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之下》,給暑期檔一點小小的震撼 -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面臨過這樣的拷問: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你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與世界共處?
面對這個問題,有人選擇堅持自己,有人選擇融入他人。這件事本身并無對錯之分,但人們總會認為前者更帥氣一些,因為“做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本身并不容易。
而電影《異人之下》,就講了一個“不隱藏,做自我”的故事。片名中的“異人”一語雙關,既指代了片中天賦異稟的“異人”,又指代了那些敢于掙脫藩籬的人:如果和世界不一樣就是“異人”,那我就做個異人。
這種創(chuàng)作表達,為電影《異人之下》賦予了一層不羈的底色。
而縱觀當下電影市場,這部電影也堪稱“異片”。因為從內(nèi)容到市場,它都在打差異牌,獨特有性格。內(nèi)容方面,它堅持年輕化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具有大膽、前衛(wèi)的創(chuàng)作理念;市場方面,它與好萊塢大片同日上映,讓中國人自己的“超英”電影登上銀幕,做出了深諳本土基因的幻想表達。
但這些差異牌擺在明面上看,卻無異于是一次“豪賭”,因為走的路特例獨行、史無前例,所以它面臨的一切也都充滿了未知。
這么做本身并不容易,而電影《異人之下》也因此帶來了一定的爭議。一方面,很多路人觀眾對影片的完成度給予了肯定,業(yè)內(nèi)人士也都贊不絕口,陳正道認為“烏爾善在各種類型的電影制作上都游刃有余”,姚晨覺得“電影的整個世界觀建立的非常完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原著粉對片中改編存在異議,覺得電影對原著展開了大刀闊斧的刪減與跳躍。
這些肯定與質疑,本身并不矛盾,它們的存在也變相折射出了IP改編類型存在眾口難調的問題——既要降低門檻,使路人觀眾入坑;又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出被原著粉認可的改編。所以,審慎觀察后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部IP改編作品都勢必與爭議相伴。而《異人之下》原著IP的國民度,無疑更加劇了這一點。
但平心而論,電影《異人之下》真就改的不好嗎?恰恰相反,我覺得它改編的符合電影創(chuàng)作規(guī)律,既從故事到內(nèi)核都保留了原著的設定,又加入了很多讓劇情更具張力的情節(jié)。
烏爾善拍攝電影《異人之下》的初衷是“希望填補中國電影類型的空白,做屬于我們自己的國風超能力電影”。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電影《異人之下》是一部人物眾多的鴻篇奇幻巨制。奇幻大片是電影工業(yè)化的一種,有著宏偉的場景、細心的考據(jù)、優(yōu)秀的巨作……這也是烏爾善一直在推進的事。
只不過,這一次在繁華喧囂的現(xiàn)代都市中,烏爾善卻帶出了一種國風的“返古”味道。電影里的國風元素俯拾皆是:從奇門遁甲、陰陽五行等奇幻元素,到八極拳、八卦掌、蛇拳、翻子拳、通臂拳等武術功夫,再到道家文化中對于人體、修行的獨特見解,全都應有盡有。
同時,電影里的中二熱血元素亦不容小覷。當國風元素遇上中二元素,當古典撞上時尚,順勢就拉扯出了一種耳目一新的年輕化表達。由此不難顯見,自《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之后,烏爾善導演并未停止步伐,而是試圖在國產(chǎn)奇幻電影類型上做出進一步的開拓創(chuàng)新。
片中故事主要圍繞男主張楚嵐的視角展開敘事:一直隱藏自己異人身份的張楚嵐,原本是個平平無奇的大學生,直到遇到身世神秘的馮寶寶,他才真正闖入了異人的世界,卷入了不同異人門派斗爭的漩渦中……
電影里,張楚嵐的成長線貫穿始終,成為一條明晰的主線。而張楚嵐從“不藏到藏再到不藏”的一波三折,也構成了影片敘事上的起承轉合。
除張楚嵐的成長線外,電影《異人之下》最大的看點,就表現(xiàn)在它的視聽語言上,美術、鏡頭、動作、音樂無一不酷炫。而強大的幕后制作團隊,也為這些看點做出了有效的技術支撐。影片由《封神三部曲》的原班人馬傾力打造,原著作者米二不僅加盟其中,還在片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主創(chuàng)在這部漫改大片中,進行了海量的技術與藝術探索,并匹配了完善、高效的工業(yè)化制作流程。
電影里的靜態(tài)場景搭建,頗費心思。比如,張楚嵐和馮寶寶初次相遇的墓地場景,就是由劇組“神還原”的漫畫真實場景。美術組耗時兩個多月,配套搭建了墓地、樹林、山路等實體景觀,力求還原出原著的美術風格。
雖然片中角色眾多,但每個角色都有著鮮明的特點。為了強化角色的性格特征,烏爾善給很多角色都安排了適配的BGM。比如,使用傀儡術的湘西柳家繼承人柳妍妍登場時,對應的妝造是臟辮、降噪耳機,配樂是嘻哈樂。又或者,天下會的風莎燕登場時,對應的妝造是豪車、高跟鞋,配樂是電子樂。
即便是師出同門的角色招式,使用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張楚嵐的陽五雷對戰(zhàn)張靈玉的陰五雷。陽五雷對應人體五行中的心(火)、肺(金),因此視覺色系被設計為紅、白。張靈玉的陰五雷對應人體五行中的腎(水)、肝(木),視覺色系被設計為藍、黑。
電影里的異人對戰(zhàn),都帶出了很強的爽感。每種秘術自成一派,且秘術之間的攻守斗法、相生相克皆很有嚼勁兒。甫以多機位拍攝、廣角鏡頭和快節(jié)奏剪輯,更是極大地提升了打戲的動作張力。比如,馮寶寶大破傀儡陣,柳妍妍的傀儡陣“粗中有細”,用紅線操縱傀儡,而馮寶寶不按套路出牌的短刀則縱橫捭闔,用刁鉆的角度、絲滑的動作、以及各種反重力絕招大殺特殺,令人目不暇接。
更令人鼓舞的是,與好萊塢超英不同,電影《異人之下》拍出了我們自己的各路“異人”。片中角色使用的招式,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具有很強的本土特性,比如傳統(tǒng)武術、元炁學說、中醫(yī)經(jīng)絡等等。就連片中的反派都大有來頭。全性四張狂“禍根苗”沈沖、“刮骨刀”夏禾、“穿腸毒”竇梅、“雷煙炮”高寧,對應的是“酒色財氣”,脫胎于南朝范曄創(chuàng)作的《后漢書·楊秉傳》里的《酒色財氣詩》。他們的存在,不僅有淵源可循,更是直觀地放大了人性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和拍攝《封神三部曲》開設“封神演藝訓練營”類似,烏爾善這次又將他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作追求發(fā)揮到了極致——開設“異人訓練營”。
電影開拍前,片中的年輕演員都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表演訓練和武術訓練,并針對角色人設開展了不同的課程,幫演員貼近角色。比如,為了讓飾演馮寶寶的李宛妲 演出角色的孤獨與冷漠,烏爾善給她布置了一個月的“止語課”,為了讓飾演張靈玉的鄔家楷 擁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道友”氣質,烏爾善給他送進太清宮清修了一個月。
而演員在武術課取得的成果,則在片中得到了直觀的體現(xiàn)。角色的出身、性格不同,使用的拳法、掌法、腿法也具有很強的差異性。
張楚嵐的功法由出身名門正派的張錫林傳授,他在動作里就融入了八極拳、八卦掌等傳統(tǒng)武術身法。馮寶寶博采眾長,且自由隨性,她的身法動作就表現(xiàn)的刁鉆古怪,仿佛什么拳法都沾一點。夏禾嫵媚妖嬈,身形靈活,擅長以柔克剛,而她練就的蛇拳剛好就對應了這一點。風莎燕身形飄逸,出招快準狠,符合她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而她練的翻子拳、通背拳就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這些精細化設計,既提升了打戲的質感,又由內(nèi)而外地豐滿了角色,可謂是一舉雙得。僅作為一部電影來看,電影《異人之下》絕對擔得起“國風超能力,視效大爽片”的名頭。
而且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對路人觀眾也無限友好。原著漫畫《異人之下》從2015年連載至今,已更新了700多話,是部名副其實的“大部頭”。改編成電影后,如果將情節(jié)一一復刻,普通觀眾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去“消化”設定。只有做好“減法”,才能將作品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
而烏爾善這次就做出了很好的改編選擇。他靈活截取了原著的情節(jié)骨干,因此可以著眼于更大的版圖,用電影的方式呈現(xiàn)原著的世界觀。特別是在第一部,需要讓所有觀眾無門檻進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梳理,但烏爾善卻做到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影《異人之下》是將該IP推向大眾的一次強勢科普,對整個IP都十分有利。
除大片質感、改編獨到外,從根本上來說,電影《異人之下》還與暑期檔高度適配。因為它是一部實打實的為年輕人創(chuàng)作的電影。它在內(nèi)核上,講的是一個如何堅持自我的故事。面對自己的異人身份,張楚嵐從拒絕最終走向了和解,最后大戰(zhàn)中喊出的那句“我不想躲了”,正是他不再隱藏真實自我直觀體現(xiàn)。這句話說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畢竟,成長過程中,誰耳邊沒出現(xiàn)過這樣的聲音呢:你不能跟別人不一樣!跟別人不一樣是“錯”的!
此外,該片的年輕化創(chuàng)作態(tài)勢還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中二的臺詞,網(wǎng)絡流行語串燒偶爾冒出的英文單詞,與Z時代語言體系一脈相承;上天入地的死亡運鏡,恰好體現(xiàn)出了年輕人不愿被束縛的精神狀態(tài);而片尾出現(xiàn)的彈幕花字,更是“沉浸式玩?!钡闹庇^寫照。
如此種種,都讓年輕人看起來極度舒適!
可以說,在眼下這個已不流行“精耕細作”的年代,電影《異人之下》卻讓大家看到了一種尊重電影、尊重觀眾、關照年輕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即便放眼整個行業(yè)來說,這都是極難得的。所以我打心眼里希望,這部努力為中國超能力電影蹚出一條新路的作品不要被埋沒。如果你還沒看過它,建議你去看看它,相信在收獲別樣觀影體驗后,你能擁有一份獨屬于自己的客觀評價。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