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李曉悅身上明顯有違和感,問題出在哪里? -
《凡人歌》里
這也是為什么
該劇的編劇,算是對男人手下留情了。至少,編劇還是允許劇中的男人有情緒和有低谷。那雋和
不過,從沈琳和李曉悅身上,還是能明顯看出區(qū)別。編劇對于沈琳的刻畫,更加的真實,各種情感和行為,都能經(jīng)得起推敲,也能夠讓觀眾在沈琳身上產(chǎn)生共鳴。但是,李曉悅這個角色,雖然性格和三觀都很好,但是卻讓人覺得角色有些“超凡脫俗”,有明顯的違和感。
主要還是李曉悅的人設(shè),太過于模板化了。編劇想要突出她不看重物質(zhì)生活,更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墒?,編劇徹底把李曉悅變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李曉悅會追求及時行樂,確實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沒有享受過生活,就因為車禍離世了。但是,不愛錢不代表完全不需要錢啊。
編劇為了體現(xiàn)李曉悅不物質(zhì),讓她喪失了正常人的思維能力。例如,那雋因為工作得了精神病,你關(guān)心他的身體,所以希望他休息,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休息的前提,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管。那雋已經(jīng)清楚告訴李曉悅,公司想逼他主動離職,那雋只是想要收集證據(jù)維權(quán),拿回屬于自己的補償。
所以說,正常人在得知男友剛買了房子,頂著6萬一個月的房貸。男友的公司還想趕走生病的男友,并吞了男友的N+1補償和期權(quán)。正常人會對那雋發(fā)火,甚至阻擾那雋接律師的電話嗎?李曉悅就算不看重物質(zhì),也不至于做出這么幼稚的行為。
那雋之所以焦慮,本身就是因為缺錢,如果阻止他拿到補償,這對他的病情沒有任何好處。明明這么善解人意的李曉悅,編劇卻在這個時候,強行制造矛盾,讓李曉悅降智。一般對象和家人生病,正常人不了解,起碼都會上網(wǎng)了解一下病人要怎么照顧??墒?,這里李曉悅的人設(shè),變得有點無理取鬧了,男友最需要什么,她都不在意了。
最后,他們分手的原因很明顯是因為追求不同??墒?,編劇的處理方式也特別的生硬,為了BE而BE。編劇對于年輕人的刻板印象特別嚴(yán)重,反正就是年輕人如果追求精神享受,他們就一定會毫不在意物質(zhì)。拜托,不在意物質(zhì),不代表不需要物質(zhì)。李曉悅難道忘記因為合租的時候,差點被室友男友侵犯的事情嗎?
李曉悅的違和感,就在于她失去了一個正常人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我甚至不知道,她到底靠什么活下來的。還有,編劇對底層普通人的生活,也完全不了解。哪個打工人在上了一天班之后,還能活奔亂跳,不都是一身“班味”,只想躺床上休息,哪有心思,哪有時間去到處玩。
李曉悅跟著那雋,反而才能真正實現(xiàn)吃吃喝喝快樂的輕松生活。她不管是去跟那偉一起干工作室,還是大結(jié)局去蛋糕店工作,都是極其忙碌的工作。李曉悅真去打工當(dāng)“社畜”,反而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更別說每天都穿不一樣的漢服,漢服的價格可不便宜。
上海光是租房和吃飯就是一大筆錢,她不僅有漢服的愛好,還要報名學(xué)別的東西。每天漂亮衣服不斷,都沒有一套重復(fù)的。只能說,編劇把年輕人的生活想得太好了,不是年輕人不想躺平享受,而是在大城市里像李曉悅這么生活,不太現(xiàn)實。一個拿著勞動法去懟老板的人,更不會在老板辭退她有補償?shù)那闆r,反而懟回去說自己要主動辭職。年輕人只是有個性,但不至于沒腦子。
總之,追求精神享受和物質(zhì)需求,是兩種完全不沖突的東西。國產(chǎn)劇總是喜歡把一個人物塑造得特別極端。國產(chǎn)劇的年輕人,總是缺少一點人氣。他們似乎在編劇筆下就是一個機器人,完全不懂得變通,人設(shè)一旦確定,只會無腦的執(zhí)行一個“程序”。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