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點評脫口秀,暴露了真實的文化水平 -
給脫口秀綜藝當點評嘉賓,果然是大明星一筆格外難賺的通告費。
一不小心說錯話,就會喜提翻車現場——
永遠被釘在“不共情普通人”“不懂脫口秀”的恥辱柱上。
最近,馬伊琍又因為在《喜劇之王單口季》的表現被網友罵了。
《喜劇之王單口季》第七期節(jié)目,邀請了馬伊琍作為飛行嘉賓。
其實能感受到她有在認真地觀看、理解、點評,但好像總隔著些什么。
有點像過年來串門的親戚,和你不熟、講話客氣;
又總能以意想不到的角度,對你的生活狀態(tài)和職業(yè)規(guī)劃提出些指導意見。
那期節(jié)目里,小鹿講大家追求美貌的事,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
“整容臉是天道酬勤,自然美是不勞而獲,我們不應該對努力追求美麗的人抱有那么大的惡意。”
然后馬伊琍在點評環(huán)節(jié),講了一大段她不聽信蠱惑、堅持自我、沒去削下巴的故事。
你當然可以為自己的溫婉下巴而感到自豪,但是人家剛剛呼吁大家別再吹捧媽生美女,整容不是啥見不得人的事兒;
你就緊接著賣弄自己的原裝下巴好看,那不是沒聽懂,就是太沒眼力見。
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程度,堪比有些立志要帶著自己的精修自拍走遍全網,在每一個評論區(qū)見縫插針發(fā)照片的小某書人。
接著上臺的是詹鑫,表演效果不理想,在場五位嘉賓都沒給票。
其他嘉賓,要么直接專業(yè)地指出詹鑫在表演上的問題,比如表情反映“演小了”;
要么聰明如楊天真,順著詹鑫段子里的話頭隨便問點什么不相干的東西。
但馬伊琍又想要點評專業(yè),又不敢話說太直;
所以繞了幾個彎兒,問詹鑫多大了,云里霧里地說詹鑫這段很像青春期男孩給同伴講故事。
言畢被羅永浩一語戳破,她的意思是詹鑫的段子幼稚。
被場上其他幾位玩耿直的一對比,馬伊琍就顯得很像罵人很高級的林蕭她親姐,免不了被網友說是“陰陽怪氣”。
之后登臺表演的,是以女性視角話題見長的選手唐香玉,她講自己被催婚,參加奇葩相親的故事。
馬伊琍給出的評價是,更希望看到唐香玉講講自己是怎么走出困境的,給大家?guī)硪粋€有激勵作用的榜樣故事。
但她的觀點被認為是“何不食肉糜”,因為被催婚的困境,不是說走出就能走出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搖身一變,成為馬伊琍主演的那種國產劇大女主。
然后選手南瓜講自己從外賣小哥一路努力追逐喜劇夢想,見到了偶像周星馳的故事。
馬伊琍卻反復追問人家,如果在喜劇行業(yè)發(fā)展不好,會不會回去送外賣。
不像綜藝點評嘉賓,倒活脫像個漂亮國簽證官,一臉嚴肅地討要你人生選擇題的答案。
小人物的熱血夢想仿佛被一下戳破,見過星爺也不代表能就此星途坦蕩,不還得為生計考慮放棄。
媽呀讓人好像看見神了——古希臘掌管潑冷水的神。
下一位選手翟佳寧,吐槽現在的奶茶甜品起名太奇怪,特別喜歡用一些表意不明但可愛的疊詞。
然后馬伊琍的評價是,我也很愛吃甜品,甜品都有些奇怪的名字,她覺得這沒什么而翟佳寧好像顯得很恨它們。
馬老師,大家覺兒您兒特兒較兒真兒~
這本來就是一種玩笑的吐槽而已,誰能想到馬伊琍在這個點上認真住了。
楊笠也替翟佳寧解釋道:
因為脫口秀表演需要一個強情緒,鋪墊不夠就會顯得情緒大過了事件本身,但是和演員本人的立場并沒有關系。
其實翟佳寧的這段表演,問題不在于他恨不恨這些甜品,在于他選錯了角度。
吳鎮(zhèn)宇和郭麒麟的建議,都是讓他把視點放在“自己接受不了”上,而不要放在吐槽甜品名字本身。
馬伊琍其實感受到了這段脫口秀別扭的地方在哪,但是她沒辦法把這種本能的感受組織成專業(yè)的建議,只能說“我很愛吃甜品”。
又不會接梗搞笑,又不能專業(yè)輸出,但看得出她又真的很想點評點什么,可惜越努力越不落好。
今年在脫口秀綜藝被吐槽的明星,也不只馬伊琍一個。
隔壁《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林更新也當上現眼包了。
選手Seven說自己是一個酒精過敏的東北人,無法適應東北過于濃厚的酒文化,離開家鄉(xiāng)去了上海工作。
Seven表演結束,張紹剛 就把話口遞給了東北人林更新,問他剛來上海有什么不適應。
然后林更新回以一段漫長的、沒有咸淡、沒有畫面、沒有故事的內容。
長到我甚至覺得逐句截圖全部放進來的話,過于浪費文章版面和各位的流量。
沒問出理想效果,張紹剛還不死心,繼續(xù)追問林更新喝酒的話題。
這下林更新不僅不接招,還要拆選手的臺。
說自己酒量一般,東北的酒文化也一般,哪有段子里說的那么玄乎啊~
那說好的東北人絕不讓別人話茬掉到地上呢?!
搞得人選手在臺上一個尬笑↓
咱一個演員,懂什么叫做藝術加工嗎?誰讓你上這正本清源來了?
真別賴張紹剛遞的問題不行,同樣是飛行嘉賓,坐旁邊的田雨馬上接過話茬,講了一個自己被朋友灌醉,把電梯間地毯當被子蓋的故事。
生動有趣有畫面有節(jié)目效果。
不會接話導致冷場,林更新還不止一次。
賈耗講了個職場八卦的段子,張紹剛又問林更新,讓他分享一個離譜八卦。
然后林更新馬上把自己往外摘,一本正經地說他不相信八卦,造謠太多。
其實甭管信不信,張紹剛的目的只是想讓他分享一個荒謬謠言,給節(jié)目增添點笑料;
林更新哪怕真的從來沒有相信過八卦,講個自己被造過的好笑的謠言也行;
但是林更新始終處在一個防御的狀態(tài)里不愿打開,總是下意識地選擇“解釋”,而非“分享”。
觀感上,他在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新聞發(fā)布會發(fā)言人,而非搞笑類語言節(jié)目嘉賓。
一通正經解釋,場子又冷下去了,還得大張偉 馬上接著造謠的話頭,主動拿自己開了個涮,重新讓大家掉下去的嘴角再彎上來。
孟川講粉絲為了維護自家哥哥開展網絡罵戰(zhàn)的事,現場效果特別爆,而林更新給到的反饋是↓
經典“還是孩子”。
這四字真言放在“飯圈口水戰(zhàn)殃及路人”這個語境下,我覺得都不是和稀泥了,簡直有拉偏架之嫌。
你說他完全就是講點無聊的廢話嗎?也不是。
也指點專業(yè)(不到點上版)。
前有說趙曉卉 “講得有點平”,立馬被大張偉、張雨綺 、張紹剛三口同聲:“不平??!”
后有建議小魚“可以有點起伏”↓
然后小魚說自己放不開,嘗試過但像弱智。
其實只是他自己不太欣賞趙曉卉和小魚這種,比較平緩的表達風格而已,但總有人是喜歡這種風格的;
林更新的點評建議,反而顯得自己的審美取向很單一。
其實,相比于上一屆翻車的那英、周迅,這屆的馬伊琍、林更新,真的已經收斂很多了。
人家也不傻,明晃晃的前車之鑒擺在那,他倆沒敢直接表露出聽不懂、不理解;
但是演技又不夠高超,沒能給自己立起一個足夠有親和力的接地氣人設。
所以他們看似在輸出自己對脫口秀的理解,其實依然和脫口秀這門表演并不同頻。
他們并沒有融入進這個關于表達與交流、共情與冒犯的場域里,而是擔當著高高掛起的座上賓。
脫口秀現場應該是最不怕冒犯的地方,理想的關系應當是:嘉賓可以拿選手開玩笑,選手也可以立馬懟回去。
比如大張偉調侃徐志勝 人火節(jié)目邀約多,最近為了準備脫口秀稿子都斷活兒了;
然后徐志勝立馬回嘴,說自己最近沒錄節(jié)目,所以找大張偉的活兒才多了。
嘉賓的輸出可以不觸及脫口秀的專業(yè)本身,但不能在一個無法交流的狀態(tài)里。
就像馬伊琍用“你像08年出生的人”來的表達“你幼稚”,委婉或直接的表達方式本身都沒有錯;
但是你既然這么客氣地說了,選手還能回點啥呢?
只能禮貌地說句謝謝鞠個躬↑,那么最怕冷場的脫口秀就冷下來了。
又或者,實在不會抖包袱活絡氛圍,那就學張雨綺;
讓對話回歸人與人之間純粹的交流,不關乎專業(yè)技巧,只關乎情緒感受;
小魚講完自己被校園霸凌的段子,張雨綺說小魚用溫吞的方式表達反抗,聽完很心疼他
那也能收獲選手的一句真誠的“你懂我”。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