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jié)檔她真的值得 -
“Yolo”是you only live once 的縮寫,意為“你只能活一次”。
這是電影《熱辣滾燙》的英文片名,也是電影很想向所有觀眾說的一句話。
就在昨天,影片的貓眼預(yù)測票房上調(diào)到了44.69億。
雖然在影片上映前,大多數(shù)觀眾對《熱辣滾燙》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在大銀幕上見證賈玲為角色減重增肌的奇跡,但在看完影片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熱辣滾燙》想講的并不僅僅是那么簡單。
它更是在告訴我們該為何而活,如何去活。
賈玲飾演的樂瑩宅家多年,無所事事。大學(xué)畢業(y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樂瑩選擇脫離社會,封閉社交圈層,這是她認為與自己“和解”的最好方式。
她的家人自然不理解,尤其是她的妹妹,和姐姐關(guān)系不佳,雖然有媽媽從中調(diào)停,但家里面因為樂瑩的生活總是會產(chǎn)生糾紛。
一日,在命運的幾番“捉弄”下,她決定要換一種方式生活。在與外面的世界小心翼翼的接觸中,樂瑩結(jié)識了拳擊教練昊坤。
樂瑩第一次打開心扉,想要接觸這個男人,但昊坤的腦子里只有打拳和讓樂瑩辦卡,他好完成業(yè)績。
一直以來,樂瑩都以善意對待他人,對父母、對妹妹、對昊坤、對打工的燒烤店老板,對在電視臺實習的表妹都是如此。
但越是這樣,她越得不到這些人的尊重,她的生命漸漸失去了色彩。
在這個時刻,她接觸到了拳擊。一開始報拳擊課,只是為了能離昊坤近一點,但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樂瑩愛上了拳擊,或者說,她需要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些新的意義。
拳擊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這樣來看,其實樂瑩的故事并不戲劇性,也并不是個例,她所面臨的困境和身處困境時的感受也許每個人都遇到過,而到了人生谷底想要做出改變的想法,也在很多人心里有過,只是有人走出了那一步,有人仍在原地停留。
樂瑩之所以突然喜歡上拳擊,其實也有著很溫暖的原因。
她發(fā)現(xiàn)拳擊場上以命相搏的兩個人在結(jié)束后還能抱在一起,之前她以為只有對別人好才可以這樣。
她仔細想了想,自己確實好久好久沒有被別人抱過了。
即使在昊坤高興的時候抱著她原地轉(zhuǎn)圈的時候,她的腿被柜子磕到了好多下,但她都忍住不說。
對她來說,能有這樣的擁抱,感受到對方的溫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我們本來以為劇情的走向,會是在昊坤的幫助下,樂瑩走上拳擊之路,兩個人相輔相成。
但昊坤的絕情離去,打破了觀眾預(yù)設(shè)的套路。
原來在昊坤的心中,樂瑩更多只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
關(guān)于打拳擊,所有認識樂瑩的人都不看好。
甚至包括樂瑩自己,一開始可能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堅持下來。
但除此之外,她的人生別無選擇,所以必須破釜沉舟,堅定一戰(zhàn)。
好在在學(xué)習打拳的過程中,樂瑩找到了愛自己的方式。
而“愛自己”正是《熱辣滾燙》的核心主題。
之前的若干年,樂瑩想的都是從別人那里獲得愛。
但現(xiàn)在她想通了,想要改變生活,就要先從“愛自己”開始。
生活有太多的苦難和位置,成為生命的主人,變得勇敢,樂瑩決定站到拳擊臺上,向?qū)κ謸]拳,也向生活“揮拳”。
樂瑩報名了拳擊比賽,經(jīng)過四季寒暑的交替,終于有資格站在了拳擊臺上。
她不僅僅是塑形成功,整個人的氣質(zhì)和眼神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之前她的眼神渙散,很少會盯著別人的眼睛,因為她不自信,也找不到希望。但現(xiàn)在她的眼神堅毅炯炯有神,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反套路的是,最后樂瑩并沒有打贏這場比賽,她仍然是這場比賽的輸者。
但對手卻主動擁抱了她,并對她說了一聲:“辛苦了。”她獲得了來自對手的尊重。
樂瑩不是拳擊比賽的贏家,卻成為了自己人生的贏家,而輸和贏,從來不用完全性世俗的目光來定義。如果能超越自我,戰(zhàn)勝恐懼和陰霾,那同樣是贏了。
電影《熱辣滾燙》就像賈玲平素帶給我們的印象一樣,溫和、親切、不具攻擊性。
她不露面的這一年,很多人都在討論和猜測她會變成什么樣子。畢竟《你好,李煥英》太成功了,就仿佛一匹突然殺出來的黑馬,大家都在等待這匹黑馬是否還能帶來新的奇跡。
賈玲所背負的壓力是巨大的,但昨天在看了她的直播采訪后,給我們的感覺是,她雖然辛苦,但已經(jīng)與這份辛苦和解自洽了,她所做的這一切并不是為了證明賈玲能夠超越賈玲,而是希望能夠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的東西。
這種感覺正像她所描述的,要去到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的家里,會想給他帶一份不一樣的禮物。
而且她并沒有把這份對故事及藝術(shù)的苛責強加到別人身上,而是自我來承受。就拿塑形增肌這件事來說,雖然中外不乏許多案例,但能夠像賈玲這樣既是導(dǎo)演、又是演員,將所有壓力扛于一身的人,確實罕見。
我們看賈玲的電影,總是會分不清真實與虛構(gòu)的界限,那是因為她投射了太多個人的情感,足夠赤誠,但其實她本大可不必這樣做的。
賈玲這樣一個本就觀眾緣很好的導(dǎo)演,畢竟她不像很多電影導(dǎo)演那樣,完全是通過電影積累起觀眾對她的認知,過往許多年,無論是相聲、小品還是綜藝,觀眾已經(jīng)默認了賈玲是值得信任的。
但能明顯地感覺到,賈玲還是在努力進階。很觸動我們的一個細節(jié)是,在電影片尾的紀錄片中,除了賈玲減重的記錄外,她還在努力想要把分鏡畫得更好,因為這才是一個專業(yè)的導(dǎo)演應(yīng)該做的事。
賈玲就像她電影中的人物一樣,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不僅僅是在塑造人物,在拍電影這件事上也在做得更專注,也更認真。
這種感覺在當下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很像一個“闖入者”,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快餐文化,習慣了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時間完成一項工作,以便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殊不知觀眾也在變化,觀眾更希望看到的是用心、扎實、能帶來觸動性的內(nèi)容。
當然,不僅僅是針對自己,《熱辣滾燙》中還能看到許多創(chuàng)作者對于市民階層的人文關(guān)懷,雖然很多時候都是一筆帶過的描摹,但已經(jīng)能看到平時對于生活的關(guān)注,而不是空中樓閣式的講述。
電影中除了樂瑩之外的人,其實也都有生活中的煩惱,沒有一個人過得是如意的。大家會有爭議的像張小斐飾演的樂丹,也是一個獨自拉扯孩子的女性,只能通過和家里人“斗智斗勇”才能保障自己和女兒能好好活下去;楊紫飾演的表妹,雖然充滿心機,但這是職場環(huán)境所迫,為了轉(zhuǎn)正她必須不擇手段;包括昊坤,你說他內(nèi)心沒有一時一刻會被樂瑩所打動嗎?但生活催逼著他讓他只能想著辦卡,想著如何用三萬塊賣掉自己的夢想。這些人物的塑造是如此現(xiàn)實,卻又是如此真實。
這可能也是像賈玲這樣的非科班出身導(dǎo)演的優(yōu)勢,創(chuàng)作自由,扎根真實,一切從自我的感受出發(fā),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
《熱辣滾燙》有一些煽情的橋段,畢竟在春節(jié)檔,觀眾的情緒調(diào)動很重要,但是當《送你一朵小紅花》響起的時候,似乎一切都恰如其分。
《送你一朵小紅花》是一首獻給勇敢者的歌,也是獻給自己的歌。曾經(jīng)趙英俊用這首歌,送給在病魔中頑強抗爭的自己,雖然最后他還是離開了,但人們記得的永遠是他積極樂觀的一面。
而《送你一朵小紅花》在《熱辣滾燙》中響起時,正是樂瑩在拳臺上被擊倒,難以爬起的時刻,許多過往在她的眼前一一浮現(xiàn)。
那一幕我們會被觸動,不僅僅是因為影片視聽傳達出的感官刺激,更在于我們那一刻似乎明白了,我們不一定要像樂瑩一定改變自己變成拳擊手的樣子,才算擁抱滾燙的人生,學(xué)會愛自己的人生,就是熱辣滾燙的人生。
最后,想要補充的一個電影外的信息,也是隨著影片上映傳來的好消息,索尼影業(yè)拿下了《熱辣滾燙》全球發(fā)行權(quán),這是索尼影業(yè)在中國大陸首部未參與出品而購買全球發(fā)行權(quán)的電影,同時也是索尼影業(yè)時隔9年再次全球發(fā)行的國產(chǎn)影片。
早些時候,索尼影業(yè)就拿下了《你好,李煥英》英文版翻拍權(quán),此次再度“出?!辈@得全球發(fā)行,不僅是對賈玲導(dǎo)演功力的認可,也是這部電影質(zhì)量的肯定。“愛自己,為自己而活”的這一普世內(nèi)核,可以跨越地域、種族、語言的界限,相信《熱辣滾燙》不僅能令中國觀眾,同時能讓全世界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觀眾都能在片中找到共鳴。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