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版《小偷家族》,看完這本書,心都碎了 -
“我把這些偷來的東西,還回去,我哥哥是不是就能快點回來了?”
這是2017年陜西一對“孤兒兄弟”盜竊案中,哥哥
電影《野孩子》劇照
兄弟二人并無血緣關系,哥哥馬亮靠偷東西養(yǎng)活這個8歲的弟弟,?他不讓弟弟偷,告訴弟弟,長大別學自己,走正道。
當年電視臺節(jié)目報道了這個特殊的案件,這對兄弟以荒野為家、抱團取暖的故事曾看哭無數(shù)人。
如今?取材于這個真實事件的電影《野孩子》也已上映,電影由新銳青年導演殷若昕執(zhí)導,王俊凱 、關子勰 主演。
這也是國內(nèi)首部?聚焦“社會困境兒童”的作品,影片旨在通過馬亮和軒軒的故事,讓更多人看見這一邊緣群體,讓“關注”成為一種力量,照亮“野孩子“們回家的路。
影片沒有刻意煽情或者歌頌苦難,通過細膩、克制的表達,很溫柔地呈現(xiàn)了馬亮和軒軒之間超越了血緣關系的兄弟情感。
電影《野孩子》官方同名小說也已出版,內(nèi)容源自真實事件、當事人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現(xiàn)實總比電影更殘酷,看完電影,我們可以再聽一次馬亮和軒軒原型的故事,讓更多人關注到那些身陷入困境中的孩子們。
他說,長大了別學我!
2017年12月,警方破獲了一起連續(xù)盜竊案,這起案件的案情并不復雜,但兩名涉案人員卻讓辦案人員久久無法釋懷。?兩名涉案人員年紀當時都很小,一個是21歲的馬亮,另一個是8歲的軒軒,兩人雖然以兄弟相稱,實際上卻并沒有血緣關系。
哥哥馬亮五六歲的時候,媽媽因夫妻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父親也外出打工,他和姐姐一度寄宿在親戚家。起初,馬亮媽媽還跟他們有聯(lián)絡,馬亮也曾跟媽媽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直到母親再婚。
馬亮逐漸意識到,媽媽是不會再跟他一起回家了。也因此,他整個人變得越發(fā)沉默寡言,不愿意再去上學。
自十四五歲的時候,馬亮忽然離家出走,開始了流浪生活。流浪在外的日子,馬亮只能靠偷東西維持生計,所以,?他從不會在一個地方長久停留,直至他遇到軒軒。
軒軒是非婚生子,他父母生下他的時候還未到達法定結婚年齡,兩人并未結婚登記。后來爸媽分手,媽媽從此杳無音信;?爸爸則把軒軒丟給爺爺,外出打工,除了偶爾問候,并不回家看望他,甚至連錢也未曾給過半分,后來重組了家庭,又生下了一個弟弟。
軒軒就這樣跟爺爺、一個年幼的堂妹和殘疾的奶奶,一起居住在城中村盡頭的一個廢品收購站。?軒軒爺爺靠收廢品負擔一家四口全部的生計,年近花甲的他每天早上6點起來,常常不眠不休工作到夜里10點左右,收入?yún)s勉強夠四個人吃飽飯,平時也無暇給予軒軒過多照顧。
軒軒到了上學的年紀也沒有學可上,總是在城中村中閑逛,他和馬亮就是這么相遇的。
軒軒的存在讓馬亮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于是,他格外照顧軒軒。
馬亮從未給自己買過一身稍微像樣的衣服,干凈一點的、厚一點的都沒有,?他偷盜得來的大部分錢也都用來買弟弟愛吃的酸奶、薯片……甚至強迫軒軒喝不愛喝的牛奶,僅僅是為了讓他變得更高更強壯,以免被別人欺負。
他們一起生活在城中村附近一處盡是枯枝亂葉的荒地深處,?搭建起了屬于他們的“小家”,一張破舊的木板、兩床臟亂的被子,構成了他們的小床。只要不下雪、下雨,他們就相互依偎在荒地中過夜。每天晚上,馬亮會給弟弟講故事、唱歌,兩人躺在荒地上一起數(shù)星星……
以往馬亮總是輾轉于不同的地方,而這次,他卻為軒軒停下了腳步,在荒地上待了一年多時間。
原本缺乏家庭關愛的馬亮,卻把自己的全部真心交付給了這個跟他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弟弟軒軒。?他不許軒軒學他,不讓軒軒偷東西,自己雖然身處泥淖,卻依然如一束光一樣守護著軒軒純真的內(nèi)心。
“野孩子”何以為家?
2019年,關于馬亮和軒軒的新聞報道一經(jīng)播出,引得無數(shù)人唏噓、淚目,也?讓“困境兒童”這個如影子一般的群體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所謂“困境兒童”,是指?因為家庭貧困、自身殘疾以及家庭監(jiān)護缺失或者監(jiān)護不當而陷入困境的孩子。
像馬亮、軒軒這樣父母雖然健在,但事實上不能提供經(jīng)濟支持和照料的未成年人,同樣也屬“困境兒童”。
相對于父母雙亡的孤兒或者經(jīng)濟困難的孩子,?陷入監(jiān)護困境的兒童往往境況更為隱蔽,很難得到關注。因為家長缺位,生活和教育得不到保障,他們只能在暗地里野蠻生長。
馬亮偷盜案本身很簡單,背后反映了?“野孩子”們需要被關心、需要被照顧的渴望,以及為人父母“生與養(yǎng)”的話題。
馬亮、軒軒看似有父母,有家,實際上卻都沒有得到父母的愛護,無家可歸。我們不禁想,為人父母,?生下孩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養(yǎng),是教,是持續(xù)一生的關心和愛護。非婚生育也好,離異也好,外出務工也好,這都不能成為父母拋棄和忽視孩子的借口。
負責案件周佼警官認為,?對于這部分“困境兒童”,家庭、學校和社會方方面面都應該加入進來,給出自己的關注和關愛,不能等他們“犯了事,警察管”。這樣的話,案子永遠都破不完,人也抓不完,抓了也解決不了問題。
在馬亮被捕判刑之后,周佼警官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依然持續(xù)關注著兄弟倆,她會去獄中探望馬亮,鼓勵他,幫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氣;也四處奔波為軒軒尋找學校,安排他后續(xù)的生活。
網(wǎng)絡報道截圖
2023年5月的一篇報道提及了兄弟倆的現(xiàn)狀,網(wǎng)友們都盼望著故事有一個美好的結局,馬亮和軒軒能夠站在陽光下,擁有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關注也是一種力量
2019年,聽完整個故事的電影制片人呂旭老師,心情久久難以平復,他對周佼警官說:
“馬亮和弟弟是不是怕這陽光?。克运麄円恢倍阒?,一直躲著,躲在沒有陽光的角落,只愿意在晚上出來找吃的,找喝的,數(shù)星星,唱著歌。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做點事,讓陽光照進他們躲藏的角落,讓他們觸碰一下這陽光?;蛟S,他們才知道,陽光是溫暖的。?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暗處的‘他們’,不要讓他們成為‘情感’上的孤兒?!?/p>
他說,一定要做一些事情,讓更多人去看到暗處的“他們”。
五年后的現(xiàn)在,在呂旭以及他們團隊的努力之下,馬亮和軒軒這對異姓兄弟的故事終于被搬上銀幕。與此同時,他還根據(jù)真實事件、當事人周佼警官口述、同名電影,用文字的方式繼續(xù)講述了銀幕外“馬亮”“軒軒”們的故事——
于是,有了這一本電影官方授權的同名小說《野孩子》。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在為小說做整體設計的時候,編輯們選用了其中一張電影海報作為封面:在綠色的原野中,兩個少年依偎著彼此,象征著他們即便“生如野草”,心中仍然保有“不滅的愛與善意”。
在小說中,同樣被父母拋棄的哥哥馬亮和弟弟軒軒,因為偶然的相遇,兩個人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無人知曉在意的角落,他們光是活著,就仿佛用盡了所有力氣。
幸好,他們還有彼此。弟弟無條件相信依賴著哥哥;哥哥則為弟弟保留他內(nèi)心唯一的善意,即便自己深處泥潭,也要拼盡全力為弟弟“偷”一個光明的未來。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