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票房沖4億?看完《異人之下》我想說:烏爾善又賭贏了 -
導演烏爾善,一直是暑期檔票房福將。
2012年,他導演的《畫皮2》在暑期檔拿下7億票房。
去年 ,他導演的《封神第一部》口碑一路逆襲,票房達到26.34億。
片中的質子團,憑此片集體爆發(fā),國產奇幻片有了天花板。
時隔1年,烏爾善又帶著一部動作奇幻片 “殺”回來了——《異人之下》。
改編自漫畫家米二創(chuàng)作的漫畫《一人之下》。原漫畫點擊量突破300億,豆瓣均分8.8。
影片陣容上,有胡先煦、李宛妲這樣的新人,有《封神》“妲己”娜然、“鄧嬋玉”那爾那茜,還有馮紹峰 、喬振宇、王勁松等演員加入。
從《畫皮2》到《封神》,烏爾善打造奇幻特效大片,沒輸過。
在《封神》里注入東方奇幻的他,又把自己的東方奇幻美學想象力帶進《異人之下》。
觀眾買不買賬?
影片上映3小時,已拿下1971萬票房,暫列單日第二。但,影片票房產出并不占優(yōu),《死侍與金剛狼》票房產出比顯然更勝一籌。
再看口碑。
豆瓣評論,好評度不低,“漫改,烏爾善一人之下”,“更適合中國寶寶的漫威”。
可,也有觀眾質疑,改編不及預期,“有點散”。
烏爾善宣傳《封神》時說,“我一直想做的事,就是給年輕的觀眾拍中國超級大片?!?/p>
而《異人之下》拍給年輕人的電影,注定遭受爭議。
在IMAX廳看完電影,下面就通過三個關鍵詞,來和大家聊一聊這部《異人之下》。
《封神》能成,在于烏爾善真正拍出了一部中國自己的奇幻大片。
而這次《異人之下》要挑戰(zhàn)的,不僅是奇幻電影,更是中國自己的漫改大片。
烏爾善必須拍出一個年輕可愛又蕩氣回腸的異人江湖,才能贏。
這種年輕的漫改奇幻類型,都市異能電影,過去中國電影沒有,所以才要創(chuàng)造出來。過去的招式不行,就得用新招式。
但怎么把素材內容豐富的漫畫變成兩個小時的電影,做到對原著黨和路人觀眾都友好,是最難的。
結果烏爾善的改編,真是夠中二,夠燃,夠癲!最關鍵的,夠新!
看故事,《異人之下》作為三部曲,第一部的故事內容,還是圍繞擁有異能的少年張楚嵐(胡先煦 飾)因爺爺尸體的離奇失蹤,被迫卷入前所未見的“異人”世界之中。
從寶兒姐找到張楚嵐,
到張楚嵐是神秘功法“炁體源流”傳人的秘密被曝光,各派輪番搶人,大戰(zhàn)天下會和全性四張狂之后,張楚嵐同意去異人大會,剩下的故事留給第二部。
看到了嗎?“異世界”、“異能”、“炁體源流”,這些關鍵詞羅列下來,很多人腦海中想到的只有一個詞:中二。
年少的人還不懂人心復雜,總把快意當成江湖。
但就因為年輕,才格外激動向往。
烏爾善拍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年輕人的新。
探索新技術,用新面孔,都是國內影院里沒怎么見過的東西,同時也保留了原著的精髓,整部電影,夠好笑,夠勁,夠新。
比如使用新技術。
人物造型美術還原了原著漫畫不說,片中有18分鐘的回憶片段還使用了真人摹片動畫的方式呈現(xiàn)。
不論是鏡頭的使用還是每個角色的美術造型設計,都為滿足三個字——漫畫感。
還有打開新世界。
沒看過原著漫畫也完全沒影響,和《封神》一樣,烏爾善把世界觀交代的很清楚,展現(xiàn)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異人世界。
電影中哪都通、全性派、天下會、天一門等各方勢力一一登場,異人亮相,神秘功法,門派對決,這一開打,就打出了中國自己的超級英雄大片。
哪都通,表面是一家快遞公司,其實是維護異人界秩序的組織。但快遞是真要送。
天一門,類似武俠小說里名門正派,老天師這部沒登場。
天下會,是市值三千億的集團,風正豪(王勁松 飾)直接給張楚嵐開大廠offer。
全性,則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使用自己異能的門派,主打一個放飛自我。
全性四張狂穿腸毒、刮骨刀、禍根苗、雷煙炮分別對應酒、色、財、氣。
每個門派、異人都有自己單獨的配色、影像風格、特效風格。
觀眾就像跟隨張楚嵐,完成了一場異人世界的游覽,只不過這一趟,是打過去的。
當大結局張楚嵐終于使出炁體源流,觀眾入戲了,一種中國大銀幕上過去沒有的電影,被烏爾善拍出來了。
作為一個特效奇幻大片王牌導演,燃,一直貫穿烏爾善的電影。
到了《異人之下》,電影不僅注入了烏爾善獨有的奇幻美學,更幾乎從頭打到尾,上演了銀幕上高燃動作戲。
尤其是,異人們各有各的絕招、武術風格和獨特異能,打斗場面又多又炸,看著非常過癮。
烏爾善對異人奇術的表現(xiàn)非常精準。
經絡格斗,門派過招,由“炁”衍生出五花八門的異能功法,異人們的“炁”都有專屬的顏色,異能斗法的場面又與拳拳到肉的武術動作結合,直接將國產奇幻的動作美學完全打開。
幾場關鍵動作場景拍得又硬又燃,特效場面相比預告片絕對是脫胎換骨。
尤其是張靈玉和張楚嵐的陰五雷和陽五雷對決。
張楚嵐的陽五雷,在原作的白色中到加入了五行里代表“火”的紅色,最后打出了一種烈火的兇猛。
張靈玉的陰五雷特效則充滿了水流感,還帶著一種水潤萬物的音效。
兩者相撞,就有種水火碰撞的炸裂感。
值得重點表揚的,還有國產奇幻片中少見的女性角色對戰(zhàn)。
無論是寶兒姐對夏禾,還是高塔對決風莎燕,幾場對打都太精彩了。
女演員都是真的練過,對戰(zhàn)不是花架子,都是近身肉搏,個個又美又能打。
加上肯花錢的特效,那效果想不燃爆都難。
不過《異人之下》在視覺展現(xiàn)上最難的,還是怎樣拿出過去觀眾沒見過的東西,拍出本土化的奇幻動作場面,避免成為好萊塢大片式CG特效的堆砌。
辦法就是結合傳統(tǒng)文化。
比如電影為各種異能功法都找到了中國經絡學的理念做支撐,每個角色的功法都有著傳統(tǒng)武術、五行學說、中醫(yī)經絡的影子。
展示出來的效果是既酷炫又自帶傳統(tǒng)文化底蘊。
張楚嵐的金光術,用了太陽日冕的效果,金色線條貫穿筋脈,逐漸亮起的都是人體穴位。
使用“陽五雷”的時候,特效又呈現(xiàn)了異人功法中“炁”的行功路徑,戰(zhàn)斗狀態(tài)明顯結合了中醫(yī)經絡穴位的聚氣方式,特效畫面又酷炫又漲知識。
李宛妲在影片正式拍攝前學習過八卦掌和八極拳,還拿了北京八極拳比賽的一等獎。
寶兒手握刀柄,埋頭沖刺,驚天拍撬,酷颯落地就明顯融入了太極的元素。
喬振宇的徐三的控物術,則是又帥又實用。
反派陣容的功法則是另一種風格。
風正豪掌握“八奇技”之一拘靈遣將,出招有種黑霧彌漫的驚悚效果。
娜然的夏禾,打出的是蛇拳,看似柔,實則帶著寸勁,很多高難度動作,都由她來完成。
般若掌則帶著粉色的蓮花,吸取了蛇拳輕柔靈活的特點,魅惑中傷人于無形。
柳妍妍的傀儡術,則有種類似“絲線”的效果,尤其將地下的喪尸“抽”出來的時候,有種僵尸片的味道。
風莎燕全程穿著高跟鞋“打架”,那爾那茜練過通臂拳,百步拳融合了大開大合的通臂拳和翻子拳,打法又快又猛,鄧嬋玉果然不是弱手。
就這一切全部融合的,就是尾聲那場醫(yī)院大戰(zhàn),從馮寶寶夏禾過招、風莎燕頂樓狂飆,到沈沖使出“五彩炁環(huán)”,到最后張楚嵐終于爆發(fā),每一幕都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讓人直觀感受到異人世界斗法的激烈刺激。
不得不說,作為中國最會拍特效大片的導演,烏爾善真的用年輕人愛看的視覺手法,用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把異人對決戲拍得動感、刺激又自成一格。
中國都市異能奇幻大片,終于有了自己的招式,和好萊塢超英大片的特效打斗截然不同,那里有我們自己的中國味。
就是人物還原。
從一票新演員,到馮紹峰、喬振宇、王勁松等一眾實力派,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讓人相信,他們真的就是漫畫里那個世界的“異人” 。
首當其沖的就是胡先煦的張楚嵐。
和彭昱暢一樣,他也把張楚嵐那種賤嗖嗖偷偷燃的感覺演出來了。
這個角色既慫、狡黠,又熱血、中二,瘋起來很有漫畫感,尤其是最后的大爆發(fā)是真的燃,確實是天選漫改片男主。
再看琳瑯滿目的女演員。
李宛妲看得出來沒少練功,動作戲流暢利落,文戲部分,也演出了寶兒姐的呆、酷、萌,尋找自己身世的段落也有淚點。
這個角色有了王影璐先入為主,確實不好演,但現(xiàn)在看李宛妲還是演出了自己的版本的寶兒姐。
娜然則是在內娛女星賽道闖出了一條獨屬于自己的嫵魅系賽道。
上次是妲己,這次是刮骨刀,一個從摩托車上下來的動作,一個輕輕的后蹬,就將夏禾的魅惑演繹到極致,帶出一種野性嫵媚的性感,就連打戲也打在觀眾心頭上。
那爾那茜之前在《封神第一部》結尾中憑鄧嬋玉的造型驚鴻一瞥,已經驚艷觀眾,這次一出場,一句“天下會 風莎燕”簡直酥到我心頭。
最后是大叔陣營。
馮紹峰讓人眼前一亮。
沈沖這個斯文敗類+ 異人世界智商天花板,就得馮紹峰這樣的精致大叔來演,配上上海話的軟糯,可謂極其讓人上頭。
本片中他就是最大反派,最后吸收所有人的炁,以眾人的絕招對付張楚嵐,打得又邪惡又酷炫。
馮叔演技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另一位出彩的大叔,是喬振宇。
我是真沒想到,西裝加眼鏡出場的哪都通華北區(qū)領導徐三,竟然這么帥。
外加控物術和一身跳舞絕活,這樣的帥叔叔,果然是哪都通。
加上王勁松的風正豪,尚鐵龍的張懷義,金龜子的竇梅,演員和角色絕對產生了奇妙火花。
要說遺憾就是沒看到王也和諸葛青,就看到結尾的一個剪影。
很多看完《異人之下》的觀眾,在爽過之后都想說一句:不一樣。
原著的經典,就在于集中國哲學思維和都市生活于一體,植奇幻于當下,自成一派,別具一格。
烏爾善,則創(chuàng)造出一個觀眾沒見過的異人江湖。
更是一個完全年輕化的江湖。
電影主角張楚嵐,是一種當下普遍存在的,“喪青年”的狀態(tài)。
但他真的喪嗎?烏爾善,是懂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
他們就像片中的張楚嵐一樣,為了避免遍體鱗傷,總喜歡把自己保護起來,以“喪”或“慫”的名義,昭示天下。
但那股表象的慫里,卻暗藏著一股子滔天的熱血。
即使面對“全性四張狂”,也拼命一搏,只為救出其余身受重傷的異人。
他是真的慫嗎?
慫,只是在大環(huán)境中,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罷了。
干,才是這個中二熱血故事的底色。
所以你看,《異人之下》類型是奇幻,形式是特效大片,但它的內核卻讓人十分觸動。
既藏著一個異人世界。
也展現(xiàn)出對這屆年輕人的異,他們獨一無二。
而這,也是《異人之下》真正最大的看點——烏爾善為年輕人拍了一部爆米花奇幻商業(yè)大片。
這絕對不是貶義詞,對于對此刻的國產電影市場來說,沒有比一波具有強工業(yè)化水平、同時又懂這屆年輕人的商業(yè)大片,更重要。
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撐起了國產科幻大片的場子。
1年前的《封神》,撐起了中國奇幻大片的場子。
《異人之下》,能否撐起國產漫改大片的場子?
至少,這些電影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異。
敢和過去的國產大片,不一樣。敢走一條,過去國產片沒走過的路。
它們是國產電影,少見的“異類”。
但這也是中國電影,最需要的異人。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個詞:修行。
《異人之下》,算是先入了境,“越是熬不住,越是修行時?!?/p>
國產漫改奇幻片能修行到什么程度,還看接下來的第二部,異人比武大會。
但烏爾善,要先贏了這局。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