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與治愈并存,《鳴龍少年》上演學渣逆襲,每個角色都太好哭了 -
12月新劇扎堆,但要選一部后勁最強的作品,七話相信非《鳴龍少年》莫屬,這部以高考為題的作品,戲劇張力與立意內核,都格外出彩。
影視劇需要的戲劇沖擊,被導演與編劇拿捏得很好。不同于過往離不開家長里短,這次的教育,從一個看起來很“懸浮”的點入手:學渣逆襲。
學霸云集的鳴英與學渣扎堆的龍海兩校合并,學生按成績被劃分為桃李班、松柏班,前者是一本預備役,后者,是眾人眼中的本科棄子。
為了證明學校沒有放棄差生,副校長婁靜之請來師弟
一年之內,他要讓墊底學渣,考上第一名校清北(對標現(xiàn)實中的清華北大)。
學渣逆襲不僅要上一本還要進清北?無論劇里還是現(xiàn)實,似乎都是天方夜譚,但這個看似“懸浮”的設定,開局便拉起了極佳的戲劇效果。
學渣逆襲、熱血青春,《墊底辣妹》的勵志氛圍瞬間來了;師生博弈,友情與親情,屬于少年時期的細膩溫暖,同樣一層層鋪墊起來。
能把容易顯得“壓抑沉悶”的教育題材以極致戲劇化的風格落地,是《鳴龍少年》能開局便讓觀眾眼前一亮的關鍵,但故事的精彩,不僅僅在戲劇效果。
還在讓觀眾共鳴的青春痛點與執(zhí)念,同時讓觀眾思考咀嚼的人生命題。
由雷鳴成立的十一班,開班五個學生,個個都是“奇葩”。
五個學渣,渣得各不相同,這樣的他們,能夠逆襲嗎?
這里,編劇其實在努力與天賦之間做了一個能說服觀眾的平衡點,雷鳴選擇的幾位學渣,雖情況不同,卻也同時存在一個共性:潛力型選手。。
或者說,他們本身有潛力成學霸,卻因為種種原因,徘徊在學渣行列。
這便讓一年逆襲考清北,有了一定的可行性,讓故事不至于真的懸浮起來。而影響他們成為學渣“種種原因”,有三層。
第一層在少年對人生的錯誤認知。
站在“大人”視角,高考是大部分人改變人生最關鍵的機會,它給了出生沒有考好(家庭差)的學生,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
也給了大部分學生,減少未來人生阻礙的機會。
它對人生的重要程度,沒人可以否認,但學渣們,為什么不愿意把握這次機會?因為很多少年人,弄錯了改變人生的方式。
正如李燃與程雨杉。
李燃前期執(zhí)著于“創(chuàng)業(yè)”,認為這是他早日擺脫貧困處境成為喬布斯那樣的成功人士,讓奶奶不再看人臉色辛苦工作的唯一途徑。
年輕的他,意識不到成為“喬布斯”不是有電子天分即可,甚至沒有意識到,創(chuàng)業(yè)這條路,是需要有風險承受能力的。
程雨杉前期試圖尋找有錢男人帶自己去大城市,也并不是想當金絲雀,而是她想要擺脫繼父騷擾的壓抑原生家庭。
年少的她錯誤地以為伴侶可以將自己拉出家庭的泥潭,殊不知,如果自己立不起來,畸形的婚姻只可能讓她跳進另一個家庭沼澤之中。
無論李燃還是程雨杉,他們當下能接觸的改變人生機會,都是高考。
考上一所名校,會為李燃的創(chuàng)業(yè)夢想積累更多的知識與人脈;考上一所名校,無需伴侶,就能讓程雨杉擺脫原生家庭,擁有更扎實的人生資本。
雷鳴給學生們上的第一課,從十一班成立之前就開始了,他給幾位學渣心中種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讓他們逐漸意識到,他們需要抓住高考。
讓他們意識到,他們其實,很想學好,很想考上好大學。
第二層,在學生對學習的別扭理解。
青春期的少年,容易將叛逆當成主旋律,“聰明”的學渣,更容易犯一個錯誤,不愿承認自己成為學渣是心不在學習、努力亦不在學習。
他們別扭地覺得,那些老師、家長贊不絕口的學霸們,是因為比自己擁有更好的“條件”,或是天賦,或是家庭,亦或者,是擁有優(yōu)秀的老師。
然,雷鳴用桃李班與松柏班的教室情況對比,讓他們認清一個問題,大部分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在自制力、對知識的渴望及高效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大部分學霸,并不是很多學渣以為的“書呆子”,亦不是在表演學習,而是,因從學習中找到了目標,因向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靠近,而專注努力。
學習,是為自己而學。
這句話每個家長、每位老師都說過,卻不是所有少年人都能理解。
十一班五位“學渣”便是沒有理解的那波學生,他們因當下而痛苦,因未來而迷茫,卻一直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們解決痛苦與迷茫的重要渠道。
第三層,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因素,是少年人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亦是《鳴龍少年》筆墨最多著力點,站在上帝視角,你會發(fā)現(xiàn)十一班五小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態(tài)問題。
程雨杉是回避型人格,對其他人很抵觸。邊曉曉是討好型人格,會下意識討好周圍所有人。李燃看起來很有攻擊性,從不避諱家境差的事實,實則自卑脆弱。
江晴朗看起來活潑開朗,骨子里卻早已逆反。最內向的禹洋,已經不是簡單的社恐,而是情緒快到了崩潰爆炸的邊緣。
而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皆來自家庭。
程雨杉家庭重男輕女,繼母對自己心思齷齪,她因心疼母親而開不了口反抗,又因傷害切實存在而隱忍壓抑,只能用冷漠鋒利的外殼去保護自己。
李燃用攻擊性十足的性格去包裹自己內在的自卑迷茫,因為父逝母離,年邁的奶奶為了他忙于生計,他渴望改變、渴望指引,卻不知道如何求助。
江晴朗,原本成績優(yōu)秀的他為何越來越差?
母親的過度掌控與父親的不負責任,讓他相當矛盾,他心疼母親的付出卻也在母親的強勢中喘不過氣來,無形中用叛逆默默反抗,但越反抗越痛苦。
邊曉曉和禹洋,一個父母過度忽視,沒有考慮到寄人籬下對孩子心理成長造成的影響;另一邊,又極端保護,沒有意識到孩子也擁有獨立的人格。
病態(tài)的家庭環(huán)境,或者錯誤的家庭教育疏導方式,往往是青少年“叛逆”的根源,而很多人的“叛逆”,往往又是出于少年人潛意識的自保,而不是攻擊。
劇里五小只的原生家庭,每一個都堪稱現(xiàn)實問題范本。
每一個,獨立拉出來,都有很好的參考、教育意識,年輕人需要看,即使成為家長的父母們,或許也能從中,找到處理問題的方式。
雷鳴如何引導學生從家庭影響中走出來,把專注放在學習上,把努力,放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又如何正確的反擊?這是《鳴龍少年》最觸動人心的議題,亦是學渣逆襲重要課程。
解決這三層問題,老師們總結下來的學習技巧,才能將效果真正發(fā)揮到極致,目標看起來很“懸浮”的熱血逆襲,才有機會,成為現(xiàn)實。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