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打不過《熊出沒》,王一博該背鍋嗎 -
這個春節(jié)檔爭議最大的電影,可能毫無爭議是《無名》。
春節(jié)檔第三天,《流浪地球2》《滿江紅》《深海》等一眾影片均已開分,《無名》依舊暫無評分,豆瓣還特別給出一行小字解釋:當前觀眾意見分歧較大,隨機展示部分短評,請謹慎參考。
據(jù)貓眼專業(yè)版數(shù)據(jù),2023年1月24日8時23分,2023年春節(jié)檔(1月21日-1月27日)總票房(含預售)破30億,比去年達到這個成績提前了一上午。其中《流浪地球2》《滿江紅》均已突破10億元,而由程耳導演,梁朝偉、王一博、周迅等主演的電影則以2.75億的票房不敵《熊出沒·伴我“熊芯”》在檔期票房榜中位列第四。
相比預售時的一路領跑來講,這并不算很理想的成績。那么,《無名》究竟是一部怎樣的影片?票房落后、口碑兩極,是程耳、王一博還是“超級商業(yè)片”的錯?
那個“羅曼蒂克”的程耳:用復雜方法講簡單故事
截至記者發(fā)稿,《無名》在豆瓣的短評數(shù)量達到驚人的18萬條,且仍在數(shù)以萬計地增長,比票房榜首《滿江紅》的短評多出了近一倍??v觀評論,影片兩極分化嚴重,喜歡的觀眾盛贊攝影、剪輯、配樂、燈光、氛圍,直呼視聽盛宴;吐槽則集中在影片混亂零碎的敘事和演員參差不齊的表演上,更有評論質(zhì)疑“梁朝偉和周迅是不是缺錢了,要接這樣的電影?”
事實上,《無名》的口碑兩極是可以預料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導演本身。導演程耳是一個擁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創(chuàng)作者,他此前的作品《邊境風云》《羅曼蒂克消亡史》也在面世之初引起過廣泛爭議。
《無名》是一部整體氣質(zhì)非常接近《羅曼蒂克消亡史》的作品,延用了程耳一貫喜歡的非線性敘事和十分考究的電影美學。構圖精致、配樂高級、腔調(diào)優(yōu)雅、剪輯利落,對光影的運用和表演張力的呈現(xiàn)都尤為極致。
故事背景建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孤島時期的上海,日本人、汪偽政府、國民政府、中共地下黨員,各方力量在此交錯斡旋。
梁朝偉飾演的是汪偽政府特務部門的主任何先生,王一博飾演的葉秘書和王傳君飾演的王隊長是其手下的特工,做的是手起刀落殺人拋尸的事。大部分劇情也集中在這幾位特工身上,是非常典型的諜戰(zhàn)題材,或許從影片一開始觀眾就已經(jīng)在猜測:他就是潛伏的共產(chǎn)黨員吧?
不過《無名》在敘事采用了非線形和多視點的手法,將1938年到1945年期間幾個重要節(jié)點的故事拆散打亂,以何先生、葉秘書、王隊長、張先生、陳小姐等不同人物的主視角展開。這種剪輯增強了懸疑感,同時也會阻礙劇情的理解,以至于觀眾一會兒在1938年的廣州,一會兒在1945年的上海,叛變我黨的黃磊明明剛出場就死了,怎么這會兒又跟周迅對峙上了?
熟悉程耳的人理解這是一種“高級”的敘事結(jié)構,不喜歡的人覺得導演是在故弄玄虛。最關鍵的一點在于,《無名》本身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類似的人物形象在各種諜戰(zhàn)題材中并不少見。因此即便敘事晦澀,觀眾基本在影片前半段就能猜到人物的真實身份,繞了一圈到結(jié)尾難免感慨:“就這就這?”
不是用了王一博,就叫“超級商業(yè)片”
程耳前作《羅曼蒂克消亡史》被譽為“中國版《教父》”,但其叫好不叫座,2016年上映時票房僅1.22億元?;蛟S是預料觀眾反饋,《無名》在預告中打出了“超級商業(yè)片”的標簽。在媒體見面會上,程耳回應稱,這是他的一種自嘲和幽默,因為之前給大家的認同感不夠,似乎太文藝了一些。
從片中幾段刺激的動作戲看,《無名》的確“商業(yè)”了不少。尤其是梁朝偉與王一博那場打戲,兼具槍戰(zhàn)肉搏、追逐墜樓,窗簾殺等動作設計非常精彩,這樣的畫面無疑是符合大眾觀影習慣的。
從演員選擇上,大概也能看出這部片子的“商業(yè)化努力”。主演王一博是當下人氣極高的青年演員和偶像,但很難以此斷定,程耳此舉是對商業(yè)的迎合或屈服。
盡管影片的豆瓣短評區(qū)充斥著大量粉絲與非粉群體之間關于王一博表演的爭論,但在導演這里,王一博是合適和唯一的。據(jù)上觀新聞報道,程耳談到選角時曾表示:“王一博飾演的角色沒有其他任何人選,我只見了他一個,就確定是他了?!?他解釋稱,王一博有一種謙謙君子的氣質(zhì),非常符合《無名》那個年代的感覺。
從類型上看,諜戰(zhàn)的確是商業(yè)片常見題材,但導演本人認為《無名》并不是一個純粹的諜戰(zhàn)片,“它還關乎那個年代,更像是那個年代的史詩,是一曲挽歌”。
上文提及的多視角敘事在制造懸念的同時,也渲染出了一種“歷史感”。劇中人物全部有姓無名,劇中人物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那個年代下推動歷史前進或者跟隨時代亦步亦趨的普通人縮影。
和前作《羅曼蒂克消亡史》一樣,《無名》的底色也是對戰(zhàn)爭、對侵略的厭惡和控訴。因此影片中既出現(xiàn)了飛機大炮轟炸城市、水泥活埋無辜礦工等直觀的、赤裸的畫面,也用了一些更克制和雋永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和情緒。
比如飛機上,日本航空兵的愛犬戴著護目鏡,取的名字是“羅斯?!?;而轟炸之下,廢墟里被雨水淋濕的瘸腿小狗瘦骨嶙峋。又比如掙扎著想要跳出紅色腐乳汁水的醉蝦與在屏幕前自白的叛變者,映照的是難以逃脫時局和無法適應巨變的普通人。
“棄暗投明”的張先生:我是一個軟弱的人,無法適應巨變的年代
《無名》可能不適合春節(jié)檔,但博納需要《無名》
《無名》被吐槽最多的點,在于它沒有講好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也是目前很多影視作品的通病。但《無名》為靠近觀眾是做了努力的,盡管線索藏在細節(jié)里,但刻意強調(diào)細節(jié)的鏡頭也很多。因此電影上映后反倒有點兩頭不討好:程耳影迷沒看過癮,普通觀眾覺得拿腔拿調(diào)。
《無名》有不少缺陷,但這并不意味它是一部爛片,其擴寬主旋律電影風格的嘗試也是有意義的。
《無名》由上海博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品,是繼《中國醫(yī)生》《長津湖》之后,博納影業(yè)“中國勝利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在完成主旋律題材的同時,程耳保持了自己的風格也增添了商業(yè)元素,這同時也是博納的嘗試和挑戰(zhàn)。
2014年博納影業(yè)的《智取威虎山》獲得市場口碑雙豐收, 自此開始博納便研究出了一套“港式商業(yè)大片元素+愛國主義情懷”的打法。隨后,這種成功被不斷復制應用于主旋律框架下的各種題材。從2018年春節(jié)檔最強黑馬《紅海行動》,再到2019年集中推出“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博納某種程度上扭轉(zhuǎn)了主旋律電影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主旋律商業(yè)大片的策略也幫助博納實現(xiàn)一次次票房全勝。
但這種公式化的影片在經(jīng)過近十年的不斷復制后大眾也出現(xiàn)了審美疲勞,例如同樣是博納出品的《中國醫(yī)生》市場反響并不夠好。主旋律電影如何擺脫路徑依賴推陳出新也成為了近兩年電影人的一大命題。
去年8月,把“主旋律題材電影的商業(yè)化運作優(yōu)勢”寫進招股書的博納影業(yè),苦等5年后終于在深交所上市??墒请娪笆袌鲆呀?jīng)變了,主旋律也并不總是票房靈藥,像《長津湖》這樣的項目收益大但風險也大。因此持續(xù)生活好內(nèi)容、新內(nèi)容才是博納上市后面臨的新的一課。
據(jù)博納招股書,博納目前的儲備和擬投資項目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紅海行動2》《汶川大地震》《血戰(zhàn)上甘嶺》《反恐行動》《少年時代》等。值得一提的是,博納后續(xù)和程耳還有一部合作作品,是聚焦關注無力過年的人群。據(jù)程耳仔微博發(fā)布的隨筆,他寫道:“電影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這些天也無力走進電影院,甚或無力過年的人們。我們喧鬧的春節(jié)檔與他們毫不相干。這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p>
從這個層面來看,創(chuàng)作者和投資方的嘗試擁有足夠的意義。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