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帕米爾高原上的血色浪漫與永恒回響 -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銀幕上,涌現(xiàn)出許多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如《山間鈴響馬幫來》《神秘的旅伴》《草原上的人們》《冰山上的來客》《劉三姐》《
其中,《冰山上的來客》是一部特別受人喜愛的代表作品,影片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趙心水執(zhí)導,梁音、阿依夏木等主演,1963年上映。
講述了楊排長和邊疆戰(zhàn)士們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短兵相接”,最終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得以重逢并將特務一網(wǎng)打盡的故事。
電影中帶有濃郁新疆民族風味的歌曲,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懷念戰(zhàn)友》《高原之歌》《冰山上的雪蓮》等,風靡一時,傳唱至今。
雷振邦的“玩命”采風
雪山尋歌
1961年接到為"冰山上的來客"寫歌的任務之后,雷振邦立刻趕赴新疆到處搜集素材,尋找靈感。
按照導演趙心水的設(shè)想,電影里一班長犧牲之后就得有一首歌曲來抒發(fā)戰(zhàn)友們的悲傷和緬懷之情。
為了歌里有真實的情感,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雷振邦頂風冒雪,來到了位于喀喇昆侖山高處的一個解放軍的哨所。
在他到達哨所的時候,只聽到背后傳來巨大的轟鳴聲,回頭一看剛剛爬過的那座山峰發(fā)生了大雪崩,雷震邦如果稍晚2分鐘下來的話,那就是葬身雪底。
不過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正是在這個哨所雷振邦知道了很多真實而悲壯的英雄事跡,還有邊防戰(zhàn)士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頓時思如泉涌,靈感迸發(fā),當天夜里《懷念戰(zhàn)友》的詞和曲就全部都創(chuàng)作出來了。
從戰(zhàn)士們嘴里雷振邦還聽到了不少凄美動人的少數(shù)民族愛情故事和民歌,以此為素材,他又寫出了更為著名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在無數(shù)昂揚鏗鏘的革命歌曲當中,《冰山上的來客》里的這些傷感又柔情的歌曲征服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
一轉(zhuǎn)眼半個多世紀就過去了,電影主創(chuàng)雖已離世,但是他們?yōu)橹冻鲂难踔辽哪切┙?jīng)典的形象、動聽的旋律,會長久的留在時代的記憶中永不消失。
文化回響
從邊疆到全國的精神共鳴
1963年電影上映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迅速風靡全國,成為邊疆文化與愛國情懷交織的象征。
各地學校、工廠、街道掀起“學唱邊疆紅歌”熱潮,廣播電臺循環(huán)播放,《人民日報》贊譽其“用音符架起了邊疆與內(nèi)地的精神橋梁”。
上海知青王秀蘭在1965年的日記中寫道:“西行的列車駛過蘭州時,不知誰輕聲哼起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剎那間,整個車廂和聲如潮。
我們望著窗外蒼茫的西北大地,淚流滿面——那里將是我們扎根的‘第二故鄉(xiāng)’?!?/p>
王秀蘭與數(shù)十萬知青一樣,在邊疆的戈壁與草原上,用青春踐行理想,用歌聲抵御荒涼,用理想灌溉信念。
她說:“每當疲憊時唱起這首歌,仿佛能看見高原上戍邊人的身影,心中便涌起力量?!?/p>
跨越半個多世紀,這首歌的精神傳承從未中斷,2024年7月23日,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典晚會上,一群“00后”青年們身著傳統(tǒng)服飾,以交響樂融合鷹笛演奏的方式,重新詮釋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從邊疆哨所到城市舞臺,從崢嶸歲月到和平年代,《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早已超越音樂的范疇,它是一曲凝聚民族記憶的史詩,是代代中國人對家國情懷的深刻詮釋,更是跨越時空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永不凋零的“紅”
帕米爾高原上的三代戍邊傳奇
上世紀50年代初,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主動請纓,成為紅其拉甫邊防連首位“牦牛向?qū)А?,拉開家族戍邊序幕。
1972年,其子巴依卡接過使命,帶領(lǐng)邊防戰(zhàn)士穿越喀喇昆侖,與邊防戰(zhàn)士共守邊疆。
2004年,復員回鄉(xiāng)的拉齊尼繼承父輩衣缽,以牦牛為伴,穿越“生命禁區(qū)”,修葺界碑,用紅漆一筆一畫描摹“中國”二字,守護國土尊嚴。
扎根帕米爾高原數(shù)十年,拉齊尼屢次在險峻巡邏途中勇救遇險群眾,被譽為“帕米爾雄鷹”。
2017年,他當選首屆“感動喀什十大人物”,2018年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三年間提交12份民生議案,傾力為民發(fā)聲。
當?shù)孛窬ū攘Αて淅嘶貞洠骸八傉f,守好邊境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p>
2021年1月4日,拉齊尼在培訓期間為救落水兒童壯烈犧牲,生命定格于41歲。同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其“時代楷模”稱號。
“花兒為什么這樣鮮?它是用青春的血液澆灌……”拉齊尼將熱血傾注邊疆,如雄鷹般的精神永鐫帕米爾雪山,輝映著忠誠與奉獻的不朽光芒。
從雷振邦雪域采風的生死歷險,到三代戍邊人用熱血澆灌的忠誠,《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誕生與傳承,是一部跨越時空的中華民族現(xiàn)代史詩。
它不僅是邊疆文化的精神符號,更串聯(lián)起幾代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戰(zhàn)士的悲壯、知青的理想、當代青年的創(chuàng)新演繹,都在旋律中凝結(jié)成永恒的記憶。
“這抹‘紅’,或許是你,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的普通人。
或許是他,以無聲行動守護山河的無名英雄。
從帕米爾的雪峰到都市的街巷,這份‘紅’無需言語,卻在血脈中沸騰,在步履中傳承。
它是戍邊人用生命澆灌的忠誠,是每一個中國人以行動寫就的誓言:讓熱愛的‘紅’永不凋零,讓信仰的火焰永遠熾熱?!?/p>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