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萬人打出9.4的高分!影后首當導演即巔峰? -
1905電影網專稿?截至發(fā)稿,《還有明天》票房破2000萬,評分從映前的9.0一躍至如今的9.4。
本片在意大利本土上映后好評如潮,不僅斬獲第69屆意大利電影大衛(wèi)獎最佳新導演、原創(chuàng)劇本在內的六項大獎,還沖進了意大利影史票房榜前10,成為2023年的意大利年度票房冠軍。
作為意大利“國寶級女演員”寶拉·柯特萊西的銀幕導演首秀,她邀請昔日有過多次合作的編劇吉利亞·卡倫達和法里奧·安德烈奧蒂共同參與《還有明天》的劇本創(chuàng)作。據兩位編劇說,寶拉一直有導演夢,但她又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所以一直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去開啟自己的導演生涯。
寶拉在電影首映禮時曾說,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于祖母,卻又不完全是祖母一個人的故事,而是過去那個時代由眾多意大利女性的身影共同鉤織出的故事。
本片以1946年意大利女性首次獲得投票權前夕為創(chuàng)作背景,講述女主角迪莉婭從飽受以丈夫為代表的父權社會的壓榨和迫害,如何一步步覺醒,最終決定以參與投票,投入到改善自身和全體意大利女性困境的抗爭中的故事。
在導演、編劇做客1905電影網《對話》欄目時,導演寶拉·柯特萊西說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是希望能夠將這部電影獻給自己的女兒,也獻給這一代人的女兒們,希望她們能夠在看完本片后收獲一份敢于與不公對抗的勇氣。
編劇吉利亞·卡倫達和法里奧·安德烈奧蒂提到這部電影回溯到歷史中,展現女意大利女性爭取平等和自由的起源,這里有許多值得討論和反省的部分。
或許正是有著強烈的想要傳達給當下女性們的訊息,才讓寶拉鼓起勇氣,邀請兩位昔日的合作伙伴吉利亞·卡倫達和法里奧·安德烈奧蒂,一同向意大利和全球觀眾獻上了這部《還有明天》。
成為導演的契機
對女性處境的始終如一的關注
編劇吉利亞·卡倫達在采訪中曾提到,片中的迪莉婭和導演寶拉一樣,都是非常勇敢的女性。
作為導演首秀,寶拉選擇了歷史上對意大利女性爭取權利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個事件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且通過黑白的形式來呈現,這讓兩位編劇都很意外。因為寶拉在片中同時擔任編劇、導演和主演,編劇法里奧·安德烈奧蒂說這對她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談及為什么以這個故事作為其導演生涯的起步,寶拉說這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她一直很關注女性的職場、社會和個人情感困境,無論是過去自己作為演員還是編劇,在很多參與的作品中,都在探討相似的主題。
比如在《沒有人可以審判我》中,寶拉飾演因丈夫喪生而瞬間從富人的奢靡生活滑落到貧民窟度日的愛麗絲,失去了丈夫的庇護,巨大的階級落差讓愛麗絲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而不再是選擇依附于他人。
拍攝《還有明天》這個故事對導演寶拉具有特殊的意義。
意大利女性首次獲得投票權的這個故事節(jié)點,寶拉希望能夠把過去發(fā)生的故事講給當代人聽。女性家庭成員遭受的暴力虐待,在那個時代是司空見慣的,現代人看到或許會感覺有些震驚,但這種暴力的發(fā)生恰恰是“男性為主”的思維習慣導致的。
導演和兩位編劇都提到,即使在今天的意大利社會,針對女性的施暴依然是存在的,編劇吉利亞·卡倫達說現在電視新聞還是會經常報道女性遭到謀殺的駭人聽聞的事件。
寶拉提到創(chuàng)作本片是為了提醒今天的觀眾,很多悲劇直到今天仍在上演,比如說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依然處在惡劣的處境,這是需要全社會都引起高度重視的。
片中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之一,是導演用歌舞片的形式去呈現家暴的場景。寶拉曾在電影首映禮時提到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考慮女性觀眾的感受,不可接受的不是家暴實施的方式,而是家暴這個行為本身。
施暴段落的配樂,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意大利很有名的一首情歌,其中的歌詞是對愛情的宣言,相愛的人會永遠在一起。寶拉說選擇這個歌曲是為了制造一種反諷的效果,歌頌著愛情,但現實中迪莉婭卻被丈夫終生監(jiān)禁和施虐,這種沖突性是很強烈的。
寶拉對于施暴場景的藝術化處理,恰恰反映出她作品中透露出的強烈的對于女性困境和現狀的關照和體察。
選擇女性爭取到投票權這個故事節(jié)點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事件對于意大利女性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著女性上桌,可以有更大的聲量去爭取自己的權利,這是可以鼓舞到今天的觀眾的。
編、導、演三位一體
好的團隊讓我有底氣去全神貫注于角色
編劇吉利亞·卡倫達和法里奧·安德烈奧蒂過去曾與寶拉合作過多部電影,此次的合作也是三人早早約定好,一定要一起去完成寶拉銀幕首秀的劇本。寶拉在采訪中不止一次提到,因為有兩位共事多年的老友一同參與劇本的寫作,所以她可以更專注于導演和表演的工作。
談起電影的拍攝過程,寶拉解釋說他們的拍攝和傳統的電影的籌拍略有些不同。一般的電影是基于劇本進行分鏡頭的拍攝,但他們的拍攝因為團隊都是舞臺劇出身,所有他們在拍攝之前已經以話劇的方式全程演練和籌備了這個片子,所以整個拍攝過程非常順利,她只需要專心于去飾演迪莉婭這個角色,其它很多導演工作的技術性的細節(jié),會有更專業(yè)的伙伴來替她完成。
作為導演、編劇,其實很難非常公允的看待片中的角色,寶拉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跳脫出自己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去完成迪莉婭的角色塑造的。
在作為演員去詮釋迪莉婭的過程中,寶拉沒有帶著一種先驗性的評判視角去看待這個角色,而是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進入角色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缺點還是優(yōu)點,都全面的展示出來,以盡可能自然的方式進入到角色中,去將其人性的部分演繹出來。
給女兒的一封情書
希望能夠通過電影給予她力量
片中迪莉婭的女兒瑪塞拉一直不理解母親為什么要對施暴的父親無底線的容忍,這導致母女間的關系一直存在著縫隙與隔閡。
寶拉提到八十多年前的意大利社會,對于女性在社會身份上的定位,就是嫁一個好老公,她們被賦予的角色就是做家務和照顧家庭。寶拉認為迪莉婭在女兒和朱利奧的訂婚前,一直對自己的處境是不自知的。
當迪莉婭看到朱利奧對瑪塞拉有了一些施暴的跡象,她的內心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轉變,因為她對于女兒的愛,不希望女兒再度落入和自己一樣的處境。迪莉婭的另一個變化是,她逐漸意識到好的婚姻應該是基于愛,婚姻是對愛的錦上添花,而不是社會的安排,或是女性被要求一定要成為忍氣吞聲的賢妻良母的規(guī)訓。
提到對自己女兒的教育,寶拉說就如片中的迪莉婭一樣,要通過具體的行動給女兒做好榜樣。
寶拉說意大利也有和中國一樣的說法:“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家長說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更重要。如果做長輩的,給孩子說教一套,自己做的完全南轅北轍,那肯定會是反效果。寶拉說雖然女兒現在才十二歲,但她希望女兒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多看看《還有明天》,并通過片中寶拉自己飾演的迪莉婭具體的行動,獲得自我認知的不斷提升。
許多觀眾在看完影片后,一方面為迪莉婭參與到為女性爭取權益的投票中感到欣慰和感動,但大家也會擔憂于片中的迪莉婭在投票結束回家后,是否會陷入到和過去一樣的被父親欺辱的生活。
對此,寶拉打趣的說,如果迪莉婭投完票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那她就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而是超級英雄,這個片子就該成為科幻片了。
緊接著,寶拉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片子其實在結局之后,寶拉可能回到家還是會被丈夫施暴,但是從精神層面,迪莉婭已經找到了自己,她通過投票看到了一種希望。
寶拉希望可以向觀眾傳達這種希望,雖然以迪莉婭為代表的那個年代的女性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但她已經通過行動來改變女兒的生活。在以女性獲得投票權這樣一個歷史時刻之后,迪莉婭不再是一個屈服于傳統,活在社會規(guī)訓她要成為的角色中,她的女性自我覺醒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直至今日,女性在意大利的處境依然不樂觀,但是寶拉認為,只要持續(xù)的發(fā)聲,讓大家逐漸意識到曾經存在過的問題并沒有徹底的得到的改善,或許,就能真正迎接那個我們期待的明天的到來。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