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不必道歉了 -
在李佳琦回歸直播一年后,他哭著道歉的消息爆上熱搜。
事情源于9月10日晚,李佳琦在自己最擅長的帶貨直播中,翻車了。
在講解某款產(chǎn)品時,彈幕中有消費者質疑“這個品牌越來越貴了”,李佳琦突然像被觸到了逆鱗,立刻暴走:
“不要亂說,哪里貴了?眉筆一直是79,國貨品牌很難的!
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身邊的主播已經(jīng)被一番言論驚得目瞪口呆,李佳琦卻仍在宣泄自己的不滿:“這么多年一直是這個價格,我真的快瘋掉了!”
有人分析他進入職業(yè)倦怠期,需要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
但那個滿嘴“全體女生”的李佳琦,似乎真的變了。
9月11日凌晨,李佳琦發(fā)布了道歉,但顯然被傷害了的消費者,不打算買賬。
不到兩天,李佳琦微博掉粉超過110萬。
他可能沒想明白,或許消費者早已不需要李佳琦了。
這一點,在我們之前進行的《直播間購物調(diào)查》中,就已初現(xiàn)端倪。
01
不可否認,直播是真的上頭。
我們發(fā)現(xiàn),81.42%的人,有每周進直播間溜達一圈的習慣。
其中有近一半的“生活家”,能把每周看直播的時長,控制在1小時內(nèi):“有合適的就買”和“隨便看看”,“把看賣貨直播當成逛超市”,是他們對于購物直播間的態(tài)度。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
有5.41%的“直播間管理大師”,每周觀看時間超過10個小時。這一時長,相當于:不但每周有一個工作日都在看人賣貨,還加班了2小時。
上頭程度,可見一斑。
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經(jīng)??吹接小岸缡中∧苋恕痹诰€提問:2022了,還有人沒在直播間剁手過嗎?
答案居然是:有的——18.58%的狠人表示從來不在直播間剁手,也不會看直播。
“現(xiàn)代人購物的盡頭是直播”的預測,有點準,但不是完全準。
02
越來越多人對直播上頭,到底是在看什么?
比起直接下單,直播多了講解、互動的流程,不少消費者會認為,直播間里的主播普遍態(tài)度更好、有問必答,帶來的購物體驗也要勝過其他途徑。
李佳琦評論區(qū)
對樂趣、參與感的追求,也體現(xiàn)在愛看的直播類型:美食吃播類內(nèi)容一馬當先,以38.98%的得票率當選“人氣王”。
人生大事,吃喝二字。就算不買,看別人吃吃喝喝就覺得開心。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2022年直播間類型黑馬選手”是:戶外運動、旅游類、教學教育類。
果然,古人誠不欺我。
人這一輩子,要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么,看別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03
你會因為什么在直播間激情下單?
我們得到的關鍵字是:省。
有超過6成人表示:只有優(yōu)惠力度足夠大、足夠吸引人,我才會下單。
在李佳琦道歉的文本中,我們也看到了“我本就是一個彩妝柜臺銷售員,深知大家的工作都是辛苦和不容易的”等字眼。
可以說,讓自己辛苦掙來的每一分錢都不浪費,正是許多人選擇直播購物的初衷和核心目的。
也正是這些精打細算的“豬豬女孩男孩”們,捧出了李佳琦。
所以,消費者才會憤怒、失望,感到被“背刺”“背叛”,進而脫粉、拉黑,都是情理之中。
設計問卷的時候實在沒想到還有“被主播懟了”這樣的情況,所以沒有列出
“我拿你當家人,你拿我當怨種”尚不能忍,更何況你背刺我一刀?
04
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直播間多如牛毛,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總結出了一些經(jīng)驗,比如鎖定某位主播,或某個直播間。
在長時間的觀看中,主播能憑借話術、風格、品牌、個人魅力,吸引更多觀眾和消費者,在行業(yè)里成為“李佳琦”。
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李佳琦。
調(diào)查中,54%的人沒有特定最喜歡的主播,對于直播購物,人們的態(tài)度正趨于冷靜:我要的是商品,不是主播。
再精心的劇情設計、再親切的稱呼,都敵不過實實在在的讓利。
大家討厭“把錢花在刀背上”,更討厭“省這點錢還不夠精神損失費的”,更更討厭花錢聽PUA。
05
這些年,直播購物行業(yè)飛速“進化”,人們對直播購物的看法也大不同。
有人因商家促銷和宣傳,逐漸接受直播購物;有人因收入驟變影響消費習慣,反而更會貨比三家,理性剁手。
不過,沖動消費和踩坑,仍是常有的事:直播購物后“從不后悔”的人,僅占不到四分之一。
消費者對直播購物態(tài)度的改變,也和個人身份的變化有關。
過去的一年中,一些朋友成功升級:從“單身貴族”成為了寶媽寶爸,從“無主子一身輕”變成身負重任的鏟屎官……
不僅如此,相信很多朋友也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人因為新的興趣愛好,如運動健身、讀書等而走進直播間并下單。
不過,在看似熱鬧的直播、大促氛圍下,對各類大促、購物節(jié)無參與意愿的人,仍有將近2成。
具體原因大多用一個字概括:錢。
我看直播,我不惦記錢,我惦記什么?
06
調(diào)查中,40.2%的朋友表示自己的購物理念上發(fā)生了轉變——
“少買點,買好點 ?!?/p>
“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
這些正成為人們心照不宣的購物守則。
對于如何避免在直播購物中踩坑,除了貨比三家、按需購買,我們還總結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
無論是李佳琦等主播的火爆,還是直播購物形式的流行,說到底,普通消費者想要的,無非是一個更加劃算、更加透明的購物環(huán)境。
如果這個過程是輕松、愉快、享受的,那就更好了。
李佳琦這次翻車,精準避開了便宜劃算、輕松愉快等所有要素;那句“多反思自己,有沒有認真工作”,更是踩中了消費者的雷區(qū)。
或許當他說出“哪里貴了”的時候,有些東西就永遠回不去了。
也不必道歉了,消費者會找到下一個李佳琦。
是李佳琦,找不到李佳琦了。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