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9.5,擺爛30年后他終于殺回來了 -
開分9.5,兩集后又漲到了9.6(被第三集扣掉的0.1,肉叔不認),還有哪個國片能有這樣的待遇?
評論區(qū)不吝贊美:
“一集封神?!?/p>
“文藝復興?!?/p>
“屁鎮(zhèn)迪士尼,腳踹皮克斯!”
在經歷了《三體》的大失望之后,這讓人體會到了久違的國漫狂歡。
仿佛憋了太久的一口氣,終于大大方方地吐了出來。
沒錯,就是完全配得上這個分數(shù)的《中國奇譚》。
許久未見的上美廠出品。
八個獨立的短篇故事集。
影片的美術風格更是包括了二維、剪紙、定格、三維等多樣形式。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題材,是國產電影近年來很少涉足的領域:
志怪傳說。
當影視劇里越來越對那些光怪陸離的妖鬼題材避之不及。
那些延續(xù)了一千多年了傳統(tǒng)該如何延續(xù)?
所以一部《中國奇譚》。
我們能看到不僅是國漫的可能性。
或許,也是未來的可能性。
01
小社畜的自救
《中國奇譚》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甫一上線,就有很多人驚為天人。
熟悉的西游題材。
熟悉的水墨畫風。
讓人一秒便能魂穿到上個世紀《天書奇譚》的經典年代。
上為《天書奇譚》,下為《小妖怪的夏天》
但不僅如此。
雖然說改編自《西游記》,但它其實不過套了個西游的殼,就像當年《悟空傳》是把它變成了現(xiàn)代愛情故事一樣,《小妖怪的夏天》則是把它變成了一個現(xiàn)代社畜生存挑戰(zhàn)的“職場”故事。
在這里取經四人組不再是主角。
主角,變成了那個努力打工,卻從來都沒有名字的十八線小員工小豬妖。
話說有一天,正在摸魚的小豬妖接到大王指令,五天后,唐僧師徒要路過他們的領地,他們要制作好武器和陷阱,準備活捉唐僧,表現(xiàn)好的,還能吃上一口唐僧肉。
KPI下達,于是一眾小妖開始了五天的努力。
唐僧是誰?小豬妖并不知道。
怎么活捉?小豬妖更是無權知道。
他只知道這就是他的工作,而他只有在這項工作中努力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才能獲得賞識和提拔。
這畫餅的場景,真真像極了日常被打雞血的我們。
于是你看這連續(xù)五天的“打工日記”,簡直每一幕都是當代社畜的真實寫照。
第一天的任務,做弓箭。
很簡單嗎?但心懷壯志的小豬妖卻發(fā)現(xiàn)這些箭其實實用性不高,根本無法準確地射中目標。
于是他自作主張,決定改良——
拔下烏鴉怪的羽毛,并將其加在箭后,果然,速度和準確率大大提高。
雖然代價是,烏鴉怪從此禿了。
然而。
當頂頭上司熊教頭看到小豬妖的創(chuàng)新時卻怒從火燒:
你在教我做事?
給我去重做 按照我的方法做
心疼烏鴉怪(的羽毛)
為什么?
對于很多領導來說,手下越表現(xiàn)出聰明,就會讓他覺得自己無能,于是他們容不得手下員工挑戰(zhàn)他的權威,只要你乖乖聽話,當一個沒有感情的流水線工人即可。
于是你看這時候的彈幕,一水地在刷“一模一樣”……
第二天的任務,洗鍋。
這個情節(jié)讓我驚嘆主創(chuàng)的劇作能力。
原本只是作為一個設定出現(xiàn)的“小豬妖”身份,因為這個洗鍋的任務,變得非它不可——
因為是一口陳年老鍋,里面堆滿了油垢,簡單的擦洗根本洗不干凈。
怎么辦呢?
想想自己洗碗的時候,用什么洗那些頑固的粘在鍋上的油垢?
鋼絲球??!
小豬妖的背部,正好具有鋼絲球的屬性,于是,他被當成鋼絲球拿來洗鍋了——打工人被資本家壓榨的意象進一步被具象化。
于是烏鴉怪之后,小豬妖也“禿了”,而且是被“磨”禿的。
打工人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頭頂
第三天,砍柴一千斤。
但就在小豬妖們千辛萬苦,甚至動用“非法手段”(搶劫)才完成任務時,忽然得知,任務變了——
大王剛剛改了主意
唐僧肉要烤著吃
這些普通柴火糟蹋味道
甲方:給我重做
第四天,去鎮(zhèn)上買調料。
這個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的機會,成為了小豬妖生命的轉折點。
他向說書人打聽唐僧師徒四人的情況,才發(fā)現(xiàn),唐三藏是個行善好事的高僧,孫悟空、豬八戒跟他一樣,也是妖怪。
更是蓋世英雄。
看這小眼神,是想跳槽了
這個小豬妖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他雖然跟其他小妖怪一樣,被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大王洗腦了,但他沒有喪失“懷疑”的精神。
從大王之外的人口中聽到關于唐僧四人的描述之后,他意識到,唐僧不是壞人,而自己雖然身為妖怪,但不意味著他只能做“吃唐僧肉”的壞妖怪。
他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成為英雄還是惡魔,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
唐僧到來當天,他看到了大王設置的陷阱,只是還沒等他想好怎么辦,就被高層領導狼大人發(fā)現(xiàn)并追殺。
正在這時,一道金光在前方亮起。
唐僧來了!
小豬妖瞬間淚崩。
這一刻,唐僧,那個被描述了無數(shù)遍的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終于實實在在地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假想敵成為救世主,小豬妖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阻止他們過來:
別過來 別過來
這里有危險
誰料。
這時孫悟空看到,騰空而起,一棒子砸將下來:
管它喊什么
妖怪一棒子打死便可
有人說,結尾應該停留在這里就好,這樣更黑暗,也更真實。
但說實話,我喜歡之后的反轉。
它給了做出反思和改變的角色一個希望,也讓唐僧師徒這四個被鋪墊了一整集的角色,有了厚度——他們不只是走個過場當個一棒子打死妖怪的工具人,而是代表著拯救迷途知返者的引路人。
而這。
也是很多人覺得它“一集封神”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但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還看到了未來。
就像孫悟空最后交給小豬妖的三根猴毛。
那是對于小豬妖善良的獎賞。
也是他未來可以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希望。
02
人間何事不鵝籠
但問題是,只是如此嗎?
延續(xù)上美廠的畫風,并給予它現(xiàn)代的閱讀視角?
《中國奇譚》給我的感受是,每一集你像打開一個新的寶箱,在這其中可以看到新的驚喜。
第二集和第一集完全不一樣。
開頭我們提到一個詞:志怪傳說。
如果說第一季《小妖怪的夏天》是改編自耳熟能詳?shù)摹段饔斡洝?,顯得過于大眾化的話,那么第二集《鵝鵝鵝》則更能體現(xiàn)出這個劇集的精髓。
它的原作不再是司空見慣的神話人物。
而是一個很多人都沒聽過的,叫做《鵝籠書生》的故事。
《鵝籠書生》,出自《太平廣記》中《續(xù)齊諧記》,說是陽羨一個叫許彥的人在山中行走,遇到了一個腳痛的書生,書生請求把自己放在他的鵝籠里,背他一段路,許彥答應了,結果書生真的變小身體進入了他的籠子。
而更奇的是,為表答謝,書生從口中吐出器皿肴饌與之共飲,酒過三巡,又從口中吐出一女子伴飲,而這女子呢,復又吐出一男子,那男子復又吐出另一女子……
“世態(tài)漁洋已道盡,人間何事不鵝籠”。
后來,“鵝籠”便成為了變化無常的代名詞。
但這樣怪誕的故事怎么改編?
它并不存在一個完整的情感邏輯,與傳統(tǒng)大部分志怪小說一樣,它有的只是怪異的想象力,以及片段式的橋段而已。
于是,導演選擇了一條很獨特,但我異常喜歡的方向。
首先,它做了一個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
《鵝鵝鵝》,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但最終又能回到“志怪”這個詞的詭譎體驗上來。
默劇的形式,寫意的手法,全片沒有一句對話。
傳統(tǒng)的中式畫風和西式哥特融合,黑白之外,僅有一點紅色。
膠片光影,筆意萬變。
再配合著怪異的音樂,仿佛真的身處那個奇詭幽微的古代中國靈異世界。
《中國奇譚》總導演陳廖宇對《鵝鵝鵝》風格的評價
其次,它在故事里注入了更多的情感。
導演很大膽地用第二人稱“你”作為敘述主題,并將過渡的文字描述穿插在動畫中,令觀眾獲得一種類似游戲做任務的沉浸式體驗。
并在其中投射了“人心似水”這一哲理。
于是。
當主角對最后一個女子鵝女士動心。
當鵝女士求主角帶她離開時,主角因為自身地位而產生的猶豫。
當主角終于下定決心帶鵝女士走時,鵝女士卻被書生一把抓回去吃掉。
你可以很真切地在其中體會出一層一層的人生情感,從沉默,到動心,到猶豫,到懊悔,所有的情感都在無聲且迅速地發(fā)生著。
仿佛這已經變成了自己的故事。
直到最后,只剩你一人望著這空寂的鵝山。
默劇的形式反而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張力——
看似無比平靜的表面下,內心早已驚濤駭浪;而當情緒螺旋式上升,最后被頂?shù)礁叱睍r,那些你以為天大的事又很快如鵝女士的耳環(huán)一般煙消云散。
人生在世,大概就是這么一種體驗。
就像導演說的:
其實鵝山沒有危險
它就是很美的一座山
是人心里的起伏才有危險
山是不動的,人心是一直在動的
就像我們原著《鵝籠書生》
它描寫的是人心里
你看不見的驚濤駭浪的波動
圖源:b站天師道的白山正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氛圍大于故事的短片,有著無盡的解讀空間。
有人把狐貍書生比作欲望,峨山之巔比作欲望之巔,最后出現(xiàn)的鵝女,則是誘惑。
你經受住了誘惑和欲望的考驗,所以狐貍書生才放過了你。
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其抓住了傳統(tǒng)志怪小說的精髓,那便是“變幻無常,鬼魅叢生”。
就像短片中開始出現(xiàn)的一句話:
這里是鵝山
是你失蹤的地方
“失蹤”這個詞怎么理解?
死亡?
那么,如果主角已經消失,講故事的究竟是誰?
細想下來,也能讓人汗毛倒立。
而讓人欣喜的是,接下來的幾集里,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志怪故事。
第三集《林林》,一個關于狼妖的故事。
那是一個狼幾乎被人類趕盡殺絕的世界,山里只剩狼妖女孩林林和母親相依為命。
從未出現(xiàn)的父親和母親禁止和人類接觸的警告都預示著人類對狼妖的殘忍。
可林林還小,她感到孤獨,她想要尋求認同。
于是,她不斷下山,和人類小朋友玩耍。
在片里,數(shù)次出現(xiàn)這樣的臺詞:
(林林)果然和我們是一樣的
她跟我們不一樣
一樣,就可以接納;不一樣,就要被消滅。
這是人類世界的規(guī)則。
人和狼,注定是不同的族群。
可是,不同,就只能排除異己、趕盡殺絕嗎?
站在林林的視角,這是一個關于做自己,還是放棄自己獲得認同的故事。
林林做出求同存異的嘗試,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可人類,難道就沒有付出代價嗎?
而之后。
《鄉(xiāng)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這個名字一聽就能感受到其怪誕的民俗氣息;《玉兔》,把古代神話轉換為未來敘事;《小賣部》,解密一段神秘的市井奇談。
再加上《小滿》和《飛鳥與魚》,八集的體量很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一部風格迥異,但同時又很傳統(tǒng)很怪談的單元短劇出來。
變成一部可以留得下來的經典。
03
國漫傳承
說到這里,另一個詞可能已經呼之欲出了:國漫復興。
這是這些年動畫領域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
也是粉絲們最抱憾的一個詞。
2022年正好是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
在這100年間,中國動畫歷經浮沉,也曾有過一段燦爛的光輝歲月。
比如最早,稱為“中國動畫創(chuàng)始人”的萬氏兄弟受到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的啟發(fā),想要拍攝一部講述中國故事的動畫片。于是他們根據(jù)《西游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節(jié),創(chuàng)作了《鐵扇公主》。
這部歷時1年多,有100多人參加繪制,總計畫了近2萬張畫稿的動畫片,是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長片。
這部電影有多重要?
在世界電影史上,《鐵扇公主》是繼《白雪公主》《小人國》《木偶奇遇記》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動畫藝術片。
在當時,中國的動畫藝術,正處于世界前列。
甚至連“日本動漫之父”,創(chuàng)作了《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著名動畫片的手冢治蟲,也是因為看了《鐵扇公主》,才決定搞動畫的。
而后來呢?
萬氏兄弟和東北電影制片廠美術片組聯(lián)合,終于在1957年,正式成立了上美影,拍出了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木偶動畫片《神筆》、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風格各異,又同屬“中國學派”的作品。
更不用談你們耳熟能詳?shù)摹?a target="_blank" href="/tpua/103801.html" title="大鬧天宮">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和《天書奇譚》了。
這三部動畫,是任何講述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都繞不過去的杰作。
只是之后,尤其是新千年之后,中國動畫一落千丈,跌到了谷底。
故事低幼、畫風粗糙,“崛起”這個詞人們天天喊,但始終實現(xiàn)不了。
怎么辦?
看《中國奇譚》,最令人激動的一點,是在其中看到了國漫的傳承。
所謂傳承有兩個意思。
一是國漫本身的傳承,也就是說,上一代人的努力變成了新一代導演的養(yǎng)分,從而使得國漫在繼承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出新的局面。
比如《大圣歸來》。
當年《大圣歸來》上映,人們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國漫崛起”希望。
而這部《大圣歸來》,卻不是他一個人的《大圣歸來》。
田曉鵬導演曾在一個采訪中說:
196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對我影響很大,我們在《大圣歸來》的片頭段落也對它做了致敬。
但另一部叫《金猴降妖》的動畫片對我影響更大,那片子里的悟空有俠氣,也有更強的妖性,它其實更接近我從《西游記》原著中讀到的悟空。
同樣的,《中國奇譚》中的《鵝鵝鵝》這一集,也受到了《天書奇譚》的影響。
導演坦言,將書生的形象設計成狐貍,是他的一個小“私心”。
因為他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粉絲,他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是《天書奇譚》中的阿拐,阿拐是一只瘸腿的狐貍,所以書生便被設計成了狐貍。
既合理又浪漫。
就像導演所說,國漫的精髓,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掩埋的,相反,它們會變成一種“奠基性”的存在,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第二類傳承則是文化的傳承。
《鵝鵝鵝》導演在訪談中說,自己最喜歡的國漫是《驕傲的將軍》,那么這部1956年的動畫短片是怎么誕生的?
是劇組遠赴北京、山東等地,搜集了一年多時間的古代繪畫、雕塑、建筑等資料,并借鑒了傳統(tǒng)戲曲元素才最終完成的。
而后來的《大鬧天宮》改編自《西游記》、《哪吒鬧?!犯木幾浴?a target="_blank" href="/tpua/70051.html" title="封神演義">封神演義》、《天書奇譚》改編自《平妖傳》,全部是取材于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
是的。
所謂傳承,更應該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說起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藏有著別人比肩不了的豐富度。
光是志怪小說,從魏晉時代的第一部志怪小說《搜神記》開始,到后來的《夷堅志》、《括異志》、《太平廣記》、《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等等等等,一千多年來,無數(shù)文人搜集了無數(shù)的民間傳說。
那是古人的日常。
更是他們留下來的瑰寶。
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看到《鵝鵝鵝》改編自《太平廣記》中的故事時,眼前一亮的原因。
仿佛看到了《聊齋志異》被重新發(fā)現(xiàn),也仿佛看到了《六朝怪談》被重新重視。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創(chuàng)作的路上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甚至是質疑。
比如《中國奇譚》已出的兩集故事。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在我們看來是完美地繼承了上美影的畫風。
但依然有人提出質疑:
中國化有錯嗎?
或許錯的,是我們提及傳統(tǒng),便避之不及的懷疑。
而第二集更是離譜。
一個多義詭譎寓言式的故事,卻有人這樣評論:
拜托,這真的是認真的嗎?
抹殺掉一切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中國動畫才沒有問題嗎?
是的。
國漫的未來不僅需要導演的認真和虔誠。
也需要觀眾對于真正好作品的包容與肯定。
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棒子打死。
畢竟。
只有大量如《中國奇譚》優(yōu)秀的出圈的作品集體涌現(xiàn),我們才能談所謂復興。
而現(xiàn)在,路途還遠。
我們仍需努力。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