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那只猩猩,《猩球崛起》還有看頭嗎? -
2011年,《猩球崛起》曾經(jīng)點燃了西方觀眾對于“末世猜想”的情懷,因為它是一種承接,承接來自1960年代的系列電影。內(nèi)地中文網(wǎng)對老電影的譯名又很多,大抵總有“猩球”二字。在第一部的片尾,男主自以為只是到了一個猿族統(tǒng)治的異世界,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竟是幾千年后的地球,因為海灘邊是殘破不堪的自由女神像,于是男主跪在地上哭嚎。時人評論電影說“人類最終還是自己選擇毀滅了自己”。
如果參考1960年代-1970年代的世界環(huán)境,西方觀眾有此評價也不足為奇:
冷戰(zhàn)正酣時,東西方陣營每天都用各自幾百枚核彈指向?qū)Ψ?,古巴?dǎo)彈危機和伊朗門事件時刻提醒著所有人“登月”的聯(lián)合只是例外,對抗才是常態(tài)。
即便到了21世紀,西方民科也在暢想“人類滅亡后,究竟誰會統(tǒng)治地球”這個看似不靠譜的話題,未來地球的“主人”候選者名單中有蟑螂和老鼠,還有喪尸。然而這些都不滿足獵奇者的想法,所以“猿族崛起”成了人類對末日預(yù)定下較為滿足審美的設(shè)計。
2001年,在《猩球崛起》尚未開拍的十年前,有一版《決戰(zhàn)猩球》曾試圖銜接1960年代的延續(xù),主演是馬克沃爾伯格,那時的馬克正是青春年少,這部電影的知名度遠不及他后來出演的《泰迪熊》和《變形金剛》系列。和這部電影的前輩一樣,片中的“猩猩”也是由演員們戴著皮套出演的。
隨著動作捕捉技術(shù)的日漸成熟,電影人終于不需要皮套了,取而代之是片場幕后花絮中觀眾們看到的渾身點著無數(shù)光點穿著緊身衣的動作捕捉演員,電影科技的進步讓許多作品有了新的視覺感受,《猩球崛起》就是其中之一。
1
2011-2017,六年里《猩球崛起》拍了三部,“凱撒”這個名字隨著那只神勇的猩猩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甚至大多數(shù)人在觀影后都會情不自禁地選擇站隊猩猩。我認為這其中大多得益于美國影人擅長的“反抗精神”的敘事中。相對于前輩們的作品,《猩球崛起》把“環(huán)保、平等、壓迫和抗爭”的思想表達得更加清晰,猿族在新三部曲中也不再是“將人類奴役”的邪惡族群,相反,電影很明確地向觀眾說明了人類是如何漸漸失去對地球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的——
第一只會思考會說話的猩猩凱撒的誕生,源于人類的醫(yī)學(xué)研究。
盡管很難辯證地看待易位思考之下猩猩們的感受,但《猩球崛起》的主創(chuàng)團隊依然為觀眾提供了“身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迫害者視角:
猩猩和一切除了人類以外的生物是不要被尊重的。除非它們真的有能力反抗。
接著,“夢想”成真,猿族崛起。
第一部中令觀眾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那頭山地大猩猩跨過橋梁撲向直升機的震撼,那是動物的勇猛,也是被壓迫許久的憤怒。
人類在電影中第一次需要在城市中直面他們平時輕視的同為靈長類生物的猩猩,并在斗爭中發(fā)現(xiàn)一旦猩猩有了智商,對人類來說就成了降維打擊。
而《猩球崛起》三部曲的主題始終保持一致:
猩猩們只想歲月靜好,奈何人類總是步步緊逼。
在第二部《黎明之戰(zhàn)》開始便是凱撒率領(lǐng)猩猩們于林中狩獵,它最好的伙伴還是那么幾個,這部最令人嘆息的莫過于昔日最強助力科巴的叛變,所叛者不是為了權(quán)力,而是源于對人類刻骨銘心的仇恨,那一身傷疤和盲眼,恰恰都是當年在實驗室中人類賜予的痛苦回憶。
所以第二部在第一部的基礎(chǔ)上讓觀眾再一次思考“人類的原罪”,即貪婪和殘暴,終于讓自己品嘗到了被敵視的苦頭。
第三部《終極之戰(zhàn)》里凱撒更像極了《圣經(jīng)》中帶領(lǐng)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摩西,它讓猩猩們再度團結(jié),讓依然奴役猩猩當苦力的人類徹底變成了該片的反派。
迎著朝陽靜坐在樹下的凱撒成了猩猩們的圖騰,和第一部相比,蒼老的凱撒終于在追憶中離開了世界,在它的身后,猿族的世界正在形成,連接1960年代的故事才正式開始。
2
原著中對于兩千年后的地球,人類有很清醒的認知:
彼時尚存的人類早已丟棄了所有文明的痕跡徹底退化成沒有語言和文字的靈長類,和他們的祖先智人一樣重返這個物種剛誕生時的狀態(tài)。而猩猩,或者說猿族,正式成為地球的主人,他們把人類置于曾經(jīng)自己身處的位置上。勞工、實驗品或?qū)櫸?。盡管有些猿族科學(xué)家在“史前遺跡”中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于人類曾經(jīng)留下的文明記憶,但對于猿族而言這是一種禁忌。
直到某一天,從天而降的火焰擊破大地,“一只低等的人類居然以文明的姿態(tài)降臨”,在猿族統(tǒng)治的地球上,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計劃定于2024年05月上映的《猩球崛起:王國》便是重新開始一段經(jīng)典演繹。
就目前曝光的預(yù)告片看,似乎在凱撒離開的很多年后,猿族儼然有了超越《猩球崛起》前三部的氏族社會的組織形態(tài)——
它們,有了人類的樣子。
如權(quán)力、等級、語言和壓迫。
如果脫離作品本身看,似乎新故事在勾勒人類早已走過的老路。
對此我還是蠻期待的。
同老版電影相比,《猩球崛起:王國》顯然試圖超越其簡單的人猿斗爭,甚至可能會超越種族競爭,而是延續(xù)《猩球崛起》前三部的主題“和平共處”,只是少了凱撒的世界,新的英雄是誰?讓人類最終有望脫離奴役的人族“凱撒”又是誰?目前依然未知。
不過2024年,延續(xù)了前三部的電影是否依然能夠得到東西方觀眾的認可,同樣也是個未知數(shù)。
眾所周知,全球疫情盡管已經(jīng)漸漸褪去,全球電影市場并沒有如預(yù)期中迅速恢復(fù)到過去的狀態(tài),如漫威IP等的遇冷和老題材頻頻被翻新,觀眾的口味如今也頗顯得有些玄學(xué)意味。
我記得那年看《猩球崛起》時,關(guān)于動作捕捉還是個新鮮話題,故事的創(chuàng)新度如何倒不重要,各個種類的大猩猩分別有什么特征,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有什么區(qū)別,在彼時國內(nèi)院線的公眾號上也多見注文說明。
如今這些進化得越發(fā)像人的猩猩們還能演繹出怎樣的精彩故事?美國影人又能賦予新故事什么樣的思想價值?只有期待。
只是當《猩球崛起:王國》預(yù)告片中一只頗像凱撒的猩猩騎著馬兒佇立在地平線上時,我卻想起十二年前初見凱撒時那只會說話的異族英雄的風(fēng)采。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