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德華開始的一切 -
1967年,六歲的劉德華一家離開香港大埔鄉(xiāng)下祖屋,搬到城里一個叫作“鉆石山”的貧民區(qū)居住。那里本是一片木屋,常發(fā)生火災,華仔家也未能幸免,后來住進了臨時搭建的石頭房中。
華仔的少年歲月,與“石頭”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38年后,成為超級巨星的他,投資了一位內(nèi)地年輕導演的電影,起初,劇本即名為《大鉆石》。
當華仔看到劇本的那一刻,或會想起在“鉆石山”生活的歲月。很難說,這種冥冥中的巧合,會不會成為他投資這位年輕導演的驅(qū)動力。
2006年6月,根據(jù)《大鉆石》拍攝的電影上映,成片名為《瘋狂的石頭》,那個年輕導演,就是寧浩。
500萬的成本,僅內(nèi)地就斬獲接近3000萬票房,六倍的投資收益,使得寧浩一舉成名。
不過,十多年來,“伯樂”劉德華始終沒有在寧浩電影里出演過,這讓很多影迷引為憾事。但2023年,這一缺憾得以填補——兩人首度臺前攜手推出電影《紅毯先生》,起初定檔11月17日上畫,后改為2024年大年初一。這部電影,或可見證昔日那段“崢嶸歲月”。
有感于當年的知遇之恩,寧浩也飲水思源,《瘋狂的石頭》上映十年后,做了一個叫作“壞猴子72變”的新導演培養(yǎng)計劃,推出了《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以及《孤注一擲》導演申奧等人。事實上,寧浩也提攜過《流浪地球》的郭帆。
將近20年來,以寧浩、郭帆、文牧野為標桿的內(nèi)地三代影人“傳幫帶”,撐起中國影壇的半壁江山,熠熠生輝。
這一切的緣起,就在于劉德華。
當然,“鉆石山”里的少年,之所以能成為劉天王,也是被香港影壇前輩們“傳幫帶”出來的。
|香港影壇的“傳幫帶”
香港影壇,歷來有“傳幫帶”的規(guī)矩,不過這更多是對于幕后人員來說,比如導演、副導演、攝影、武行之類,都有相對明確的師承關(guān)系,特別是那些由很低職位,一路“上位”的電影人更是如此。比如,杜琪峰。
杜sir于1972年剛?cè)胄袝r,是在TVB當信差,之后考入演員訓練班,開始跑龍?zhí)?。不過,他很快感覺自己在演員方面不會有大的發(fā)展,于是改弦更張,畢業(yè)后轉(zhuǎn)做幕后,師從王晶父親王天林,從助理導演做起,直到成為97后香港最有代表性的電影人之一。
而杜琪峰自己的徒弟,除了銀河映像的那班人之外,還有三年前去世的陳木勝導演,從1983年起成為杜琪峰的助理導演,并在1990年拍攝處女作《天若有情》,杜琪峰監(jiān)制,主演正是劉德華。
劉德華和杜琪峰其實早在TVB時代就有合作,比如那部1984版的《鹿鼎記》,他在劇中扮演
盡管杜琪峰稱不上是劉德華的恩師,也大可以說是彼此提攜、相互成就的關(guān)系。同樣,王晶和向華強,對于劉德華而言,應(yīng)該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上世紀90年代初,劉德華除了在幕前當演員之外,也在幕后當電影公司老板,開始了自己的“導演養(yǎng)成計劃”。
1991年,劉德華在中國臺灣片商蔡松林的支持下,成立自己的獨立制片公司“天幕”,主要團隊都不是初出茅廬的等閑之輩——包括1982年《靚妹仔》的導演黎大煒,1982版《奇門遁甲》的制片陳佩華,還有劉鎮(zhèn)偉、元奎這對“文武”好搭檔,以及陳嘉上“仝人制作社”這樣的“外援”。
但天幕公司除了創(chuàng)業(yè)作《九一神雕俠侶》較為叫好叫座外,接下來不管是拍古裝武俠、當代喜劇,還是悶騷文藝、民國風云題材,在票房方面都不理想。四年后的1995年,天幕公司就草草抵償給蔡老板,劉老板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宣告失敗。
其實回顧這一階段的天幕公司,劉德華在理念與口味上有點另類,甚至是太過超前,就好比劉老板自己選用的女演員,長相一般都是劉錦玲(97版《天龍八部》阿朱的扮演者)、徐濠縈(陳奕迅太太)那款的,不夠大眾標準。
天幕時期,兩部“神雕”電影(《九一神雕俠侶》及《九二神雕俠侶之癡心長劍》)完全架空了時代和“原著”,倒是和杜琪峰1993年的兩部《東方三俠》《現(xiàn)代豪俠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至于劉鎮(zhèn)偉化名劉宇鳴執(zhí)導的那部《天長地久》,據(jù)說劇本原來是替好哥們王家衛(wèi)的《阿飛正傳》所寫,沒用上,浪費太可惜,就重新整合一下,拍成了《天》,甚至可以說是《阿飛正傳》的正宗續(xù)集。劉鎮(zhèn)偉在片中也放棄了天馬行空的喜劇風格,反而沉溺于悶騷與癡情之中。
這一切,只能說,劉德華老板對于手下資深“員工”非常信任,甚至到了放縱的地步。
不過,劉老板的公司里,并不是只有劉鎮(zhèn)偉在利用“下腳料”進行再創(chuàng)作,還有一位老兄使用公司里的廢舊膠片,以及當時的素人演員,就拍出了一部極小成本的驚世之作,那便是陳果的《香港制造》。這部小成本制作,在1998年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最佳電影、導演、新人演員三項大獎。對劉老板來說,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香港制造》在金像獎大放異彩的那年,劉老板和陳導演又合作了《去年煙花特別多》,陳果對于特定歷史時期特色與節(jié)奏的把握,再次得到了業(yè)界與觀眾的肯定。
劉德華的老板之路,可謂一波三折。1999年他又得到中建電訊麥紹棠(麥浚龍父親)的注資,重組天幕,接連拍攝了《阿虎》《愛君如夢》《全職殺手》等片?!度殮⑹帧肥翘炷慌c銀河映像合作的電影,改編彭浩翔1997年創(chuàng)作的同名小說,還曾被改編成廣播劇,反響不俗。電影版在香港本地取得了兩千多萬的票房,但在海外市場的表現(xiàn)沒有達到預期。
更糟心的是,“攘外”不成,“安內(nèi)”也成了泡影,劉老板和麥紹棠接下來理念不合,“感情”破裂,更是對簿公堂,一時間鬧到不可收拾。麥老板甚至要求法院下令禁止劉德華主演《無間道》……最后雖然是庭外和解,但天幕公司的“續(xù)集”,至此也就沒了下文。
|瘋狂的“亞洲新星導”
今年9月25日,在華為發(fā)布會上,劉德華提及“非凡大師”時,舉了兩個人為例,除了歌壇前輩林子祥外,在電影方面,他提到的是導演許鞍華。
1982年許導演籌備《投奔怒海》時,原定的男二號周潤發(fā)擔心失去中國臺灣市場,于是推薦了當時在電影方面剛剛起步的劉德華——上一年才出演電影處女作《彩云曲》。最終因為在《投奔怒?!分械难莩?,劉德華得到了金像獎最佳新人的提名。
將近三十年后,許鞍華導演籌拍《桃姐》時遇到資金困難,劉德華站了出來,幫助融資,他還成為《桃姐》的第三出品方,更是自降片酬主演。
這份“涌泉相報”,最終以“大團圓”結(jié)局,不僅讓從1985年就開始在《法外(內(nèi))情》三部曲里扮演華仔媽咪的葉德嫻,得到了威尼斯影后等一系列獎項,而許鞍華和劉德華自己也因《桃姐》包攬金像(馬)獎的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可說是福報連綿,善莫大焉。
資助許鞍華多少是出于彼此的友誼,但劉德華從21世紀初,就每年拿出2000萬投資新人導演——甚至不考慮回報。
這就是他發(fā)起的“亞洲新星導”計劃。
在天幕公司失敗后,劉德華沒有放棄,當老板和拍電影一樣,癮都是很大的,劉老板就好這一口,即便屢敗屢戰(zhàn),依然矢志不渝。很快,在2002年,也就是《無間道》上映的那一年,他又成立了“映藝娛樂”,全力打造一個名為“亞洲新星導”的電影拍攝計劃,一開始就投資2500萬港幣,據(jù)說基本都來自于劉老板之前三部電影的片酬。
“亞洲新星導”首期挑選六位來自中國兩岸三地、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新晉導演,各拍一部創(chuàng)意鮮明的電影。
鑒于之前的投資“教訓”,劉老板決定給予新導演較大的空間,不會在題材和選角上干涉太多。映藝娛樂對這些新導演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拍出來的,得是劇情片,不能太過沉悶。劉老板應(yīng)該是希望用這樣的寬松方式,培養(yǎng)出另一個“陳果”,另一部“亞洲制造”來。
劉德華的良苦用心,到底沒有被辜負,第一期“亞洲新星導”中,來自中國內(nèi)地的寧浩導演,憑借《瘋狂的石頭》最終拿下兩千五百多萬的票房,更是在內(nèi)地掀起一股小成本類型片的熱潮,從而可說是改變了電影界的生態(tài)。
寧浩早年是拍文藝片的,比如《香火》《綠草地》,走電影節(jié)路線,而經(jīng)過“亞洲新星導”的“洗禮”之后,便一路“瘋狂”下去,在商業(yè)類型片的“金光大道”上狂奔,可能只有在《無人區(qū)》中,才重溫了一些早年的文藝情懷。
| 寧浩不是一個人在“瘋狂”
寧浩心目中的英雄,是孫悟空。在《十三邀》中,他跟許知遠說,每個人都像孫悟空,走過了被規(guī)范的過程。
2019年,寧浩推出《瘋狂的外星人》,片中的外星人,明顯化用了孫悟空的形象;而寧浩早在2012年成立的影業(yè)品牌,就取名為“壞猴子”,公司門口,放著一尊王瑞琳雕刻的斗戰(zhàn)勝佛——可見他對于這一經(jīng)典人物的偏愛。
公司創(chuàng)建四年后,寧浩又發(fā)起一個選拔新導演的“壞猴子72變”計劃——他試圖讓“被規(guī)范的過程”能夠加速。首期簽約十三位新導演,并不斷推出電影作品,比如路陽的《繡春刀》系列,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溫仕培的《熱帶往事》,申奧的《受益人》等片。這些導演新作,都在內(nèi)地電影界掀起一個個輿論熱潮,與不俗的票房表現(xiàn)。
不管寧浩是自己導演還是監(jiān)制的作品,大多都傾向于現(xiàn)實主義,而且在善良的本質(zhì)中,往往透著一股子“壞”勁兒,畢竟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據(jù)說,早年寧浩父親希望兒子跟自己一起經(jīng)商,但他沒有子承父業(yè),而是考了電影學院,當上了導演。后來,功成名就的他,偶爾會戴一條大粗金項鏈,暗示自己原本可能過的另一種人生。但,這也不妨看作是他對于電影屬性與人文價值的一份態(tài)度。
2019年春節(jié)檔,軟科幻喜劇片《瘋狂的外星人》和硬科幻的《流浪地球》打?qū)ε_,事先大家都看好前者,畢竟是寧浩瘋狂系列的延續(xù),還有黃渤和沈騰主演,而且原始故事創(chuàng)意同樣來自劉慈欣的小說《鄉(xiāng)村教師》,這樣的優(yōu)勢,原本是《流浪地球》無法相提并論的。但最后,結(jié)果卻是“反轉(zhuǎn)”的:
流浪地球》以20億左右的票房成為春節(jié)檔冠軍,比屈居亞軍的《瘋狂的外星人》多了接近5億,而且,《流浪地球》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高于《外星人》。
不過,郭帆執(zhí)導的《流浪地球》,本就和寧浩密不可分。
很多影迷都記憶深刻的是——《流浪地球》片尾打出了一行字幕“鳴謝劉德華先生”,為什么?
事實上,《流浪地球》這一項目最初先送到了寧浩的手上,但他自認是現(xiàn)實主義范兒的,對特效大片并不太感冒——拍《瘋狂的外星人》就讓他身心俱疲。因而,寧浩主動讓賢,推薦郭帆執(zhí)導此片,并且,在制作過程中,給予了很多幫助。
這樣一個無心插柳的“讓賢”舉動,使得郭帆成為國內(nèi)科幻電影領(lǐng)域的執(zhí)牛耳者,完成了內(nèi)地影壇“傳幫帶”的佳話。
而寧浩之所以在內(nèi)地電影界有這樣的話語及地位,可以說都是拜劉德華所賜,于是飲水思源,才有了片尾的鳴謝字幕。也正因為有這個鳴謝的鋪墊,劉德華出演第二部,也就順理成章了。
或許,又是巧合,在《流浪地球》中,有句臺詞——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p>
從劉德華兒時住過的“鉆石山”,到寧浩賴以成名的“大鉆石”,再到郭帆燃起的“希望”之光,成為中國影壇乃至整個社會的絕佳隱喻。這正是“小破球”的精神內(nèi)核,其實也是影壇之火熊熊燃燒的底色。
郭帆也不是一個人在“流浪”,他不但是傳說中的“化緣大師”(在電影制作上,得到了寧浩、吳京等人“加持”),還把這一份善緣繼續(xù)傳遞下去——2016年監(jiān)制了饒曉志的《你好,瘋子》,客串了饒曉志2021年《人潮洶涌》(主演正是劉德華,《流浪地球》中的宇航服是該片重要道具);而且,2022年國慶檔黑馬《萬里歸途》原本就是郭帆的項目,團隊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之后郭導覺得還是饒導更適合這個項目,于是和寧浩一樣主動“讓賢”,把執(zhí)導此片的機會,像接力棒一般交到了饒曉志手中。而饒曉志也不負所托,最終《萬里歸途》收獲了近16億的票房。
此后,郭帆又監(jiān)制了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編輯部》,讓這部原本默默無聞的低成本小制作,成為了很多科幻影迷的心頭好——而90后導演孔大山也憑借郭帆的加持,一躍飛升。
如今,一部電影的制作周期都很長,不確定因素太多,從籌備到上映往往得經(jīng)過好幾年,不像早年香港常是以月,甚至天作為單位。所以一位內(nèi)地導演拍出代表作之后,除了籌備下一部作品之外,能利用好有效的資源,廣結(jié)善緣,給別人做監(jiān)制,提攜新人,也是善莫大焉的做法。
寧浩如此,郭帆如此,未來,文牧野、饒曉志也同樣會如此——像饒曉志就監(jiān)制了在2023年上海電影節(jié)上初試啼聲的王子川導演的《漫漫長日》,“傳幫帶”一直在延續(xù)。
|繼續(xù)“瘋狂”下去
從許鞍華、杜琪峰到劉德華,再到寧浩、郭帆、文牧野、饒曉志、孔大山等導演,從香港的“新浪潮”,至“亞洲新星導”,再延續(xù)到“壞猴子72變”……
世代傳承的齒輪,仍在持續(xù)轉(zhuǎn)動。
10月19日,在成都舉辦的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上,郭帆官宣“流浪地球短片集”計劃,集合14位新導演,拍攝科幻類短片;其中,包括跨界轉(zhuǎn)型的《流浪地球2》視效總監(jiān)徐建,以及曾供職于電影頻道《世界電影之旅》多年后,前往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系深造的沈婳等新銳導演。
除此之外,郭帆還作為“號召人”,推出“科幻電影訓練營小苔蘚工程 第一期”公益項目,讓有志于科幻電影寫作的新人能夠有一個受教的機會。
毋庸置疑,這些,都是傳承的延伸。而在一系列舉措中,或許會誕生未來的華語電影大導演。
18年來,自從劉德華資助寧浩開始,一路的傳承與扶持,共同見證華語電影的源遠流長與情深義重;一個個被幫扶的導演群,又占據(jù)了內(nèi)地影壇半壁江山。
而這一切的情感交融,終將匯聚到2024大年初一的《紅毯先生》這部電影中。
這回,寧浩和劉德華終于首度全方位地合作了一把,片中劉老板演的就是“自己”,一個來內(nèi)地演農(nóng)村題材香港超級明星。
早年拍《天若有情》時,杜琪峰曾批評劉德華的偶像包袱過重。后來,劉德華還真在內(nèi)地演了一個農(nóng)民,那便是2015年的《失孤》,和陳可辛的《親愛的》一樣,也是部關(guān)于尋找被拐兒子的電影。
從《紅毯先生》預告片中,可看出諸多自嘲、戲仿、揶揄。不過,也不局限于調(diào)侃幕前幕后的劉老板自己,而是呈現(xiàn)了整個中國電影界的光怪陸離,畢竟這些年發(fā)展過程中有太多可歌可泣、可笑可氣的事件與現(xiàn)象。
劉德華和寧浩,既是時代見證者,也是時代的記錄者——他們拍攝這一主題,自然有十足話語權(quán)與表現(xiàn)力。
而他們之間碰撞的火花,從2005年就開始閃爍了,這,才是最耀目的光芒。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