?
安娜·德爾維能成功行騙打進名流圈,除了她迷惑性極大的自負和篤定外,還因為她深諳人性弱點:慕強,趨利,攀附心,看人下菜碟。
落網后她接受采訪表示:“如果你用閃耀的東西、大量的現金、財富的象征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他們幾乎就無法看到其他的一切?!?/p>
對于物欲橫流的消費主義來說,這種極具諷刺的事件和結論當然且有警醒意義。
雖然她是通過了一種欺詐的手段去證明。
無獨有偶,央美畢業(yè)的行為藝術家鄒雅琦,也曾以一場極富噱頭的社會實驗引發(fā)全網矚目,作為她的畢業(yè)作品:《不花一分錢,在北京過得像名媛一樣優(yōu)雅》
圖源:鳳凰新聞
商人家庭出身,體驗過奢侈品店殷勤服務的鄒雅琦,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些高級場所提供的食物、裝潢奢侈的休息室、甚至連廁所也都寬敞豪華的設施,對于高額目標受眾來說是供大于求的。
而如果她作為一個普通人,能通過“薅”這些物資,在北京“免費而且優(yōu)雅”地活下去嗎?
圖源:鳳凰新聞
她按照“名媛”標配買了假名牌包,假珠寶項鏈,假鉆戒做足準備,不花錢的21天“白嫖”計劃開始。
起初她用工作換取免費食宿,并得到了一張?zhí)貎r機票的贊助;在許多個夜里,她在連鎖餐廳沙發(fā)過夜,在宜家家居里酣睡,蹭著免費零食,數日才在母嬰室或殘疾人專用廁所洗一次澡;
后來憑特價機票進了安檢,靠朋友的“幫助”溜進機場貴賓休息室,在里面享受了數天的自助餐,舒適沙發(fā)上過夜,高級廁所里洗漱;
圖源:B站@鄒雅琦
風餐露宿的她還得保持外觀上的體面優(yōu)雅,所以她白天會化精致的妝容,拎著假的大牌包和奢侈品店騙來的大牌包裝袋,看起來更像名媛了,足以蒙蔽所有人。
“只要裝得像,免費吃喝不重樣?!?/p>
她假裝是顧客出入高檔酒店,在康樂中心洗熱水澡,使用酒店的健身房;靠朋友贊助的拍賣入場券,混進名流明星云集的珠寶拍賣會,并試戴了數十萬上百萬的名貴珠寶……
圖源:B站@鄒雅琦
她將自己這21天來的體驗,全部拍攝剪切成影片,加上試用過的道具,過程中收集到的小物品,全部放在央美畢業(yè)展上陳列。
同樣的視頻發(fā)到網上后,當時迅速上了熱搜,引發(fā)過強烈的爭議。
有人夸她極具創(chuàng)意;也有人罵她不知廉恥地利用他人善意。如何解讀是看客們的事,外界的討論也一并完整了她的作品。
圖源:鄒雅琦接受鳳凰新聞采訪,
闡述“金玉其外”的假名媛生活
但無可否認的是,不論是從一開始就奔著詐騙去的安娜·德爾維;還是僅為了完成一次行為藝術的鄒雅琦,她們能獲得階段性進展,離不開刻意塑造出來的光鮮外表,和氣定神閑的富人氣場。
看人來下菜碟,先敬羅衣后敬人,是沒有明言但長久運行的“社會潛規(guī)則”。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大眾功利而慕強,不想賭雪中送炭的小概率事件,只愛做錦上添花的事情。
服務從業(yè)者和銷售想要業(yè)績,食利者想要攀附和沾光,本已經富裕強大的階層也希望能強強聯合,鞏固現有階層而非對下層開放……
而在消費主義盛行,階層日漸固化的快節(jié)奏時代,通過衣著打扮來簡單粗暴地判斷一個人的階級,并決定對待TA的方式,“符號化社交”成為性價比最高的做法。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在經濟周期的下風口,人們不再相信努力的價值,只渴望緊抱大戶人家的大腿,與富豪名門沾親帶故。
前段時間批量冒頭的“萬柳書院少爺/小姐”,僅憑一個ip地址就引發(fā)無數網友為五斗米折腰,主動自稱“老奴”去跪舔——
如今真假富豪們炫富都不需要真金白銀地撒錢了,只需要晃晃錢袋子讓大家聽個錢響兒就OK。
曾幾何時年輕人們做夢內容還是自己白手起家,創(chuàng)業(yè)成功,美國敲鐘;如今大家的夢想要么是彩票中獎,要么想成為“親媽是富婆”的王詩齡,再不濟也當個江浙滬獨女。
當然,“在吃苦付出會有回報”的神話出現裂縫之后,人們想跳過當下面臨的晦暗,找到一個實現理想生活的“速成法”,有此奢望和自嘲也是人之常情。
唯“成功/權力/財富”論的價值觀持續(xù)下去,一方面讓過多資源向富裕者傾瀉,本該得到普惠的市民和底層日益貧乏;
另一方面也會催生拜高踩低、嫌貧愛富的內部傾軋,孵化一茬又一茬的假名媛、假二代。
圖源:美劇《虛構安娜》
當網紅小丑們持續(xù)用坑蒙拐騙的手段作妖整活兒,霸占新聞頭條,收割流量,賺得盆滿缽滿;
卻讓真正淳樸勤勉的普通勞動者為三餐果腹而日夜奔勞,在不被關注的輿論場悄然沉底。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