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資源飛升第一人,可不普通 -
這個國慶有人突然火了。
10天漲粉100萬。
這潑天的富貴到底給了哪個內(nèi)娛明星。
一看。
讓人摸不著頭腦——
沒有段子、沒有噱頭,甚至沒有內(nèi)容。
就是呲著大白牙,吼上兩嗓子,配上一段音樂轉(zhuǎn)場。
就獲得了425多萬點贊量,27萬多留言,20萬收藏量。
這個叫于文亮的小伙,以不修邊幅的打扮,懟臉的死亡角度,曬著自己的日常。
火了。
而他的評論區(qū)下面,網(wǎng)友po出很喜歡但不敢發(fā)朋友圈的照片、嘚瑟普通生活中的小確幸,袒露遇到的煩惱和不如意。
于文亮的評論區(qū)成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電子家庭,普通人匯聚在此給予彼此賽博溫暖。
一時之間,“于文亮治好了普通人的平凡羞恥癥”成為熱點話題。
有人說被他的質(zhì)樸陽光打動。
有人說看膩了明星網(wǎng)紅,現(xiàn)在輪到普通人成為主角了。
不管實際是否如此。
你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風向從未像今天這樣推崇——
平凡。
但于文亮的走紅,代表著平凡的勝利嗎?Sir并不是質(zhì)疑于文亮本人,而是外界寄托在他身上的種種期待,就像一層鍍金涂料,恐怕難以經(jīng)歷歲月的打磨。
在偶像劇落寞的今天。
網(wǎng)友們借“平凡”,DIY著一出撫慰內(nèi)心的偶像劇。
01
普通人
凡走紅,必被扒。
于文亮也不能例外。
憑借這“普通人”的標簽走紅沒幾天,就被放大鏡鑒定著是不是24K純普通人。
他本人正面回應說:“沒有團隊,內(nèi)容完全隨機,設備也只是二手蘋果手機?!?/p>
哪怕是看起來皮膚黝黑,留著兩撮小胡子,穿著運動服大褲衩,看起來很草根、很屌絲。
但漸漸有人覺得,他能毫無顧忌呈現(xiàn)出這一面,已經(jīng)不完全算“普通”了。
首先,外表。
相貌雖然不驚艷,但也沒到需要容貌焦慮的地步。
身材更是穿衣有肉、脫衣有胸肌有腹肌,是自律鍛煉的結果。
然后,是新媒體能力。
他的剪輯和運鏡,真不是你想學就學的。
更不要說鏡頭感和自我表現(xiàn)欲,都是這個視頻流量時代金子般的品質(zhì),是多少不敢真人出鏡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和社會里的i人羨慕不來的。
還有眼尖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普普通通地隨手一發(fā),閃過的就是巴黎世家、阿迪耐克……
當然Sir不認為只有底層才能說是“普通人”。
而且于文亮不管怎樣,他的那份自信和快樂,起碼是真實的。
與其說是他普通。
不如說是他有著普通人想做卻做不到的,放飛自我。
真正的普通人在干嘛?
在受規(guī)訓和自我壓抑。
他們無法像于文亮那樣勇于秀出自我,因為他們認為,被欣賞,是有前提的——
要么你長得好看,要么有錢,要么是學歷傲人。
否則就不值得秀。
即使秀了,也會因為平凡而被冷落和嘲笑。
普通人被要求證明自己不普通才能獲得價值。
而事實卻是,越長大,越認識到無法改變的身份——
于是接受平凡。
成了緩解焦慮和內(nèi)耗的解藥。
過去大家看偶像劇是因為,向往著有天“我也能一樣”。
而今天大家贊賞一個個高調(diào)宣稱平凡的人,就感覺到自己不再被排擠,原來“你也一樣”。
02
當“平凡”成為流量密碼
于文亮和他的粉絲或許是平凡的。
但“平凡”一旦具有了吸粉效應。
事情就不可能還是那么簡單。
就如同喝著肥宅快樂水的人平平無奇,但能把肥宅快樂水賣到全世界的生產(chǎn)商一定不會普通。
那么,是誰在“制造平凡”呢?
簡單說,普通的于文亮能以這樣的速度火出圈,背后不可能沒有平臺流量的加持。
而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呢?
這個世界絕不缺少平凡,但往往是兩點一線,是日復一日,是只有親友點贊。
所以。
與其說是普通人于文亮火了。
不如說是在今年,“平凡”這個主題火了。
前不久爆火的歌《大夢》,用7分55秒濃縮了所謂的普通人的一生。
今年來兩個網(wǎng)紅打卡點,淄博燒烤和天津跳水大爺。
日常熱門話題:
“年輕人開始反向消費”、“人人都是于文亮”、“挑戰(zhàn)200元吃遍XXX”……
總之,各大平臺不可能不懂,“平凡”是熱點,就看你怎么追,怎么塑造典型了。
在這種環(huán)境的驅(qū)使下。
平凡,其實也很卷——
你平凡,我就要比你更平凡。
昨天一個熱搜,#100元吃遍東北早市當事人道歉了#。
100元吃早市為什么要道歉?
Sir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博主挑戰(zhàn)100元在東北早市能買多少早餐,發(fā)現(xiàn)根本吃不完。
但實際上呢?
不少當?shù)厝舜蚣?,說自己樓下的早餐確實便宜,但也沒到五毛、1元的地步,能不能別過分夸張東北物價。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因為現(xiàn)在拍東北早市,或者其他廉價市場的視頻很多,大家愛看,有一種拿著緊巴巴的工資在別人的遠方享受消費自由的治愈感。
但結果是同類視頻太多,你不夠便宜,就不容易火。
于是視頻博主也不得不內(nèi)卷。
搶著比較誰更便宜,更“平凡”。
Sir不否認平凡的價值。
但質(zhì)疑的是。
那些借由平凡打造出的神話。
像爆火的淄博燒烤,小爐、小餅、小蔥組合,的確是有其特色,物價也公允。
但成為現(xiàn)象級后,淄博燒烤能承載起那么多投注在上面的期待嗎?
當普通回歸普通之后,勢必迎來降溫。
大量燒烤店正在轉(zhuǎn)讓。
烤餅機器架好了,小餅卻不搶手了。
△ 58同城上淄博店鋪轉(zhuǎn)讓信息
被“普通”騙走流量,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走進“普通人的陷阱”:
以為普通人真的能被看見,降低自己的要求,改變自己的理想,鉆進外界標準化的“普通人殼子”里。
這樣的普通,離平庸,還有距離嗎?
03
無法解決的普通人困境
的確,人人都是普通人。
但。
“普通”和“普通”之間,是有區(qū)別。
以兩首都關于普通人的歌為例,《大夢》和《平凡之路》。
2014年的《平凡之路》,雖然唱著“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但里面戳破了普通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不平凡的、不普通的。
哪怕是接受平凡。
也必須先經(jīng)歷風光,抵擋過頂峰。
就如同《平凡之路》的樸樹,以及電影《后會無期》的韓寒。
一個國民歌手,一個當過作家、賽車手、導演。
他們的平凡,是“穿過人山人?!?,是“問遍整個世界”的——
我曾經(jīng)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jīng)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曾經(jīng)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p>
也許你也想離開。
但更諷刺的或許是,一想到——我又擁有多少東西,又談何毀掉呢?
同樣表達平凡。
2023年的《大夢》或許更符合當下大多數(shù)人的心境,過去的普通原來是不普通,甚至是一種“錯誤”。
我已六十八 母親已不在
老二離了婚 娃交給我來帶
該怎么辦
他說趁年輕 再去闖一闖,
說不定歸來時 會有一番景象,
我只求他平安
太多的錯誤 總在重復
該怎么辦
《大夢》里的一段歌詞,“出去闖一闖”,曾經(jīng)無數(shù)人的生活常態(tài)和志向所在,在如今成為了“太多的錯誤,總在重復”。
普通人是不是也在被規(guī)訓成只有一種正確的模樣?
現(xiàn)在,正確的普通人。
是一直按照社會節(jié)奏行進的人。
上學、考學、求職、工作、結婚、生子,忙完學業(yè)忙工作,忙完自己的婚姻大事便操心孩子的人生大事。
每一個時間節(jié)點該去做什么,就去做了,即使不知道為什么、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的確是當下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常態(tài)。
但。
到底誰規(guī)定普通人只能沿著如此單一軌道活著?
是想象中的“鍋蓋”。
在《后會無期》里,江河(陳柏霖 飾)給馬浩漢(馮紹峰 飾)做實驗,將青蛙放進冷水鍋里,點火,開煮。
典型的“溫水煮青蛙”實驗。
但江河本身是想推翻這個說法,當水開始沸騰了,青蛙也在蠢蠢欲動,打算跳出來。
青蛙開始察覺了
動物會依照環(huán)境做出改變
一切都會自然過去
青蛙不會把自己困住
自己會跳出來
這就是現(xiàn)實
沒想到馬浩漢一個反手把鍋蓋蓋上,堵死了青蛙的“逃生之路”。
這才是現(xiàn)實
當下的普通人就好像把自己放進這兩只青蛙的處境,既然總會有鍋蓋封死出路,那就乖乖待在鍋里面。
但,待在里面就能安全無恙嗎?
從2014年的《平凡之路》到2023年的《大夢》,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愈發(fā)收縮,似乎只剩下單一的模板。
就像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關于當下普通人生活的國產(chǎn)劇一樣。
家庭劇,婆媳爭吵、夫妻出軌、孩子“雞娃”。
職場劇,職場還是成為了戀愛偶像劇的背景板。
就像《二十不惑2》里一開始“封心鎖愛”搞事業(yè)的眾人,最后集體開啟新戀情。
可能不是國產(chǎn)劇失去了想象力,而是大家更無暇去想象了——
比起撞開“鍋蓋”,更愿意待在“鍋蓋”之下。
比起冒險,更愿意求穩(wěn),讀書、工作、結婚、生子。
走“大眾路線”、復制他人平穩(wěn)人生的生活方式,似乎才是“安全牌”。
但。
真的永葆安全嗎?
又是什么促使普通人只敢相信這一套“安全法則”呢?
是時代變了。
Sir好像說了句廢話。
遠方的哭聲震耳欲聾,近處的經(jīng)濟收縮迫在眉睫,在好像什么都發(fā)生又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的三年后,誰不知道時代變了。
問題是,時代的變動下,人的變化一定會有正確方向嗎?
人在變。
在日趨保守的社會,過去“愛拼才會贏”的精英式、奮斗式話語在當下失效。
從愛拼到求穩(wěn),求一個“鐵飯碗”,順著風吹,似乎這樣就不會被時代的大風吹倒。
順應時代有錯嗎?
沒錯。
但。
怎么樣算順應時代?
Sir想講一個故事。
張藝謀曾經(jīng)的工友雷佩云,他在《十三邀》里講過的真實經(jīng)歷。
在80年代中,國企發(fā)展如火如荼,改革開放啟動不久的時候,他選擇了辭職下海。
當時的一個領導說:政策一變,他就完蛋。
后來一年年過去了,雷佩云又遇上那位領導。領導說:不好了,這次人們逼著我下崗,一個月發(fā)二百塊錢。
當時一天賺兩千塊錢的雷佩云沒有吭聲,他生怕哪天政策又變了。
他和領導,到底是誰順應了時代?
誰都不敢打包票。
因為——
政策一變,他就完蛋。
在時代的大山面前,普通人只是沙粒塵埃。
無論是出走,還是留守,普通人的胳膊終究擰不過時代的大腿。
時代的風一直在吹,時代也一直在變。
出走和留下,沒有哪個才是正確的答案。
普通人的困境一直存在。
就是過去那條“今天平凡的我,未來會變得不凡”的成功學路徑,在今天讓人越走越窄了。
于是大家才指著平凡說——這就是答案。
但Sir想。
真正的接受平凡,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是社會評價標準的轉(zhuǎn)變,是要從制度和福利各方面保障一個平凡人也能活出應有的尊嚴感。
而不是遭遇困惑后,掉頭尋找的安慰。
因為這聽著更像是機會主義。
怕就怕。
我們假裝接納了。
卻只是仍然恐懼和鄙夷著平凡,一旦有機會隨時準備拋棄平凡,暫時地接受——
也只能如此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