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熱鬧,越看越邪乎了 -
輿論風向一天一變。
前陣子有一個熱搜叫“正式確診為那英”。
主要用的是那英的表情包還有她的一些“妙語”,網友越品越咂摸出味來,好用適用百發(fā)百中。
這幾天,那英上的又是另外一個熱搜。
關于她和刀郎的事。
已經反復在熱搜上折騰幾天了,而那英的某音評論區(qū)已變成網友打卡集地,評論突破150萬,遠超日常的三四萬條評論。
網友說這是第一站,后面幾站還有楊坤汪峰高曉松。
咋回事呢?
給大家講講事情的原委。
最近刀郎出了一首歌,叫《羅剎海市》,這首歌原本借用的是《聊齋志異》的故事背景,講述以丑為美、是非顛倒的社會亂象。
然后網友看了看里面的歌詞。
“那馬戶不知道它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它是一只雞”,也越品越咂摸出味來,說這是在報仇,報當年的“農民”之仇。
于是眾人一哄而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背后有推波助瀾,還是大家伙就喜歡看熱鬧,事情就鬧了起來,那英楊坤等評論區(qū)開始淪陷。
而講清恩怨,得把時間拉回到13年前。
2010年,由光線傳媒旗下《音樂風云榜》主辦的“音樂風云榜十年盛典”在深圳舉行,評選“十年影響力歌手”。
當時給出的入圍名單是這些↓
內地和港臺范圍差不多,都是這些年紅過的歌手,包含了老中青三代,兩邊各26位,最后各選出十位。
26里面選10,必然有入選和落選,其中內地部分爭議最大的是刀郎。
這位↓
長相上大家可能沒那么熟悉,但歌很熟悉。
71年出生的刀郎,在2004年走紅。
他的第一張專輯《2002年第一場雪》面市,一下子爆火,專輯中的《情人》《沖動的懲罰》《2002年第一場雪》等火到全國,這張唱片正版銷量達270萬張。
2006年,刀郎又推出專輯《謝謝你》 和《披著羊皮的狼》。
歌曲走紅,但也面對一定的爭議。
刀郎的嗓音滄桑渾厚,辨識度很高,有人說他是天然的搖滾嗓音,但他沒走搖滾路線,自己作詞作曲自己唱,曲風豪邁粗獷,歌詞熱辣直白。
有爭議的是歌詞。
比如傳唱度非常廣的《情人》,“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讓我在午夜里無盡的銷魂”,有人覺得它俗。
像歌手圈里就有不少人發(fā)表過看法。
刀郎剛紅那一年,汪峰曾表示刀郎現(xiàn)象是流行音樂悲哀的表現(xiàn)。
同一時期,楊坤也質疑刀郎,說他那是音樂嗎?
至于高曉松,網上傳他曾要把刀郎的專輯直接扔進垃圾桶。
我找了找,沒找到。
只找到高曉松說自己思想保守,沒跟上網絡神曲的腳步,不適應時代,導致自己心灰意冷。
那關那英什么事呢?
2010年評選“十年影響力歌手”時,那英是評委會主席。
在評選時,那英說考量影響力的主要指標有三點,一是音樂性,二是貢獻力,三是市場。
對于刀郎,她說如果奧運會等著看刀郎和劉歡,那她肯定看劉歡。
那英覺得刀郎不具有審美觀點,雖然銷量上很厲害,誰都沒賣過他,但不能光靠銷量。
站在評委立場,那英的觀點很簡單,審美沒過她這一關。
當然審美是多元的,刀郎能有市場,本身就說明他有受眾群,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個人有個人的審美,喜歡沒錯,不喜歡也沒錯。
當時,評委們意見不一,經過一個下午的唇槍舌戰(zhàn)才最終決定名單。
最后,刀郎沒拿獎。
(不過這個獎項看看就行,前面入圍名單里王菲還在內地部分,頒獎時,王菲劃到了港臺,也沒那么嚴謹)
這本是音樂理念的一次討論,那英也發(fā)揮她一貫的風格,不圓滑很直接,就和當初的“這很難評,祝她成功”一樣,但那英小瞧了八卦的力量。
后來傳著傳著,出來兩個傳言。
一是,傳出那英說“在KTV點刀郎歌的只有農民”,這話殺傷力蠻大,一下子把那英和農民對立了起來。
記者看熱鬧不嫌事大啊,跑去問刀郎:那英之前評論說,聽刀郎歌的人都是農民,您怎么看?
刀郎蠻理智大氣,反問:這話是不是你親耳聽她說的?
記者:就有……有媒體這樣報道。
刀郎:沒有是吧,所以這個空穴來風嘛。
按照刀郎當年的發(fā)言風格,如今來看他的《羅剎海市》,應該不是諷刺那英,一個求事實真相的人玩暗諷這一套,有點把他弄成小肚雞腸形象了。
第二個傳言,是和封殺有關。
后來刀郎漸漸淡出觀眾視野,網友免不了想起當時評選的事情,一時間又傳出那英聯(lián)合其他音樂大咖封殺刀郎。
就更扯。
對于兩方來說,都很扯。
那英2003年開始淡出歌壇,去加拿大結婚生子,直到2009年底才復出。
而刀郎在頒獎典禮后也有作品,只不過沒大紅,到2012年有《愛是你我》,這個歌大家應該聽過。
不過,他確確實實消失過一段時間,從2012-2020。
去哪兒了?
不清楚,他的風格一直很神秘。
經紀人老早就說過他出去采風會和朋友失去聯(lián)系,全國各地跑。
爆紅時,也說過自己越成名越沮喪,成功推著他往前,但整個生活結構和心態(tài)上都出現(xiàn)問題。
刀郎舉了一個例子,2006年左右,主辦方給他辦了一個拼臺,但宣傳寫的是刀郎演唱會。舞臺上他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很好,結束后一看報紙,說他的演唱會縮水。
刀郎很無奈,又覺得斗不過狡猾的商人,最終選擇逃走。
(這段我看到很多短視頻掐頭去尾,變成了斗不過那英……)
歪個題,說到這里,想到當年很多紅極一時最后消失的歌手。
千禧年前后是音樂市場井噴的幾年,那些年各種風格的歌都在冒出。
你能聽到周杰倫的《蝸?!贰?a target="_blank" href="/tpua/85030.html" title="東風破">東風破》《七里香》,也能聽到《老鼠愛大米》《香水有毒》《豬之歌》《兩只蝴蝶》《丁香花》《不怕不怕》《求佛》《QQ愛》《秋天吧回來》等。
其中最傳奇的應該是楊臣剛。
對,他唱的《老鼠愛大米》。
這首歌讓他賺了1.7億現(xiàn)金,不是傳言,是他自己說的。
這首歌當年火到被翻唱成粵語、日語、英語、韓娛,在MP3上一個月下載量達600萬次,破了吉尼斯紀錄,還有各種彩鈴,版權費用等等,確實很嚇人。
不過,楊臣剛就紅了這一首歌,后來再沒有出圈作品。
這也說明,歌曲紅不紅還得看兩個維度,一是橫向,一是縱向。
橫向是當時所處的市場,縱向是從前往后看,很多主打下沉市場的歌確實能紅,但到底能不能流傳下來成為經典,又是另一回事。
對于音樂的討論,其實沒什么對錯,但吃瓜上面,有些后續(xù)發(fā)展就很讓人問號臉,扯出來的一系列跟風言行越來越偏。
現(xiàn)在已經有人開始站隊開撕,說那英沒作品,不認識那英。
我看了看那英的《征服》《心酸的浪漫》《默》《白天不懂夜的黑》《一笑而過》等,默默扯了一下嘴。
她也是第一位獲得金曲獎歌后的大陸歌手,臺灣那邊給到的title都是亞洲天后。
但總有些人吃瓜不看基本信息,只想看熱鬧,聽一耳朵進來,再轉口出去,口口相傳,最后變得和真的一樣。
而想想娛樂圈里,這些年被一些離譜傳聞纏身的藝人也不少。
郭珍霓還記得嗎?
演了《母儀天下》中的趙合德,被評價為“媚骨天成”。
后來她退圈了。
然后傳出,她在2011年和于正合作《唐宮美人天下》,因郭珍霓認為于正的劇本不合邏輯,于是私自改劇本,惹怒于正,慘遭封殺。
因一直傳,后來于正就跑出來辟謠。
已經退圈的郭珍霓也轉發(fā)澄清。
我看了一下時間線,確實蠻假。
2011年合作,郭珍霓2016年才退圈,要是于正真有能力封殺一個人,還用得著花5年時間?
還有一些古早離譜傳聞,估計大家也聽過。
2004屆超女季軍張含韻,一首《酸酸甜甜就是我》讓她走紅,紅時張含韻才15歲,走的是清純少女路線。
結果沒幾年,她的清純少女形象差點被謠言摧毀。
2007年,張含韻傳出拍半果照,一組照片在網上瘋傳。
張含韻委屈得痛哭失聲,說那根本不是她的照片。后來粉絲找出了這組照片的原始出處,其實是日本女星,張含韻是被PS上去的。
不只是這個,當年還漫天傳她被XX了。幾次傳言,差點毀了張含韻。
此外,還傳過劉亦菲是男人。
這個消息最早是宋祖德在天涯爆料的。
說劉亦菲做過變性手術,宋祖德的員工還秘密潛入劉亦菲身邊,做了她的助理,發(fā)現(xiàn)這個驚天秘密。
后來劉亦菲小時候的照片陸續(xù)曝光,從幾歲到十幾歲都有,你告訴我,這是變性人?
就連廣為流傳的說有喉結的照片,也不是喉結,是凹陷啊。
真的離大譜。
更離譜的是,越是離譜越是有人信,大家只在乎瓜的刺激程度,并不在乎瓜的真假。但凡有“金主”“私密照”“封殺”等字眼,瞬間爆火。
剛剛,我又去那英的某音賬號上看了看,評論區(qū)已經超200萬的評論。
一群人笑著喊,家人們來看熱鬧啦。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