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R級砍殺片,一回歸就殺瘋了 -
最近,一部經(jīng)典IP續(xù)作回歸。
影片上映后拿下4450萬美元的開畫票房,遠超業(yè)界對一部R級砍殺片的期待,并創(chuàng)下該系列史上最好的開畫成績。
它就是《驚聲尖叫6》。
說起來,《驚聲尖叫》系列,在誕生之初就是票房黑馬。
1996年,《驚聲尖叫》以1400萬美元的成本,拿下了1.7億美元票房;之后的三部續(xù)集,則讓片中的“鬼面”殺人魔形象風(fēng)靡全球。
2015年,執(zhí)導(dǎo)前四部的導(dǎo)演韋斯·克雷文去世,系列一度退出了大眾視野。
但就在人們以為它將變成“時代的眼淚”時,第五部橫空出世,啟用新一代主角進行系列重啟,居然成功復(fù)制了第一部的黑馬奇跡,在上映首周力壓《蜘蛛俠:英雄無歸》,成為當(dāng)時的票房冠軍。
尺度生猛的殺人魔恐怖片,拍成系列的其實不少,隨便一數(shù)就有《猛鬼街》《鬼娃回魂》《電鋸驚魂》《月光光心慌慌》等等。
《驚聲尖叫》能夠經(jīng)久不衰,自然也有它的道理。
首先是它塑造的“鬼面”殺人魔,令人過目不忘。據(jù)說,面具的形象靈感來自于蒙克的名畫《吶喊》;身披黑袍,則讓人想到古希臘神話中的死神。
這種一眼驚恐、多看幾眼又囧又鬼畜的造型,很快就成為了萬圣節(jié)游行???。
而在電影中,“鬼面”殺手本身和鬼神無關(guān),只是普通人戴上面具為非作歹。
這是整個系列的核心設(shè)定——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鬼面”殺手,釋放自己內(nèi)心的邪念。
“鬼面”既不是某個特定的人,也不是某種組織,而是躲在面具之后的惡意,以及隱藏在人內(nèi)心深處的虐殺欲望。
因此,《驚聲尖叫》的故事,總有種“劇本殺”的味道。
觀眾需要和受到死亡威脅的主角們一塊思考,這一次“鬼面”到底是誰、殺人動機又是什么。
在第一部中,女主角希德尼被“鬼面”殺手整得很慘,但最終逃過一劫,成為幸存者。
她以為故事到這兒就該結(jié)束了,但沒想到厄運才剛剛開始。
她反殺“鬼面”的事件,在片中被改編成了一部名叫《刺殺》的恐怖片。
《刺殺》的爆火,又衍生出層出不窮的“鬼面”殺手模仿犯。
有人單純是心理變態(tài),有人為了給前任“鬼面”復(fù)仇,有人沉迷《刺殺》,狂熱到現(xiàn)實和虛構(gòu)不分,還有人和希德尼有著錯綜復(fù)雜的親緣關(guān)系。
總之,每任“鬼面”殺手大殺四方的理由,都是狗血中帶著沖動、沖動中帶著戲謔。
而希德尼和警員杜威、女記者蓋爾,三個人就這樣被一波接一波的“鬼面”殺手纏上了……可謂是流水的殺人魔,鐵打的鐵三角。
一直到去年重啟的第五部,《驚聲尖叫》才算是正式宣布了主角換屆。
畢竟希德尼的男友、同學(xué)、朋友,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前男友媽媽、出生后就沒見過的大兄弟,都已經(jīng)輪流做過鬼面,再不換主角,這個系列該改名叫《獵殺希德尼》了。
不過,新任主角和“鬼面”殺手還是脫不了關(guān)系。
因為她們是第一任“鬼面”殺手的女兒。
姐姐珊有點精神疾病,總能在幻覺中看到死去的父親和自己對話,慫恿她繼承衣缽;
妹妹塔拉是個愛看恐怖片的少女,故事就由她受到“鬼面”殺手的襲擊展開。
在新出的第六部中,希德尼已徹底退居幕后。
姐妹倆則走上了她的老路,開始被“鬼面”殺手糾纏。
劇情開場,一名金發(fā)女郎在酒吧接到約會對象的電話,開始閑聊起來。
金發(fā)女是個電影學(xué)教授,專門研究20世紀(jì)的恐怖片,她覺得通過恐怖片去體察各個時代的流行文化要素很有意思,吐槽那個年代恐怖片里爛大街的套路,現(xiàn)在居然還在流行。
比如開場首殺金發(fā)美女、情侶通通不得好死、處子總能活到最后,角色落單便當(dāng)預(yù)熱等等,怎么說,一通吐槽下來直接flag掛滿。
這時,電話那頭的聲音問她,那你最喜歡的恐怖片是哪部?
看過《驚聲尖叫》前作的觀眾,聽到這里肯定會露出奸笑,因為這句臺詞相當(dāng)于“鬼面”殺手的簽名。
“鬼面”殺手慣用的作案手法,就是使用變聲器冒充受害者的熟人,打電話和對方聊恐怖電影,先把對方嚇得夠嗆,再騙到陷阱中殺害。
果不其然,金發(fā)女很快中招。
對方謊稱迷路,一路將她騙到暗巷中,在下殺手之前,還忍不住開了波嘲諷:
這場血腥的虐殺,只能算是前菜。
很快,珊和塔拉姐妹就意識到“鬼面”殺手又回來了。由于上一部中她們干掉了“鬼面”,再加上特殊的身世buff,毫無疑問,這次又是沖她們來的。
第二天,她們受到警方傳喚。
原來“鬼面”殺手故意在作案現(xiàn)場留下了珊的身份證件,以及前任“鬼面”們的作案工具,這一切都指向一個可能——
這次的兇手不僅就藏在姐妹倆身邊,對歷代“鬼面”殺手也了如指掌。
于是,姐妹倆迅速將可疑人員圈到一塊互相排查,“劇本殺”環(huán)節(jié)如約上演。
這次的核心主角一共四人,除了珊和塔拉,還有上一部中與她們一塊幸存的女伴明迪,
以及塔拉的男友查德。
而由這四人的人際關(guān)系向外展開一圈,嫌疑人還包括姐妹倆的室友奎因,查德的室友伊森,明迪的女友安妮卡,珊的鄰居兼約會對象丹尼等等。
總是就是各自的室友帶上各自的家人,加起來差不多10個人。
大家互相提防猜忌,一個接一個被“鬼面”虐殺,隨著人數(shù)越來越少,姐妹倆也逐漸逼近最后的真相。
有意思的是,這群人猜測“鬼面”身份的過程,實際上完成了一次自嘲。
由“鬼面”殺手事件改編的系列電影《刺殺》,與影片本身形成了完美的“戲中戲”式互文。
因此,幾個主角并非從自身角度,而是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兇手應(yīng)該是誰,并對影片的劇情做出了種種預(yù)言。
可以說,“推理兇手”的過程,不僅是片中角色對《刺殺》評價,對自身處境的預(yù)測,也是編劇對如今遍地開花的系列電影為了強推IP而胡亂處理角色、強行煽情搞事,這種舍本逐末的行為的諷刺。
那么,全程把嘲諷開滿的《驚聲尖叫》又要如何跳出這個套路呢?關(guān)于這一部中“鬼面”殺手的身份和殺人動機,我就不多劇透了。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到影片中去感受。
可以說的是,影片雖有反轉(zhuǎn),但仍然保持了《驚聲尖叫》從第一部起就狗血中帶著戲謔的系列風(fēng)格,并且做到了臺詞保證過的“預(yù)算更多、卡司更豪華、場面更刺激、人物不重復(fù)”的突破。
珊和塔拉這對姐妹,作為新一代的主角,人設(shè)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立住。
這個長跑了27年的系列IP,算是成功茍住了。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