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時票房3165萬,看完《沙丘2》我想說:好萊塢大片終于贏回一局 -
《沙丘2》我看完了。
中午12點25分,IMAX影廳,166分鐘時長。
看完之后,難掩激動,久久不能平靜。
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仿佛置身厄拉科斯星漫天的塵昏,那個充滿權謀計算、家族榮耀和人性掙扎的宏大世界。
在開聊這部電影之前,我要先吐槽下,第一排看巨幕IMAX實在考驗頸椎,四周匯聚的強大音效同地板產生共振,震得好像我腳下沙漠里的沙礫在顫動,沙蟲正在靠近,沉浸式這么搞的是吧。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建議大家去看《沙丘2》的時候,首選IMAX影廳。
因為這確實是非大銀幕頂級視聽get不到的電影,哪怕是看睡著,也要睡在IMAX廳里,好讓大結局那驚天動地的沙蟲音效,把你震醒。
好了,廢話不多說,先分享網友的第一波反饋評價。
兩極分化。
不是贊神片。
就是說神困。
為什么《沙丘2》評價依然兩極分化?
還是繞不過那四個字:科幻史詩。
導演維倫紐瓦,影迷稱“牛蛙”,被稱當代“科幻電影的神”;《沙丘》,是科幻文學的“神”。
從系列第一部開始,就自帶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文學性、哲學性,成為好萊塢大片的異類。
甚至可以說,在超英電影制霸大熒幕的當下,“沙丘”系列電影的存在本身,就仿佛經典科幻電影時代的流光殘影。
一部1965年出版,獲得過星云獎、雨果獎的科幻史詩,竟被維倫紐瓦用大量實拍和無比真實的視效相結合搬上大銀幕,帶領觀眾進入這片沙蟲橫行的沙丘世界。
我敢說三年前,沒人能想象電影能拍到第二部。
更想不到,《沙丘2》“爛番茄”評分達到94% IMDb 評分高達 9.0 ,暫列影史最高口碑榜第14位。
在全球范圍內首周拿下 1.82 億美元票房,北美市場 8250 萬美元,比第一部的4101 萬直接翻倍,超越《奧本海默》的北美首周票房。
在華語地區(qū),該片刷新了全臺IMAX首日票房紀錄,最新票房已破億。
《沙丘》系列注定是場豪賭,華納和維倫紐瓦這一局,徹底賭贏了。
雖然在內地市場,影片恐怕還要經歷一場苦戰(zhàn),首映日3月8日12點起片,4小時后,該片票房3100萬,距離爆款尚遠。
但《奧本海默》首日票房同樣不出彩,最終卻憑口碑逆襲到4.5億。
這一次,好萊塢大片的大門,又被維倫紐瓦重新踹開了。
看完《沙丘2》,你要問我最直接的觀感是啥,我會用2個字形容,意外!
為啥意外?
我意外,不是因為視效有多炸裂,漢斯季默全程轟鳴般的配樂有多精彩。
不是各種大場面全面升級,沙蟲從怪獸變萌寵,尤其是巨型沙蟲大軍對抗聯(lián)合大軍的場景,這才叫視覺盛宴!
我意外,也不是因為相對第一部的劇情緩慢、娛樂性不足,第二部可看性、故事性明顯提高了。
不是因為科幻的盡頭是倫理愛情梗,大結局男主為了皇位拋棄了女主娶公主。太空歌劇被拍出了太空肥皂劇的感覺。
而是維倫紐瓦創(chuàng)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影感受。
讓你一邊嫌棄劇本寫得太一般,故事平鋪直敘,人物扁平化。
一邊驚嘆他締造的驚人沙丘宇宙。
一邊對磨磨唧唧的男女主情感戲不耐煩,一邊慨嘆維倫紐瓦的審美和視聽語言真是好萊塢天花板級別的存在。
總之,雖然影片明顯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普通觀眾來說,還是存在著較高的門檻。所謂的好懂,只是相對第一部而言,真把影片當阿凡達+星球大戰(zhàn)的觀眾肯定會睡得香甜。
但,對真科幻迷和視覺愛好者來說,這簡直是最完美的“香料”。
如果說《沙丘1》是超長預告片的開端,那《沙丘2》就是時而過山車式快進,時而再度陷入夢游的正片。
說真的,在看《沙丘2》之前,我真是沖著電影特效去的。
但當我真正看進去,才發(fā)現(xiàn)這才是當代最精致的沉浸式體驗電影。對電影的好評或差評直接取決于你是否服下了“牛蛙”特制的魔力藥丸。
只有當你進入了那個沙蟲世界,才能品味出導演在每一秒里進行的精雕細琢、宿命的無力感和滴滴打沙蟲的樂趣。
一句話,導演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沙丘宇宙,他就是這個世界的神,但并不是每個觀眾,都適合服下這奇妙的香料。
《沙丘2》是一部不怕被劇透的電影,所以我大膽給大家解讀一下。
總的來說作為沙丘迷,導演最大限度忠實了原著,但畢竟是1965年的作品了,還是能看出不少改編。
上一部的故事,其實是還原了原著的經典臺詞:“誰控制了香料,誰就控制了整個宇宙。”是故事的開始、世界觀的鋪墊。
而《沙丘2》的故事源自第一本書的后半部分,可以說是一出太空歌劇版的“王子復仇記”,有精彩的轉折、激動人心的決戰(zhàn)。
但同時這又是一部太空歌劇版狗血八點檔,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為——《我把愛給了你婚姻給了她》。
保羅被滅族后,在沙丘星球遇到弗雷曼女戰(zhàn)士契妮并加入弗雷曼人后,遭遇了命運的蛻變與家族之間的權力之爭。
主要情節(jié)點包括:保羅與弗雷曼人共同戰(zhàn)斗→駕御沙蟲老祖成為帶頭大哥→喝下圣水“起死回生”→決斗打敗病嬌侄子徹底掌權→組織反攻逼宮皇帝。
全片最高燃的劇情,就是保羅帶領弗里曼人發(fā)動奇襲,用原子武器炸開山頭,騎著沙蟲發(fā)起進攻,全滅了皇帝的軍隊。
而最狗血的劇情,則是為了和平解決事情,最終保羅通過政治聯(lián)姻迎娶公主坐上大位。
相比第一部古典克制的緩慢敘事,第二部雖然篇幅加長,但敘事節(jié)奏突飛猛進,但同時又兼顧了史詩對權力、信仰和人性的探討。
野心很大,缺點不少。
特別是前兩個小時與哈克南家族的暗戰(zhàn)略顯冗長,高潮部分反倒渲染不足,轉折來得不夠有說服力,沙蟲不夠看。
感情戲是最大的扣分項,大結局保羅我深愛你但背叛了感情的故事走向,肯定會讓很多女性觀眾不爽。
而且冗長感情戲其實模糊了故事的重點。
《沙丘》作為科幻太空劇史詩,從不是一個簡單的王子復仇記故事。
這個故事其實說的是“反救世主”,“反神話”。
保羅跟隨“天選之人”預言走向的并不通往拯救,而是通往毀滅,所以他最后眾叛親離、孑然一身地死去。
但這個故事太龐大了,保羅這個角色也太復雜,哪怕維倫紐瓦出手,也無法用三部電影就完整地將故事講清楚。
直到影片最后,當觀眾隨著贊比亞憤怒而絕望的眼神望向遠方,才發(fā)覺這是一出人性輸給權欲獲的悲劇故事。
太晚了。
跟大家一樣,一開始,我對甜茶扮演保羅,持懷疑態(tài)度。
我不是質疑甜茶的演技,而是這樣一個陽光男孩,來演命運復雜深邃的保羅,乍一看,有些出戲。
但《沙丘2》甜茶用驚艷的表現(xiàn),打了我的臉。
在這一部中,保羅的領導能力徹底凸顯,在進攻前的首領會議中力排眾議,在面對皇帝時呵斥姐妹會圣母,選擇喝下圣水,讓自己看清所有的選項后,只選擇那個唯一正確的選項。
他終于變成一個“大人”。
在整部影片壓抑的氛圍中,甜茶版保羅的出現(xiàn),像是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正是導演需要的效果。
不過贊達亞所飾演的契妮更出彩。
比起第一部,她的戲份比重明顯增加,除了愛情線,觀眾還看到一個與原著截然不同的大女主。
都說表演是釋放天性,那么贊達亞就是演出了一頭沙漠里的獅子。
觀眾能全程共情贊達亞的契妮,因為她勇于對抗命運、始終在追尋自己的命運。
在保羅喝下生命之水并活下來,人們紛紛下跪臣服于保羅之時,唯獨契妮沒有跪下。
而大結局當保羅提出要娶公主時,契妮氣得就像憤怒的母獅,騎上沙蟲獨自離去。
值得一贊的還有瘋批反派菲德羅薩,
黑白暴力美學襯托出他瘋批的設定,角色邪氣逼人兇狠毒辣有手段,戰(zhàn)力與保羅有得一拼,要不是習慣了角斗場作弊缺乏實戰(zhàn)經驗,最后對決勝負難說。
這個角色唯一的缺點是下線過于匆忙,他和男主對決的時候,我甚至有些希望他不要死。
最后要把集體演技獎送給始終演技在線的姐妹會,她們才真正演出了真實的人性,沒有純粹的善惡,只有不同的立場,各自的利益。
英雄救世主,是可以被締造出來的。
導演曾說:《沙丘》是我寫給銀幕的情書。
《沙丘2》依然是。
影片遼闊,壯觀,充滿史詩感。
導演盡可能地采用實景拍攝,比如約旦、阿爾及利亞、納米比亞,最終用獨特的充滿疏離感的構圖方式和清冷的影像,無休止的震耳欲聾的視聽轟炸,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沙丘”世界。
事實證明他的視覺創(chuàng)造力在好萊塢就是頂格存在,這屆導演能與他比肩的,我認為只有諾蘭。
整部電影都空間疏離,色調昏黃,配樂迷幻,影像訴說故事。
哈克南人好戰(zhàn),嗜血,整個星球全是黑白、冰冷的,連建筑都透出無法用言語表達那種陌生而危險的美感。
保羅陣營的鏡頭多數(shù)是明亮、溫暖的鏡頭,荒蕪的沙漠透著寒意也帶著生機。
影片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當觀眾走進IMAX廳后,那種仿佛置身于沙漠世界之中的沉浸感,讓你仿佛身臨沙丘世界,感受到宏大的空間感,氛圍感和命運感。
甚至可以說,他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沙丘美學。
遮天蓋地的昏黃星球,漫天的沙塵暴,無盡的驚悚與神秘。每一幀都仿佛一幅藝術畫。
動作戲美學更是驚人。
保羅征服沙蟲那場戲,從在沙丘的背脊上奔跑,到縱身跳下沙蟲穿行之路,最后穿越風暴后與契妮的遙遙相望,那種震撼感無與倫比。
導演總是把所有人置于宏大的場景之中,人如同渺小的塵埃,而保羅的鏡頭不乏特寫,鏡頭語言已經預示他就是救世主。
整部電影的美學已經不能用聲光影像概括,因為紐瓦的美學是系統(tǒng)的,如同高屋建瓴。
紐瓦說:「作為一名電影導演,我試圖盡可能地隱形。我盡力保留原著中的詩意、氛圍、色彩、氣味,以及我讀這本書時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盡力了。」
他的確將科幻電影美學,發(fā)揮到了極致。
《沙丘2》的特效,其實是融入影片中的,但比上其他同類題材,還是碾壓態(tài)勢。
比如陰云密布下的灰冷的帝國,整齊劃一的方陣列隊。
哈克南星球的黑色太陽。
弗里曼人駕著沙蟲穿越沙暴。
最爽的,絕對是沙蟲。
紐瓦把巨物美學,用特效發(fā)揮到了巔峰,當大結局沙蟲列陣,攻向帝國部隊。
巨大的沙浪在腳下涌動,分不清心跳還是奔跑的速度哪個更快。
那片無盡沙海中,有神出鬼沒的巨型沙蟲,翻滾著沙浪破土而出,棘皮鱗甲包裹著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身軀似潮水涌動。
那巨大的沙蟲軍隊隊列,鋪天蓋地的沙蟲攻勢,都看得讓人無法不心潮澎湃。
加上漢斯季默恢弘深沉的配樂仿佛在你四周轟鳴,讓你仿佛融入了保羅和弗雷曼人的隊伍,像他們那樣帥氣“騎”上沙蟲馳騁于浩瀚沙漠。
那觀感,簡直不要太棒。
最后,說說票房。
紐瓦的電影,一直是叫好不叫座。
令他名聲大噪的的《銀翼殺手2049》,全球票房2.68億美元,好萊塢年度票房慘案。
《沙丘》制作成本1.65億美元,加上巨大的宣發(fā)費用,全球票房僅有4.33億美元,華納就算不是賠本賺吆喝,也難有盈利。
但《沙丘2》賺翻了。
影片北美票房翻番。在全球所有72個市場中,均打破了維倫紐瓦的個人票房紀錄。
目前看,《沙丘2》有望沖擊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華納在紐瓦身上下的賭注,最終得到了完美回報。
而電影在全球票房大爆,也折射了當下好萊塢電影市場的巨變。
《沙丘1》推出的2021年,漫威依然如日中天。超英電影還是全球最賣座的電影類型。反倒是經典科幻江河日下。
整個好萊塢,都不看好《沙丘》這個項目,這就像是一個逆時代而行,并不討好觀眾的選擇。
所以《沙丘1》最終勉強保本,其實已經超出了好萊塢的期待。
沒相到三年后,全球電影市場的觀眾口味已經徹底改變。
2023年華納坐上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票房第一的寶座,憑借的是《芭比》和《奧本海默》,一部根據(jù)玩具改編的女性電影和一部核物理學家的人物傳記片,最終分別取得 14.42 億美元和 9.55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而迪士尼的漫威大片幾乎全部折戟。
說到底,是市場已經厭倦了“超英電影”不斷重復的套路與越來越不講究的視聽呈現(xiàn),而《沙丘2》的出現(xiàn)恰逢其時。
但《沙丘2》在內地市場,恐怕很難票房大爆。
過去兩年,《阿凡達2》的 16.98 億已是最高票房,《沙丘1》是2.6 億。
我認為《沙丘2》最高的票房期待,應該是《奧本海默》的4.52 億。
我說《沙丘2》再度打開了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大門,不只是因為票房。
而是——
紐瓦事實上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讀過赫伯特的原著的人都知道,改編《沙丘》,根本不可能成功。
它的故事精妙復雜,但已經毫無新意,缺乏足夠的反轉、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這屆觀眾無法理解,星際大戰(zhàn),戰(zhàn)士們?yōu)楹我恢币美浔鳌?/p>
最糟糕的是,作者當年所敘述的價值觀,已經和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相差甚遠。
哪怕是大衛(wèi)·林奇和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這樣的電影鬼才,也失敗了。
一個拍了部爛片,一個干脆沒干出來。
但紐瓦卻創(chuàng)造了電影所需的 "香料",他不但拍出來了,甚至電影本身,已經成為當代電影對抗短視頻時代的標志。
他開始被影迷稱為“維維諾諾”,證明已經跟諾蘭同一級別,成為了當今好萊塢最為頂尖的存在,他們成為了電影世界對抗消亡,最后的救世主。
在這個看劇都要快進,《指環(huán)王》被新一代觀眾視作拖沓爛片的時代,專注力是稀缺品,觀眾要的是給人帶來短暫和廉價滿足的即時快樂。
超英電影被時代拋棄,不是因為它們是爽片,而是它們在短視頻面前,已經不夠爽了。
未來是屬于《我在80年代當后媽》這樣的國產短劇的。
情節(jié)循環(huán)利用,角色工具人,只為迎合和滿足的觀眾情緒價值的電影世界,正在達成。
但紐瓦和諾蘭這樣的導演,是這個短視頻滅霸宇宙的反義詞。
他們仍然堅持著老派大銀幕電影的制作原則,一定要拍出主題深刻、視覺上別出心裁的電影,而不是短視頻集錦。
他們是傳統(tǒng)電影最后的城墻,如果他們都無法把觀眾按在電影院里坐上幾個小時,其他人更沒希望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紐瓦,就像《沙丘》中的保羅。
未來是未知的。就像一團迷霧。
但總要有人,能帶來希望才好。
如李安所說:電影不是把大家?guī)У胶诎道?,而是把大家?guī)н^黑暗,在黑暗里檢驗一遍,再回到陽光底下,你會明白該如何面對生活。
就像《沙丘2》,說它爛也好,神也好。共情了也好,罵也好。
這答案僅屬于你。
它能成為全球爆款,不是因為迎合了觀眾,而是迎合了電影。
維倫紐瓦說:「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經歷了多次危機??倳幸恍┳儎?,但河流仍在繼續(xù)流淌。影院體驗將永遠存在。它將變革。它將獲勝。」
這一刻的紐瓦,就像出戰(zhàn)菲德-羅薩那一刻的保羅,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歷史的重要節(jié)點上。他被歷史的洪流推動著,命運已經由不得他自己。
電影院真的永遠不可能被流媒體取代?答案是否定的。
但當全球電影市場都收到流媒體、VR、短視頻的多方挑戰(zhàn)時,我們始終需要更多像《沙丘 2》這樣兼具沉浸感與極致視聽的電影。
電影院的榮光不會再有了。圖的是一個希望。
《沙丘2》的價值,是在電影一望無際的虛無沙漠中看盡蘊含的一切可能,最終找到唯一獲勝的那個。
也許紐瓦穿越沙丘,終究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
也許世上本沒有沙丘,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沙丘。
對于真正愛電影的觀眾來說,“只要我一息尚存,就會一直愛你?!?/p>
而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如果看完《沙丘2》說一句,我也想騎大沙蟲。
那么紐瓦這場電影和短視頻時代的賭局,就終究勝天半目。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