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電影票房冠軍竟是一群“她” -
《還有明天》是意大利演員、編劇寶拉柯特萊西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也是2023年度意大利電影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有一些特點:
一、寶拉柯特萊拉在影片中凡是涉及到“家暴”的場景,都采用了看似荒誕的舞蹈動作,以此抵消大部分觀眾在觀影時的不適感。
二、它依托于意大利歷史上改變政體的選民投票這個歷史事件,講述了一位女性從沉默到抗爭的過程。
三、它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權(quán)主義電影,也是一部看后令人心潮澎湃(不限性別)的、令人感動的好電影。
影片以一位母親的日常生活開始,迪麗婭(寶拉柯特萊拉 飾)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早上,早起的丈夫不滿還在沉睡的妻子,于是把她叫醒,然后扇了她一巴掌讓她趕緊起來做早飯。住在半地下室的這一家人開著窗戶就要忍受街邊路人行路時揚起的塵土還有狗狗的尿液,粗糙至極的早餐并沒有迪麗婭的一份,因為她是家庭主婦,是當時意大利社會家庭組成中的“女傭”。正因為如此,不僅丈夫家暴她,她的兩個兒子也看不起她,滿嘴臟話呼來喝去。大女兒賽瑪拉初中畢業(yè)就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無論丈夫多么無能,在家里他就是一家之主。
彼時的意大利人普遍認為妻子是丈夫的附庸,有時為了“榮譽”甚至可以殺妻。這就是1946年以前的意大利。
二戰(zhàn)意大利作為傳統(tǒng)“反骨仔”勉強成為“戰(zhàn)勝國”,但臨陣倒戈并沒有讓其享受理論上的地位,街面上到處都是美國大兵。肅清墨索里尼的殘黨并組建新政府是那年意大利的首要之務(wù)。
但政治上的風云并沒有影響到迪麗婭,她一天要打四份工,每次回來之前自己先偷偷留下一些,而她對生活的感知和態(tài)度在旁人看來也很“獨特”:
房屋沒打掃,丈夫打她;回應(yīng)晚了點,丈夫打她;客人來了不體面,丈夫打她;晚飯做得不好吃,丈夫打她。
每次丈夫打她之前都會瞪眼沉默,此時孩子們就默契地離開,丈夫把門一關(guān),一曲“舞蹈”開始。
大女兒受不了了,她看不起自己的母親,她說“如果有一天我活成你這樣我寧愿去死?!?/p>
還沒來得及等大女兒“死”,迪麗婭卻因為一件事喚醒了自己的靈魂:
一天在街上,迪麗婭撿到一張全家福照片,她認為這對別人來說很重要,于是她問詢正在站崗的美國大兵們,一名憲兵說這是自己的照片,然后高興地擁抱迪麗婭,還送給她兩條巧克力。雖然二戰(zhàn)時期美軍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并防止士兵偷吃過快消耗食物,午餐肉和巧克力都做得十分難吃,但對于大多數(shù)國家的民眾而言這些依然是美食。
只是迪麗婭把巧克力分出一條給到自己的青梅竹馬,兩人對視吃著巧克力,似乎回到了年輕的時光。
回到家里,她把剩下的一條送給兩個兒子,丈夫卻變了臉:
“這些美國大兵只會把食物送給站街的女人?!?/p>
于是他又怒了,迪麗婭又挨揍了。
鼻青臉腫的迪麗婭害怕再和美國人有來往,更懼怕鄰里的指指點點。此刻只有一件好事:
大女兒賽瑪拉戀愛了。對象還是個富二代。
富二代一家來到迪麗婭家里聚餐,盡管這家人大的無能小的飆臟話,但富二代沒有嫌棄,他依然掏出戒指跪著請求賽瑪拉嫁給自己。
賽瑪拉很幸福,她以為她自此能夠擺脫這個令人窒息的家庭。
迪麗婭也很幸福,她以為女兒自此可以不再重復(fù)自己的人生軌跡。
直到有一天,迪麗婭在廚房做飯,女兒和未婚夫(富二代)在客廳說著話。
富二代問“你為什么要化妝去上班?”
女兒說“化了妝會很漂亮啊?!?/p>
富二代笑著笑著開始撫摸女兒的臉,忽然用力掐住她“你以后不準化妝,化妝也只能化給我看,而且嫁給我以后你也不用出去工作,在家做一個好妻子就可以了?!?/p>
迪麗婭忽然想起自己和丈夫相戀時的種種,曾幾何時,丈夫也是濃情蜜意,各種浪漫。但結(jié)婚后,冷漠、粗暴、毆打取代了鮮花和情話。
在賽瑪拉身上,迪麗婭仿佛看見了自己的悲劇。
迪麗婭勸女兒再考慮一下,女兒不聽,冷語嘲笑迪麗婭無知。迪麗婭跟老公和公公商量,可這兩個男人只盯著富二代的家產(chǎn),他們說富二代有個咖啡店,日子應(yīng)該很不錯。
所以,在某天夜里的一場爆炸中,富二代的咖啡店沒了。
只有迪麗婭知道,那晚她就站在咖啡店外,看著它爆炸燃燒,那個美國憲兵沖她點頭……
失去了咖啡店的富二代破產(chǎn)了,全家搬去了鄉(xiāng)下。被愛情沖昏頭腦的賽瑪拉哭著請求父親同意他們的婚事,可不是富二代的富二代,在父親眼中失去了價值。
女兒又哭著沖迪麗婭喊:
“你為什么不為我做點什么?”
迪麗婭做著家務(wù)背對著她,輕輕說:
“你怎么知道我沒有?”
影片至此,我以為迪麗婭會對這個家庭失望,然后與青梅竹馬相約私奔,因為對方告訴她下個禮拜就離開這里去外地發(fā)展。
迪麗婭買了漂亮的衣服,取出私藏的私房錢,她寫了一封信留給女兒。一切按照計劃進行。而那天早上,穿好衣服抹上口紅的迪麗婭看著自己,她很久沒有這么美麗過了……
沉睡的女兒枕邊放著一封信,信里是迪麗婭這些年的積蓄,迪麗婭給她留了張紙條。
丈夫看到迪麗婭不慎遺落的紙條勃然大怒,他來不及梳洗也追了出去。
只是茫茫人海中卻找不到迪麗婭,那個在他腦海中已是黃臉婆的女人,此刻正在走進一所大廳,那里有她和“她們”的未來——
1946年6月2日-6月3日,無數(shù)意大利女性用各種借口走出家門來到投票站,投下自己莊嚴的一票。為了保證投票的有效性避免油污的影響,她們紛紛抹去嘴上的口紅……
那天,意大利女人和男人一樣,擁有投票權(quán)和參政權(quán)。
走出投票站的迪麗婭與丈夫面對面,丈夫沖她瞪眼,她抿著嘴看著丈夫,周圍所有的女人都抿著嘴看著這個男人,他先是兇狠,后來慌張,然后訕訕離開。
迪麗婭又望見在人群中注視她的女兒,那一刻,她成了女兒心中的神明。
至此,《還有明天》讓我大呼意外:
我原以為這是一個講述女人不堪家暴怒而出走追求幸福的故事。
然后發(fā)現(xiàn)這個“幸?!钡囊饬x與我想的大不一樣。
那是改變,或者說是一場更加偉大的抗爭。
迪麗婭對女兒說“你要讀書,要有思想”,她何嘗不是在自怨自艾又自欺欺人中度過呢?
直到一天她收到一張選票,那是她人生無法想象的權(quán)利,也是身為女性看到曙光的期望。
打扮漂亮是為了體現(xiàn)對這一時刻的尊重,也是對過去遭遇不公的彌補。
投票站里那些女人抹掉口紅的畫面沉默而震撼,意志的覺醒在今天看來似乎可以用各種修辭粉飾,但只有《還有明天》里這場戲,讓人感受到無法言語的莊嚴和神圣。
“我們像情書一樣攥緊我們的選票?!?/p>
這很意大利、很女性、很……感動。
原來與其逃離,不如改變。這番道理在電影中被設(shè)計得巧妙又令人難忘。
怒推《還有明天》,只因十分感動。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