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3》又毒又爛,拿兒童販賣當噱頭,三大漏洞口碑崩盤 -
看完《誤殺3》的第一感受,是“我錯了,我懺悔,我不應(yīng)該批評前兩部都翻拍?!北е罢`殺”這棵搖錢樹,陳思誠肯定不會停手,那就拜托下一部還是買版權(quán)翻拍吧。
我不討厭陳思誠,我曾旗幟鮮明的支持《解密》;我也不討厭他的商業(yè)片,整個“唐探”系列都很好,不但在推理喜劇賽道開辟出一條路,還引領(lǐng)了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我也不反對翻拍,《誤殺》第一部就很好,不但劇情扎實,演員們的表演也都很扎實、很有信念感。
但就如標題所寫,《誤殺3》真的是又毒又爛。
先說《誤殺3》為什么“毒”。
毒一方面指的惡毒,用人口販賣當幌子、用愛潑斯坦當噱頭、用孩子被拐走之痛和重口畫面撩撥觀眾的神經(jīng),營造扭曲變態(tài)的爽感。這種呈現(xiàn)方式,和陳思誠團隊打造的《默殺》如出一轍。
這是赤裸裸的消費兒童拐賣這一議題,也借愛潑斯坦成功上了熱搜,盡管片尾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兒童拐賣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但電影本身有什么社會意義呢?一點都沒有,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商業(yè)故事、是賺錢的商品,打造一個利用孩子讓人持續(xù)揪心的故事。不過,主創(chuàng)團隊應(yīng)該是吸取了《默殺》因為將鏡頭對準受害人所引來的非議,所以這一次有所收斂,電影里沒有給出兒童受害的鏡頭。
另一方面是字面意義的毒,電影看完生理不適。《誤殺3》的制作要比前兩部降級很多,置景簡單、美術(shù)粗糙、畫面陰間,就連最終的混音也不好,各種突兀吊詭的音效不斷響起,音樂和對白有毛刺,我經(jīng)常在同一個影廳看電影,能確定不是影院喇叭的問題。
全片都很壓抑,前期積攢在胸口的惡氣,最后也沒能呼出來,那聲沒有畫面的槍響,壓著最終出來的片名,這種開放式結(jié)局有什么意義呢?莫非這么個破故事還要延續(xù)下去?
生理不適還因為電影在主題表達和價值觀引導上的偏差。在這里還要再提一下《默殺》,二者是一樣的,以暴制暴、以牙還牙、全員惡人,好人都死絕了。電影里也就張榕蓉一個算好人吧,可惜死的太早。剩下的角色都是在仇恨的驅(qū)使下游走在道德邊緣。比如劉雅瑟飾演的雅音其實一點也不高尚,她還不是眼看著仇人咽氣、借壞人之手除掉仇家,這么做和惡人沒有任何區(qū)別。
同題材電影所具有的爽感,是因為故事走線要從黑暗走向光明,正義終究戰(zhàn)勝邪惡。但《誤殺3》沒有,電影打造了一個簡陋的人性迷宮,可最終沒給觀眾一個出口,就這么壓抑、惡心到結(jié)尾。
再說《誤殺3》爛在哪。
首先爛在劇本投機取巧、避重就輕、對明顯的漏洞視而不見?!墩`殺3》沒有任何推理的成分,這不是邏輯縝密、燒腦的電影,創(chuàng)作手法的邏輯是先寫出來一個簡單的犯罪故事,然后倒過來演給觀眾看,通過打亂敘事順序、隱藏重要細節(jié)的方式來營造所謂的反轉(zhuǎn)和燒腦。
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電影開篇就交代了肖央飾演的富商鄭炳睿女兒被綁架,這其實是整個故事的“果”,接下來再借尋找女兒下落這條線,慢慢道出整個案件的“因”。
所以100分鐘看完之后,會覺得電影邏輯簡單、敘事空洞,沒有燒腦,所謂的反轉(zhuǎn)也不過是利用剪輯完成的強行反轉(zhuǎn)。說投機取巧,是因為編劇實在沒有能力拍一個精彩的探案、緝兇的故事,所以避重就輕的將劇情放在能撩撥觀眾神經(jīng)的救女兒這件事兒上,但如何追查線索、確定以高捷飾演的達蒙為首的整個犯罪集團的?沒有交代,只放在了段奕宏的板報上。
其次爛在本就簡單的劇情,劇本也不夠扎實,漏洞很多,其中非常明顯的三大漏洞,編劇陳思誠和導演甘劍宇也視而不見。
一個漏洞是“二氧化碳路”,這是為了渲染殘忍而強行設(shè)置、罔顧事實的明顯漏洞,都什么年代了,還說汽車的車廂會沒有氧氣令人窒息?就算車廂沒有氧氣,運貨還可以理解,裝人難道就不會稍稍改裝一下?哪怕是用鉆頭打兩個孔也不至于吧?這種為了圓劇情而想當然的設(shè)定,真是讓人無語。
第二個漏洞是為啥不直接殺掉?高捷飾演的達蒙,他要槍有槍、要人有人,兒子救回來之后他沒有任何顧忌,此時鄭炳睿和預(yù)告直播的老師和孩子就是能讓他身敗名裂、被法律制裁的定時炸彈。
這種壞人殺人如麻,他第一選擇就是把威脅他的人干掉。所以那段看似高明的“輪船難題”的設(shè)計,根本就不成立,達蒙有必要讓鄭炳睿選擇嗎?根本就不用,先比他按下炸彈按鈕,然后再一槍爆頭,甚至劇情都走不到這,正常來說,當達蒙找回兒子,第一時間就應(yīng)該是下令將鄭炳睿亂槍射死。
第三個漏洞是電影里直播的呈現(xiàn),完全不符合事實邏輯?!墩`殺3》還是虛構(gòu)了國家和地點,但你拍的是人間的事兒吧?犯罪現(xiàn)場從來都不封鎖,記者想進就進,都要直播了警方完全不去追查直播源在哪,先不說找得到找不到,而是根本就沒找。后面提到了不斷嘗試切斷直播信號,但馬上就會換其他賬號直播,根本封不過來,但倒計時10分鐘可是一直打在公屏上,這個信號怎么就沒切掉過?電影里的一切設(shè)定,都是為了設(shè)定而設(shè)定,根本不花心思讓背后的邏輯成立。
第三,爛在表演。
還是忍不住說一下《誤殺》第一部,小人物被逼到極端的困境,那時的肖央,和警察局里的陳沖,貢獻了多少表演上的高光時刻?
到了這一部,應(yīng)該是受劇本和簡陋的片場影響,全員劃水、全員不在狀態(tài)、全員都仿佛是趕著拍完收工拿錢下班。
肖央乏善可陳,他始終保持一個情緒狀態(tài),從頭到尾。佟麗婭飾演的老師身份揭示前后一個樣,都是溫婉美麗的白蓮花。最好笑的是王龍正,在電影里全程打醬油,他這個角色換個人形立牌上去沒什么影響。
王龍正只是好笑,而段奕宏和高捷,我真擔心倆人會繃不住笑場。這二位可是實打?qū)嵉膽蚬?,但在這部戲里真的沒入戲,也沒有信念感,段奕宏像走錯片場了,高捷則全程情緒都不太對,一直在裝模作樣。戲份不多的尹子維,最后一場和段奕宏的對手戲,如果沒看錯的話他真的是笑出來了。
這樣的電影注定不會得到觀眾認可,豆瓣上涌現(xiàn)大量低分熱評,有觀眾吐槽“孩子宗教東南亞這幾個元素到底還要用多久?沒有懸疑也沒有偵破,你說當他是反拐賣教育片又太血腥,原來沒有天賦的人也會江郎蠢盡,希望沒有第4部了?!?/p>
最可氣的是,本來電影市場就不景氣,還出現(xiàn)了劣幣驅(qū)逐良幣的現(xiàn)象。
易烊千璽的《小小的我》真的要比《誤殺3》好看很多,但排片還是被《誤殺3》壓著打,不過好在上座率高不少,相信后面會拉開差距。
要說《小小的我》商業(yè)性差,排片低也說得過去,但商業(yè)性更強、更好看的《誤判》排片占比只有9.5%,差不多只有《誤殺3》的三分之一,怎么好電影就這么受排擠、這么不受待見呢?希望影院能擦亮眼睛,多給好片場次,《誤殺3》這種東西,就不要浪費放映資源了。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