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小三“共事一夫”45年、為原配流產(chǎn)絕育、賺錢供養(yǎng)一家,“瓊瑤”教母遺言:從未后悔… -
撬了閨蜜的男人、兩女“共事一夫”、為了原配自愿流產(chǎn)絕育、賺錢養(yǎng)原配與孩子……
上述的每一件事聽上去都充滿了不可思議,比瓊瑤劇還要狗血,仿佛回到了封建時代的三從四德、三妻四妾。
然而現(xiàn)實總比故事更離奇,這些都發(fā)生在已經(jīng)確立了新婚姻一夫一妻制度的現(xiàn)代社會,還是一位演藝圈少有的天才女導演。
瓊瑤劇的“御用導演”劉立立,指導了包括廣受歡迎的《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煙雨蒙蒙》、《婉君》等瓊瑤改編作品,同時發(fā)掘并培養(yǎng)了諸多明星,如林青霞、馬景濤、陳德容等。
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聲名遠播的女導演,一生都過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狗血劇情”。
劉立立的離世曾讓瓊瑤難過的同時又倍感“欣慰”,難過的是失去知己,但為她臨終時“得到名分與承認”而欣慰。
劉立立的愛情經(jīng)歷非常特別,她曾經(jīng)是董今狐和王玫婚姻的第三者,但她和王玫最終成為姐妹并一起生活了45年。
這段經(jīng)歷被人們廣泛談論,有人褒揚,有人貶低,但在瓊瑤看來,劉立立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真愛”的存在。
愛上了閨蜜的丈夫
1960年代的臺灣省,還在學校讀書的劉立立已經(jīng)成為備受矚目的校園人物,美麗又優(yōu)秀的她總是收到不同男生示愛的情書。
但她并沒有接受任何追求,畢業(yè)進入臺北藝工隊后反而一直保持單身狀態(tài),與其他人也沒有太多的來往。
唯獨與閨蜜王玫和其丈夫董今狐一家始終關(guān)系親密。
劉立立與王玫性情相投很聊得來,董令狐更是她曾經(jīng)同校的學長,在專業(yè)上也不缺共同話題,相處時間便就此增多。
平時收工后,她經(jīng)常去王玫家串門,偶爾還會與王玫一同照顧夫妻倆的女兒小雅莊。
有一次董今狐和王玫因外出演話劇,暫時將女兒托付給孩子爺爺奶奶照顧,但沒想到小雅莊在奶奶家時突然開始發(fā)燒,且高燒始終不退、有轉(zhuǎn)成肺炎的危險。
兩個老人手足無措,電話告知遠在外地的兒子媳婦也無用,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此時得知消息的劉立立當即趕到,親自將孩子送往醫(yī)院。為了籌措醫(yī)藥費,甚至不惜地將自己的大衣、電飯鍋和電風扇典當換錢。
一夜未眠的她在病床前細心照顧小雅莊,直到孩子退燒脫離危險,才立刻離開醫(yī)院回去上班。
經(jīng)過這件事,王玫對劉立立更加信任和依賴,甚至將她視為家庭成員之一,并讓小雅莊認了她作干媽。
不久后,王玫懷上了二胎,自覺身體無法承受的她選擇辭去了藝工隊的工作,回到公婆家養(yǎng)胎。
以前一直都是她與丈夫雙人搭檔出演話劇,如今自己不在,女主角不就開了天窗,丈夫的心血不就白費了?
一籌莫展時,王玫再次想到了劉立立,她請劉立立代替自己在話劇中的角色,與董今狐一起演出。
同時她還拜托劉立立能幫自己照顧胃病復發(fā)的丈夫。
大概王玫自己都沒想到,就是自己的請求,間接促成了三個人間錯綜復雜又持續(xù)一生的三角關(guān)系。
一切的起源就在董今狐創(chuàng)作的這部話劇《藍與黑》中。
在這部劇中,男主角原本有原配夫人,但他卻愛上了另一個女子,并在兩個女人之間徘徊不定。
而代替王玫扮演女主角的劉立立和董今狐不知是入戲太深,還是早已有點什么,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逐漸超越了舞臺上的角色,從曖昧變成了真實的感情。
時間流逝,這種感覺越來越深刻,他們也逐漸感受到了彼此的心意,“情到深處”時,董今狐終于忍不住向劉立立開口表白,兩人沒忍耐住跨過了道德的界限。
劉立立一邊沉溺在這段越界的情感中不可自拔,一邊卻又陷入對閨蜜王玫深深的愧疚之情,這種左右為難讓她的行為也變得無比矛盾。
她渴望董今狐能始終陪在身邊,但又忍不住開口勸他多回去陪伴王玫。
只是紙終究包不住火,辛苦照顧體弱多病的二胎、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的王玫突然發(fā)現(xiàn)好姐妹與丈夫之間的事,一時崩潰無比。
王玫選擇向董今狐提出離婚。
三人行
痛苦的王玫想要逃離,劉立立同樣煎熬,但那個導致這一切發(fā)生的董今狐,卻既不想放棄白月光也不想丟掉紅玫瑰。
他不愿意失去溫柔嫻熟的原配妻子,也舍不得放手精神相契的情人,便只能使用拖字訣,貪心得兩個都想要。
劉立立卻難以忍受,她把一切錯誤歸咎于自己,覺得只有自己消失才能結(jié)束一切,于是抬起刀片,狠狠割向了手腕。
只是老天沒有讓她就此解脫,她被搶救過來,但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也被公之于眾,他們都成了別人議論與笑話的對象。
沒人想到,這個時候站出來的反而是三人中最被辜負的王玫。
為了孩子與當時的普遍環(huán)境,王玫最終答應留下,原本她是真的恨過劉立立,但在看到她的狀況、想起那些患難與共的時光,心軟了。
王玫不能眼睜睜看著劉立立去死,她痛斥董今狐的推卸責任,最終自己做主,把劉立立接回家中。
她決定要與劉立立一起生活。
既然三個人都無法離開,那么看似最不可能的方式就成了唯一的解決辦法。
這個做法在親朋之間引起了巨大的議論,大家完全無法理解她的想法,但王玫依舊堅持己見,讓劉立立與自己一家共同生活。
劉立立本人也被深深震撼了,但震撼過后是濃濃的愧疚與深入骨髓的感激,陷入愛情迷霧中的她,離不開這個男人,又不知前路如何走,是王玫的寬容讓她重生,有了對未來的期望。
于是這場令所有人都側(cè)目的“三人行”正式開啟,一家五口開始新的生活。
為了養(yǎng)家,董今狐與劉立立辭去了原本藝工隊的職位,轉(zhuǎn)而去賺得更多但壓力更大的電影行業(yè)。
王玫則在家照顧全家起居、養(yǎng)育孩子,甚至會等到深夜兩人收工回家后給他們煮夜宵吃。
為了回報這份包容與溫情,劉立立不僅干活更賣力,更是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上交給王玫用作家庭開支,自己不留一分。
曾經(jīng)立場相對的兩個女人,為了同一個家,真正地攜手共進。
只是王玫對劉立立越來越好,她內(nèi)心的愧疚與不安就越來越重,直到某日劉立立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懷孕了,這種對“分崩離析”的恐懼再次淹沒了她。
如果這個孩子的到來,會撕裂現(xiàn)在讓她覺得安心舒適的局面,那么是不是不要它才是對的?
有些魔怔了的劉立立,做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她獨自去醫(yī)院拿掉了這個孩子,接著給自己做了絕育手術(shù)。
她覺得,現(xiàn)在就很好了,三個人在一起生活,王玫與董今狐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就夠了!
兩個女人之間都被對方的決心感動,劉立立將兩個孩子視如己出,王玫也讓孩子喊劉立立“媽”。
而在這背后,那個既得利益的男人,卻似乎一直沉默著,沉默地享受著這看似荒謬的“幸福”,隱藏半身。
為了能讓一家人的經(jīng)濟更寬裕,劉立立愈發(fā)努力工作,而她在電影方面的才華也逐漸顯露。
從最底層的場記一路做到了導演位置,而她與另一個“經(jīng)歷相似”女人的相遇,則促成了她事業(yè)的高峰——那就是瓊瑤。
兩人結(jié)緣于電影《我是一片云》的拍攝過程,一個是副導演,一個是原著作者,都有不被當時世事接納的情感,讓她們開始惺惺相惜。
接下來,劉立立接連拍攝了數(shù)部由瓊瑤作品改編的電影,并在口碑與票房上都大獲成功。
她還因此捧紅了出道不久的林青霞、馬景濤與陳德容等人……
其后,劉立立“瓊瑤劇教母”的身份逐漸在業(yè)內(nèi)樹立,兩人也在事業(yè)的合作中互相成就。
事業(yè)上的大紅大紫,卻沒讓她的生活有太多改變,流言蜚語與非議依舊存在,只是她已經(jīng)學會不再多理會。
她與王玫、董今狐依舊延續(xù)著“三人”生活,這種微妙的平衡居然就如此延續(xù)了45年之久。
就在他們以為晚年生活就將如此平平淡淡地過下去時,意外卻這么發(fā)生了。
因為拍攝期間摔傷就醫(yī),劉立立卻被查出了罕見遺傳病“小腦萎縮癥”,這種疾病會逐漸讓人失去身體機能,最后癱瘓在床痛苦到死亡的那一刻。
在確診后的3年里,劉立立果然逐漸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到最后如同行將就木的老人一般,只能由人照顧。
而這個照顧她的人,是王玫。
王玫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姊妹一般將劉立立照顧得無微不至,而她與董今狐的孩子,也盡孝床前。
到了彌留之際,因為無子女也沒結(jié)婚,劉立立沒有法定親屬能為進行醫(yī)療簽字,也是王玫主動向董今狐提出離婚要求,只為了能讓劉立立得到各種程度上的“名分”。
時年80歲的劉立立,在“兒女”、丈夫與“姊妹”的陪伴下,離開了人世。
這一段奇情走至今日,早已不是非黑即白、或是一句狗血能描述清楚,錯綜的情感與時代、人物命運交織,變成了“傳說”。
*注:文章配圖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寫在最后·
后來,劉立立、王玫與董今狐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握三下,我愛你》上映,片名出自瓊瑤的手筆。
這段“傳奇”故事的發(fā)展驚世駭俗,幾乎打破了絕大多數(shù)人已有的世界觀,但其背后的時代環(huán)境與個人性格才是極小概率事件的根本原因。
身為男人的董今狐在事發(fā)后穩(wěn)穩(wěn)隱身,本來分崩離析的局面因為兩個女人的善良與堅韌化解,甚至讓他白白享了“齊人之福”;
劉立立與王玫到了后來互相扶持、全心付出的情感讓外人唏噓,但也忍不住思考,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導演卻被時代的情愛桎梏,離不開這樣一個“不擔當”的男人,太讓人惋惜。
一代“瓊瑤劇教母”驚世駭俗的愛情傳奇落幕,而更多瓊瑤劇中與劇外人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那些年因為瓊瑤劇走紅,之后卻在真實的生活中締造一個個故事的演員們,又何嘗不是“出演”自己的劇本?
馬景濤、岳翎、陳德容、林瑞陽……他們的故事,又有哪個不令人咋舌感嘆呢?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